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努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农村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仍然不少,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 建立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关键在于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
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税费改革之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中央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国务院明确规定,”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县级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遗憾的是,在有些地方中央这些明确的规定远没有落实。
我认为建立”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建立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而教育经费要真正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关键在于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应当说目前在一些地区,县级财政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有限的经费一要保工资,二要保发展。要真正体现教育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在年底或年初安排县级财政预算时,就应当将教育经费全额纳入,确保教师工资、学校危房改造、公用经费和教育发展的必需资金。当然有限的财政经费要办的事情太多,这里就有一个优先保什么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8年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而目前在一些地区却是在让教育”忍耐”一下,有的地方甚至连义务教育学校可怜的一点杂费收入,也平调去给教师发工资,教育事业的发展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在有些教育经费无法保证的地区,县城却在搞修大广场、建新办公楼等大工程,美其名曰改善投资环境,结果是县城日新月异,乡村学校旧貌依然。投资环境当然需要改善,但首先应改善的是教育这一软环境,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努力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就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当然,急功近利者是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有些同志还会说,这些钱都是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的,大广场、办公楼等同教育一样都是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果真是市场运作的钱,为什么不能给乡村学校运作一批资金来解决困难呢?看来关键还是领导的认识问题。各级领导切不可像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样 ,”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要落实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财政困难的县,中央、省和地(市)都应切实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今年初,中央财政已决定拿出300 个亿的资金,扶持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为各级政府
做出了榜样。省政府应坚决按国务院的规定 ,”切实均衡本行政区域内各县财力,逐县核定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各地(市)亦应如此 ,以”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 。”有中央、省和地(市)政府转移支付做为重要补充,即使财政困难县,只要领导真正重视,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为确保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必须加大督查的力度。督查中省和地(市)政府应抓住”经费全额纳入预算”这一关键,要查义务教育经费是否真正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了,是否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了,查教师工资是否按时、按统一标准足额发放了,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否按标准拨付到位了,查财政经费不足的县上级转移支付的经费有多少用于教育了 ,查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收入是否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了。
为保证督查的落实,各地还应建立义务教育情况定期通报 、”普九”定期复查等制度,在对县级主要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应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的情况)做为考核其抓教育情况的重点。目前全国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没有干部会承认自己不重视教育,但实际上”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远没有落实,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仍没有真正解决……切实加强督查,定期公布,在考核中动真格的,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优先发展的事业。
二、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从村级小学抓起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保证,也是教育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没有全民族素质的真正提高。
要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教育就必须实现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当前有些农村地区的领导同志热衷于创办全国示范性高中,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几亿的资金用来建一所普高 (在义务教育学校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这样做确有搞”形象工程 “之嫌)。发展高中,当然是必要的,但当前农村教育最需要加强的仍是九年义务教育,最薄弱的是村级小学(包括乡镇一般初中)。因此,农村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抓村级小学的发展,村级小学办好了,整个农村教育才会有好的基础,才会大有希望。
目前,不仅我国的西部,就是东、中部一些地区的村级小学在普九之后,也有不少一直是在维持低水平的运转,” 黑屋子、土台子”是没有了,”民办”教师也转正了,但办学经费不少仍很困难,校舍不少仍是陈旧的,图书仪器( 尤其是现代化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我在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督导时,就看到该县小学四年级开始学外语,而有些村小不要说语音室,就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体育设施基本没有,上体育课时,老师只好跟学生做”老鹰抓小鸡”和”丢手绢”等传统游戏。最为严重的是,村小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且多为民转公的教师。 据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