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3、16 活动形式 探究实践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 动 经 过 预习对于小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堂听课的效果,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深刻的记忆。老师和家长应该双重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效果差的同学,更是需要多做预习。 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通过主动向教师请教,或者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解,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极大的作用。 抓好学生的预习,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己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养成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终身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主 要 收 获 及 思 考 注:记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调查、讨论等活动内容及会议。 (此表可复制)
参与课题培训、会议的记录表
研讨主题 如何使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持之以恒?
时 间 5.11 活动形式 探究实践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活 动 经 过 习惯是一个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阅读文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1、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主 要 收 获 及 思 考 注:记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调查、讨论等活动内容及会议。 (此表可复制)
外出学习记录表
第 1 次外出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主题名称 时 间 10.9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组织单位 平遥实验小学 参加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学 习 活 动 的 内 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对 本 课 题 的 收 获 与 启 发 一、查问求助。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摘抄词句。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六、目标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此表可复制)
外出学习记录表
第 2 次外出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主题名称 时 间 11.12 组织单位 平遥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预习的分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