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题库(新版) 下载本文

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培训教程题库

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一、判断题

1. 安全生产法规是调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与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财产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程、条例、规范的总称。( √ )

2.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 ) 3.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是以搞好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为目的。它不仅从管理上规定了人们的安全行为规范,也从生产技术上、设备上规定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所需的物质条件。( √ ) 4. 安全生产主要是为了预防伤亡事故,没有任何经济效。( × )

5.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服从管理,所以对违章指挥仍要服从。( × )

6.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但不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 × )

7.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 )

8. 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 )

9. 督促和协助企业行政改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安全装置,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与爱护各种设备的安全装置是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 √ )

10. 在一些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承包中,发包人(甲方)与承包人(乙方)签订伤亡事故合同时,规定若发生伤亡事故,由乙方自行负责,甲方只赔偿一定的费用。这种合同是无效的,但经过主管部门批准或公证后有效。( × )

11. 企业将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负担,不利于安全生产。( × )

12. 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是依法组建成立的,具有为安全生产服

- 1 -

务的执业资格,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负法律责任。( √ )

13. 生产经营单位对国家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可采取加强管理和加强安全教育的措施后继续使用。( × )

14. 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在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 × ) 15. 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 )

16. 安全标准处于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底层,其调整的对象和规范的措施最具体。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进行。( √ )

17.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 )

18.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单位需要,决定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

19.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 )

20.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 )

21.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不得使用作废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 )

22.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 × )

23. 只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

- 2 -

24.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 )

2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 )

26. 生产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应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 )

27. 生产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 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 )

28.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20人以上死亡,或者1 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

29.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 )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基础

一、判断题

1.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 )

2. 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标准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具有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 )

3. 采取改变工艺,隔离危险源,实施有效的通风往往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化学危害的手段。( √ )

4. 局部通风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能净化回收。( × )

5. 管理控制是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以及企业规定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 )

6.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掌握和了解化学品安全技术性能的综合性资料。( × ) 7.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而设计的,根据其使用场合分为化学品安全标签和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标签。( √ )

8. 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

- 3 -

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 )

9. 过滤式呼吸器可用于进入罐、槽等密闭、狭小的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 × ) 10.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

11. 风险是指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的结合。( × )

12.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 )

13.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伤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 )

1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 )

15.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 )

16. “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的投资应包含在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内。( × )

17.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企业责任主体、中介服务主体、政府监管主体三个方面。( × )

18.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包含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 ) 19. 人本原理强调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 )

20.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本单位建设项目、大修工程设计计划审查。( √ ) 21.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 )

22. 安全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 √ )

23.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 × )

24. 生产经营单位应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 )

- 4 -

25. 安全生产“五同时”是指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 )

26.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之一是要具备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 ) 27. 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牛产、储存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 )

28.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A )

A.正确 B.错误

2. 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标准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具有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B )

A.正确 B.错误 3. 烟火物质属于爆炸物。( A )

A.正确 B.错误

4. 易燃气体是指在20。C和标准大气~,1 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A )

A.正确 B.错误

5. 易燃液体是指燃点不高于93~C~勺液体。( B )

A.正确 B.错误

6. 氧化性气体是指一般通过提供氧,可引起或比空气更能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A )

A.正确 B.错误

7. 易燃固体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 A ) A.正确 B.错误

8. 易燃固体在与点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A )

- 5 -

A.正确 B.错误

9. 自反应物质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 A )

A.正确 B.错误

10. 闪点小于23。C和初沸点大于35。C的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性。( A )

A.正确 B.错误

11. 自燃固体是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2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B )

A.正确 B.错误

12. 采取改变工艺,隔离危险源,实施有效的通风往往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化学危害的手段。( A ) A.正确 B.错误

13. 局部通风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能净化回收。( B ) A.正确 B.错误

14. 管理控制是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以及企业规定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A ) A.正确 B.错误

15.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掌握和了解化学品安全技术性能的综合性资料。( B ) A.正确 B.错误

16. 化学品安全标签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而设计的,根据其使用场合分为化学品安全标签和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标签。( A ) A.正确 B.错误

17. 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A )

A.正确 B.错误

18. 过滤式呼吸器可用于进入罐、槽等密闭、狭小的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防护。 ( B )

A.正确 B.错误

19.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6 -

( A )

A.正确 B.错误

20. 风险是指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危害程度的结合。( B ) A.正确 B.错误

21.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A ) A.正确 B.错误

22.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伤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B )。 A.正确 B.错误

2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B )

A.正确 B.错误

24.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 ) A.正确 B.错误

25. “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的投资应包含在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内。 ( B )

A.正确 B.错误

26. 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企业责任主体、中介服务主体、政府监管主体三个方面。( B ) A.正确 B.错误

27.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包含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A ) A.正确 B.错误

28. 人本原理强调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A )

A.正确 B.错误

29.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本单位建设项目、大修工程设计计划审查。( A )

- 7 -

A.正确 B.错误

30.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B ) A.正确 B.错误

31. 安全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 A ) A.正确 B.错误

32. 自热物质或混合物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 A ) A.正确 B.错误

33. 氧化性固体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通过产生氧而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A )

A.正确 B.错误

34.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 B ) A.正确 B.错误

35. 生产经营单位应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A )

A.正确 B.错误

36. 安全生产“五同时”是指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 A )

A.正确 B.错误

37.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之一是要具备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A )

A.正确 B.错误

38. 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生产、储存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A )

A.正确 B.错误

39.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核设施)。( B )

A.正确 B.错误

- 8 -

40. 氧化性液体通过产生氧。( A )

A.正确 B.错误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物质属于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类项之一。( ABCD )

A.爆炸品 B.氧化性物质 C.易于自燃的物质 D.感染性物质 2. 爆炸物具有的主要危险性。( BCD )。

A.腐蚀危险 B.爆炸危险 C.喷射危险 D.燃烧危险 3. 压力下气体由( ABCD )组成。

A.E缩气体 B.液化气体 C.溶解气体 D.冷冻液化气体

4. 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BCD )。

A.易于爆炸分解 B.迅速燃烧

C.对撞击或摩擦敏感 D.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5. 危险化学品生产的特点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ABD )。 A.生产中的物料绝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潜在危险性 B.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

C.生产设施密闭性强 D.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6.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体现在。( ABCD ) A.可能导致职业病 B.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C.容易造成人身伤亡 D.容易造成财产损失 7. 化学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 BD )。 A.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 B.操作控制

C.事故应急 D.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8. 减小化学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 ( CD )是消除化学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

A.改选设备,改变生产工序改变作业方法

- 9 -

B.将生产或使用化学品的设备完全封闭 C.选用无毒、低毒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化学品 D.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9. 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 ABC ),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职业健康监护等。

A.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应急救援预案 B.实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制度 C.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 D.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审批制度

10. 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 AC )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A.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B.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 C.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D.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

11.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 BD )。

A.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D.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 DS)详细描述了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成分(组成)、理化特性、稳定性,以及控制、( ABD )和法规等方面的1 6部分信息。 A.泄漏应急处理 B.防护、急救 C.应急联络、咨询 D.肖防、储运

13. 在所有盛装化学品的容器上必须加贴符合规定的安全标签,告诫使用者有关化学品的( BCD )。

A.危险特,性 B.危害 C.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D.应急措施 14. 下列描述中符合使用化学品过程中保持个人卫生基本原则的是.( ABCD )。

A.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B.定期检查身体

C.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 10 -

D.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

15. 在选择呼吸防护用品时应考虑( ABC )、使用者的面具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A.作业场所的氧含量 B.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性质

C.作业环境毒污染可能达到的最高浓度 D.职业危害接触限值 16. 事故隐患包含( ACD )几项内容。

A.作业场所、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B.危险有害及环境因素 C.人的不安全行为 D.管理上的缺陷

17. 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具体对象如( ABCD )、危险因素等。 A.危险环境 B.危险状态 C.危险物质 D.危险人员 18.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包含下列哪些内容。( ABC ) A.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B.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C.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D.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支出

19. 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包括( ABCD )等方面。 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B.行政管理和监督检查 C.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D.工艺技术和设备管理

20. “三同时”管理是指在我国境内( ABCD )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新建 B.改建 C.扩建 D.技术改造和引进

第三章 危害识别与安全评价

1. 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价。( √ ) 2. 安全评价是定性化分析。( × )

3. 安全评价是以整个系统安全为目标的,因此不能孤立地对子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而要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才能寻求到最佳的、有效的防灾途径。( √ )

4. 安全评价就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的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以

- 11 -

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 )

5.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关键任务是分辨、识别、分析系统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及事故的影响后果。( √ )

6.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识别企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项目的特点,对于其他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 ) 7. 闪点越高,越容易点燃,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 ) 8. 易燃物品包括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 )

9. 在拆除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建筑物、构筑物过早倒塌以及从工作地点和进入通道上坠落,根本原因是工作不按严格、适用的计划和程序进行。( √ )

10. 按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分类,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 )

11. 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 )

12. 各类安全检查表都有适用对象,专业检查表与日常定期检查表要有区别。专业检查表应详细、突出专业设备安全参数的定量界限,而日常检查表尤其是岗位检查表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和重点部位。( √ )

13. 对采取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应针对风险等级最低的步骤加以控制。( × )

14.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 )

15.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 ) 16. 事故树即可定性又可定量。( √ )

17. 事故树结构由基本事件开始,逐步展开直至找出顶上事件。( × )

18. 事故树分析是是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求取最小割集,找出控制事故的可行方案,并从事故树结构上、发生概率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以便按轻重缓急分别采取对策。( √ )

19. 评价单元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用于有限的、确定范围的部分。( √ )

- 12 -

20.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定量危险分析方法。( × )

21.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 √ ) 22.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既适用于设计阶段,又适用于现有的生产装置。( √ ) 23.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分析时,如能吸收有操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共同参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

24.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动态表现就是监督与检查。( √ ) 二、单项选择题

1.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 A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A.一 B.三 C.五 2.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 B )。 A.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

B.预先识别并采取措施消除、控制危险因素 C.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 C )是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A.危险源 B.系统安全 C.危害识别

4.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称( A )。

A.危险源 B.风险 C.事故 5. 风险管理的目标,首先是( B )。

A.在损失发生后提供尽可能的补偿,减小损失的危害性 B.鉴别显露的和潜在的风险,处置并控制风险,以期预防损失 C.保障工程、系统安全生产和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6. 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是安全评价的( C )。

A.类推原理 B.相关性原理 C.惯性原理

7. 安全评价程序中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紧后工作是( C )。 A.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B.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 13 -

C.定性定量评价

8.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分为( B )级。 A.川 B.IV C.V

9.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 C )临界量的单元。

A.等于 B.大于 C.等于或超过

10. 按照( C )分类,可以将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A.按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分类 B.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分类 C.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

11. 应用安全检查表实施检查时,应落实安全检查入员。其中岗位安全检查是由( C )检查,检查后应签字并提出处理意见备查。

A. 安技部门现场入员和安全监督巡检人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 B.车间主任或指定车间安全员 C.指定专人

12. 事故树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还能深入揭示事故的( B )。 A.间接原因 B.潜在原因 C.危险程度

13. 事故树定性分析的基本程序中“画出事故树”之前的工作是( C )。 A.调查事故 B.确定项上事件C.调查原因事件

14. 编制故障树结构时,分析人员从( B )开始,逐步扩展到下一层,用推理法找出原因和影响,以确定引起项上事件必须的有效原因的中间事件,用事故树表示。 A.基本事件 B.顶上事件 C.中间事件

15. 安全对策措施是要求设计单位、( B )、经营单位在建设项目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中采取的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A.施工单位 B.生产单位 C.运输单位

16.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1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2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

- 14 -

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3间接安全技术措施;○4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C ) A.○2○2○3○4 B.○4○3○2○1 C.○4○3○1○2

17. ( A )是指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A.针对性 B.经济合理性 C.可操作性

18. 在寒冷季节,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的位置其边缘不宜低于( C )米。

A.6 B.15 C.4

19. 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 C )标志。

A.检验合格 B.质量认证 C.安全认证

20.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 A )都应该考虑投入用于安全生产的专项资金的预算。

A.初步设计阶段B.施工图设计阶段 C.竣工验收阶段

21. 减弱是安全技术措施之一,是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用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下列( B )属于减弱的措施。

A.安全阀 B.减振装置 C.安全距离

22. 预防是安全技术措施之一,是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下列( C )属于预防的措施。

A.避雷装置 B.隔离操作室 C.熔断器

23. 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该安全技术措施是( C )措施。

A.减弱 B.预防 C.隔离

24.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原则是优先应用( A )的工艺和物料。 A.无危险或危险性较小 B.危险性大 C.危险性很大

25. 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是,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因此,随时采取( B )重要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A.惰性气体保护 B.安全监测 C.保险装置

26. 备用电源用于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属于安全防护设计中的( C )措

- 15 -

施。

A.惰性气体保护B.安全监测 C.保险装置

27.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 A )。

A.连锁保护 B.双路供电电源 C.保安电源 三、多项选择题

1. 安全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ACD ) A.确立了系统安全的观点

B.促进了现代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 C.开发了事故预测技术

D.对安全做定量描述

2. 安全评价对安全做定量化分析,把安全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数量指标,从而为( ABC )提供了科学依据。

A.安全管理 B.事故预测 C.选择最优化方案 D.安全分析

3. 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 ABCD )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A.设计 B.建设 C.运行 D.退役 4. 风险管理“三部曲”是指( ABD )。 A.危险源的识别 B.系统安全评价 C.事故预测 D.提出安全控制措施

5. 安全评价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 ABCD )。

A.相关性原理 B.类推原理 C.惯性原理 D.质变到量变原理

6. 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 ABD )和针对性原则。 A.科学性 B.合法性 C.公平性 D.公正性 7.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 ABCD )原则。

A.科学性 B.系统性 C.全面性 D.预测性

8. 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下面哪些属于直

- 16 -

观经验法( ABD )。

A.对照、经验法B.类比法 C.事故树 D.案例法

9.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要分析( ABCD )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A.正常生产 B.开车、停车

C.检修 D.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

10. 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考虑从以下( ABCD )方面进行:识别设备本身是否能满足工艺的要求。

A.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 B.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C.是否具备紧急停车的装置

D.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11. 起重机械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ABC )。

A.翻倒 B.超载 C.负载失落 D.卷人伤害

12. 形成爆炸性粉尘的四个必要条件( ABCD ),可以依此来辩识是否为爆炸性粉尘。 A.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B.粉尘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C.粉尘的形状与表面状态 D.粉尘中的水分 13. 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 ABCD )。

A.可燃性物质呈微粉状态 B.在空气中(或助燃气体)搅拌 C.悬浮式流动并达到爆炸极限 D.存在点火源

14.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 ABC )三类。 A.机械噪声 B.空气动力性噪声 C.电磁噪声 D.设备噪声 15.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 ACD )。

A.易燃性 B.敏感性 C.易产生静电 D.流动扩散性

- 17 -

16. 在建筑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集中于“四害”,即( ABCD )。

A.高处坠落 B.物体打击 C.机械伤害 D.触电伤害 17. 下列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ABC )。

A.电梯 B.压力容器 C.客运索道 D.防爆电器设备

18. 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要注意以下( ABCD )问题。 A.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 B.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 C根据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进行考虑

D根据安全评价人员的知识、经验、习惯和能力进行考虑

19. 事故树分析又称故障树分析,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 ABD )绘成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火灾、伤害事故的各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A.工艺流程 B.先后次序 C.危险程度 D.因果关系

20. 定性分析是事故树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 AB ) 。

A.规律 B.特点 C.频率 D.数量

21. 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 ABC )。

A.双路供电电源B.备用发电机组 C.保安电源 D.消防供电

22. 安全技术措施中的隔离是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下列( ACD )属于隔离措施。 A.安全罩 B.防爆膜 C.遥控作业 D.防护服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判断题

1. 当发生化学品火灾时,都应该立即用水灭火。 ( × )

- 18 -

2. 闪点是指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高温度。( × ) 3.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此种现象称为着火。(× )

4. 液体的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 √ )

5. 闪点与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有关,物质的饱和蒸气压越大,其闪点越高。( × ) 6. 一般来说,液体密度越小,闪点越低,而自燃点则越高。( √ ) 7. 在液化石油气管道着火时,应尽快扑灭火焰。( × )

8. 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质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而能使燃烧持续3秒以上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 × )

9. 燃烧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扩散混合阶段、感应阶段、化学反应阶段。( √ ) 10. 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4%或是空气中的氧浓度小于12%时,甲烷都不会燃烧。( √ )

11. 对于固体物质,通常用氧指数来评价其可燃性。( √ )

12. 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速度通常是常数,不随气体的组成、浓度、温度、管道尺寸和燃烧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 )

13. 燃烧的三要素有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才有可能发生,缺少其中任一要素,燃烧都不能发生。( √ )

14. 气体如果被点燃,在一般情况下会引起爆炸。(× )

15. 气体泄漏燃烧指可燃性气体或液化气体从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装置、设备、管线中泄漏引起的燃烧。( √ )

16. 绝热燃烧指燃烧形成的火焰未把热量传递给外界环境或周围其他物体的燃烧。( √ )

17. 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属于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 )

18. 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同时存在,二是避免其相互作用。( √ )

19.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可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热量只用于本身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 )

- 19 -

20. 粉尘的分散度对其火灾危险性有影响,分散度大的粉尘,其表面积大,化学活性强,因而火灾危险性大。( √ )

21.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高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

22. 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存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 )

23. 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 )

24. 根据可燃物的临界压力,对于燃烧爆炸危险性特大的物质的生产,采用密闭容器内的负压条件下进行,对安全不利。( × )

25. 传播速度不同是燃烧与爆炸、爆轰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 ) 26.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大多是单纯性气体的爆炸。( × ) 27. 密闭设备系统是防止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最有力措施之一。( √ )

28. 可燃性液体雾滴与助燃性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系引起的爆炸为喷雾爆炸。( √ ) 29. 黄磷应在煤油中储存。( × )

30. 只要具备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点火源,即具备燃烧三要素,燃烧就一定会发生。( × )

31. 气体的燃烧速度也随管径的减小而减小,当管径小到一定尺寸,反应系统的放热速度小于系统向管道表面的散热速度时,连锁反应中断,燃烧过程停止。( √ ) 32. 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管线照射等。( √ ) 二、单项选择题

1.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可看出,( B )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热量只用于本身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A.可燃固体 B.可燃气体 C.可燃液本 D.可燃物质

2.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物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火源发生的爆炸称为( B )。

A.分解爆炸 B.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 20 -

C.雾滴爆炸 D.粉尘爆炸

3. 由混合扩散因素起着控制作用的燃烧叫( A )。

A.扩散燃烧 B.非均相燃烧 C.均相燃烧 D.固体的表面燃烧

4. ( B )是指燃烧形成的火焰未把热量传递给外界环境或周围其他物体的燃烧。 A.扩散燃烧 B.绝热燃烧 C.非均相燃烧 D.分解燃烧 5. 点火源是指具备一定( C )的能源。

A.温度 B.热量 C.温度和热量 D.能量

6. ( A )是指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足以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A.闪点 B.闪燃 C.自燃点 D.着火点

7.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直接作用下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 C )。

A.闪点 B.着火点 C.自燃点 D.燃烧

8. 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可燃物质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而能使燃烧持续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称为( B ),也叫着火点。 A.闪点 B.燃点 C.自燃点 D.燃烧点

9. ( C )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A.点燃 B.自燃 C.爆炸 D.燃烧 10. 根据爆炸的( C ),把爆炸分为轻爆、爆炸和爆轰。 A.爆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B.爆炸形成的原因 C.爆炸速度 D.爆炸的相

11. 按照爆炸的( D ),可把爆炸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

A.爆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B.爆炸形成的原因 C.爆炸速度 D.爆炸的相

12.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发生爆炸最高浓度称为( A )。

A.爆炸上限 B.爆炸点 C.爆炸极限 D.最高爆炸点

- 21 -

13. 在热作用下,爆炸性物质、热敏感性物质、某些单一气体以及化合物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 A )爆炸。

A.分解爆炸 B.瞬间爆炸 C.雾滴爆炸 D.粉尘爆炸

14. 可燃性液体雾滴与助燃性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系引起的爆炸为( A )爆炸。 A.喷雾爆炸 B.粉尘爆炸 C.分解爆炸 D.混合物爆炸

15. ( B )是利用机械或电气控制依次接通各仪器或设备,并使之彼此发生联系,若不符合规定的程序,则仪器和设备便不能启动、运转或停车,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A.信号报警 B.安全连锁 C.监控器 D.安全监测

16. 根据化工系统火灾爆炸重大事故的统计,明火引发的事故占( B )以上,因此严格控制管理好明火,对防火防爆十分重要。 A.20% B.50% C.30% D.40%

17. 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要经历( D )、分解、燃烧等阶段。 A.还原反应 B.熔化 C.蒸发 D.氧化

18. 易燃易爆场所内,避免使用铁器工具,应采用( D )制作的安全工具。具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生产厂房内,禁止穿带钉子的鞋,地面应使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铺设。 A.锡 B.铝 C.铁 D.青铜合金

19. 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的一定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这种灭火方法是( C )。

A.隔离灭火法 B.窒息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D.抑制灭火法

20. ( A )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一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A.隔离灭火法 B.窒息灭火法 C.冷却灭火法 D.抑制灭火法

21. ( C )根据可燃物需要足够的助燃物质(如氧气)这一条件,采取阻止 燃气体

- 22 -

(如空气)进入燃烧区的措施:或用惰性气体降低燃烧区的氧气含量,使燃烧物因缺乏助燃物而熄灭。

A.冷却灭火法 B.印制灭火法 C.窒息灭火法 D.隔离灭火法

22. ( D )是常用的灭火剂,它资源丰富,取用方便。 A.干粉 B.二氧化碳 C.泡沫 D.水 23. 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B )。 A.需点火源作用 B.无需火源直接作用 C.无需加热 D.无需氧化剂作用

24. 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分为五类,以下( B )物质属于C类火灾。 A.含碳固体可燃物 B.可燃气体 C.甲、乙、丙类液体 D.可燃金属

25. 当给可燃气体中注入惰性气体时,随着惰性气体浓度的加大,对可燃气体的爆炸( A )的影响更为显著。

A.上限 B.下限 C.过度 D.能量 26. 发生燃烧和火灾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B )。

A.氧化剂、明火、点火源 B.助燃物质、可燃物质、点火源 C.氧化剂、可燃物、木材 D.还原剂、可燃物、点火源

27. ( C )是在气焊或气割作业时,防止火焰进入容器并阻止火焰在管路中蔓延的阻火装置。

A.阻火器 B.单向阀 C.回火防止器 D.安全液封

28. ( A )装置是为了防止外部火焰或火星进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容器,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之间扩展,防止火灾爆炸发生。

A.阻火装置 B.防火装置 C.防爆装置 D.隔离装置

- 23 -

29. 设置在工艺设备上,能够防止压力突然升高或爆炸冲击波对设备、容器的破坏的安全防护装置,此种是( A )装置。

A.防爆泄压装置B.阻火装置 C.隔离装置 D.阻火设施

30. 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没有火焰辐射,常用的火灾探测器是( C )。

A.感光火灾探测器 B.感温火灾探测器 C.感烟火灾探测器 D.图象火灾探测器

31. 可燃气体报警器一次仪表的安装高度应考虑泄漏物质气态的( C )。

A.危险性 B.燃烧性 C.相对密度 D.可燃性

32.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内,如有部分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泄漏出来,可采用( D )、除尘的方法降低场所内可燃物的含量,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一个重要措施。

A.对危险物质进行控制 B.惰性气体保护 D.通风置换 C.喷水加湿 三、多项选择题

1. 任何可燃物的燃烧必须经过( BCD )等过程。 A.蒸发 B.氧化 C.分解 D.燃烧

2.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ABC ),也称为燃烧三要素。 A.有可燃物质的存在(可燃物)B.有导致燃烧的能源(点火源) C.有助燃物质存在(助燃物) D.有中介物质存在 3. 燃烧反应可以分为( ACD )三个阶段。

A.扩散混合阶段 B.热传递阶段 C.感应阶段 D.化学反应阶段

4. 燃烧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总是采取以下( ABCD )的形式中的一种。

A.气体的扩散燃烧和液体的蒸发燃烧 B.固体的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C.非均相燃烧和扩散燃烧

- 24 -

D.气体泄漏燃烧和绝热燃烧 5. 燃烧的种类有以下( BCD )三种。

A.点火 B.闪燃 C.自燃 D.点燃

6. 爆炸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范围。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ABCD ) 。

A.初始温度和初始压力 B.含氧量和惰性气体含量 C.容器的材质与大小 D.点火能量 7. 爆炸按形成的原因把爆炸分为( ABD )三类。

A.物理爆炸 B.原子爆炸 C.自燃爆炸 D.化学爆炸 8. 根据爆炸时发生的化学变化,化学爆炸可分( ABC )三类。 A.简单分解爆炸 B.复分解爆炸 C.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D.物理爆炸

9. 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对于已燃烧的过程,可采取( ABCD )方法消除燃烧的条件,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A.冷却灭火法 B.隔离灭火法 C.窒息灭火法 D.抑制灭火法

10. 不能用水扑灭下列( ABCD )物质和设备的火灾。

A.比重比水小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 B.遇水燃烧物及盐酸、硝酸 C.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 D.高温状态下的化工设备

11.燃烧的三要素只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要使燃烧能持续发生和蔓延,还必须达到( AD )条件。

A.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浓度 B.可燃物一定是氧气 C.点火源是明火

D.点火源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

12. 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分为五类,以下( AC )物质属于A类火灾。

- 25 -

A.木材 B.汽油 C.棉 D.煤气

13. 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着火的现象,自燃的物质包括( ABCD )类。

A.自燃点低的物质 B.遇空气、氧气会发生自燃的物质 C.自燃分解发热物质 D.产生聚合、发酵热的物质

14. 火源,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 ABCD )。

A.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 B.自燃发热、化学反应热 C.电气、静电、雷电火花 D.热辐射

15. 爆炸的过程各有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 ABCD )类。 A.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B.喷雾爆炸、粉尘爆炸

C.液化气体蒸气和过热液体爆炸 D.气体压缩爆炸

16. 阻火装置是为了防止外部火焰或火星进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容器,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之间扩展,防止火灾爆炸发生。常用的阻火装置包括( ABCD )。

A.阻火器 B.回火防止器 C.单向阀 D.安全液封

第五章 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与岗位操作安全技术

一、判断题

1. 化工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 √ )

2. 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操作规程相似。( × )

3. 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单要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工过程和设备的操作特点。(√ ) 4. 食盐电解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氯气中毒和腐蚀、碱灼伤、氢气爆炸以及高温、潮湿和触电危险等。( √ )

5. 食盐水电解过程中,盐水中可以含少量铁杂质。( × )

6. 食盐水电解过程中,盐水配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铁、钙、镁和无机铵盐的含量。( √ )

7. 食盐水电解过程中安全技术包括:盐水应保证质量,盐水添加高度应适当,防止氢

- 26 -

气与氯气混合,严格电解设备的安装要求。( √ )

8. 氯化反应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决定于氯化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过程的条件。( × ) 9. 氯气本身毒性较大,氧化性极强,储存压力较高,一旦泄漏是很危险的。( √ ) 10. 氯化反应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反应压力、配料比和进料速度,以免因流量过快,温度剧升而引起事故。( × )

11. 并联几个钢瓶,分别由各钢瓶供氯气时,若氯气量仍不足时,可将钢瓶的一端置于蒸汽中加温。( × )

12. 在一般情况可以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贮罐使用。( × )

13. 对于一般氯化器应装设氯气缓冲罐,防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 √ )

14. 制备混酸时,应先用水将浓硫酸适当稀释,应将水注入酸中。( × )

15. 在硝化生产中,取样时可能发生烧伤事故,为了使取样操作机械化,应安装特制的真空仪器。( √ )

16. 单元操作的危险性是由所处理物料的危险性所决定的,主要是处理易燃物料或含有不稳定物质物料单元操作。( √ )

17. 制粉系统应安装爆破片。以气体、液体为燃料时,点火前应吹扫炉膛,排除积存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防止点火时发生爆炸。( √ )

18. 加压操作所使用的设备要接近压力容器的要求。( × )

19. 如环氧乙烷生产中,为保证安全,应设置连锁装置,经常核对循环气的组成,尽量减少开停车次数。( √ )

20.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生产,其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外,如果工艺条件允许,可采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稀释。( √ ) 21. 光气剧毒,是一种强刺激、窒息性气体,在生产和存储过程中发生泄漏,人员一旦吸入光气会引起肺水肿、肺炎等,具有致死危险。( √ )

22. 光气及光气化装置控制室需隔离设置,控制室内应保持良好的正压通风状态,取风口应远离污染源处。( √ )

23. 液态光气和异氰酸甲酯等装置应该加入水进行稀释。( × )

24. 食盐电解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氯气中毒和腐蚀、碱灼伤、氢气爆炸以及高温、

- 27 -

潮湿和触电危险等。( √ )

25. 氯化过程往往伴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 )

26. 由于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腐蚀性极强,因此所用的设备必须防腐蚀,设备和管道要耐腐蚀,应保证严密不漏。( √ )

27. 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硝化反应速率越快,放出的热量越多,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 )

28.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是一定的,高温、高压也不会扩宽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 ) 29. 加氢为强烈的吸热反应。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钢材接触,钢材内的碳分子易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使钢制设备强度降低,发生氢脆。( × )

30. 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内。( × )

31. 过氧化物是固态或液态产品,极少是气态产品。( √ )

32. 在常压下2 。。C时,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 5%~2 7%,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的范围增大。( √ )

33. 将若干个分子结合为一个较大的组成相同而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为聚合。所以聚合物就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分子量较高的物质。( √ )

34. 冷却可以借某种沸点较低的介质的蒸发从需冷却的物料中取得热量来实现。常用的介质有氟利昂、氨等。( √ )

35. 冷却操作时冷却介质不能中断,否则会造成积热,系统温度、压力骤增,引起爆炸。( √ )

36. 凡操作压力超过大气压的都属于加压操作。( √ )

37. 负压系统必须有良好的密封,否则一旦空气进入设备内部,形成爆炸混合物,易引起爆炸。当需要恢复常压时,应待温度降低后,尽快放进空气,以尽快完成操作。( × )

38. 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 √ )

39. 环氧乙烷的加热或冷却宜选用液体石蜡和水做传热介质。( × )

40. 对于放热反应,进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散热能力,否则物料温度将会急剧升高,

- 28 -

引起物料的分解,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化工生产中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工艺条件,不同的化工过程有( B )操作规程。

A.相同 B.不同 C.丰目似

2. 液氯的蒸发气化装置,一般采用汽水混合办法进行升温,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 D )。

A.1 000C B.600C C.800C D.500C

3. 并联几个钢瓶,分别由各钢瓶供氯气时,若氯气量仍不足时,可将钢瓶的一端置于( C )中加温,切忌用蒸汽和明火,以免温度过高,液氯剧烈气化,造成内压过高而发生爆炸。

A.明火 B.蒸汽 C.温水

4. 在一般情况( A )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贮罐使用。 A.不可以 B.可以

5. 制备混酸时,应先稀释浓硫酸, ( A ),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上层的水被溶解放出的热量加热而沸腾。

A.不可将水注入酸中 B.不可将酸注入水中 C.同时加入

6. 硝化生产过程中混酸配制时,( C )把未经稀释的浓硫酸与硝酸混合。 A.可以 B.必须 C.不可以

7. 负压系统当需要恢复常压时,( B )缓缓放进空气,以防自燃或爆炸。 A.应待温度升高后 B.应待温度降低后 C.立即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对于氨压缩机应采用( C )。 A.不发火花的电气设备

B.1氐温下不冻结且不与制冷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油 C.油分离器应设于室内

9. 粉料气流输送系统不安全因素不包括( B )。 A.设备故障 B.严密 C.堵塞 D.静电

10. 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应不能采用( C )代替压缩空气,以防造成燃

- 29 -

烧或爆炸。

A.氨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11. 可燃气体的管道应经常保持( C ),防止空气进入,并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逆止阀、水封和阻火器等安全装置。

A.负压 B.常压 C.正压

12. 干燥时,对于热敏性物质,采用的下列方法不当的是( D )。

A.真空蒸发 B.降低蒸发温度 C.增加蒸发面积 D.增加停留时间 13. 氯化氢合成过程中,进料顺序( B )。 A.可以颠倒 B.不能颠倒 C.影响不大 14. 氯化氢合成应( A )。

A.先投氢后投氯B.先投氯后投氢C.同时投

15. 生产乙炔时要求电石中含磷量不超过( C ),因为磷(即磷化钙)遇水后生成磷化氢,它遇空气燃烧,可导致乙炔和空气混合气爆炸。

A.0.8% B.0.25% C.0.08% D.0.1% 16. 空分装置中液氧中的( D )(烃)含量过高,就会引起爆炸。

A.无机物 B.还原物 C.氧化物 D.有机物

17. 可以用( C )来加热或冷却环氧乙烷,因为微量水也会引起液体环氧乙烷自聚发热而爆炸,此种情况宜选用液体石蜡做传热介质。 A.水 B.水蒸气 C.液体石蜡

18. 在环氧乙烷生产的开停车过程中,乙烯和氧的浓度在不断变化,且开车时催化剂活性较低,容易造成反应器出口氧浓度过高。为保证安全,应设置( A ),经常核对循环气的组成,尽量减少开停车次数。 A.连锁装置 B.压力剂 C.温度计

19. 磷酸酯与甲胺反应时,应( C ),反之就会发生爆炸。 A.先滴加甲胺,再投磷酸酯 B.同时加入 C.先投磷酸酯,再滴加甲胺 20. 三氯化磷生产应( A )。

- 30 -

A.先投磷后投氯B.先投氯后投磷C.同时投磷和氯

21. 光气及光气化反应过程中副产氯化氢用碱或水吸收,尾气高空排放,设置紧急冷却系统, ( B )喷淋系统,毒气检测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

A.氨水或循环水 B.氨水或碱液 C.循环水或碱液 D.循环水或消防水

22. 电解食盐厂房应有足够的防爆泄压面积,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应安装防雷设施,保护氢气排空管的避雷针应高出管顶( A )以上。 A.3m B.5m C.6m D.8m

23. 以( D )原子取代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氯化反应。 A.氧 B.氟 C.氮 D.氯

24. 因为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中,通过增设吸收和冷却装置就可以除去尾气中( A )氯化氢。

A.绝大部分 B.少部分 C.全部

25. 制备混酸时,应先稀释浓硫酸,稀释应在有搅拌和冷却情况下将( B ),并控制温度。

A.水缓缓加入浓硫酸中 B.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 C.A或B

26.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 C )的反应,称之为氧化反应。 A.电子不发生偏离 B.得到电子 C.失去电子

27. 过氧化物的生产中,反应温度和浓度的控制很重要。反应温度高,氧化反 应速度快,产物的分解速度( A )。 A.快 B.1曼 C.不变

28. 冷冻操作的实质是利用冷冻剂不断地从被冷冻物体取出热量,并传给其他物质(水或空气),以使被冷冻物体温度降低。制冷剂自身通过( A )循环过程,反复使用。 A.压缩——冷却——蒸发 B.冷却——压缩——蒸发 C.蒸发——冷却——压缩 D.冷却——蒸发——压缩 29. 加热温度在’l 00~C以下的,常用( D )。

A.电加热 B.加热炉 C.热载体 D.热水或蒸汽

- 31 -

30. 开车时,应先通冷却介质;停车时,应( A )。

A.先撤出物料,后停冷却系统 B.先停冷却系统,后撤出物料 C.一边停冷却系统,一边撤出物料 D.A.B.C均可

31. 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 ( B )能产生静电积累,其管内流速不应超过规定的安全速度。

A.流速 B.流速过快 C.流速过慢 D.不能

32. 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用( B )代替压缩空气,以防造成燃烧或爆炸。

A.氢、氧等易燃气体 B.氮、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 C.A或B D.A.B.均不行

33. 在化工生产中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是( C ),要进一步除去固体中液体的方法是( )。

A.干燥、过滤 B.分离、过滤 C.过滤、干燥 D.分离、干燥

34. 蒸馏是借液体混合物各组分( C )的不同,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 A.密度 B.沸点 C.挥发度 D.自燃点

35. 有些生产过程,进料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氯化氢合成应先投氢后投氯;三氯化磷生产应( A )。反之就会发生爆炸。

A.先投磷后投氯 B.先投氯后投磷 C.一起投 D.以上均可

36. ( A )是将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与人体隔开,防止发生人身伤害的设施。 A.安全附件 B.安全连锁装置C.报警装置

37. ( B )是当出现危险状态时,强制某些部件或元件联动,以保证安全的设施。

A.安全附件 B.安全连锁装置 C.报警装置

38. ( C )是运用声、光等信号,提出警告以引起人们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危险,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拆除。

- 32 -

A.安全附件 B.安全连锁装置 C.报警装置

39. ( C )目的是为了确认转动和待动设备是否合格好用,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如空气压缩机、制冷用氨压缩机、离心式水泵和带搅拌设备等。

A.化工试车 B.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C.单机试车 D.联动试车

40. ( D )是用水、空气或和生产物料相类似的其他介质,代替生产物料所进行的一种模拟生产状态的试车,目的是为了检验生产装置连续通过物料的性能(当不能用水试车时,可改用其他安全介质代替)。

A.化工试车 B.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C.单机试车 D.联动试车 三、多项选择题

1. 评价一套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性,不单要看它所加工的介质、中间产品、产品的性质和数量,还要看它包含的( ABC )。

A.化学反应类型 B.化工过程 C.设备的操作特点 2. 食盐电解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是( ABCD )。

A.氯气中毒 B.碱灼伤 C.氢气爆炸 D.触电危险

3. 食盐水电解过程中,盐水配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 ABCD )的含量。 A.铁 B.钙 C.镁 D.无机铵盐 4. 食盐水电解过程中安全技术包括( ABCD )。 A.盐水应保证质量 B.盐水添加高度应适当

C.防止氢气与氯气混合 D.严格电解设备的安装要求 5. 氯化反应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决定于( AC )。 A.被氯化物质的性质 B.氧化物质 C.反应过程的条件 D.还原物质

6. 氯气本身毒性较大, ( AB )一旦泄漏是很危险的。

A.氧化性极强 B.储存压力较高 C.还原性极强

7. 氯化反应一定要严格控制好( B )、( C )和( D ),以免因流量过快,温度剧升而引起事故。

- 33 -

A.反应压力 B.配料比 C.进料速度 D.反应温度 8. 处理硝化物时要格外小心,应避免( ABCD )。 A.摩擦 B.撞击 C.高温 D.接触酸、碱

9. 裂解炉运转中,一些外界因素可能危及裂解炉的安全。这些不安全因素大致有( ABCD )。

A.引风机故障 B.燃料气压力降低 C.如锅炉给水中断 D.水、电、蒸汽出现故障

10. 磺化反应若( ACD )等,都有可能造成反应温度升高。使磺化反应变为燃烧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事故。

A.投料顺序颠倒 B.投料速度过慢 C.搅拌不良 D.冷却效果不佳 11. ( A )与( D )的反应得到光气。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氯气

12. 盐水配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尤其是( A )、 ( B )、 ( C )和无机铵盐的含量。

A.铁 B.钙 C.镁 D.锌

13. 氨分子式为N H3,水溶液称为( A ),呈( B )。 A.氨水 B.碱性 C.液氨 D.酸性

14. 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 A )、( B )、( C )和( D )等。 A.天然气 B.石脑油 C.重质油 D.煤

15. 广义地说,凡是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分子发生分解的反应过程都称为裂解。裂解是总称,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使用添加剂的裂解,随着添加剂的不同,有( C )、( D )等。

A.热裂解 B.催化裂解 C.水蒸气裂解 D.力口氢裂解

16. 氧化过程中,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的( B )、 ( C )、 ( D )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A.二氧化碳 B.灰尘 C.水汽 D.由污

- 34 -

17. 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 ABCD )。

A.隔离存放 B.远离火源 C.避免高温和日晒 D.防止摩擦和撞击 18. 化工生产中的加热方式有( ABCD )。 A.直接火加热 B.蒸汽或热水加热 C.载体加热 D.电加热

19. 基建完工后的第一次开车,一般按( ABCD )阶段进行。 A.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B.单机试车 C.联动试车 D.化工试车 20. 化工生产中的开、停车包括( ABCD )。

A.基建完工后的第一次开车 B.正常生产的开、停车 C.特殊情况(事故)下突然停车 D.大、中修之后的开车

第六章 电气安全技术

一、判断题

1. 在电源为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单相制的电力系统中,为保证人身安全,应设保护接地。( √ )

2. 为防止雷电冲击波沿低压线进入建筑物内造成雷电事故,要对进入建筑物的电缆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 × )

3. 为防止感应雷沿低压线进入建筑物内造成雷电事故,要对进入建筑物的电缆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 × )

4. 所有防雷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应采取防直击雷防护措施。( √ ) 5. 静电危害事故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 ) 6. 触电事故是电压的位差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 × )

7. 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气系统故障事故、射频电磁场危害共五类。( √ )

8. 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气系统故障事故共四类。( × )

- 35 -

9. 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 )

10. 电伤是电流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人体伤害。电伤多数是局部性伤害,在人身表面有明显的伤痕。( √ )

11.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运行的设备和线路的带电体造成的触电。( × ) 12.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而造成的触电。( × )

13. 单相触电是指人体某部位接触地面,而另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 )

14.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部分同时触及两相电源,两相触电多发生在检修过程中。( √ )

15. 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高压放电而导致触电,而且电压越高放电距离越远。( √ )

16. 当带电体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附近会形成电位分布,如果人位于接地点附近,两脚所处的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即为跨步电压。( √ ) 17.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不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 ) 18. 很多触电事故都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 × ) 19. 安全电压是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 )

20. 保护接地是把用电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用导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使用电设备与大地紧密相连,从而达到保护人身安全的。(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最理想、最基本的措施是( C )。 A.限制性措施 B.肖防措施 C.预防性措施 2. 静电的主要危险是引起( C )。

A.火灾 B.爆炸 C.火灾和爆炸

3. ( A )是常用的灭火剂,它资源丰富,取用方便。 A.水 B.二氧化碳 C.泡沫

4. 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

- 36 -

同,可分为电击和( C )。

A.触电 B.电死 C.电伤 5. ( B )是压力容器安全泄压装置。 A.压力表 B.安全阀 C.液面计

6. 当带电体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附近会形成电位分布,如果人位于接地点附近,两脚所处的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即为( A )电压。 A.跨步电 B.两相电压 C.一相电压

7.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 B )以下的安全电压。 A.24V B.36V C.42V

8. 保护接零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 B )的部分,用导线与低压电网的零线连接起来。

A.带电 B.不带电 C.电线

9. 触电事故是( A )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事故。 A.电流形式的能量 B.电压的位差 C.电阳的阻抗 10. 在防雷技术中, ( C )防雷建筑物可不考虑感应雷的防护.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11. 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危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 A )的存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是静电放电造成的危害。

A.静电场 B.静电电荷 C.静电电荷和静电场 12. 所有防雷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应采取防( A )防护措施。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冲击波

13. 在防雷技术中,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可不考虑( B )的防护。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冲击波

14. 为防止( C )沿低压线进入建筑物内造成雷电事故,要对进入建筑物的电缆采取相应的接地措施。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冲击波

15. 在经常采取的防雷装置中,避雷针、避雷网等是防止( A )的一种防雷装置。 A.直击雷 B.感应雷 C.雷电冲击波

- 37 -

16. ( B )常用来保护架设在高空的输电线路上,也可用来保护较长的建筑物。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网1 7. 当带电体发17. 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附近会形成电位分布,如果人位于接地点附近,两脚所处的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即为( A )电压。

A.跨步电压 B.两相电压 C.一相电压

18. 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 C )。 A.触电 B.电死 C.电伤

19. 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A )类。 A.二 B.三 C.四

20. 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气焊、电焊、喷灯进行安装和维修时,必须办理( B ),在采取了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后方能动火。 A.工作证 B.动火证 C.合格证 三、多项选择题

1. 防雷技术一般围绕( ABCD )进行。

A.直击雷防护 B.二次放电防护 C.感应雷防护 D.雷电冲击波防护 2. 人体静电的防止可利用( BCD )等具体措施。

A.绝缘 B.接地 C.穿防静电鞋 D.穿静电工作服装

3. 触电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按照能量施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B )和( D )。

A.电死 B.电击 C.电麻 D.电伤

4. 触电事故按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分,可以分为( BC )两类事故。

A.昆合触电 B.直接接触触电 C.间接接触触电 D.简单触电 5. 触电事故的原因有( ABCD )。

- 38 -

A.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B.违反操作规程 C.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D.维护不良

6. 以下( ABCD )属于触电事故原因中电气设备不合格。

A.电气设备漏电 B.电炉的热元件没有隐蔽

C.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 D.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 7. 消除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有( ABCD )等。

A.静电接地 B.增加湿度 C. 力口入抗静电剂 D.人体防静电措施

8. 按照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 ABCD ) A.低压单相触电 B.低压两相触电 C.垮步电压触电 D.高压电击 9. 电伤是指电流的( BCD )对人体的伤害。

A.电击 B.热效应 C.化学效应 D.机械效应 10. 国家标准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 ABCD )、6V。 A.42V B.36V C.24V D.12V 11. 人体防静电主要是防止( AD )所造成的危害。 A.带电体向人体放电 B.静电的产生 C.静电的传导 D.人体带静电

第七章 化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与管理

一、判断题

1.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 )

2.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时,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 )

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参加了国家有关规定的安全技术培训,掌握特种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性能就可以上岗。( × )

- 39 -

4. 气瓶充装和使用人员可以穿化纤服。( × ) 5. 抽加盲板允许带压操作。( × )

6. 用惰性气体置换后的空间是缺氧环境。( √ )

7. 通用机械的急停装置可用来代替安全防护措施和其他安全功能。( × )

8. 在封闭空间内实施焊接及切割时,气瓶及焊接电源可以放置在封闭空间内。( × ) 9. 进行焊接时可以用沽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污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 × )

10. 气瓶瓶阀冻结后,可用温水解冻,也可用明火烘烤解冻。( × ) 11. 为了方便装卸气瓶,瓶帽和防震圈可以卸掉。( × ) 12. 管道系统进行吹扫时,不需要设置禁区。( × ) 13. 起重机械不得使用铸造的吊钩。( √ ) 14. 起重机械吊钩的缺陷可以进行焊补。( × )

15. 锅炉与压力容器的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并取得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负责,并应经过规定的审批手续。( √ )

16. 锅炉一次点燃未成功需要再次点火时,一定要在点火前给炉膛烟道重新通风,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进行点火操作。(√ )

17. 弹簧式安全阀结构轻便紧揍,灵敏度也较高,安装位置不受限制,而且因为对振动的敏感性小,所以可用于移动式的压力容器上。(√ )

18. 锅炉是把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利用热能把水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的设备。( √ )

19. 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3m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 )

20. 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 ) 21. 安全装置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的压力容器应采取紧急停运措施。( √ )

22. 动火作业间隔或中断时间超过20min,应重新取样分析。( × ) 23. 受限空间作业氧含量一般为18%~21%。( √ )

24.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30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

- 40 -

可进入。( √ )

25. 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者器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采取措施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应采取紧急停运措施。( √ )

26. 安全装置的使用单位必须选用有制造许可证单位生产的产品。( √ ) 27. 超高压容器使用单位,必须向省级锅炉压力容器机构申请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 )

28. 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管道上设置的减压阀高压测必须设安全阀和压力表。( × )

29. 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只要检修人员技术高,可以进行带压检修。( × ) 30. 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安装后不能可靠工作,应装设爆破片与安全阀组合结构。( √ )

31. 对固定式压力容器,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 ) 32. 压力容器按照安全的重要程度划分,第一类容器最为重要,要求也最严格。( × ) 33. 对易燃和毒性为极度、高度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的排出口设导管,将排放介质排至安全地点即可。( × )

34.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可以在容器使用后到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和办理使用证。( × )

35. 在进行登高作业时,石棉瓦、玻璃钢瓦上应垫上脚手板。(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 A )及其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

A.2m B.m C.4m

2. 操作平台护栏扶手的最小高度应为( C )m。

A.0.9 B.1.0 C.1.1

3. 起重机械司机室外面没有走台时,操作门( A )。

A.应向外开 B.应向里开 C.向里向外开都可以 4. 正常使用起重机,每( C )都应对制动器进行检查。

A.3天 B.2天 C.班

- 41 -

5.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 B ),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A.7m B.1 。rTl C.1 5m

6. 化工检修,对槽、罐、塔、釜、管线等设备容器内存留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其出入口或与设备连接处应( C )进行隔离,并挂上警示牌。

A.关闭阀门 B.吹扫 C.力口装盲板 7. 发生汽水共腾的主要原因是( C )。

A.炉水含盐太低 B.炉水pH太低 C.炉水含盐太高 8. 下列物品中, ( C )可以与氧气瓶同车运输。

A.可燃气体气瓶B.油脂 C.氮气瓶

9. 按工作压力分类,工作压力为:0.1

A.1氐压容器 B.中压容器 C.高压容器

10. 压力容器耐压试验是用液体还是气体进行,由( C )确定。

A.管理人员 B.技术人员 C.检验人员

11.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 B )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A.安全管理人员B.主要负责人 C.设备负责人

12. 某化工厂有一台压力容器工作压力为。.5MPa,按工作压力分类应将该容器划为哪类容器( A )。

A.低压容器 B.中压容器 C.高压容器 13. 锅炉的安全附件不包括( B )。

A.安全阀 B.气压表 C.压力表

14.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A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A.30 B.20 C.1 。

15. 作业高度在1 5m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16. 按工作压力分类,工作压力为:1.6≤p<1 0 M Pa的压力容器是哪类容器( B ) 。

A.1氏压容器 B.中压容器 C.高压容器

- 42 -

17.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 A )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A.30min B.20 min C.10 min

18. 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是指为了使容器能够安全运行而在设备上的一种附属装置,又常称为( C )。

A.安全阀 B.压力表 C.安全附件

19. 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 C )。 A.36V B.24V

C.1 2V

20. 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 C )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 A.1 5天 B.20天 C.每月

21. 对固定式压力容器,每( B )次内外部检验期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A.一 B.二 C.三

22. 压力容器外部检查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 A )进行一次。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23. 我国压力容器纳入安全监察范围的最低压力是( A )。 A.≥0.1 M Pa B.≥。.5M Pa C.≥1 M P 24. 以下哪种装置是压力容器安全泄压装置( B )。 A.压力表 B.安全阀 C.液面计

25. 压力容器外部检查是指在用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一年进行( A )次。

A.一 B.二 C.三

26. 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 A )管理。

A.特殊动火作业B.一级动火作业C.二级动火作业 27. 动火作业间隔或中断时间超过( A ),应重新取样分析。 A.30min B.25min C.20min

28. 压力容器按照安全的重要程度划分, ( C )最为重要,要求也最严格。 A.第一类容器 B.第二类容器 C.第三类容器 29. 按照压力容器使用和管理分类,气瓶属于( C )容器。

- 43 -

A.反应容器 B.固定式容器 C.移动式容器 30. 压力容器气压试验,一般使用( A )检查有无漏气。 A.肥皂液 B.水 C.机油

31. 液化气体罐车使用单位,必须向( B )级锅炉压力容器机构申请和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A.市 B.省 C.国家

32. 纳入我国安全监察范围的压力容器同时具备的条件:1.最高工作压力>1 0.1 M Pa:2.内直径>1 0.1 5m,且容积( B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A.I>0.15m3 B.~>0.25m3 C.~>0.35m3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面哪几类设备是特种设备( ABCD )?

A.锅炉 B.压力容器 C.起重机械 D.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2. 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 ABCD )。 A.压力 B.温度 C.液位 D.交变载荷 3. 化工生产具有( ABCD )特点。

A.高温高压 B.低温负压 C.易燃易爆 D.有毒有害 4. 在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方面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CD )。 A.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B.肖除产生腐蚀的因素

C.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D.减少或消除容器的振动 5.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 ABC )。

A.安全阀 B.爆破片 C.压力表 D.自动控制装置 6. 下列( ABCD )危险性较大检修作业需要办理安全作业证。 A.盲板抽堵作业 B.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C.动火作业 D.登高作业 7. ( CD )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

A.合成塔 B.分离器 C.气瓶 D.槽车 8. 动火作业分为( ABC )。

- 44 -

A.特殊动火作业B.一级动火作业 C.二级动火作业D.三级动火作业 9. 高处作业分为( ABCD )高处作业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特级 10. 压力容器按照安全的重要程度可分为( ABC )。

A.第一类容器 B.第二类容器 C.第三类容器 D.特类容器 11.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 ABCD )。

A.安全阀 B.爆破片 C.液面计 D.压力表 12. ( ABCD )必须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A司炉.z B.水质化验人员C.焊.z D.电工

13. 我国纳入安全监察范围的压力容器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 ABCD )。

A.最高工作压力≥0.1 M Pa B.内直径4≥。.1 5m,容积≥0.25m3 C.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 D.工作温度不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4.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 ABCD )等内容。 A.技术档案 B.使用登记 C.选购 D.统计报表

15.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根据单位的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 ABC )。

A.各级岗位责任制 C.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B.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D.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章 危险化学品包装与储运安全

一、判断题

1. 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两类危险化学品,不得混合贮存。( √ ) 2. 危险化学品用完后就可以将安全标签撕下。( × )

- 45 -

3. 盛装液体爆炸品容器的封闭形式,应具有防止渗漏的双重保护。( √ ) 4. 燃点越低的物品越安全。( × )

5.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 ) 6.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该设有避雷设施,并且每5年至少检测一次。( × ) 7.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通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 ) 8. 通风管应采用可燃烧材料制作。( × )

9. 危险化学品储存方式供分三种: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和分离储存。( √ ) 10. 只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 )

11. 在雷雨、暴风雨天气里应该抓紧时间进行罐(槽)的装卸工作。( × )

12. 对于易产生粉尘、蒸汽、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应使用密闭的防护措施。( √ ) 13. 危险品库保管员除执行班前班后和风、雨、雪的前、中、后的安全检查外,还必须每3个月对库存危险品检查一次。( √ )

14. 危险化学品储存应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 √ )

15. 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的选址应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 × )

16.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性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等隔离储存。( √ )

17.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 )

18.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 √ )

19. 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储。( √ ) 20. 剧毒物品管理应执行双人双锁、双人复核制度。( √ )

21. 对固态的酸、碱进行处理时,必须使用工具辅助操作,不得用手直接操作。( √ ) 22. 危险化学品入库要检验,储存期间应定期养护,但无须控制储存场所的温湿度。( × )

23. 危险货物储存、运输配装无任何要求。( × )

- 46 -

24. 易燃气体如乙炔在无空气或氧气存在时,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遇火源是不会爆炸的。( × )

25. 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 )

26. 有×毒物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可以露天存放。( × ) 27. 易燃固体可与氧化剂混合储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 ) 28. 申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之前必须经具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申请许可证单位的经营条件进行安全评价。( √ )

29. 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由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 √ ) 30. 液氯钢瓶与液氨钢瓶可以在同库存放。( × ) 31. 黄磷应在水中储存。( √ )

32. 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押运人员。( √ ) 二、单项选择题

1. 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其包装种类为( A )

A.I类包装 B.1l类包装 C.1II类包装 2. 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须采用( A )。

A.非燃烧材料 B.可燃烧材料 C.A项和B项都可以

3. 储存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该设有避雷设施,并且每年至少检测( B )次。 A.2 B.1 C.3

4. 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是( A )。

A.隔离储存 B.隔开储存 C.分离储存 5. 我国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形有( B )种。 A. 1 4 B.2 1 C.1 1

6. 集装箱和成组货物的危险货物标志应该贴在( C )。 A.侧面和顶端 B.两个顶端 C.四个侧面 7. 下面( A )是化学品标签中的警示词。

A.危险、警告、注意 B.火灾、爆炸、自燃

- 47 -

C.毒性、还原性、氧化性

8. 箱状包装危险货物标志应位于( C )。 A.包装封口处和顶部 B.包装封口处 C.包装端面或侧面的明显处

9. “易燃液体”和“氧化剂”分别属于( B )类危险化学品。 A.4..3 B.3.5 C.5.3 10. 氧气瓶外表面颜色是( B )。 A.红黑色 B.天蓝色 C.白色

11. ( A )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 A.公安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卫生部门

12. ( A )负责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划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设置禁行标志。

A.公安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P.生部门 13. ( C )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

A.公安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14. ( C )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和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和检查。

A.公安部门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交通部门

15.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规定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标志是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说明、底色和( A )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组成。 A.文字和危险品类别号 B.文字和图标 C.危险品类别号和颜色

16. 危险化学品经营和储存所需建筑物应当经( A )机构验收合格。 A.公安消防 B.安全 C.工商 17. 氮气瓶的外表面颜色是( A )。 A.黑色 B天蓝色 C.白色

18. 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

- 48 -

( A )部门报告。

A.公安 B.安监 C.环保

19. 未取得( B ),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的企业,由交通部门依据职责对其进行处罚。

A.经营许可证 B.运输许可证 C.营业执照

20. 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式样和具体申领办法由( C )制定。 A.国务院交通部门 B.有关交通部门 C.国务院公安部门

21. 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 A )。 A.押运人员 B.两个司机 C.管理人员

2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区域,由( A )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划定,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A.设区的市级 B.省级 C.县级

23.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隹审批并实施( C )。 A.检查 B.检验 C.监督管理

24. ( B )应当对《危险化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专业生产定点生产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A.主管部门 B.质检部门 C.负责部门

25. 危险化学品储存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设置( A )侧窗。

A.高 B.1氐 C.水平

26. 易燃易爆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 C )级。

A.一 B..-- C.三

27. 危险化学品储存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 A ):设置高侧窗。

A.9卜开式 B.内开式 C.滑动式

28.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毒害性、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 B )级。

A.一 B.-- C.三

- 49 -

29.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单位应当在储存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且必须( A )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A.任何情况下 B.一般情况下 C.晚上

30. 危险化学品包装内应当附有与该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 A ):并在包装外层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的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A.安全技术说明书 B.性质说明书 C.主意事项

31. 盛装液体爆炸品容器的封闭形式,应具有防止渗漏的( B )重保护。

A.四 B.. C.三

32. 运输易爆、易燃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 A ),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A.阻火器 B.净化器 C.防爆器 三、多项选择题

1.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包括( ABC )

A.易燃气 B.不燃气体 C.有毒气体 D.自然界所有气体

2.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 ABCD )等条件。 A.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T J一、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

3. 危险化学品零售店面备货库房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与禁忌分别采用( A )或( B )或( C )等不同方式进行储存。

A.隔离储存 B.隔开储存 C.分离储存 D.昆合储存

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危险品包装试验方法有( ABCD )。 A.堆码试验 B.跌落试验 C.液压试验 D.气密试验 5. 禁止用( ABCD )等运输爆炸物品。

A.电瓶车 B.翻斗车 C.铲车 D.自行车

6. 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托运人需提交( ABCD )等材料。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