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语文园地七 授课 课型 语文园地 1课时 时间 1.交流平台,学会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 教学 目标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笔画少和笔画多的字,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成语。 2.学会寻物启事. 1.写好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 2.学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导入 ( )分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钟 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好词佳句。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板书:学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 2.词句段运用,练习围绕开头句子写一段话;学会写寻物启事。 1.(课件出示2) 新课 教学 “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 ( )的语言。” 分钟 “我积累了‘窃窃私语’这个词,我觉得它用在这里 很合适。”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哪些 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为什么我不明白却运用那么恰 当呢?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窃窃私语”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设计意图:分析 预设:有些词语可能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清楚楚,那是,交流正确运用积累的好根据语境,或者生活经验,能基本了解这个词的大体意思,词好句的问题,练习把什么情况下能够使用,就可以了。 2.(课件出示3)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远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后面的这句话是“我”仿写的句子。前后两个句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1)首先最明显的地方是都运用了比喻句。 (2)表示时间“黑夜降临了”和“清晨到来了”的词语用得也像。 (3)都用到“我们看见”这个词语。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上、好的词语仿写。 (板书:仿写句子:可以仿写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好的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4) 语言写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学习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 1.找来《海底世界》 相关片段读一读。 写话能力。】 2.说一说,要求我们写这两组句子是什么结构?小组 讨论,代表发言: 都是“你可知道……” 3.仿写句子。(课件出示5)
示例: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石头有多么奇妙吗?这些 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的像宠物狗,睁着汪 汪的大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好像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有的像青蛙,沉浸在清凉的出国留学网溪水中,享受着阳光浴;有的体形巨大,像一个娃娃;有些石头细如沙,而有些石头却大如山,一块块,一条条,在阳光的照射下, 闪闪发光…… 小结:仿写句子可以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板书:围绕开头一句话展开描写) (二)学写《寻物启事》 (课件出示6) 【设计意图:了解寻物启事的格式,了解寻物启事的内容,学习写寻物启事。掌握寻物启事这种文体。】 1. 读一读这则寻物启事。 2.看一看,寻物启事的格式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1)“寻物启事”是题目,居中写。 (2)右下角注明写启事的班级、姓名,下通知的日期另起一行也在右下角写。 (3)正文空两格,写清楚丢失的物品,丢失的时间,丢失的地方。 (板书:题目居中;右下角落款 正文开头空两格 ) 3.选择按照格式,照样子写一则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本人在学校食堂丢失黑色钱包一个,里面有现金300元、中国电信电话卡一张、贴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照片的饭卡一张.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定当感谢. 三(10)班 王小明
2018年 10月14 日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7)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先观察,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笔顺。 生的书写质量。】 2.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注意这些字笔画较多,有的字笔画较少,要注意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板书:笔画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 比如“术”,撇捺要写得舒展,竖占准竖中线,整个字在田字格的正中央。 “露”笔画很多,要把哥哥笔画写得短小扁一些,才不至于出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一是笔画要写规范、正确、整洁。 (2)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 (3)注意笔画和笔画少的字,间距、比例、长短不一样,笔画多的字不要写得太拥挤。 五、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课件出示8) 【设计意图:学习古代成语,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