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溢洪道介绍 下载本文

教学难点: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及主要处理措施。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清查人数。

复习提问:侧槽式溢洪道由几部分组成?非常溢洪道的哪三种形式?

导入新课:溢洪道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泄洪能力不足、闸墩开裂、闸底板开裂、陡坡

底板被掀起、边墙冲毁、消能工破坏等。

讲授新课:

第五节 溢洪道的运用管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溢洪道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泄洪能力不足、闸墩开裂、闸底板开裂、陡坡底板被掀起、边墙冲毁、消能工破坏等。

1.泄洪能力不足

在我国241座大型水库的1000次事故中,因泄洪能力不足而漫坝失事的占42%,因超设计标准洪水而漫坝失事的占9.5%。

造成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设计资料不全,如降雨资料不准、系列较短、水库积水面积计算差别大等; ②计算方法与实际差别较大,如设计洪水标准确定和溢洪道泄洪能力计算; ③进口增设拦鱼栅及闸前堆渣等障洪物; ④引水渠水头损失考虑不足或根本未计入; ⑤大坝沉降使溢洪道的堰顶水头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2.闸墩和底板开裂

建在岩基上的河岸溢洪道,闸墩开裂部位比较规则,多在牛腿前1~2m范围内。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由于岩石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弹模及泊桑比不同,在温度作

用下,二者的伸缩率亦不同。温升时,墩的两端可自由伸长其伸长率大,岩基的伸长率小,故岩基对闸墩有约束作用,所以墩处于受压状态。温降时,混凝土收缩率大,而岩石收缩率小,故在闸墩内底部处于受拉状态,其拉应力超过闸墩底部抗拉强度时,将在墩底中间部位开裂。

闸墩开裂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墩的几何尺寸,若用H表示墩高,B表示墩长,一般要求B/H<2,随着墩长的增加则出现裂缝的条数和延伸高度亦相应增加;

②温差的影响,实践证明,均匀温差产生的应力是主要原因,而墩的内外温差产生的应力是次要的,一般墩的表面裂缝是因墩内外温差引起,而墩的贯穿性裂缝易出现在均匀温差较大的情况;

③基础的约束作用,闸墩温度应力大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Ec和岩石的弹性模量Ef之比Ec/Ef成反比,即水平温度应力随Ec/Ef减小而增大,或认为基础弹模增大,温度应力将增大,破坏越严重;

④混凝土蠕变的影响;

⑤混凝土闸墩仅靠多配钢筋用以防止裂缝出现是无用的,因为闸墩开裂前钢筋最大拉应力较小,只是开裂后,钢筋应力才显著增加。

3.陡坡底板被掀起及边墙冲毁

高速水流对泄槽的破坏原因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泄水槽高速水流掺气,而导致水深的增加,若边墙保护高度不足时,将直接冲毁边墙,一般平均流速超出6~7m/s时,空气将大量掺入水中而形成乳白色的掺气水流;

②受地形限制,进口收缩不对称、槽身转弯、出口扩散布置时,槽内水流易发生侧向水跃、菱形冲击波及掺气现象,槽内流态紊乱、破坏力强,同时菱形冲击波的作用,也严重恶化了下游的消能条件,并且需要加高边墙高度,以防止边墙冲毁;

③槽内流速大、流态差,易产生气蚀破坏而使接缝破坏等现象;

④施工质量差、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接缝不合理,强度不够,维护不及时造成局部气蚀; ⑤陡槽底板下部扬压力过大、排水失效;

⑥基础为土基或风化带未清理干净,泡水后强度降低及不均匀沉陷,底板掏空等造成破坏。 4.消能设施的破坏

大中型水库枢纽中的溢洪道多采用底流和挑流两种消能形式,在工程选用中,消能设施破坏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底流消能时,消力池尺寸过小,不满足水跃消能的要求;护坦的厚度过于单薄,底部反滤层不符合要求;平面形状布置不合理,扩散角偏大造成两侧回流,压迫主流而形成水流折冲现象;消力池上游泄水槽采用弯道,进入消力池单宽流量沿进口宽分布不均,水流紊乱、气蚀等;施工质量差、强度不足,结构不合理,维护不及时等均能引起消力池的破坏。

②挑流消能时,挑距达不到设计要求,冲坑危及挑坎和防冲墙;反弧及挑坎磨损、气蚀,使其表面高低不平而不能正常运用;采用差动式挑流鼻坎时,在高坎的侧壁易产生气蚀破坏,实际工程运用表明:差动式挑流高、低坎挑角差Δθ的大小是影响气蚀的主要原因,一般Δθ越大,越易产生气蚀;挑坎上过流量较小,易产生贴壁流,直接陶刷防冲墙的基础,并且挑出的水流向两侧扩散,冲刷两岸岸坡;设计不合理、地质条件差、施工质量低、强度不足及维护不及时等都会造成挑流设施的破坏。

二、主要处理措施

1.泄洪能力不足的处理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高大坝,增加蓄水能力。(2)加大溢洪道泄洪断面。

(3)改建溢洪设施。改建的方法一般包括降低溢流堰高程、宽顶堰改实用堰、增建闸门、改变布置和结构型式、尺寸或提高衬砌质量等措施,充分改变水流条件,加大泄流流速和流量。以上几种方法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运用。

(4)增设泄洪设施。为防御超标准洪水,在原有泄洪设施情况下可增设以下泄洪设施:

①增设非常溢洪道;②增设泄洪隧洞或涵管,此法泄洪能力有限且超泄能力低,故应慎重对待;③增设副坝或自溃坝,这是较为常用的临时建筑物,主要用来渲泄非常洪水,这是较为经济的一种简易泄洪设施。

(5)清除阻洪设施。溢洪道进口阻洪设施主要有临时桥梁、拦鱼栅、随意弃渣、漂浮物及两岸山坡的滑坡体等,要求在汛期来临时,及时拆除和清理干净,以防影响行洪安全。

2.闸墩和底板开裂处理

处理闸墩和底板开裂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采用埋设辐射筋及环氧砂浆封面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先在墩的表面凿槽,用环氧砂浆和预埋螺栓固定一端,另一端通过牛腿锚定加拉,使钢筋受拉产生拉应力,把钢筋放在槽内,然后用环氧砂浆进行封闭。

闸墩开裂与地基的约束有关,而地基约束在温差作用下闸墩内产生温度应力的大小与闸墩的B/H有关,通常B/H≥2时温度应力在闸墩中间部位明显增加,即出现贯穿性裂缝的条数和裂缝延伸高度亦明显增加。

因此,应适当控制闸墩在岩基上的长度,一般要求在墩满足自身稳定和应力要求前提下尽量使B/H<2为宜。

裂缝的其它处理方法,可参考混凝土重力坝及其它有关资料。 3.陡坡底板和边墙破坏的处理

(1)改善陡槽水流条件。主要方法包括:

①陡槽尽量布置成直线,不变底坡,当陡槽底坡采用变坡时,应用曲线连接,以避免产生负压、气蚀; ②平面上尽量使陡槽入口收缩角不超过10°左右;

③弯道上水流条件改善,由于地形所限而导致转弯较急时,可在进弯时设置分流隔墩如图6-35所示,墩形可做成流线形,使断面横比降经隔墩而分散,从而可以降低侧墙的高度,同时起导流作用,但要注意在高速水流作用下,易引起隔墩局部边壁的气蚀。

(2)修复处理破坏部位。泄水槽底板与边墙的工作条件是较复杂的,承受水压力、脉动压力、渗透压力、浮托力等作用,并受温度变化、冻融交替产生的伸缩应力影响,还要抵抗风化、磨蚀、气蚀等作用,一旦发生破坏现象,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

具体方法较多,处理时应视其原因而采取不同措施,作到“封”、“通”、“压”、“光”。 “封”指截断渗流,如采用防渗帷幕、齿墙、止水等防渗措施;

“通”指排水系统要畅通,底板下面未做排水或排水被堵塞,将会产生很大的扬压力,造成底板被掀起、折断或淘空,如山西漳泽水库溢洪道净宽40m,设计流量1055m3/s,1975年7月第一次过洪水时,流量为60m3/s,泄槽段底板有4块被掀起裂缝,另一块被冲走,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较高,排水管路被堵死使扬压力升高引起的,事后疏通了排水管;

“压”指利用底板自重、衬砌上游块压住下游块或在缝中设键槽相互挤压等措施,使底板不被掀起; “光”指要求底板、边墙的表面光滑平整,施工时残留废渣、砂浆块、钢筋头等不平整因素应彻底清除,以防止气蚀破坏。

4.消能设施破坏的处理

底流消能设施破坏的处理可参考水闸管理中有关内容。挑流消能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气蚀破坏、挑距不足、贴壁流及局部破坏等,处理时应按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如改善结构布置形式、提高结构抗蚀抗冲能力、向低压区补气防蚀等措施。

为了防止挑距过近,应正确选择挑射角,对于重要工程应进行模型试验,对于一般中小型工程,选择时要考虑设计和校核流量,还要兼顾小流量时运用,以防挑不出去或贴壁下流,淘刷挑流鼻坎下面的防冲墙脚,山东省曾运用优选法选择挑射角认为选用27°左右较为合适,最好结合模型试验选择。

对于挑流消能因出口水流扩散冲刷岸坡问题,西北水科院曾通过试验提出了改进型的异形鼻坎,即挑流鼻坎不是用一个反弧曲线,而是在反弧段做成一定的横比降,水流挑出后在垂直方向上集中,因水流的出坎挑角各不相同,因此,挑出后的水流将沿下游河床在较长的距离上跌落,可以减轻河岸的冲刷深度。如龙羊峡和安康水电站均采用了这种消能形式,效果较好,因其河道较狭窄,无论采用连续式或者差动式消能,挑出水流都会冲刷岸坡。

差动式高坎易产生边壁气蚀问题,除选择合理的挑角Δθ外,还可在高坎侧壁开通气孔,通气孔的位置应在负压部位可稍偏向上游,如新安江水电站溢流坝后差动式鼻坎在高坎侧壁通入φ=28cm的通气管,把空气送至气蚀部位,消除了气蚀现象。

总结:本节重点讲述了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及主要处理措施。

复 习 题

溢洪道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