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下载本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张小飞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都是以童年为主题编排的教学内容,第5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牧童》描写的是牧童的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的是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第6课《冬阳。平乐。村居》和第7课《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第8课《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总之,每一篇课文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纯真的美丽的故事,这些都是令人留恋和难忘的。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课文。

3、 通过学习,体会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

的美好。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 三、重点、难点

1、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义。

2、 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3、 丰富语言积累。

4、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5、 通过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展示”等栏目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者的思想感情。把理解、体会、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最完美。

《牧童》和《舟过安仁》

【学习过程】 一、导语,引童趣

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快乐吗?能不能把你童年快乐的事、有趣的事和大家分享?我们来比比谁的童年最快乐、最有趣?(学生自由讲述童年趣事)

你们的童年是如此的快乐、有趣,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古诗,一起走进两位古代诗人笔下的“童年”。 二、初读、悟童趣 (一)读通古诗

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出示两首诗)(生自由 读诗)

师: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遮”字。) (二)理解诗意

1:导语。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来了解古诗的诗意。 2:(生自主尝试学习。)

3:全班交流。师:你们能学懂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 生:《牧童》这首诗好像是说到处都长着小草,黄昏的时候,有一个牧童放牛回来

了,在风中吹起笛子来。吹着吹着,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蓑衣也没有脱掉。月亮升 起来了,他也不知道。

生:《舟过安仁》我能读懂的是:在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

会儿,他们两个人把撑竿用的竹竿和划船的船桨收起来了。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

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师:归纳总结古诗诗意。 三、品读,想童趣

1.《牧童》的童趣形象。

师:大家都发现这两首诗的孩子生活都是特别有趣。我们继续走进这几位孩童

的生活,(指第一首诗)哪些场景你们觉得特别有情趣呢? 生: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发挥我们的想像,把有趣的情境描绘出来。

生: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

躺,蓑衣也不脱,清风明月伴随着他进入梦乡。

师: “卧”在草地上,把草地当做床,可以在上面睡觉,多好玩啊!

生:黄昏时分牧童放牧归来,吃饱晚饭,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

天空中的明月,看着看着,就看睡着了。

师: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人悠闲)还有哪些场景让你们感

觉很有情趣呢?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充满情趣的画面吗?

生:在原野上,牧童正在吹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 师: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强调“铺”和“六七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