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中部 张逸仙
【教学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地位
在过去多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散文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反而很少在高考中考到。但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有2套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2008年有4套试卷选用了
小说。特别要提醒的是,4个课改区除山东外都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所以,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2008年课改区选用小说考查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的试卷采用小说这种体裁,不排除我们江苏2009再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二、分析小说体裁特征,进而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三、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 (一)出示历年考题
1、(2004春招北京、安徽)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2、(2004辽宁)19.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3、(2007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2007湖北)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5、(2008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6、(2008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7、(2008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8、(2008宁夏、海南)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二)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四、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生做练习——《二十年以后》(P3)
1、练习 2、讨论
重友情,守信用;企图逃避法律制裁←故事情节
鲍勃和杰米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二十年前,杰米留在了纽约,鲍勃则去西部发财。分手前,两人约定二十年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会。这期间,鲍勃果然在西部发了财,但他此时已是警方捉拿的对象。二十年后,鲍勃冒着被捕的风险千里迢迢回到纽约赴约。在等待时被当了警察的杰米认出,最终被捉拿归案。
心直口快,乐观开朗←言行外貌神态心理等
A、“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B、“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C、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D、“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E、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A、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B、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 C、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
D、“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二)归纳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
举例:《最后的常春藤叶》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见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细节(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
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三)答题模式
1、XXX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列举要点:XXX具有以下性格特点: (1) (2) (3)
2、分析文中XXX(如鲍勃)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
答案示例:鲍勃是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但又顽劣不改、怙恶不悛的逃犯形象。
(四)误区
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 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 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五、课堂练习
1、2004北京安徽春招高考题(做题→讨论→反思) 《雁阵》(见学案)
答案示例:驼爷是一个面对威胁不退缩,坦荡、自信,关心他人,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的,忠于职守的护林人形象。
2、2008高考江苏题(备用题) 《侯银匠》(适当提示与指导) 六、总结(学生自我小结与教师总结) 七、课外练习(适当提示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