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参会发言最终稿)· - 图文 下载本文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族人对“铁氏改余氏”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三十年有余。研究经历了从寻亲合谱、收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研究、利用研究培育人脉、利用现代网络工具更广泛收集汇总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研究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甚至有突破,硕果累累。 至今,虽然族人统一认同我们是由铁氏改余氏、九子一姑是肇姓始祖、肇姓始祖的父亲是铁木健。但是,对共祖铁木健之父、之祖父、之曾祖父是谁的问题没有统一认识。尽管各地区铁氏改余氏研究者们依据各自掌握的族谱、牒页、碑文对古迹进行实地考察,专程赴内蒙对元世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但各地区研究者们对铁木健之父是谁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主要有5种悖异不同的结论:

1、认为铁木健之父是大名王禾忽。主要研究者:余德连、余安黔、余子栋等。(铁改余全国中心、川渝地区)

2、认为铁木健之父是真金。主要研究者:余大清等。(贵州遵义;四川部分地区)

3、认为铁木健之父是铁篾赤。主要研究者:余庆珊、余少凯、余先庆等。(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

4、认为铁木健之父是忽必烈。主要研究者:余凡等。 5、认为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主要研究者:云、贵、川各地修家谱者。(西南地区多公房、多谱记载)

下面是我们对上述观点进行的具体分析。

(余永华 余显礼)

一、秃鲁不是铁木健,铁木健之父不是禾忽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川渝地区的铁氏改余氏族人,认同大名王禾忽是铁木健的父亲。原因是余一海等十余人于1934年纂写出版的四川青神余氏族谱,开列了元朝宗室世系表,其中有“秃鲁又名铁木健”的字样。除了四川青神余氏族谱外,西南地区任何铁氏改余氏族谱均没有相同的元朝世系表记载,内蒙古皇室后裔保存的元宗室世系表中也没有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的记载。事实上,“秃鲁又名铁木健”,是当年余一海等人从收集到的数本青神余氏断残抄谱本中发现记载有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的手抄。余一海等人对此记载“虽不敢改,终未敢信。”他们“考元史成宗纪,不但无封其弟为南平王之事,并十三年中北平王、西平王均有记载,唯独南平王三字毫未叙及。觉成宗时并无有南平王其人者。”他们查元诸王表,明确记载的南平王只有秃鲁一人。同时,余一海等人认定“铁木健为南平王”是确定不移、不能怀疑的事实,因此就推论,南平王秃鲁就是铁木健。这就是当年“秃鲁又名铁木健”的来由。相应的,秃鲁之父当然就是铁木健之父,就是禾忽。

这个推论最大问题是,历史上成宗没有弟名铁木健,也没有“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从这里还可以得出“铁木健既不是成宗弟,也不是南平王”的结论。可余一海等人却只相信“铁木健为南平王”的结论。

《元史》的记载,确实说明了“铁木健不是成宗弟,也不是南平王”, 秃鲁不是铁木健的结论。“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的说法不能成立。关于秃鲁,《元史》是这样记载的。

1.《元史·本纪第七》载:“至元九(1272)年春正月庚辰,??赐南平王秃鲁银印及金银符各五。辛巳,移凤州①屯田于盐、白二州。”(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70页。)

2.《元史·诸王表》载:“秃刺·至元九(1272)年封南平王,

银印龟纽,仍赐金银符各五”。 (同上,第1563页。)

3.《元史·诸王表》载:“金镀银印·驼纽”级虚位“南平王”。无人名,无受封年限及金银符等。(同上,第1563页。)

4.《元史·本纪第九》载:“至元十三(1276)年正月戊子,中书省臣言:王孝忠等以罪命往八答山采宝玉自效,道经沙州,值火(禾)忽叛,孝忠等自拔来归,令于瓜、沙等处屯田,从之。”(同上,第

5.《元史·列传四十二·汪世显??惟正》载:“皇子安西王(忙哥剌)出镇秦蜀,召惟正还。(至元)十四(1277)年冬,皇子北伐,而藩王土(秃)鲁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别速带领兵进讨,惟正为副,别速带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凡军政一倚重焉。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土鲁先据西山,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土鲁一里许,皆下马,手弓。土鲁遣百骑突阵。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视必中而发。’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余尽驰还,土鲁军遂走。惟正麾兵逐之,三逾山,至萧河,擒叛将燕只哥,复进兵,土鲁亦就

6.《元史·列传四十九·李忽兰吉》载:“十四(1277)年,承制授延安路军管军招讨使。十五(1278)年,秃鲁叛于六盘山,忽兰吉以延安路军会别速台,赵炳及总帅府兵于六盘,败秃鲁于武川,俘其孥②。”(同上,第2132页。)

7.《元史·列传五十·赵炳》载:“至元九(1272)年,帝授炳京兆路总管,兼府尹。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十四(1277)年,加镇国上将军,安西王相。六盘山守者构乱,炳自京兆率兵往捕,甫及再旬,元恶授首。”③(同上,第2158页。)

我们看完前面《元史》资料,总的印象是:

其一,从1、2点史料看,好像是一个人两次受封,可是仔细一看,是有区别的。《本纪》“赐南平王秃鲁银印及金银符各五”,没有龟纽。《诸王表》“秃刺是银印龟纽,仍赐金银符各五”。因为前面已有“金银符各五”,所以就用“仍赐”加以区别,两者的区别在“龟

92页 。)

擒。安西王至,惟正迎谒,王历称其功。”(同上,第2049页。)

钮”、 “仍赐”。而且是同一年受封,因此,疑他们是两人。

另外《诸王表》“金镀银印、驼纽”级虚位“南平王”。虽无人名及受封年限,其级别比前者高两级,我们认为应该是另有其人。

其次,南平王秃鲁究竟有无封地?秃鲁受封的第二天就“移凤州屯田于盐、白二州”(即带兵种地)。据前引三位列传记载情况看,秃鲁是六盘山的守将。是没有封地的散王,哪里如青神谱所云:“封南平王,食邑湖广麻城县”呢?

其三,禾忽、秃鲁父子俩的叛乱在《元史》里记载有两次,一次是1276年,禾忽在沙州叛乱被平服;第二次是1277年,秃鲁在六盘山叛乱,被汪惟正、李忽兰吉、赵炳率兵彻底打败,并被擒获。在《汪惟正传》里对这次战事记述最为详尽。如:“至萧河,擒叛将燕只哥、复进兵,土鲁亦就擒”。《赵炳传》里的有“甫及再旬,元恶授首”的记载,这说明秃鲁在被捕后10天就被斩首。在《李忽兰吉传》里“败秃鲁于武川,俘其孥”。 “孥”,指子女,这里是妻子和儿女统称。“俘其孥”,说明在秃鲁在被俘或“授首”时,妻子和儿女已被俘。

纵观以上情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版青神《余氏族谱》中蒙元世系表里“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之说,有违史实。它不能作为证明铁木健是谁的任何依据。

同时,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与各地铁氏改余氏家谱记载也不合。

首先,各地家谱记载:铁木健之“九子一姑”出生于1300年以后④,但历史已经记载:秃鲁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经被斩首,何来“九子一姑”呢?

第二,就退一步说,“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可他在1278年在武川被擒时已有妻室儿女。与铁木健之“九子一姑”出生于1300年以后不符。

第三,再退一步来看,“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他在1300年后已生不出“九子一姑”。按青神谱《南平王考释》云:“(1272年)赐南平王秃鲁,??早在世祖时也,况能率所部从

征,至少亦必十七八岁”。实际上,秃鲁出生于1245年前后。按青神谱记载,根六公生于1312年,长寿谱秀二公生于1313年,威远谱根九公生于1342年。根九公出生时秃鲁已经97岁了,还有“根十姑”呢?

第四,再再退一步说,“授首”不是斩首,假设秃鲁当年没有被杀, 1346年带领寿英女平辽东的铁木健也不可能是秃鲁。有谱记载说,“木健祖于1346年与寿英女一道奉命平辽东吾者野人,水达达之乱。”(见《铁改余氏重庆总谱》第10页)如果铁木健是秃鲁,此时铁木健已经101岁,还能带领寿英女平辽东吾者野人?真不可想象!

因此,南平王秃鲁不可能是各地铁氏改余氏家谱记载中的铁木健。铁氏改余氏之九子一女之父亦绝不是秃鲁。秃鲁的儿女也绝不是铁氏改余氏之九子一女。秃鲁又名铁木健与《元史》和铁氏改余氏家谱均不合。

内蒙古大学蒙史研究专家宝音德力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岱玉,在2008年《<元史?诸王表>补证及部分诸王研究》一文中指出:他“考查了南平王土鲁的世系、出镇六盘山与云南、发动叛乱等情况,认为今天云南铁改余氏族谱所称其家族为秃鲁之后乃是虚美之词。”“今云南有铁改余氏蒙古人,自称其祖宗为元代皇族,南平王土鲁为他们的直系先人。从他们的族谱所记录的南平王秃鲁的几个儿子均为元朝进士、任太守的情况看,这一支蒙古人可能是随土鲁出镇云南后留居当地的部属。后人修谱,不懂元代诸王不出仕不尚科举及元代无太守之职的情况,胡编乱造。”

余一海等人在《重修族谱叙》里曾无奈地指出:“献贼祸川,族人星散,祠毁于火,谱亦飘零矣。??遍访族老辈得断残抄谱数本,互勘校对,始悉当日历祖”。由此可知,青神谱在1934年付梓之前所掌握的修谱信息,是如此的匮乏。余一海等人作出“秃鲁又名铁木健”的错误结论,情有可原。但在资料和信息都十分发达的今天,还不愿意认真研究,仍错误地将一个不存在的“秃鲁又名铁木健”,演绎为“九子一姑”的父亲,实在难以令铁改余氏族人信服。仍在那里以讹

传讹,反美其名曰“存史育人”,更是令人好笑!

注 释:

①凤州《元史·地理三》元陕西兴元路所辖三州之一,外洋州、金州。(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802页。)

②孥,《康熙字典》<玉篇>:子也。<书·甘誓>:予则孥戮汝。即罪

并及其子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年第4次印刷,第217页。)

③授首,叛逆、盗贼等被斩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

年第3版。第507页。)

④长寿谱秀二公生于1313年;青神谱根六公生于1312年;威远谱根

九公生于1342年。

(余俊德 余正芙 余显礼)

二、铁木健之父不是真金

贵州遵义、四川部分地区有的铁氏改余氏家谱(凉山沈村谱也曾经)认为,铁木健之父是真金。主要依据是云、贵、川、渝地区流传的余之刚著《余氏宗谱》(实为余泰著,余之刚撰叙)。如贵州遵义市三叉镇余家湾余大清保存的余之刚著《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记载:“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真金早卒,世祖以木耳德崇隆重,堪作万民之主,乃陟帝位,国号元真,庙号成宗。世祖封木儿为晋王,又封木见为两平王,至成宗皇帝加封东路不花元帅,出镇江南。”其他以余之刚著叙为叙的《余氏宗谱》,都追溯祖源到真金,并认为铁木见是真金二子。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不是真金,需要认真研究。

首先,真金三子中没有铁木见。据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第二子真金(1243年—1286年)系弘吉剌氏察必皇后所生。由于长兄

朵而只早卒且未婚无嗣,蒙古人习惯上将其视为忽必烈长子。 中统三年(1262年),年仅19岁的真金受封燕王,守中书令,不久又兼枢密院事。至元十年(1273),真金被册立为太子, 1286年去世,享年43岁。《元史》记载:真金共有三子:长子甘麻剌(1263年—1302年),至元二十三年出镇漠北,二十六年召还,封梁王,出镇云南。二十九年,封晋王,复镇漠北“祖宗根本之地”,守太祖大斡耳朵。次子答剌麻八剌(1264年—1292年),即武宗、仁宗之父;第三子即成宗铁木耳(1265年—1307年),蒙古帝国可汗,元朝第二位皇帝。在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中,真金三子除第三子铁穆耳外,其余姓名记载均有误。铁木见是真金二子, 没有根据。

其次,真金没有四子铁木见。据有的《余氏宗谱》载,“真金元中统三年,壬戍岁公元1262年,封燕王,1273年立为皇太子,守中书令、枢密院事,卒于1285年,尊为裕宗皇帝。太子妃伯兰也怯赤(又名阔阔真),尊谥徽仁裕圣皇后,生子三人:长甘麻剌(显宗)次子答剌麻八剌(顺宗)三子铁木耳(成宗皇帝)、太子妃鄂尔多斯潘(即潘氏)生子铁木见。”此记载与历史不符。《元史》《后妃表》及《后妃列传》中根本就没有鄂尔多斯潘这个人。元史记载,“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真金没有娶太子妃鄂尔多斯潘(即潘氏),也没有生子铁木见。真金娶“太子妃鄂尔多斯潘(即潘氏)生子铁木见,”是对余之纲撰叙的《余氏族谱》中 “铁木耳即位,追尊其考真金为帝,庙号裕宗皇帝,尊母弘吉剌氏为皇太后,又追封庶母潘氏为皇太后。??木见祖与木耳乃同父异母之兄弟也”的附会。

第三,真金三子中没有“两平王”、“东路不花元帅”。 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 对真金三子爵位的记载,除二子铁木见外,其余两位的记载基本相符。但说世祖封真金二子铁木见为两平王,没有根据。真金二子答剌麻八剌,元武宗、元仁宗之父,元武宗在即位后追尊答剌麻八剌为皇帝,庙号顺宗。答剌麻八剌没有被世祖封为两平王。元朝史书中既没有铁木见之名也没有两平王封号。余之刚撰叙说“成

宗加封铁木见为‘东路不花元帅’。”但在《元史》中,东路蒙古军元帅唯一人,即元文宗朝丞相燕铁木儿之叔父不花铁木儿,此外不见其它记载。东路蒙古军元帅一职亦于燕铁木儿家族败落后即撤消,从该职务的设置沿革来看,始终与燕铁木儿家族有密切关系,他人莫能染指,燕铁木儿擅权后更是将其归入自己领导的大都督府军事系统中。

第四,微州府休宁县余清公(即秀一公),非真金之孙。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说,“秀一公,木见长子,改名曰余清,职任河南太守,返回江南住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懿旨,娶妻姜氏(姜太公之后),元封当朝一品贤淑夫人。生子余思贤,后职任河南知县,其后裔延祀不绝,克承先绪。(明嘉靖四十年有四世孙)余玄党,字仁里(国学),妻常氏,胞弟余玄垫,字仕美(庠生),妻张氏,家业丰肥,诗书是业,终老山林。乃相与谓然叹曰,我余氏本帝王之裔勃发,非无根者流也。曾对予而言曰:吾曾祖余清公,由西川而返回斯地,于兹已四世矣。”

根据这段话推断,微州府休宁县余清公,并非真金之孙。因为其四世孙玄党、玄垫在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退休(终老山林),议论修谱建祠之事。玄党、玄垫的事迹和世系是清楚的。就以玄党当时为65岁计算,他出生应在1495年左右。就以30岁为一代人计算,从玄党往前推三代,余清公大概出生于明永乐三年,即1405年左右。离真金出生(1243年)162年,离真金去世(1286年)119年。以30岁为一代人计算,余清与真金相差五代。被称为秀一公的微州府 休宁县余清不可能是真金之孙。不仅如此,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说九子一女被“洪君赶散入西涯”,此说也不能成立。“洪君”指朱元璋。朱元璋在位(1368年-1398年)时,该余清公(1405年左右生)还没出生或者刚出生,朱元璋如何赶散他入西涯呢?就更不用说该余清公曾被“红巾赶散入西涯”了。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说余清公返回江南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春秋名号,也不真实。这里的剌 氏皇后即南必皇后,纳陈孙仙童之女,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纳南必为的第二任皇后,继察必皇后守正宫。南必皇后至少

附图:“秀一公派裔孙”原文

出生于1267年(1283年,16岁继正宫),至余清公(1405年左右生) 返回江南微州府休宁县(1435年左右,至少30岁)奉剌氏皇后春秋名号,此时剌氏皇后已经167岁左右。此时的余清公不可能侍奉活着的剌氏皇后。因为剌氏皇后不可能活167岁。如果“奉剌氏皇后春秋名号”、“剌氏皇后遗旨”是指“奉剌氏皇后墓”,但历史上没有剌氏皇后墓在微州府休宁的记载。南必皇后作为忽必烈的第二任皇后,居大都(今北京),死后不可能移葬微州府休宁县。况且家谱中已经记载,潘氏祖母早也葬于湖广麻城孝感乡牛滚凼,余清公为何又要到微

州休宁奉剌氏皇后春秋名号呢?

综上所述,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记载的,铁木见是真金次子,余清(秀一公)是木见公长子,九子一女被“洪君赶散入西涯”,余清从泸州返回江南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春秋名号等,均与历史不符,是虚构的。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对铁氏改余氏描述,不具真实性。

因此,说真金是铁木健父亲,没有合符逻辑的客观资料支撑,真金不是铁木健之父 。说真金是铁木健父亲,是撰谱者“从风”(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撰写者余泰语)的“虚美之词”(张岱玉语),是似是而非的附会。

(余永华 余显礼)

三、铁木健之父不是铁篾赤

云南、贵州、四川部分地区的《余氏宗谱》还认为,铁木健之父是铁篾赤。如,四川名山庚九公裔子珉谱载: “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元)二十年进封弘吉刺氏南必为皇后,生子铁蔑赤(族谱释名: 铁子高)娶夫人潘氏,生铁木健。”

铁木健之父究竟是不是铁篾赤,也需要认真研究。

据史料记载,铁篾赤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幼子,(有的铁氏改余氏谱载为忽必烈十一皇子)系南必皇后所生。但史料中南必皇后、铁篾赤生卒不祥,事迹也不祥,也没有关于铁篾赤被封为王的记载。

要弄清楚究竞铁篾赤是不是铁木健之父的问题。首先必须知道铁篾赤和铁木健的出生时间,以出生时间比对两者是否相同或大致相同。

首先,从历史记载的铁篾赤的年龄和《余氏家谱》记载的铁木健的年龄看,铁木健之父不可能是铁篾赤。据史料记载,忽必烈(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于1260年立弘吉剌氏察必为皇后 ,1273年

正式册封。在弘吉剌氏察必皇后于1281年去逝后的第二年(1282年),忽必烈(67岁时)纳察必皇后之侄孙女弘吉剌氏南必为皇后。南必皇后伴随忽必烈度过了十二个春秋,并生下皇子铁蔑赤。据史料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八十高龄的忽必烈去世,此时的南必还不到三十岁,只好在宫中苦苦度过她的下半生。”通过对这些线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铁蔑赤应生于1283年至1294年之间。据铁氏改余氏各族谱记载,铁木健四十无子,其长子秀一公生于1305年至1310年之间。1283年至1294年之间出生的铁蔑赤,至少在1303年至1314年间才能生出铁木健,在铁木健 “四十(1343年--1354年)无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1305年至1310年之间生出秀一公。

第二,从《余氏家谱》记载的铁木健的事迹看,铁木健之父不可能是铁篾赤。据余之刚著的《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记载:“世祖封木儿为晋王,又封木见为两平王,至成宗皇帝加封东路不花元帅。”如果说铁蔑赤是铁木健之父,出生于1283年至1294年之间,铁蔑赤20岁生子,铁木健应该出生在1303年至1314年之间,成人(18岁计)于1321年至1332年之间。这时,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早已不在人世,怎么能封铁蔑赤之子铁木见为两平王呢?况且元朝没有两平王这个封号;元朝的第二位皇帝成宗(1265-1307)也不在人世了,又怎么能加封铁木见为东路不花元帅呢?铁篾赤是铁木健之父,与铁氏改余氏各族谱记载的历史逻辑不合。

(余永华 余显礼)

四、铁木健不是铁篾赤,铁木健之父不是忽必烈

有的铁氏改余氏研究者认为,铁篾赤是铁木健的另一汉语译音。铁篾赤就是铁木健,是忽必烈与南必的幼子。这一说法也没有根据。

首先,从历史记载的铁篾赤的年龄看,铁木健不是铁篾赤。如前

所述,铁篾赤应出生在1283年至1294年之间,如果铁木健就是铁篾赤,“四十无子”,不可能在1305年至1310年之间生出秀一公,1313年生出秀二公,1312年生出根六公。根据秀根公的年龄和铁木健 “四十无子”的情况分析,铁木健应该出生于1260年-1270年之间,与铁篾赤不是同时间人。

其次,从铁木健与铁篾赤的事迹看,铁木健不是铁篾赤。《余氏家谱》记载,铁木健被世祖封为两平王,或被成宗封为南平王和东路不花元帅。而铁篾赤没有任何封王的记载。

再次,从铁木健与铁篾赤的辈份看,铁木健不是铁篾赤。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到,铁篾赤是南必皇后所生的忽必烈的幼子,是真金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成宗铁木耳的叔叔。而《余氏家谱》记载,铁木健是成宗的弟弟或二哥。如青神《余氏家谱》记载,“皇孙铁木耳立,号成宗,改元曰元贞、大德,在位十三年,封其弟铁木见为南平王。”又如,余之刚著叙的《余氏宗谱》说“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

总之,铁篾赤既不是铁木健之父,也不是铁木健本人。

(余永华 余显礼)

五、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

在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家谱中,记载最多、且能互相印证的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这其中又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铁氏改余氏家谱》明确记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 如,重庆长寿秀二公裔余承恕家谱序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配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将军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敕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狮子四个,石马

二匹,望柱一对为记。

铁世义公生二子。长名铁子林,次名铁子高,一女名庚姑。建武元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公元25年)赘壻金东旺,由进士敕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铁子林系处士,舒氏生二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住南京未改,迨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

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粮丁。”

又如,重庆长寿秀二公裔插旗山支房谱《铁改金、金改余氏原由》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地名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铁笼山铁甲将军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勅赐“忠义大夫”四字,坊立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两匹、望柱一对为记。世义公生二子。长名铁子林,次名铁子高,一女名庚姑。建武元年赘婿金东旺,由进士勅授文林郎 知广东嘉应州事。铁子林系处士,娶舒氏,生二子,长名木耳,次名木贞,住南京未改。殆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夫人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丁粮。”(雍正八年撰谱 余伟才呈 余培金提供)

又如,重庆长寿秀四公裔道光28年以诚谱《铁改余原由》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地名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甲将军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勅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幅: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后葬九华山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四个,石马二匹, 望柱一对,为记。

世义公生二子一女,长铁子林,次铁子高,女名庚姑,建武元年赘婿金东旺。由进士勅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事,铁子林系处士, 娶舒氏生二子,长名木耳,次名木贞,住南京,未改 。

迨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铁子高联科及第,仼上大

夫,夫人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黄州府麻城孝感乡,百亩田不纳丁粮。”

又如,重庆垫江余阙后裔余德明公谱记载:“余氏乃太始祖铁世义之后矣。铁世义生二子一女,长子林,舒氏,次子高,潘氏,女庚姑,招金东旺入赘为婿。子林,舒氏生木真、木耳。子高,潘氏,四十无子”。 后广积阴功,生铁木健。原住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

附图:重庆垫江余阙后裔余德明公谱

又如,四川简阳草池镇罗家坝庚七公裔谱序《脉派源流》载:“始祖铁世义,始祖母张氏生二子一女,原座(住)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在狮子桂花树玉石欄杆居住。乃由科甲南宋高祖(历史上没有“南宋高祖”的称谓,但有两个宋高祖。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刘裕,叫宋武帝,在位时间公元420年至422年;唐宋时期北宋的开国皇帝名赵匡胤,叫宋太祖,在位时间公元960年至976年。)敕封都统元帅,陞在辽东铁龙山镇边数载,忠心报国,告老归故,葬於九华山,卯山酉向,蒙恩圣赐(蒙圣恩赐)牌坊。

忠义大夫联云: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文人。

二房铁世埃生三子,随兄由功,圣封将军於西梁(即后梁,公元555年-587年。为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萧詧建立的政权。国都于江陵,统治地区位于梁的西边,故又称为西梁)大国镇边,后归夷国,不知所终。一子名子秀,王氏;次子名子廷,张氏;三子名子炳李氏,

生一子名木彪,艾氏。

三房难考,总序长房。

世义长子名子琳舒氏;次子名子高潘氏,生一子一女。 女名庚姑,招赘金东旺,原住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聂家坡住,年方二十二岁,科中翰林,陞山东主考,托(脱)靴为记。恩赐万民伞,德义冠。生二子,长子开正娶妻蒋氏,科甲陞江南西安(江南没西安,疑是吉安)府上犹知县;次子开甲娶妻李氏,科甲陞广洲廉洲府钦洲知县,东旺一女名辰姑,招赘长沙府湘洤县蒋玉班为婿,秀士之职。东旺归故葬於长沙府攸洲县,肖家大冲御祭御葬,今有。

长房长子子琳舒氏所生木真、木耳,裔孙亦是巨宦,可多未叙根派,今仍坐江南,未改本姓。其谱序么房铁子高潘氏,乃由科甲中翰林,生木健洪氏、张氏。

元纪敕封,圣赐公田,在湖广黄洲麻城县西门外济善桥,公田百倾。所受是时。子高身故,葬於江南上元县。木健无职,娶二妻,四十无子。”(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年)仲秋(八月)春望八日)

2、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是颛顼之后

如,遵义马坎文选公墓四棱碑文载:“盖闻山发于昆仑,水发于星宿,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山水相济,上下同情,根本追踪,古无二理。

吾余氏祖派自颛顼而后,为叔嫂不睦惧罚逃入金辽铁盘山居住,因山取姓故姓铁,住居数代后,本元木健祖归朝,为红巾拖累,子孙始散聚,九公一姑,恐祸患之临身,窃负而逃西川泸州衣锦乡凤锦桥,人多影大,难以同行,遂改铁为余,万代不改,乃联诗一首各散。

本是颛顼帝胄家,红巾拖累入西涯, 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折柳桠, 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十马归何处,如梦游云浪淃沙, 余家并无三两姓,十家分作百千家。”

又如,重庆綦江秀一公裔松山谱记载: “帝喾时颛顼之孙名姬星者善造铁枪铁炮,常手执千斤之铁枪,因征服戎狄之外寇,帝喾见之封为铁枪大将军,因以姓铁,其后世代相传。”“沿至元朝明宗时(1329.2-8)有铁世义其子铁彦字子高,潘氏生三子长铁木耳次铁木乾又名木真,季铁木健。”铁木健父亲为铁彦,字子高。铁木耳、铁木乾又名木真,为铁木健同胞兄弟。

附图 重庆綦江秀一公裔松山谱:

3、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与元朝太祖皇帝同宗一脉

如,四川长宁子服公后裔《余氏宗谱》记载:“始祖公原住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石狮子桂花树玉石栏杆居住,长房铁子林娶妻舒氏生木真、木耳,裔孙仍坐江南未改本姓。么房铁子高娶妻潘氏生木健祖一人,系大元朝武国城十七渡生长人氏,与其姓奇渥溫氏发脉源流 云诀世代,永远存证。始祖公铁木健原系太祖皇帝同宗一脉,受封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西门外济善桥,公田有百亩、公置田业,四十无子。”

又如,宜宾庚五大塔谱载: “世义公之弟娶婆王氏生三子,长名子秀,配袁氏,次子廷,配张氏,三名子炳,配李氏,生子一名:木彪配文氏,其后裔兹为及叙。

始祖世义公配张氏生二子一女。长名子林配舒氏,次名子高配潘氏。一女名庚姑,招赘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十一都聂家坡余东旺为婿。三十二岁科中翰林院。后升山东主考。没葬长沙府攸县萧家大冲。御赐万民伞。生二子。长余开正,室蒋氏。任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次子余开甲,室甘氏。任广东廉州府知州。一女长姑。赘长沙府湘阴县蒋玉班,系文秀。

世义公次子,铁木子高娶配潘氏,生名木健一人,即兹谱发派祖也。

木健子孙。

元朝五国城第七都生长人氏,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的派,一脉源流。”

四川长宁子服公后裔谱转载的余之纲撰《余氏启祖序》说:“意谓山发于昆仑山为祖也,水发于星宿,水以星宿为祖也,而人本乎祖。故可昧所由来乎?如我起祖本胡人也,姓奇渥温氏铁木真,初号蒙古,托处乌横。传三世,而铁世义铁木世埃及其后嗣也。世义生子林、子高。世埃生子:子炳、子秀。子林生木贞、木儿。子高生木健。子炳生木标。至世祖元皇帝忽必烈。灭金袭宋混一南北。乃奄有天下而临莅中国焉,是即始祖四世孙铁子林之子木真其人也。又名忽必烈者。以其能,一旦灭宋兴元,而大一统也。太子真金立而中殂。谥曰裕宗。皇孙嗣立,是名铁木耳成宗。维时顺宗木儿、显宗木健,皆以叔祖而为辅佐。而成宗亦善守成。阙后武宗、仁宗,相继而王。又复宽明仁厚。忠信爱人。延祀不绝。则我有元之世嗣。可谓迪惟前光矣。即我木健公九子十登科,荣显之庆。萃于一门。亦足证世泽之厚焉。不意祚运中衰,变生眉睫。改铁为余。十兄弟星流云散。至其所以改之之故。则又非一二语所能罄其源流也。是为序。(明朝进士余之纲)”

4、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铁子高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

如,云南庚五公裔孙余艳奎提供宜宾徙昭通新谱载:“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共四子。第四子拖雷(共十五子),(拖雷)次子元

世祖忽必烈(共十二子),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妣潘氏。

历代宗支系列表

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四子) 二世祖:第四子拖雷(十五子) 三世祖:第二子元世祖忽必烈(十一子) 四世祖: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一子) 五世祖:铁木健(九子一女) 六世祖:(肇姓始祖九子一姑)”

又如,四川名山庚九公裔子珉谱载: “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元)二十年进封弘吉刺氏南必为皇后,生子铁蔑赤(族谱释名: 铁子高)娶夫人潘氏,生铁木健。

世祖年高患足疾,进封南必为皇后,临朝颇预国家事,朝臣无不称贤淑。生子取名铁蔑赤,族谱释名子高公,娶妻潘氏汉族女,安徽江南有诰封。食邑休宁作祖籍,皇母庙号在邑中,潘母生子铁木健,不幸其父又亡故。”

5、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改余为铁木耳之后,族源不确定 如,云南龙陵的余氏宗支《余姓谱系源流》载:“而溯厥先代固皇皇大族,簪缨世胄也(编者注:簪缨世胄指世代做官的人家)!考祖传系铁木耳之后也!因元末避兵,路过泸州,见余阙之忠烈,思余阙乃秘书承右,正言余靖之裔,时阙镇守安庆,陈友谅率兵攻城陷,全家投于清水塘中,后明兵进义之,追封幽国公,谥忠烈,修庙故里,命有司四时享祭,因改铁为余,是一门话别弟兄分离。观其临歧赋诗,有不禁销魂焉。”

云南龙陵的余氏宗支《余氏家谱原序》又载:“祖上世在元朝以来,登高爵享厚禄,屡蒙朝廷褒封,祖传歷歷可稽。前代:

宗祖铁木祯为宰相縂摄朝政; 铁石为进士,后为黄门侍郎; 铁金为进士,后为兵部尚书; 铁刚为进士,后为宁夏太守;

铁勇为进士,后为定远知县; 铁州为进士; 铁礼为进士;

铁朝为进士,后为浙江太守; 铁甲为进士,后为天水太守; 铁芹为进士,后为汀州太守。”

(民国二十年修撰,余良知、赵桂藻主持编撰,云南龙陵余江鱼提供)

辨 析:

遍读众多川、渝、云、贵《余氏家谱》,给人一个由清楚到模糊再到豁然开朗的印象。

首先,多数《余氏家谱》记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 铁木健家族的世系是:

一世祖 铁世义,配张氏, 生二子一女,长子林,舒氏;次子

高 潘氏;女庚姑,招金东旺入赘为婿。

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将军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敕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二匹,望柱一对为记。 铁世埃 ,生三子,子炳、子廷、子秀。

二世祖 铁子林,处士,娶舒氏,生二子,长木耳,次木真,

住南京未改。

铁子高,由科甲中翰林,娶潘氏,生一子 木健。

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粮丁。” 铁子炳,生一子,木彪

铁子秀,王氏 铁子廷,张氏

铁庚姑,招赘金东旺为婿。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十一都聂家坡三十二岁科中翰林院。后升山东主考。没葬长沙府攸县萧家大冲。御赐万民伞。生二子。长金开正,室蒋氏。任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次子金开甲,室甘氏。任广东廉州府知州。一女长姑。赘长沙府湘阴县蒋玉班,系文秀。

三世祖 铁木耳 铁木真 铁木健

铁木彪

以上世系,上下三代、左右旁系,比较具体、清楚。各谱记载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一致,非似杜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在这一记载中,铁木健为铁子高之子,铁世义之孙。与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是堂兄弟关系。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南京铁氏家族本身就姓铁,非元朝皇室奇渥温氏家族。理由有三:

一是上下三代姓氏后的字派有别,铁是姓氏,世、子、木是字派。不象蒙语中千篇一律名“铁木”或“帖木”。 因为“铁木”或“帖木” 联用,不是姓氏,也不分字派。

二是南京铁氏家族中铁木健与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是堂兄弟关系。元朝皇室中的铁木真是元太祖,铁木耳是元成宗。与铁木健不是堂兄弟关系。

三是南京铁氏与元朝皇室祖籍不同。南京铁氏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元朝皇室铁木耳、铁木真本胡地蒙古郡人。

正如长寿余承恕家谱载《铁改余辩》所说:“更有江南铁木真为蒙古奇渥温铁木真者尤谬,盖蒙古铁木真以奇渥温为氏,江南铁木真乃以铁为氏,即二氏之别奚啻天渊。混蒙古奇渥温铁木真为江南铁木

真者,固无眉目之分。概以余为铁氏裔者,不更张冠李戴乎?”

附图 重庆长寿余承恕家谱载《铁改余辩》:

也就是说,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真、铁木耳,与元朝皇室中的铁木真、铁木耳,既不是一个姓氏,也不是一个家族,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混同,使铁木健的身世和关系变得混乱模糊,使整个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的故事越传越神奇,但始终找不到历史根据。

由于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在名字上的巧合,因而有的铁改余氏家谱就误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就有了铁木健“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的派,一脉源流”一说。如,由青神余一海等人于1934年整理的“肃敏祖谱叙”就说:“余姓发源,与元朝太祖同为奇渥温后,名铁木健。”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与元太祖铁木真是兄弟关系一说。如长宁县开佛乡始于民国二十年续修的《余氏宗谱》中所载的余之纲撰《余氏族谱序》中说:“我余氏远祖胡人也,姓奇渥溫氏,籍逮蒙古,处于乌桓,历传有年,易姓为铁。其姓名之可考者,则以铁世义、

铁世埃兄弟也。世义生子林、子高,世埃生子舒、子炳、子秀。子林生木真、木耳,子高生木建,子炳生木标。子舒、子秀所生无考。”根据这一记载,修谱者余泗贤认为,木建公乃元太祖铁木真的兄弟,世祖皇帝忽必烈之叔祖父,因此,“旧谱序谓木建公与世祖为同祖兄弟,实误。”忽必烈乃太祖之孙也。又如:大邑上安九龙村《余氏族谱》说:“始祖姓铁讳木鑑,生于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时候,与铁木真同胞也,常谓兄曰:宋氏君弱臣强,屡被金人侵害,不如就机以图之,真主诺言,遂将部下士卒调遣,称帝于干离河之源,与宋争衡,事在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铁木真祖封鑑祖为元朝丞相,又加封两平王。”但查遍《元史》,没有铁木真封铁木健为元朝丞相、两平王的记载。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一个尴尬。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与元成宗铁木耳是兄弟或堂兄弟关系一说。因为把木建公解释为元太祖铁木真的兄弟,分手诗“红巾赶散入西崖”等不好解释,把木建公解释为元成宗铁木耳的兄弟或堂兄弟,就顺理成章一些。如,由遵义市三叉镇余家湾余大清保存的余之纲撰写的《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中说:“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又如,余一海等在1934年整理的“肃敏祖谱叙”中说, “皇孙铁木耳立,为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但查遍《元史》,真金二子不是铁木健,成宗铁木耳也没有弟,更没有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二个尴尬。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是铁蔑赤之子或铁蔑赤一说。因为把木建公解释为真金二子不合《元史》,但历史上与成宗铁木耳同时代的,还有《元史》上记载的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因而就有了铁木健是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之子的说法。如,四川名

山庚九公裔子珉谱载: “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元)二十年进封弘吉刺氏南必为皇后,生子铁蔑赤(族谱释名: 铁子高)娶夫人潘氏,生铁木健。”但查遍《元史》,没有铁木健是铁蔑赤之子或铁蔑赤,又被封为南平王的记载。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三个尴尬。

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导致铁木健姓氏和民族的改变。元史明确记载:“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成吉思汗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而非姓铁氏。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在姓氏上没有任何关联。南京铁氏家族中铁世义以上无世系记载,但铁氏改余氏族谱记载,南京铁氏家族是颛顼之后。颛顼的源流、种族与蒙古族的源流、种族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改变南京铁氏家族中铁木健的姓氏和民族,没有任何根据,结果使铁木健的身世和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三,以南京铁氏家族铁氏改余氏故事为基础,演绎出了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宏大故事。

南京铁氏家族铁改余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基础。众多铁改余故事,都是在其基础上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世系而成。但由于查不到历史根据,其真实性始终得不到证明。好在不少铁改《余氏家谱》在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事迹时,始终不忘自己南京铁氏家族的世系与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世系和事迹,隐隐中表明他们本来就姓铁。

元末最显赫的燕铁木儿宰相世家,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另一重要主角。因为燕铁木儿是东路蒙古元帅、其弟撒敦、其子唐其势曾先后担任文宗、顺帝两朝的宰相。他们的铁改余故事是真实的,但他们不是元朝皇室家族。

元末安庆守将余阙之后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又一重要主角。因为余阙之后曾经由余姓改姓铁木,再由铁木改姓余,也有九子十进士,他们的铁改余故事也是真实的,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元朝皇室家族。

不能排除,在南京铁氏家族、燕铁木儿家族、安庆守将余阙家族铁改余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元朝皇室或其他蒙古族世家。因为在改朝换代之际,他们为了生存,需要改名换姓,蒙语“铁木” 与汉姓铁氏相近,铁改余故事也就成了他们的护身符。但这部分人一般称自己为铁木儿或铁木耳之后。在西南地区有的《余氏家谱》中,也有这种记载。但他们究竟是元朝皇室或其他蒙古族世家,也缺少史实证据。

有不少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氏家族,特别是明朝中期以后进入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氏家族,本来就姓余,他们多为由余后代,是随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进入四川的。但由于被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所吸引(皇族世家、湖广填四川的“逃难情结” 所吸引),也加入了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故事的大潮中。他们的切入点是安徽休宁余清(秀一)公。因为在余之纲撰《余氏族谱序》中说,“木见长子,改名曰余清,职任河南太守,返回江南住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遗旨。”他们虽不是元末明初入“西涯”的,但他们是从江南来的,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余清(秀一)公“返回江南住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遗旨”的名义,说自己是余清(秀一)公后裔。这可能就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秀一公支系特别庞大(占所有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的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好在这些铁改《余氏家谱》在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事迹时,也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本来就姓余的历史,认为“若我余姓,因先人坟上长茅出,易铁为余”, “ 潘氏祖母坟上独生长茅草,更名长茅余有何疑焉”, “况余无二姓,岂有下邳郡属而外,有旁支者乎?”余是“颛顼帝胄家”,与由余之后长茅余同出一源。

但进一步追问,南京铁氏铁世义族源祖源为何?南京铁氏的铁木健为什么要改姓余?南京铁氏的铁木健是如何与元末最显赫的燕铁木儿宰相世家,安庆守将余阙世家拉上关系的,并共同谱写出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宏大故事?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太缺少研究了。但无论如何,铁木健的父亲是铁子高,祖父是铁世义,堂兄弟是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这是明确无误的。

第四,由于误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

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使铁木健的身世由清楚变得混乱模糊,使西南地区宏大的铁改余故事变得不可信。

光绪年间富顺根九公后裔余绍由就质疑铁改余故事的真实性,他在《铁金余疑》中说,“ 若我余氏,相传为铁改金,金改余也。旧矣。遍考同宗之谱,皆云出自元铁木健,木健弟兄三人,长铁木真,次铁木耳,三铁木健。木健封两平王,生九子一女,其子与婿皆进士,故有九子十进士之称。因红巾乱起遁入西川,改铁为金,以金相似,又改为余。我族先辈墨谱据此说者亦十居八九。

考元史,铁木真系元开基之祖,即成吉思汗也。铁木耳系元成宗,即元世祖之孙也。旧谱列为弟兄殊属非是,其可疑一也。

元诸王表并无两平王之号,其可疑二也。

元世家表,元宗室世系考及元宰相世系考皆无木健之名,亦无铁改金,金改余之说,其可疑三也。

又云:木健死于外,九子皆不在,女寿英编荆为棺以葬之,故有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之说。考古今往,荆棺峡谓昔有九子不葬父,一女编荆为棺以葬父故名,并未指其何姓。其可疑四也。

且元鼎既革,明太祖混一中夏,凡系元室子孙皆逐出塞外。我始祖果属元室支派,岂能安居无恙?其可疑五也。

有此五疑,其不足信也,明矣。旧谱云云,不知何据?想因丧乱之后谱牒无存,后人欲溯其姓氏所由来,往往得其疑似而即据以为是者,未可知也。年代愈远,错讹愈多,故纷纭踳駮(悖异严重)而不可究极也夫!”

附图 四川富顺余氏族谱载《铁金余疑》:

同是光绪年间涪邑子耳坝禀生余树楷在《余氏族谱》叙中对铁改余故事也进行了质疑。他说:

“考姓氏诸书,咸谓由余之后,因名为姓,系出下邳。自本朝嘉庆间,有人送谱自黔省来,云系云贵提督,名步云者所刊,首卷载铁改姓余之事,甚悉。予甫识字时,手其编,反复披阅,不能无疑。弱冠后,应渝城岁试,赴蓉城乡试。遍访同姓,众口一辞,但皆无确据可证予。窃以为,元太祖名铁木真,成宗名铁木耳,泰定名铁木儿,则铁木乃大元皇帝之显称。岂必顺帝时湖广麻城亦有铁木耳?其可疑者一。

木耳有两弟,一木乾,一木健。木健娶周氏、洪氏,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继娶张氏,生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谓皆成进士尚可信。何以前四子皆为太守,后五子皆为尚书,遇合如是之奇耳?且高登科第,但以排行命名,殊欠庄雅。其可疑者二。

尚书本要职,太守亦非下僚,万无可以私逃之理。何以遭谗言间沮,挂冠走避一时,并会于凤锦桥?岂朝中失去四太守五尚书而并无人知耶?其可疑者三。

凤锦桥前改姓为余,以诗为证,有云“余姓并无两三姓”。必前此无姓余者,而后可也。按北宋仁宗朝余靖,官右正言,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馆阁校勘尹沫、欧阳修等齐名,南宋理宗朝余玠,授四川宣谕,加置制使,知重庆府,及召还京师,又以余晦为四川置制使,知重庆府。此外,姓余者更指不胜屈。今又改铁为余,则难辨其为余之后、为铁之后,何得云“无两三姓”?其可疑者四。

九人皆进士,临别时题诗一首,语涉鄙俚,适类村学究辈所作。况其诗首句云“余本元朝宰相家”,按《通鉴》,元世祖以和礼霍孙为中书左丞相,以完泽为尚书右丞相;成宗末年,完泽卒,武宗即位,哈剌哈孙仍为右丞相,答剌海左丞相;至大元年,以阿沙不花为右丞相,加宦者李邦宁大司徒兼左丞相;仁宗以伯答沙为右丞相,阿散复为左丞相;英宗以拜住为右丞相,文宗遣右丞相燕帖木儿奉皇帝宝赴漠北,顺帝以伯颜为太师右丞相,撒敦为太傅左丞相。未见有铁姓为宰相者,惟仁宗用铁木迭儿为太子太师御史,中丞赵世延论其不法数十事,故文宗朝监察御史撒里不花、张士宏等奏“近年自铁木迭儿窃位擅权,假刑赏以遂其私,是为元朝巨猾。”英宗时御史大夫铁尖与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谋逆,杀丞相拜住,弑帝于行幄,是又为元朝乱贼,且二人亦非宰相。其可疑者五。

汉唐以来,铁姓罕传,陈简侯《姓氏联珠》只载“铁南仲列琼林之榜,铁钱昭靖难之功。”《正字通解》:“铁为姓,亦只载宋有铁南仲,明有铁铉。”谱谓“南仲为户部尚书,铉为兵部尚书,皆宋时人。”恐误。其余所引铁金、铁玉、铁盔、铁甲、铁铃、铁钊、铁龙、铁虎,其事迹不少概见。元顺帝时有余阙者,登进士第,官淮东宣慰副使,剑都元帅府事,又官淮南行省右丞添知政事,分兵守安庆,大小二百战,战必胜。迨后城陷火起,乃引刀自颈堕清水塘中。妻耶律氏,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考《元史·本传》:“阙,字廷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剌灭卜,官泸州,遂为泸州人。”故袁了凡谓“阙盖由余之伦,与蒙古同类,宜忠于元。”初不闻有铁改姓余之说。其可疑者六。

予生长僻壤浅见寡闻,虽不敢断其为妄,但掠案头所有之书旁添互证,究不敢信以为真,盖君子之于其先也,知其所可知,不知其所不可知。明太祖自父祖以上,不知其名,朱文公后裔自闽持谱叩求合族,太祖不知,问圣人卓铁,可为万世法矣。及近世好名者,修谱谍远溯前代某某为某官,中叶辙云谱失无考,而后序其高曾祖父。嗟乎,中叶既已无考,安知前此者果为吾之先祖乎?即如汉姓刘,娄敬、项庄

(应为“项伯”,疑为原作者笔误)皆赐刘。唐姓李,徐世勣、朱耶赤心皆赐姓李。必合而一之,是混胡越为一家矣,其罪不甚大耶。予同姓有明鉴公者,原籍为江右南昌府丰城县人。明万历四十八年,因避难故徙湖南常德府桃源县草塔湾,生行礼、行仁二公。仁公后嗣失考;礼公生五子讳玉珍、玉瑛、玉珠、玉瑚、玉琏。珠公后裔又失考;珍公、瑛公、琏公、三房虽不能,无迁徙而居桃源者较多;瑚公一房亦有居桃源者,而生齿浩繁,或徙湖北宣恩、或徙四川涪陵,自明迄今,厯二百六七十年,传十四五世派,别支分亳无紊乱。曩者各有支谱,近复彼此会合,纂一大谱。即以明鉴公为始祖,是知其所可知也。凡历朝同姓不宗之类,虽赫然膺显,秩负盛名,概不勉强附入,致有乱宗之弊,是不知其所不可知也。谱成以序属予,予喜不同宗而同姓,无庸以固陋辞,爰出曩所疑者,以互相质证。而深嘉其序谱意,与予有合。特不识高明者,又将以为何如也。”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很好回答余绍由、余树楷提出的质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寻根问祖的思路是否错了,是否在攀龙附凤思想的影响下,错误地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以致把本来清楚的铁木健之父搞得越来越模糊。我们是否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南京铁氏家族及其发展史,从中找出我们铁氏改余氏的根呢?

以上辨析,只是我们的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持据理性讨论并斧正。

(余永华 余俊德 余显礼)

2015年3月17日

28页 18476字

铁改余历史文化研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