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四版)知识重点整理(黄达版) 下载本文

货币银行学(黄达)重点整理 第一单元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第一,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在社会商品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每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和货币数量成反比。第二,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信用货币是表示银行债务的凭证,它是通过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出去的。第三,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国家规定全社会都必须接受和使用信用货币。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 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一国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的关系。又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2、简答题

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答: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1)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2)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答: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发生背离,这是实际价值高 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人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就会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格

雷欣法则。

3、信用货币有哪些特点?

答:信用货币的特点有:(1)流通中的都是信用货币,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的,流通中的现金是中央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对所有者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银行代表国家对存款人的负债。(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这与金属货币制度下通过自由铸造投入流通不同。(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4)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央银行必须控制、调节货币的供应量,保持货币稳定的流通。 4、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美元以35美元=1盎司的比例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即实际上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各国货币的平价必须以黄金或美元表示,各国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行价的上下限1%幅度内波动。(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逆差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取得贷款来弥补,也可以通过汇率调整,弥补国际收支的基本不平衡。(5)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平价体系。 第二单元 1、名词解释

市场利率:随市场供求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与之相对的是官定利率。 ①、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它是银行体系制定各种差别利率和加罚息利率的依据,同时也是金融体系制定各种有价证券利率的依据。

②、流动性偏好理论:在现代货币经济中,人们可以以多种形式持有期财富,如持有股票,债券等资产,虽然人们持有非货币资产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但由于经济运行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性,而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遭受损失。而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财富的真正代表,为整个社会认可和接受,能随时转化为其他商品,并具有完全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所以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倾向于持有货币,这就是流动性偏好理论。

③、可贷资金理论:新古典学派在利率决定论里面提出了利率由可贷资

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由社会的自愿储蓄、减少窖藏和新增货币供给构成;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投资的资金需求和窖藏需求。 ④、期限结构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由债券的收益曲线(即利率曲线)表示。从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的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以及共同决定方面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2、简答题

1、如何理解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答: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分标准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名义利率是指市场现行的利率,当在较明显的通货膨胀时,名义利率不能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水平。实际利率又叫真实利率,按价格水平的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时候利率,而根据价格水平预期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事前利率。 2、如何理解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

答:按在整个利率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利率可分为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而基准利率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率都称之为非基准利率,非基准利率跟随基准利率的变动。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是否处于基准利率地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急美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 3、简述可贷资金理论。

答:新古典学派在利率决定论里面提出了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察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由社会的自愿储蓄、减少窖藏和新增货币供给构成;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投资的资金需求和窖藏需求。其中可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的,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的。

4、利率的变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影响因素有如下几点:①、利率的平均水平。利率是平均利率的一部分,利润本身就是成为利率的最高界限。②、借贷资金的供求情况,这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为显著的。③、经济运行周期。在经济运行周期中利率水平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④、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或市场中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利率水平一般会相应的提高。⑤、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主要影响体现在国际汇率与汇率会影响资金流出入,从而应国内利率的变动。⑥、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实行不同的的经济政策,对利率产生不同的影响。⑦、

借贷风险。在借贷资金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测的因素出现,可能导致各种风险,这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5、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

答: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的基本命题是:长期利率相当于在该期限内人们预期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其隐含了几个前提假设。比如:投资者对债券期的期限没有偏好,其行为取决于预期收益的变动;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的预期;在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期限不同的债券是完全替代的;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替代的债券具有相等的预期收益率。预期假说解释了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一起变动的原因,并且也解释了长期利率水平的提高会与短期利率一起变动的原因。 6、请联系实际谈谈利率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答:从四条线条展开。1、利率—储蓄—经济运行 2、利率—投资—经济运行 3、利率—国际收支—经济运行 4、利率—物价—经济运行 第三单元 1、名词解释

①、存款型金融机构:存款型金融机构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运用资金的金融机构。

②、契约型金融机构:契约型金融机构是通过长期契约的方式按期获得资金,并将所获得的资金投入市场的金融机构。

③、投资型金融机构:投资型金融机构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筹资,并将资金用于贷款或者购买证券的金融机构。 2、简答题

1、简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答:金融机构的具体功能体现有如下几点。①、信用中介功能。金融机构能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接受信用,另一方面以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运用出去,提供了信用。克服了直接信用在时间、空间、需求、规模等方面的种种限制,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②、信用创造功能。存款金融机构在部分准备制和非非现金结算的基本前提下,至于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存款金融机构能够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存款货币,创造新的信用。③、支付中介的功能。金融结构充当支付中介,以转账的方式进行交易结算,同时能反应企业单位的微观经济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活动。④、资产转换中介的功能。既实现了期限的转换,又实现了规模的转换。满足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期限下交易的需求,有满足了资金供求双方在不同规模下的交易需求。⑤、信息中介功能。金融机构作为信息生成专家,为融资活动的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信息中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