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册项目文化理念介绍 - 图文 下载本文

清代画家戴熙在《赐砚斋题画偶录》中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他把山水间一座空亭,看成是山川云气吐纳的精神聚集交点。苏轼在《涵虚亭》诗中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张宣题倪瓒《溪亭山色图》诗亦有“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之句。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一言概括了“亭”的妙用。即:

“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这句话非常精当地说明,亭的结构奇巧,要与景境协调和谐,相辅相成,相映成辉,亭址的选择,不仅处地景境幽美,更重要的应是观览周围景色的最佳点,即“搜胜”。这样才能把四周一切妙景聚合,集中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我们设计的这一建筑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亭侧为后院,池中游鱼,让观者有庄子“濠梁”之想,“知鱼之意”。亭前则取我国古典画论“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之意,我们有意设置三个视觉落点,俯视依墙山下涧壑溪流,前观庭院花木扶苏,远观院外山峦起伏,身居小园而胸怀山岳天下。

元人张秦娥有诗:“秋水一抹中,残霞几缕红,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西方画家的视线一般是失落于无穷,而中国画的远空中必有数峰蕴藉,点缀空际。我们曾在后小峪村实测一次,

在这一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将一一测出视线落点,让每户这个亭轩的最后落点落在后小屿村对面的山脊上。

6、空间衔接:流动空间、浮廊可渡

“流动空间”概念在二十世纪的欧洲建筑界引起了震动是巨大的。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有趣的是,在西方,这是种全新的东西,而在中国古代的的文人园林设计中,已经知道并精通了流动空间的创造和应用。《园治》将其高度的理论化,“步易

景移”,“虚实互生”,方寸之地中的千山万水就是我们先哲对流通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

通俗的说,我们在庭园空间的衔接上是视觉上步步隔绝,物理上处处连通,前院、侧院、后院用汀步、短桥、石径、游廊断续连接。就是说,整个庭园看似阻断,但却是连续、通透的。

7、叠山理水原则:“未山先麓、疏水无尽”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我们叠山理水的原则是营造出一种超时空的山水空间。“小中见大”的自然景象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运用于造园,是一种新的创造,如我国明代叠山大师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