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派尔煤矿监测终稿 下载本文

程度,以及工程建设和影响区域内布局、施工、产生水土流失特点及本方案的防治目标、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及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治理难易不同,工程分区分为三个防治区,即工业场地防治区、场内运输道路防治区、行政生活区。

(1)工业场地建设区

本建设区总面积3.05hm2,包括主、副斜井工业场、风井工业场。其中:主斜井工业场地(包括副井)防治面积2.80hm2,风井场防治面积0.25hm2。。

(2)场内运输道路区

本区总面积1.84hm2,主要为矿区运输道路占地区域,包括从工业广场北面通至现有三级道路的新建运煤道路,长2000m,路基宽7.5m、路面宽6.0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1.50 hm2;以及工业广场到排矸场之间的道路,长452m,路基宽7.5m、路面宽5.0m,泥结碎石路面,占地0.34 hm2。另外新增进场到工业场地水泥硬化道路长110m,路基宽7.5m、路面宽6m。

(3)行政生活区

行政生活区总面积0.15 hm2,主要包括任务接待室、办公室、综合服务部、食堂等联合建筑。

1.1.5参建单位、施工工期及投资情况

斯派尔煤矿投资建设单位为枣庄矿业集团第四工程处。

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斯派尔煤矿工程2007年1月开始施工,矿井建设总工期34个月,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矿井服务为46年,其中首采区(一采区)服务11.8年,固定资产总投资:13719.76万元。

1.2项目区概况

1.2.1项目区自然概况

1.2.1.1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境内,地处滇东高原东部山岭区,富源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乌蒙山支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发育,海拔1700~2300m,以中山为主,低山坡度一般为10~15°,高山坡度为20°,平均山地坡度20°左右。县境海拔最高点在墨红镇的营盘山高2748.9m,海拔最低点在古敢水族乡的特土峡谷为1100m。县域北部、中西部、南中西部为中高山和中山峡谷区,中西北部、中南部为喀斯

特山原区,中部为中山、丘陵区,中南部为中低山河谷坝区。

斯派尔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中段南部与恩洪煤矿区的交界处,朵巴朵背斜北西翼北端,地表处于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山脊及两侧斜坡上,地形中部高四围低,最高点为矿井中部的独树脑子,海拔为+2234.8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东部长庭河河谷,海拔为+1920m,相对高差为314.8 m,属于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高,在平缓地段第四系覆盖层较厚。 1.2.1.2地质

斯派尔煤矿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南部西翼,在区内本次查出次级宽缓褶曲两个,断层5条,主要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朵巴朵背斜位于矿区中部,是矿区主体构造,南起于朵巴朵村以南,经朵巴朵村、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向北延展,北止于布都附近,总体上呈近南北向展布。S1向斜位于矿区东南部,为朵巴朵背斜的次级褶曲构造,南起于200勘探线以南,北延伸至203勘探线以北,向北东延伸出矿区,推测止于F6断层。矿区内断裂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二组断裂,一组为走向断裂,另一组为倾向断裂,其中走向断裂较为发育,区内新发现四条;斜交断裂只发育一条。 1.2.1.3气象

富源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秋湿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98.6mm,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多年平均气温13.8℃,最冷月(1月)平均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36.1℃,极端最低温为-11℃,年平均降雨日159.1天(其中大雨8.5天,暴雨大暴雨1.9天),年均降雪日为7.6天。历史上日降雨量超过100mm的大暴雨在27年中出现过5次,最大为日降雨为143.7mm(1983年6月22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3.9h,年平均相对湿度75%,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力为7级(风速1.5m/s)。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多雾。据富源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2℃,平均气温13.9℃。5月至10月为雨季,常有暴雨,并伴有雷电,为强雷击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降雨量700mm~1000mm,年均降雨量893.7mm,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6.5%。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20年一遇1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66.24mm,12小时的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36.78mm,日平均最大降雨量为155.1mm。 1.2.1.4水文

矿区地形展布一般与地质构造线吻合,地形分水岭线由南向北贯穿全区。最高点为矿区中部的独树脑子,海拔为+2234.8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南东侧长庭河河谷,海拔为+1951m,相对高差为283.8 m,属于构造剥蚀、侵蚀的低中山地貌,以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山脊一线为分水岭,地表水分东西两面分别注入长庭河流汇入块择河和篆长河,地下水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

矿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在矿井东部有长庭河经九河村自南向北流出,汇入块择河,长庭河年最大流量229.93l/s,枯水期最小流量5.85l/s,年流量约为106万m3/a。据了解50年一遇洪水流量达8000 l/s,洪峰达6m以上,但斯派尔煤矿处于长庭河的上游,洪水量及水位均比下游要小得多,根据矿区内洪水冲刷痕迹分析,最大洪水水位约3m左右,估算流量约在1000~2000 l/s左右。在矿区西面有墨红小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流量为60 l/s~2.5 l/s,汇入独木水库,经篆长河汇入南盘江。长庭河河水一年四季均有水流,水质较好,现没有受到污染,可考虑作为矿区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之一。矿区内季节性泉点多,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排泄,并以独树脑子、长地梁子分水岭分别从东西两面以泉的形式补给这两条河流。河水分布于矿区外侧,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矿区位于法乌~九河向斜西面,朵巴朵背斜北西翼北端,地质构造较复杂,次级断裂和褶曲发育,褶曲多为宽缓型,断裂多为压扭性断裂,张剪性断裂较少,由于泥岩隔水层的塑性胶结充填,断裂带的导水性差,在断裂带附近均没有发现泉点出露,在钻孔揭露断裂带时亦无涌水量突变和水位突变现象,说明断裂的导水性和富水性差,对矿床充水含水层影响不大。 1.2.1.5土壤

矿区主要成土母质大致可分为古红土、近代母岩分化物和近代洪积冲积三种类型。古红土风化度和淋溶作用强,成土时间长,大多发展成地带性的山地黄壤“类型”;近代母岩风化度浅,成土时间短,大多保留原岩的某些特征,多发育成各类岩成土;洪积冲积母质可能受二者影响,多发育成水稻土、冲积土等。目前矿区范围内共包含7个土类,9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其分布及结构特性各不相同,主要土壤类型由黄红壤、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非地带性的紫色土和水稻土壤嵌配置。

矿区土壤养分含量不足,尤其是有效磷普遍偏低,其次水稻土中有效钾偏低;然而,其他养分含量均为中上等,尤其是有机质偏高,表明矿区土壤及除肥力较强,潜力很大,如果加上配方施肥,其养分肥力可望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其总体肥力仍属中或上等。

1.2.1.6植被

富源县植被在植被区划中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垂直地带性植被主要有北亚热带、南温带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的高山栎类在本地带植被中广泛分布。由于人为破坏,原生森林已遭到破坏,现存植被为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及栎类,部分区域残留的小片原生常阔叶林及针叶林,大部分区域为砍伐后萌生的幼林、疏森、草地、经济林。全县植被覆盖率40.91%。自然植被树种以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油杉、楸树等为主,灌木树种有杜鹃、山茶、杨梅、刺柏等,草本植物为黄背草、狗尾草、蕨类、旱茅、白茅、野谷草等。

区域植被的发育与地形,气候特征密切相关。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湿润,植被生长环境条件较好。河谷两岸及溶蚀洼地,气候炎热,地表水冲刷作用强烈,植被稀疏,主要为灌木丛、杂草,有少量常绿针叶林,成片林地分布不均匀,森林覆盖率一般20%左右。沟谷地带植被较好,有云南松、竹子、杉树、白杨、桉树、油桐等,近坡脚有少量山地,种植包谷、洋芋、麦子、稻谷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近年随“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高陡坡地弃耕种树,已见效果,林地覆盖率有望提高。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达到61%。

1.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1.2.2.1社会概况

富源县辖中安、后所、大河、墨红、营上、竹园、富村、黄泥河、古敢、十八连山、老厂乡11个乡镇159个村委会。根据《2005年富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富源县统计局,2006年3月),可知全县总面积3251km2,2004年耕地面积323.5km2(水田45.35km2,旱地278.15km2),全县总人口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有汉、彝、回、水、白、苗、布依、哈尼、壮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1.13%。矿区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1.2.2.2经济概况

富源县境内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宜农宜牧宜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磺铁矿、铅锌矿、铜矿、莹石、石膏和石灰石等,分布广,开采方便,尤其以煤炭储量较大,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开采价值高,是云南省的煤炭主产区之一。农业出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等经济作物。工业以采矿、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