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 杯’实证创新基金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十一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
立项申报书
项目名称:新兴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以四川省街子场古镇为例 指导老师:韩旺红 吴建军
项目主持人:贺 轶
参与人:熊超 黄齐林 邓苗林 张静婷
二0一0年6月9日
目录
一、选题背景 ............................................................................................ 2 二、选题依据 ............................................................................................ 2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5 四、研究方案 ............................................................................................ 6 五、课题研究安排 .................................................................................. 13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 14 七、学科交叉与创新 .............................................................................. 15 八、项目指导老师 .................................................................................. 16 九、团队综述 .......................................................................................... 17 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18 十一、成果形式 ...................................................................................... 19 十二、参考文献 ...................................................................................... 19 附录: ...................................................................................................... 20
1
新兴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以四川省街子场古镇为例 一、选题背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2003年7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要求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旅游行业迅猛发展,前景广阔,游客的旅游需求多样化、体验性趋势明显。 随着生活内容的多样化,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和体验性需求也更加明显。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要,享受性和体验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近年来,全世界的旅游者钟情古镇游。我国拥有无数古镇和小城镇,在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中,步入旅游开发的崭新阶段,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三)小型古镇旅游景区迅速兴起,成为成都周边一大旅游特色
近几年来,以街子场古镇、水磨古镇、宽窄巷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小型古村镇旅游景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成都周边地区,这些古镇因其历史文化和古典的体验性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选题依据
(一)研究对象:新兴的小型古镇旅游
小型古镇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它以小型古村镇的当地政府为主导,由开发商和当地居民协商,通过还原小型古镇历史原貌,以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为基础来进行商业开发,满足现代人的各种体验需求,以此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效益,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里所说的小型古镇主要是在成都周边的诸如街子场古镇、水磨古镇等近五年来才刚刚开发出来,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同时人造氛围也十分浓厚的“复古古镇”。这些古镇大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2、开发之前其历史原貌受到较大的损害,但由于并不是很具有历史影响力,因而并没有没有受到各方很好的保护;
3、开发前,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并存在大量的人口流失现象;
2
4、古镇开发过程中,人造化程度高,附加建筑较多,多以仿古建筑为主; 5、离成都市区大都较近。距离多在10-300公里之间; 6、人口较少,多为两、三万左右,整体规模较小。 (二)新兴古镇旅游现状 1.没有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 由于这些小型古镇都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以商业化的盈利模式为背景,人造氛围浓厚,但受限于其本身的规模、历史影响力以及文化积淀,使得该种古镇旅游并没有能够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当今理论界对此类古镇旅游研究很少,外界各方对此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知名度不高,被外界游客了解较少 古镇的开发主要是当地地方政府主导,开发商和当地居民共同协商完成,更倾向于一种“农家乐”形式,因而知名度不高,外界对其的了解也不够。以成都周边的古镇为例,提到四川旅游,大都会想起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等等,但较少有人第一感觉想到古镇旅游景区。这一方面由于上述这些旅游名胜更为声名远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省游客对成都周边的古镇普遍了解较少。据四川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成都周边的古镇游客数量每年都以较大的幅度增长,但是其中外省游客所占比重只有30%不到,而四川本省游客占总人数的将近七成,这其中又以成都市游客最多。 3.发展壮大趋势明显,给当地经济的带来的影响逐年增加 新兴的事物被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古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发展到壮大的过程。虽然现阶段的古镇旅游相对四川省外游客知名度不高,但是其发展壮大的趋势明显。古镇每年接待游客数量以及旅游总收入都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古镇当地的地方经济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当地经济发展现状 以街子场古镇为例,其近几年的总量GDP以及人均收入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下图所示: 753街子场古镇GDP(亿元)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 6 4 21街子场古镇人均纯收入(元) 0
200620072008200920062007200820093
这是自06年街子场古镇开发完成并开放以来,街子场地方经济的相关指标数据图,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其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不仅总量GDP以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其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四)国内旅游业整体研究现状与局限
作为第三产业支柱的旅游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关注,对旅游业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理论成果已经相对丰富,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些对旅游业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1.其研究往往是立足于整个行业,是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因而其理论也大都局限于整行业的经济效益;
2.从一个固化的角度,用一种静止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的,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旅游形式,也没有动态的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如:在旅游形式上,并没有区分是观光游还是体验游,没有考虑到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还停留在单纯的放松观赏阶段,忽视了人们的旅游需求大都已经转变为了体验和学习等;
3.在做研究时,更倾向于研究大型的,拥有天然资源优势的旅游地,例如:江南六大古镇,丽江、九寨沟、神农架、张家界、三山五岳等等,没有将旅游作为一种更为大众的行业来看,也即其研究都是以旅游资源为前提,较少研究在没有天然旅游资源支撑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发展旅游业,这必然导致其研究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三点是我们通过收集资料观察、整理后得到的比较明显的传统旅游业理论研究的特点。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体验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因而现阶段的旅游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日渐式微。
(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005年国内出游总人数为12.12亿人次,出游率为92.7%,总花费5285.86亿元,人均花费436.1元; 2006年国内出游总人数为13.94亿人次,出游率为106.1%,总花费6229.74亿元,人均花费为446.9元;2007年国内出游总人数为16.1亿,出游率为122%,总花费7770.62亿元,人均花费482.6元。200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这其中,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了9.8%,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16.5%;古镇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11.2%,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20.3%(数据来源:国家旅游统计局网)。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国内旅游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以体验为主的专题和特种旅游形式增长幅度更大,远离都市的喧嚣,
4
可以体验古朴平淡的生活的古镇旅游更是备受游客青睐。(如下图表所示) 200 10080街子场古镇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万) 1501005002005200620072008图1 60402002005200620072008国内旅游总花费(百亿元)图2 150100500国内旅游出游率(%)2005200620072008图3 520500480460440420400380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元)2005200620072008图4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兴的小型古镇旅游现状的深入剖析,探究其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分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尚存的问题,为新兴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为古镇地区落后的经济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二)项目研究的意义 本项目以“新兴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为主题展开,以成都街子场古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剖析,探索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促进作用。当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在“百度”上输入“古镇 经济”,得到的相关论文资料只有寥寥几篇,而且大多都是研究诸如丽江、平遥以及凤凰等大型的古城,极少涉及到本课题所研究的小型古村镇。因而,在国内缺少同类研究的情况下,此课题的研究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以及科学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以小型古村镇为基础的新兴古镇旅游进行剖析,深入探究古镇旅游的运行模式,其获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暴露出的问题,为古镇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意见。
5
(2)从各方面的态度和观点入手,深入探讨古镇旅游的内在发展机制,揭示推动古镇旅游发展的动力学系统特征,丰富旅游业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对这种新兴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有效的解决历史文化遗迹的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矛盾,填补国内在这一研究方面的理论空白。
(3)所提出的这种古镇旅游形式具有可复制性,它有效的摆脱了资源因素对旅游发展的桎梏,并且在发展和推广古镇旅游的同时有效的将经济利益和文化保护相结合,从而解决古镇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古镇地区落后的经济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
2.实践意义以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城市居民的古镇旅游需求意愿和具体的古镇游客客源两方面入手,研究古镇旅游的开发条件,指出客源地距离、交通、资源等条件对古镇旅游开发的影响,为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深入剖析古镇旅游的结构——游客结构和古镇景点结构,从政府、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各种需求论证小型古镇旅游复制、推广的可行性,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切实解决历史文物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文化保护及发展战略,对我国顺利实施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文化遗迹保护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通过分析这种新兴的古镇旅游现状以及其对古镇当地经济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为其他类似古镇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提供思路和指导意见。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本次实证分析参考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即“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范式,将以街子场古镇旅游的结构分析作为切入点,深入探析古镇旅游的结构,并调研各关联方在古镇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古镇旅游的态度以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从而探析其近年来在成都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立足于将这一古镇旅游开发与部分潜在“古镇”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为现有古镇旅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并为潜在地方古镇落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6
切入点 古镇旅游的结构分析 结构(二)研究方法 本次实证调研将综合运用理论辨析与逻辑分析、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对成都周边古镇现状及其经济模式进行实证调研,挖掘有效信息和数据,为剖析和推广的可行性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1.理论辨析与逻辑分析法 通过严谨的理论辨析,明确古镇经济模式等有关概念,分析其优缺点,并对其不足部分提出完善建议。同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实证分析古镇经济模式推广的可行性。 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将把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成都市居民以及
7
游客结构 古镇景区内部结构 关联方态度 行 为游客需求意愿分析 政府态度及角色 当地群众的 态度和观点 古镇经营者的 态度及经济效益 绩效古镇旅游经济 效益探析 古镇经济发展中 可能存在的问题 达到研究目的 街子场古镇等地的居民、商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及时获取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对这些资料全面深入的分析之上得出相关结论。本次实证调研将严格遵循功能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效率原则、可维护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有效的检查、归档、统计和总结,保证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3.访谈法
走访成都市及周边古镇的地方政府、古镇的经营管理者和当地居民,随机采访数位游客,按照提问→倾听→观察→回应→记录的步骤,科学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调研成果提供依据。
4.观察法
实际探访成都周边古镇,通过现场观察、记录等方式,围绕调研主题和目的,对成都周边古镇现状及其经济模式进行系统、客观的感知,为进一步深入的调研做好准备。
(三)实证调研内容
1.小型古镇旅游的结构
古镇所具有的历史体验性和都市居民对城市喧嚣的厌倦、对古朴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文化的精神需求都成为吸引游客到古镇游玩的原动力,是古镇的特色所在,也是古镇提高其在国内旅游业中竞争力的核心。对古镇旅游及其给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游客及古镇景区内部结构,进而深层次的剖析古镇旅游在成都地区旅游行业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以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把握古镇旅游中的关键因素,为古镇旅游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依据。
(1)游客结构
游客结构分析主要以问卷调查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游客客源地结构、游客需求结构。游客客源地结构,是指当前各古镇游客来源地的组成以及其所占比重。以成都周边古镇游客调查为例,可分为省内游客和省外游客,其中省内游客又分为近郊(或本地)游客和远地游客;游客需求结构是指游客对古镇旅游的需求以及到古镇旅游的动机的不同结构。
(2)古镇景区内部结构
所谓古镇景区内部结构,是指古镇内部各游玩、观赏、休闲、购物等具体方式的组成及其所占比重。本次实证研究古镇景区内部结构的方法主要是以观察法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现场实际观察、记录和数据统计,对古镇景区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
2.关联方态度
古镇旅游涉及的主要关联方为游客、政府、古镇经营者以及当地居民。
8
(1)游客需求意愿的研究 游客是旅游业存在与发展的关键,从某种层面来说,游客的需求直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供给结构。对于作为旅游业形态之一的古镇而言同样如此,游客对古镇的旅游需求直接决定了古镇的发展,也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古镇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深入了解游客的旅游需求意愿,因而,必须通过对游客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游客古镇旅游的需求意愿,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和完善。鉴于游客市场的需求意愿分析对于深度剖析古镇经济模式并提出完善建议以及实证研究古镇经济模式的可推广性意义重大,因而,游客市场的需求意愿分析将作为本次实证调研分析的重中之重。 古镇内部景点的不同类型和结构以及古镇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特色可能对游客的吸引程度不同,出行距离的远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来古镇旅游的意愿。上述因素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待古镇旅游的需求和态度,因此,本次研究中对游客需求意愿的实证调研将从上述两个方面着手,即: ①古镇景点设置对游客的旅游动机分析 不同的古镇景点特色无疑对游客的吸引和影响程度不同。针对古镇游客对来此古镇旅游的动机,通过现场采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能明确古镇景点特色中对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从而能有效的发掘古镇发展的优势,扬长避短,完善古镇的开发和建设,提升古镇竞争力,并为古镇推广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下表1,即为走访中对游客来古镇旅游的动机的统计分析表。 表1: 古镇旅游动机 历史文化遗迹 古色建筑 古朴清幽环境 休闲娱乐 农家风味 特色自然景观 特色产品 古典气氛 其他 频数 频率 ②出行距离的远近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分析 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古镇旅游是一种短期旅游,立足于双休日以及诸如清明、端午、
9
五一、中秋等短期节假日,因而出行距离会是影响游客出行意愿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游客所能接受的出行距离不一样,针对古镇离潜在游客的距离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得出游客乐于接受的短途出行距离,从而为古镇经济模式提出更切合适宜的发展与推广战略。 如下表2,即为走访中对游客乐于接受的古镇出行旅游距离的统计分析表。 表2: 出游距离 50千米以内 50~100千米 100~200千米 200~300千米 300千米以上 (2)政府态度及角色 对当地政府关于发展古镇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研究,走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当地政府关于发展古镇旅游的态度、发展动机、预期效益以及现阶段的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现场采访,及时做好访谈记录,并对搜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深入探析政府在开发古镇旅游的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3)古镇经营者的态度与其经济效益 对古镇经营者(商铺、食铺、茶馆等)进行现场实际访谈,探访古镇经营的现状以及其商业效益,并及时做好访谈记录,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了解古镇经营的实际现状,探析古镇旅游给当地经营者。 4.当地群众的态度及观点 针对当地群众关于发展古镇经济模式的态度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当地群众对于开发古镇旅游的态度作为视角,分析其带来的就业、收入、环境保护、文化与商业化冲突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与问题,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古镇旅游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 频数 频率 (四)古镇旅游过程中微观经济效益探析 综合利用产业投资学相关知识,访问调查古镇经营管理者,按照投资估算→收益估算→投资效益评价的步骤,从微观层面上对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1.投资估算 10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方式,对古镇的各项资金投入进行估算和统计,并编制投资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9 10 11 项目名称 原有建筑改造 新建景点 古镇道路建设 停车场 电力系统建设 给排系统建设 房屋拆迁及农户搬迁补助 相关配套设施 广告宣传费用 其它 投资总额 备注 2.收益估算 通过实地调研、访问,对古镇经济模式各项资金收益进行估算和统计。 序号 1 2 3 4 项目 餐饮收入 特产品销售收入 休闲娱乐 其他收入 经营收入 税后利润 3.投资效益指标评价 主要指标有简单投资收益、净现值等,其计算和评价如下: 1.简单投资收益率?年平均利润投资总额 2.投资回收期?(CI?CO)t?0,式中CI为现金流入量;CO为现金流出量;t?0T (CI?CO)t为第t年的现金流量;T为投资回收期。 11
3.净现值NPV??(CI?CO)tat式中,CI为现金流入量;CO为现金流出量;t?0n?(CI?CO)t,为第t年净现金流量;a为第t年的贴现系数
t?0tn(六)当前新兴古镇旅游可能存在的问题
1.商业化开发与当地文化的矛盾冲突
当地民俗、历史文化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镇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古镇经济模式得以成功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但是,作为一种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商业经济模式,古镇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求大力进行商业化开发。随着商业化开发程度的加深,商业化开发与当地文化之间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碰撞,这种碰撞将会产生古镇经济开发模式中的主要矛盾。
2.开发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千镇一面”现象严重
当前的古镇开发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开发以及开发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从现阶段的古镇开发经营情况来看,古镇产品的同一性过于强烈,古镇在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以及民俗特色,开发过程中“跟风”现象浓厚,从而导致了古镇项目开发中出现“千镇一面”的现象,使得古镇游玩难以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经历,古镇游的价值也大大折扣。很多游客把古镇旅游定位在“到此一游”层面,古镇的开发商也只利用了古镇最浅层的资源,满足的也主要是旅游者的视觉刺激和表面的体验感受,注定旅游者留下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和浅薄的,直接导致古镇旅游的附加值较低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也是当前古镇经济模式发展中遭遇的重要的瓶颈之一。
3.消费吸引力不足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旅游形式,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弊病在于游客停留时间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天,消费达到一定的程度(一百元左右)的可能性不高。希望靠一条街、几家大院就成就一方旅游业是不现实的。以购物为例,目前成都周边的很多古镇的购物做得并不好,很多游客在游玩之后都是空手而归。在国外,购物占旅游消费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0-60%,但是,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成都周边古镇中这个比例只有18%左右。很多旅游者并非不愿意买东西,而是买不到心仪的好东西。游客的消费是古镇主要收入(对于有些不收门票的古镇而言甚至是唯一收入),消费吸引力不足所导致的消费收入低是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2
五、课题研究安排 (一)实地调研时间 2010年7月20日至7月24日 (二)调研地点 四川崇州街子场古镇 (三)调研具体安排 调研阶段 准 备 阶 段 时间安排 5月28日 具体调研措施 召集课题研究组员,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在小组内部就课题研究基本方向达成一致。 课题小组成员通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有关文献以及电话访问部分当地群众等方式,广泛搜集有关古镇经济模式的资料,对古镇经济模式现状及相关理论有个大致初步的了解。 贺 轶 邓苗林 张静婷 负责人 6月1日 至 6月8日 实 地 调 研 阶 段 7月20日 到达调研地点,安排好队员住宿,并尽快熟悉当地环境;印制调查问卷;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预约采访时间。 熊 超 7月21日 至 7月22日 7月23日 前往街子场古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观察法等方法,针对调研内容广泛的搜集有效信熊 超 息和数据并做好记录。 整理所搜集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统计、讨论、归纳和总结,得出出相关结论。若在讨论中发现遗漏了部分应搜集的资料,可重返古镇进行相关信息的补充收集。 再次检查搜集信息,准备离开调研地 返校后对实地调研阶段所得信息和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构建清晰的逻辑主线,分析古镇经济模式及其推广的可行性,得到以论文形式为主,伴随多种其他形式的初步课题研究成果。与指导老师及时取得联系,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并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近一步完善。将完善后的课题研究成果再次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并得到最终的研究成果。 黄齐林 7月24日 总 结 阶 段 8月25日 至 9月1日 贺 轶 贺 轶
13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团队组织结构 韩旺红 吴建军 (指导老师) 贺轶 (总负责) 熊超 黄齐林 邓苗林 张静婷 外联 安全保障 调研信息记录、拍照 财务管理 信息汇总 (二)调研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1.实地抽样的管理和控制 严格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案和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小组内部使每个队员明白具体的抽样规则和方法,由组长加强对队员的具体指导,并每天召开经验总结会,集中讲解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具体做法。 2.实地访问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调研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受访者进行实地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注意使语言简短、明确、通俗、易懂,避免双重或多重语义,尽量不以否定形式提问,不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每天召开经验总结会,针对普遍遇到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3.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查的管理和控制 每个组员在收回或完成一份问卷后,及时浏览和检查问卷填答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回访核实。并且,每日调研结束后,由组长再次对调研问卷进行清理和检查,并且保证当日的问卷在当天完成信息处理。 14
(三)经费预算(表): 费用项目 交通费 住宿费 打印费 总计 明细(元) 90*9=810 —— 500*0.1=50 860 备注 单程车票每人90(硬座,半价),共五人,返程车票每人90,共四人(不算熊超) 由熊超家庭提供住宿 500份问卷调查,每份复印价格0.1元 810+50=860 (四)经费保障:由专人负责财务,保证经费的合理运用。 七、学科交叉与创新 (一)学科交叉 该项目以投资学和旅游学为主,结合了管理学、社会调查、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1.我们从项目投资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旅游学的知识,确定以“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的流程为主干研究步骤。这样既科学又准确,同时也使项目评估更加系统和完备。 2.在安排调研步骤、分工协作时,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保证了课题的科学有效的进行。 3.在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实际调研时,我们将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了起来,使得调查结果具备了极强的参考价值,为我们进行系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在收集和整理调查所得数据时,我们利用统计学(主要是经济统计学)收集数据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Excel软件,经过搜集、整理、核对和分析,最终得出了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与课题相关的总体信息。 5.根据所得有效信息,我们结合工程造价、会计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利用投资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结论。 (二)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研究对象上的创新。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旅游业理论多集中在对传统旅游行业的研究。即使是少量针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中,它们的研究对象也是像凤凰古城、乌镇这类本身具有十分浓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风貌等稀缺资源的古城镇。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5
1.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但是历史影响力不强,开发之前其历史原貌受到较大的损害;
2.原先地区经济落后,商业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甚至出现大量的人口流失现象;
3.开发过程中,人造化程度高,附加建筑较多; 4.人口较少,多为两、三万左右,古镇占地面积小。
这些都是在现在的理论研究中很少见到的研究对象,我们所研究的是正是以复古体验性为特色的新兴的小型古镇旅游以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这不同于现阶段的传统旅游研究,也不同于以诸如丽江、江南六镇、平遥和凤凰等大型古镇为对象的研究。因而在研究对象上具备理论创新性。
第二,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我们国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具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文化科学创新之源,而它们往往以古城镇作为载体。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这三十多年中,许多古城镇因为工厂、商品房等的兴建而被拆迁改造,它们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也伴随着它们一起消失了。
我们所提出的“古镇经济”模式,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这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并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项目指导老师
韩旺红(第一指导老师),男,现任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投资系主任,投资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副组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留中南财经大学任教至今。长期从事投融资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投融资理论与实务。现讲授硕士生课程《投资经济理论研究》《金融中介业务研究》,本科生课程《投资学》《投资项目评价》等。2004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11人才工程”首批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研究课题20多项,其中多篇论文被权威期刊转载,多次获全国性学会优秀成果奖、地方政府奖。
吴建军(第二指导老师),男,现任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投资经济教研室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投资学》、《企业投资学》、《家庭投资》等,研究生课程《中
16
外投资理论比较研究》。在《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两项。
九、团队综述
(一)团队成员介绍
贺轶,金融学院投资0803班学生,性格沉稳,冷静、好思考,具有坚韧的毅力和强烈的责任心。我校南湖草文学社社长,并获得“优秀社团负责人”称号;实践分析能力突出,多次参加学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独立完成的两篇实践报告均获得校级表彰,个人也两次获得校级“优秀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暑假在武汉市交通银行珞瑜路支行实习,并获得实习单位好评;大一全年获得“学习优秀奖”、“道德文明奖”以及“社会实践奖”等奖项,并被授予校级“优秀学生”称号,荣获二等人民奖学金。
熊超,投资0803班班长,来自调研实践地点成都,多次组织班级各项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责任心强,喜欢有挑战性的事物。曾代表我院参加校足球联赛获第四名,2009年获三等人民奖学金,2010年获院级“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在“五四”表彰中获校级“优秀团员”称号。
邓苗林,投资0803班团支书,风魅轮滑社外联部部长,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团队协作能力强,并积极参于大学生创新性实践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活动。2008年获院级“寒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二等人民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道德文明奖;2010年在学校“五四”综合表彰中获得优秀团员称号。
黄齐林,金融学院投资0803班学生,原校体育舞蹈队成员。积极乐观、耐性细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曾获湖北省大学生体育舞蹈大赛团体一等奖,“优秀艺术团团员”证书,曾获得三等人民奖学金。
张静婷,金融学院投资0803班,曾任韩语协会外联部部长,来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陕西。乐观向上,做事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社团工作期间,策划参与协会活动,与校外商铺沟通合作。曾获得三等人民奖学金。
(二)团队优势介绍
1.团队成员优势
团队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实践表彰;性格开朗,各有长处,在一起能融洽相处,优缺点互补;本课题是以成都周边的古镇为例来进行实证调研分析的,而团队成员之一熊超来自于四川省都江堰,对成都周边地区的交通、语言、风俗、
17
历史等都十分了解,而且其哥哥为成都市阳光旅行社都江堰营业部经理,对成都市旅游行业情况了解较多。这些优势都有利于我们团队在进行实地调研时更好的与当地政府、企业、居民进行沟通,准确有效地获取真实的研究信息。
2.专业知识优势
该课题在进行研究时,以投资学和旅游学为主,结合了社会调查、统计学、工程造价、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需要相对全面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得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本团队成员均来自于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专业成绩优秀,已修的相关课程有:投资学、社会学、管理学通论、建设项目管理、会计学等。已经具备了该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的进行并最终高质量的结项。
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一)学校资源
我校图书馆资源、网络电子学术资料丰富,对我们进行理论知识研究提供了较好基础;同时我校拥有的一批优秀的投资学、经济学教师人才,对我们的项目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上给予了大力的指导。
(二)课题的时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载体是近年来新近开发出的小型古镇,开发时间短,尚缺乏充分的项目研究和学术论证,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对现阶段的古镇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三)实地条件
我团队成员中有一人来自四川都江堰,据调研所在地仅22公里,熟悉当地环境,能为团队成员良好的解决食宿问题。同时,其哥哥为都江堰阳光旅行社经理,与街子场古镇有关部门有着业务往来,这为我们的实地调研带来了极大便利。 (四)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本次调查访问对象中,当地群众、古镇商铺经营者、游客众多,便于进行抽样调查。同时,我们建立了调研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制度,科学的进行数据收集和筛选,保证调研数据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五)团队能力
我们的团队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团队成员来自同一个班级,彼此了解和信任,协助能力强。
18
十一、成果形式
1.调研报告及相关图文资料;
2.关于“古镇经济模式的实证剖析以及推广的可行性研究”的论文(拟); 3.政府工作建议报告(拟)。
十二、参考文献
[1] 汪英秀. 体验经济与非体验经济的比较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9); [2] 赖武.巴蜀古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 阮仪三,邵勇.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与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1996,(1):21-28; [4] 徐生.浅谈古镇经济发展[J].江汉考古,2001,(1):94-95; [5]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6] 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1; [7] 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成都:四川大学,2006:16-17; [8] 杨芳玲.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4:1-3。 [9] Anne-Mette Hjalager,Agri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o Tourism-Evidence of
a Europe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me,Tourism Management,vol.17(1996) pp.103-111;
[10]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M]. Wadsworth Publishling
Company,1986.4th Edition.李银河,译.社会研究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9
附录:
附录(一)
新兴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以四川省街子场古镇为例
尊敬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本科学生实践团队组,目前在做有关古镇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研究。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古镇旅游现状,为古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探析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作用,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问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打钩。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古镇游客,并将对古镇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1.您对家乡进行古镇旅游开发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A、□支持 B、□反对
2.(1)您觉得当地民风民俗在古镇旅游开发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A、□是 B、□否 C、□不了解 (2)如果发生了变化,您对所发生变化的观点态度是
A、□变好了 B、□变差了 C、□好坏参半
3.您对古镇旅游开发给您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所持有的观点是: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无影响
4.您对古镇的商业开发与当地历史文化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所持有的看法是:
A、□矛盾,冲突 B、□互相促进 C、□不了解
5.古镇开发前后,您的个人收入是否有变化?
A、□增加了 B、□基本无变化 C、□减少了
6.您觉得家乡古镇旅游尚存在的问题有
7.您对家乡古镇经济发展其他建议有
20
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填写,再次谢谢!祝您游玩愉快! 调研员: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 附录(二):访谈录 (一)针对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访谈 访 谈 录(当地政府) 访谈员: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尊敬的朋友您好: 我们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本科学生实践团队组,我们正在做有关古镇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推广的可行性研究,需要获得您的帮助。我们郑重承诺,我们所获访谈信息,仅用于本课题研究,绝不泄露具体隐私。谢谢您的合作! 1.政府对于古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2.古镇经济模式开发中,政府的投资情况及收益情况如何? 3.政府对于古镇经济发展有哪些支持?当前古镇经济发展中有哪些难处?
2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姓名: 单位: 职务: 4.政府怎样处理商业化开发可能造成的与当地文化的冲突? 5. 其他记录 (二)针对古镇经营者的访谈 访 谈 录(古镇经营者) 访谈员: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受访者基本信息 姓名: 经营业务: 尊敬的朋友您好: 我们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本科学生实践团队组,我们正在做有关古镇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推广的可行性研究,需要获得您的帮助。我们郑重承诺,我们所获访谈信息,仅用于本课题研究,绝不泄露具体个人隐私及商业机密。谢谢您的合作! 1.您对于古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2.您的个人投入大概有多少?(我们再次承诺绝不泄露私人信息,下同)
22
3.古镇开发后,您的年收入情况如何?
4.和古镇开发前相比,您的收入有何变化?
5.其他记录
附录(三):调研实践地介绍
街子场古镇简介
崇州街子场古镇位于崇州市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得名于元末明初时期,曾经繁华的古镇因战事频发,百业凋敝,只剩下了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因此而得名街子场,并将此名沿续至今。
来到街子场古镇,这里的青石板的街道、雅致的仿古街灯、青瓦粉墙的民居、赭石色的门窗、古朴典雅的雕花窗、美人靠,处处显出古镇的优雅。
街子场古镇的居民自古都有引水入街,邻水而居的习惯,现在,古镇经过重新整治,将味江河和都江堰环山渠的清泉引入街道两侧的沟渠,走在600米长的古街上,穿行于一条条窄小的门楼,听流水叮咚,感受古镇灵动之气。
在古镇,除清泉以外,街子场居民还非常喜爱养花草,长久以来,居民们有在家门前摆放兰花的习惯,也成为了小镇居民生活中独特的风景,而“兰花之乡”的声誉更是名动川西。 现在,街子场兰花节已经成为成都市“八大”花卉节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九,是街子场传统的兰花会,来自彭州、温江、大邑等地以及河南、山东等省的兰商云集于古镇,把街子场的兰花带到遥远的他乡;每年的兰花会与“春台会”同期举办。
文化氛围浓是街子场古镇的另一大特点,人们来到街子场古镇,可以选择在“天水归源”听戏,在水木闲庭看山,在西川禅院说禅,唐求笔下“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岸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尘,持竿到日斜。”的古朴意境均在古镇一个个景点中再现。一山、一水、一花、一寺都呈现出“诗礼故园、画境兰乡”清幽而独特的韵味。
23
美丽漂亮的街子场古镇
附录(四):成都周边古镇地理位置一览图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