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下载本文

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故绝对性评价也叫目标参照性评价。(宜用于升级考试、毕 业考试、合格考试,不适用于选拔人才)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评价的原则(四原则)

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搀杂个人情感。客观性评价是评价能否发挥功能的基础,应避免成见效应。

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应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整人的工具。)

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计划性原则:教学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进行,为教师和学生经常而及时地提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1.观察法 2.测验法(测验的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

分度) 3.自我评价法 4.调查法

三、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1.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作用(问题:∽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志.

所谓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质上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才能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促进他们达到和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成为合格或优质的人才。有效的评价依赖于指定科学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知识、智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2.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①考试与测验关系:考试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测验,考试是检查学业成绩的形式, 考试还可以采取提问、口试、按规定操作和检查创作、手工艺制品等,测验是考 试的一种方法。

②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个组成部分:

考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的一种经常的小规模或个别的检查与评定 考试: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 3.编制试题的要求 4.评分标准和记分法

四、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1、 评教的意义:使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相互

切磋学习,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2、 评教的要求:①要遵循客观性,发展性,指导性和计划性等一般教学评价原则

②着重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不是评价他的专业水平 ③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④注意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 教学的几种水平:记忆水平(低水平),理解水平,探索水平 4、 评教的方法:A、分析法 B、记分法

第十章 电化教学

本章已考真题:电化教学01(名词解释)

电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学信息,

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1)基本任务: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思想品德(同一般教学过程) (2)电化教学的作用和功能有(其基本功能有两个):

功能:①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

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 ②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

作用有四个:1.提高教学质量 2.增进教学效率 3.扩大教学规模 4.促进教学改革(电化

教学的开展,实现了教学思想上的两个转变:A 从单纯的重视教,转变为既重视教又重视学;B 从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转变为既重视传授知又重视能力培养。)

(3)电化教材编写的原则:1.教育性 2.科学性3.艺术性4.技术性5.经济性 (4)电化教材与文字教材的主要区别:1.声像性2.重现性3.多样性

第十一、十二章德育

本章已考真题:名解: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05 ;德育原则03;德育原则99;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02

简答题: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05

论述题:结合实际说明德育过程为什么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00

(为什么德育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01 德育有哪些方法?如何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德育?02

联系实际说明怎样在实践中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03

论述: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谈谈你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1、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3、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两者不同,有各自的特点。智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致力于分清真假,解决科学真理观问题。德育也以认识为基础,但它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分辨善恶的能力用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

二、德育的功能(三个:学生、学校教育、社会)

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道德实践,培养他们的品德。) 2.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 3.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新时期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有:

一是青少年学生思想的年龄特征:迅速过渡、逐步涉世、易于冲动;

二是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特征:①要求振兴中华,但急于求成;②愿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但不善于做符合实际的选择;③注重求知,但不注重全面发展;④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⑤追求美好生活,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 德育的任务(以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

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具体任务如下:1.逐步提高学生道德培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德育的内容:(两个层次:注重德育的现实性+德育的理想性,7条)

1.爱国主义教育:①从小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②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意识

③为实现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④发扬国际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①激励学生有个人理想与追求 ②进行正确诱导,提高学生

分辨正确理想与错误打算的能力 ③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3.集体主义教育:①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 ②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

③养成尊重群众的观点

4.劳动教育: ①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②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新风尚

③勤奋学习、为参加现代化建设作准备 ④爱护公共财物和劳动成果

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①培养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 ②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加强纪律性

③掌握法律常识、严格遵纪守法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①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②培养文明行为

③养成良好的品质

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①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

②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 ③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看问题 问题:什么是德育的现实性和理想性,两者关系如何? 答: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括两方面:注重德育的现实性和讲理想性。

① 德育的现实性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

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② 理想性即注重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宣传、提倡共产

主义的理想和精神。

③ 前者是现实基础的,要求普遍遵循的;后者是理想的,提高的,鼓励先进分子去力

行的。要从实际出发,将现实性与理想性结合,将广泛性和先进性结合,结实保证德育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节 德育过程(什么是德育过程,它有哪些规律性?)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收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德育过程规律(四大条):

一、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2. 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含:性质、能力性质、思想性质的三种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外部矛盾主要是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四、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七条原则) 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

2. 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叫循循善诱原则。)

3.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4.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5.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

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7.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要求发展。重要—试阐述之P392) 第五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4个途径6种方法)

(1)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1.说服2.榜样3.锻炼4.修养(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5.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6.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第十三章 美育

本章已考真题:美育过程00,美育原则01(名词解释)

一、美育的含义: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二、美育的任务(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

情趣,发展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点(是核心),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3、 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育的功能: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

语言美、行为美、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四 、问题:在实际教育中如何进行美育?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1.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

育 2.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手段)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