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应试解难(中级) - 图文 下载本文

(4)权威性。

本考点要求考生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各项规定中都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哪些价值观。

考点11: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 1、社会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一些伦理难题 (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

2、社会工作者在伦理决定过程中必须考虑两个核心价值观 (1)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

(2)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在专业实践中鼓励受助者个人对自己负责并作出适当的决定,同时社会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3、伦理难题处理原则 (1)保护生命原则。

(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原则。

(3)自主和自由原则。如果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涉及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时,社会工作者要进行干预,并设法将干预风险降到最低。

(4)最小伤害原则。如果伤害不可避免,社会工作者应该永远选择造成的伤害最小、带来的永久性伤害最少和伤害最容易得到弥补的方案。

(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13

(6)隐私和保密原则。

(7)真诚原则。如果真诚披露的信息可能会对某一方造成伤害或重大损失,那么社会工作者应遵守法律规定或咨询相关专家。

4、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

(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 (3)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5)向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 (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熟悉伦理难题的内容以及处理原则,并能够根据模拟情境选择社会工作者适当的处理方式。

考点12: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 (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

(4)坚持普遍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 (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

14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考点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1、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一是生存的需要;二是关系的需要;三是成长的需要。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ERG理论认为,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一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3)莫瑞的需要理论。莫瑞认为需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需要。二是第二需要,又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两小类:一类是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另一类则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

2、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按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本考点需要考生掌握一个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即需要是一切行为发生的内在根源。服务对象出现行为问题在本质上是其合理的需要未

15

能够得到及时、适当的满足。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区分马斯洛、阿尔德弗尔和莫瑞对需要的不同划分类型,同时能够区分需要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需要的层次递进关系。

考点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划分)。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按照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划分)。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划分)。

2、人类行为的特点

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 3、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本考点需要考生能够根据模拟情境的描述来判断人类行为的类型及特点,同时掌握分析人类行为和需要的“三维视角”。

考点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