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
识记字音
1.管籥(yuè) 2.疾首蹙(yòu) ..(cù) 3.灵囿.4.濯濯(zhuó) 5.省敛(liǎn) 6.睊睊(juàn) ...7.作慝(tè) 8.徵招(zhǐ sháo) 9.琅邪(yá) .... 通假字 1.可得闻与 .
2.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3.今王田猎于此 .4.时日害丧 .5.予及女偕亡 .6.方命虐民 .
7.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8.从兽无厌谓之荒 .9.景公说 .
10.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11.盖《徵招》《角招》是也 .12.畜君何尤 . 古今异义 1.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妻子、儿女 2.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古义:在那里 3.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
通欤,语气词,吗 通犹,如同、好像 通畋,打猎 通曷,何日、何时 通汝,你 通放,放弃 通返,返回 通餍,满足 通悦,高兴 通悦,娱乐、欢乐 同韶
通慉,喜欢、喜爱
今义:男子的配偶
今义:顺承连词
古义:到了 4.秋省敛而助不给 ..古义:不足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庶民子来 .2.名词作动词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今王鼓乐于此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5)出舍于郊 .(6)师行而粮食 ..(7)遵海而南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与众乐乐 .2.形容词作动词 不得而非其上者 .3.形容词意动用法 (1)贤者亦乐此乎 .(2)而民欢乐之 ..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今义:不给予
子:像儿子一样
乐:娱乐 鼓:演奏 疾病:患病 王:称王 舍:居住
粮食:征集、运转粮食 南:南行 成:使……建成
众:多数人
非:责怪、非难
乐:以……为乐 欢乐:以……为欢乐 乐:以……为乐 忧:以……为忧愁
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也”表判断)
2.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者,……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暴见于王 (“于”表被动) (三)省略句
不若与人(乐) (省略动词“乐”) (四)状语后置
1.王语暴以好乐 (“以好乐”作状语,后置)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于雪宫”作状语,后置) 3.今王鼓乐于此 (“于此”作状语,后置) (五)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有”的宾语,前置) 2.吾何以休 (“何”作“以”的宾语,前置) (六)定语后置
见羽旄之美(“美”作“羽旄”的定语,后置) (七)主谓倒装
善哉问也 (“问”作主语,“善”为谓语)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评析] 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
这句话强调国君与民同忧同乐是统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孟子强调的国君与民同忧同乐的主张,表现出他反对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孟子的这句名言,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内心之中,成为后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
2.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评析] 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
晏子引用夏谚说明古代君王巡游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委婉地告诉齐景公巡游应该关心百姓疾苦,希望他能与民同乐,心忧天下,只有这样,百姓才能乐国君之乐,忧国君之忧。
[问题1] 选文1,孟子为什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明确] 孟子认为只有高兴的时候才有心情奏乐,国家治理好了,君王才有好心情。 [问题2] 选文1中的“举疾首蹙”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举疾首蹙”意为“全部头痛皱眉”,表明了百姓对“君王不与民同乐”的怨恨与无奈。 [问题3] 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
[明确] 古时历来重视礼乐,儒家认为礼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反对把音乐当作单纯的娱乐活动。“先王之乐”是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就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吻合了。齐王怕受到孟子的批评,因而脸上有点惭愧。
[问题4] 选文2举周文王与夏桀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明确] 运用正反对比,揭示了君主贤明,深得民心,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
[问题5] 选文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启发齐宣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运用古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这样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 [问题6] 体会选文1中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明确] 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是“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B.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C.巡狩者,巡所守也 .D.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谓其台曰灵台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 ..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
解析:A.均为代词,他的。B.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介词,用;连词,表顺承。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②今王田猎于此 ③暴见于王 ④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⑤从兽无厌谓之荒 ⑥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⑦予及女偕亡
A.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⑦
B.①②④⑥⑦ D.①②④⑤⑦ (犹豫) (房屋) (打猎) (建造)
解析:A项,“豫”,游乐;B项,“舍”,居住;C项,“狩”,巡视。
解析:①说—悦;②田—畋;④由—犹;⑤厌—餍;⑦女—汝。 答案:D
4.下列各项不含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而此独以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