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圆柱与圆锥 二、比例
三、图形的运动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 五、数学好玩
年 月 日 周 星期 年 级 课时 课 题 六 1 学科 数学 授课 时间 面的旋转 课型 讲授课 40分 知识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教学目标 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法;操作展示法 教学准备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认真观察过风扇地转动过程吗?(转动起来形成一个圆形。) 如果把这本数学课本看成是一个长方形,如果他转动形成什么呢?(板书:面的转动) 教 学 过 程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课本P2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汇报点评: (1)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条直线;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旋转成一个圆柱体。 学生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学生体验:面动成体 (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判断。 (1)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也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表面有两个面(侧面和底面)。 (3)圆柱的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自习课本第3页“试一试”怎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 2、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面的旋转 点 动 线 动 面 动 体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年 月 日 周 星期 年 级 课时 课 题 六 1 学科 数学 授课 时间 圆柱的表面积 知识目标: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情感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http://www .xkb1.com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 课件 教学圆规 一、自学感悟: 要做一个圆柱形纸盒,如果接口不计,至少需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教 学 过 程 二、合作探究: 研究圆柱侧面积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课型 讲授课 40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