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I-9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下载本文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AIAG CQI-9)

关于AIAG

愿景

AIAG是OEM和汽车供应商共同合作的一个全球公认的组织。建立于1962年。AIAG致力于处理、解决影响世界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问题。AIAG的目标是通过合作减少成本和复杂性;提高产品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通过供应链完善市场的运营速度。

AIAG组织

AIAG由董事会成员、首席行政官、副总裁,全职员工和服务于各个项目团队的志愿者所组成。在首席执行官的领导下,副总裁与管理总监、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一起制定计划,指导工作,协助协会的各项事务。首席执行官和派驻总监都来自于各成员公司,任期各不相同。

AIAG项目

志愿者委员会致力于商务流程、支持技术和方法。他们进行调查、开发、出版和提供有关标准、规范、标准商务实践、白皮书和指南的培训,涉及自动识别,CAD/CAM,EDI/电子商务,持续质量改进,健康关注,物料和项目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可回收货柜和包装系统,通讯和运输/通关等领域。 AIAG出版物 AIAG出版物反映的是那些与AIAG有密切联系的人们的一致意见。AIAG出版物意在成为帮 助制造商,客户和大众的指南。现有的AIAG出版物并不排斥与本出版物不符的任何来自制 造、市场和采购、产品使用,过程或程序的出版物。 注意事项 AIAG出版物遵循定期回顾的原则,用户要注意获取最新版本。 反馈过程 鉴于AIAG出版物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情况,AIAG为此建立了一套反馈程序。请参考本书最 后的意见反馈表提交您的意见。 出版发行: 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 26200 Lahser Road,Suit 200 Southfield,Michigan 48033 出版许可 AIAG质量引导委员会和委任股东批准该文件于2007年8月1日出版。

AIAG版权及商标声明

出版资料内容的版权,除非另有所示,为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所有。任何参与本出版物编写的美国政府或州政府官员或雇员不得因其个人的官方职责而声称对本出版物所有。AIAG保留对出版物内容的变更、发行、出版或部分改变其内容的一切权利。出版物中包含的部分或全部信息不得在机构内部专卖或卖给其他公司。版权侵犯时违反联邦法律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和民事处罚。

AIAG和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都是美国汽车行动集团的已注册的服务商标。 2007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 ISBN:978-160-534019-7

1

前言

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委员会是由来自汽车行业的各成员公司的志愿者组成的。预备过程审核工作由AIAG技术委员会完成。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准备汽车标准和系统要求。由技术委员会的起草文件,须经指导委员会的复审和一致通过,放被采用。文件需要经过质量指导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出版。

在此,质量指导委员会感谢下列个人及其公司对本文件的出版做出的帮助。

2

致谢 核心成员:

Pete Batche-Robert Bosch LLC Mel Dilley-DaimlerChrysler Corp.

Curt Holemes-Commercial Steel Treating Corp. Ed Jamieson-Bodycote Thermal Processing Medina Kaknjo-Ford Motor Company Brett Lenhansen-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hilip Mikula-TRW Automotive,Inc. Murli Prasad-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支持成员:

Todd Bensinger- DaimlerChrysler Corp. Scott Brodersen-DaimlerChrysler Corp. Dave Calkins- DaimlerChrysler Corp.

Leonard Gadzinski-Acument Global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Tim Green-BSI Americas,Inc.

Dave Hernacki- Commercial Steel Treating ,Corp.

Dave Higdon- Acument Global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Jeff Martin-ZF Friedrichshafen,AG Mike Oberg-Induction services, Inc. Mike Wiezbowski-DaimlerChrysler Corp.

3

目录

关于AIAG............................................1 前言............................................3 致谢............................................4 简介............................................6 1范围............................................8 1.1总则............................................8 1.2应用............................................8 1.3参考............................................9

2热处理系统评估程序............................................10

3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程序..........................................11 封面表填写说明..........................................12 特殊过程:热处理评估表..........................................18

作业审核说明..........................................37 作业审核表..........................................38

附录A过程表..........................................42 附录B术语..........................................66

4

简介

总则

CQI-9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审核(HTSA)第2版的准备工作由AIAG热处理工作小组完成,这些热处理要求是对顾客和产品标准的补充。

HTSA可用于评审组织满足本要求、顾客、法规及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同时也适用于组织和它的供应商之间。

在HTSA中,“应”(shall)表示自我评审的要求,不符合要求即判为“不满意”或“需立即改善”。“应当”(should)仅表示建议。凡使用“例如”(Such as)一词处,任何给出的建议仅起指导作用。

过程方法

HTSA支持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中描述的汽车行业的过程方法。

热处理系统(HTSA)审核目标

开发热处理管理体系,以促进整个供应链的持续改进、强调预防缺陷、减少变差和浪费。

HTSA结合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适用的顾客特殊要求,定义热处理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HTSA致力于为汽车生产件及服务件组织提供一个热处理管理体系的共同方法。

审核过程

除非顾客有其它的要求,应该每年进行持续审核以保证持续符合HTSA。每一次审核都应包括对使用HTSA的组织的体系进行评审,后续的作业审核(见该文件的4.0节)应从要求符合HTSA文件要求的不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那里进行零件抽样。

审核应该按照ISO/TS16949:2002确定的过程方法进行。

5

审核员资格

执行HTSA审核的审核员必须具备下列特别经验:

1、 必须是有经验的质量管理体系(QMS)内部审核员(例如:ISO/TS 16949:2002,

ISO9001:2000)

2、 审核员要具备热处理知识。证据应包括至少5年热处理工作经验,或正规的冶金教育和

热处理工作合起来至少5年。

3、 审核员应了解并熟悉汽车质量核心工具的知识和应用,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分

析、生产件批准、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和先期质量策划。 注意:如果满足以上要求需要有多个审核员,那么应以满足第一条要求的审核员为主导。

其它要求

供应商应保持记录作为其符合HTSA的证据,同时针对任何不满意项应具有适合的行动计划。这些证据应准备妥当,以供任何要求供应商符合本文件要求的顾客进行评审。

6

1范围

1.1总则

本文件为有实施适用的热处理的组织或它的供应商规定了过程的要求,他们需要: ? 证实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

? 通过体系的有效运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旨在增强顾客的满意

HTSA适用于汽车供应链中顾客指定的生产件和服务件的制造现场。

1.2应用

HTSA的所有要求都是通用的,并旨在适用于实施本文件涉及的热处理操作的所有组织,不论其类型、大小和产品。

注意:过程表E仅对影响零件最终特性的工艺适用。

下面是五个针对不同热处理过程建立的构成表,在审核过程中要参照相应的构成表:

过程表A—鉄基

? ? ? ? ? ? ? ?

渗碳 碳氮共渗 复碳或碳校正

中性淬火工艺(淬火和回火) 奥氏体等温淬火 马氏体等温淬火 回火

析出硬化-失效

过程表B—鉄基

? 渗氮(气体)

? 铁素体碳氮共渗(气体或盐浴)

过程表C 铝合金热处理 过程表D 感应热处理-鉄基

过程表E 退火、正火和消除应力

? 对所有通过退火、正火和消除应力来达到零件所期望的最终特性的组织,也应

满足CQI-9的要求。

7

注意: 初级材料或原材料的生产者,或任何不影响零件的最终特性的中间热处理过程步骤, 不需要符合CQI-9的要求。

这些过程表包括以下方面要求: 1、 过程和检验设备要求 2、 高温测量仪器 3、 过程监视频次

4、 过程中以及最终检验频次 5、 淬火介质和溶液检验频次

这些过程表规定了过程参数的公差(Tolerance)以及过程控制参数和零件的检查频次,在HTSA表中的要求/指南会告诉审核员在什么时候去参考这些过程表。

1.3参考

下面是本文件参考的标准,其适用性局限在所涉及到的主题。

标准号 AMS2750D SAE J415 SAE J864

8

标题 高温测定法 热处理术语定义 锉刀表面硬度测定 标准组织 SAE Aerospace www.sae.org SAE International www.sae.org SAE International www.sae.org

2 热处理系统审核程序

1、从AIAG得到当前版本的CQI-9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审核,第2版。

2、识别CQI-9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审核(第2版)所使用的所有热处理过程(参见CQI-9,1.2)

将这些过程记录HTSA第1页上。

3、完成HTSA表,决定其符合程度。每一次审核至少应完成一次作业审核(第四部分)

4、处理每一条“不满意”项并确定纠正措施,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和相应的纠正措施的实施。纠正

措施必须在90天内完成。必须保持纠正措施及其验证的记录。 5、“需立即纠正”项要求立即遏制可能有问题的产品。处理每个“需立即纠正”项目并确定纠正

措施,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和相应纠正措施的实行。纠正措施应在90天内完成。记录纠正措施(包括验证),并保留记录。

6、 审核应该一年一次,除非客户有特别规定。

9

3特殊过程:热处理评估

封面表填写说明..........................................12 封面表..........................................14

第一到第三部分说明..........................................15 第一部分:管理职责和质量策划.................................18 第二部分:场地和材料搬运职责.................................25 第三部分:设备..........................................31

完成作业审核说明..........................................37 第四部分:作业审核.................................38

10

填写封面表说明

1、 厂点名称:评估的厂点名称。

每个厂点一张表格。厂点会由几幢大楼或在同一个通用区域内几个不同地点组成。如果存在各自独立的管理层团队(质量经理或冶金专家),或不同的管理系统,则这些地点应被看作不同的厂点。

2、 地址:评估厂点的街道地址;可能会另外需要邮箱编号。 3、 电话号码:厂点的电话号码 4、 传真号码:厂点的传真号码

5、 厂点内热处理雇员的数量:在厂点内与热处理有关的雇员的数量,包括月薪和小时制的

雇员。

6、 内部处理商(Y/N):如果该厂点为自己公司热处理零件,则填写“Y”,反之,填“N”。 7、 商业处理商(Y/N):如果该厂点除自己公司外还为其他公司热处理零件,填写“Y”。

如果该厂点不为其他公司热处理任何零件,填写“N”。

8、 评估日期:填写评估日期。日期由字母和数字构成,以避免和其它数据格式混淆。例子:

May3-4,2006

9、 前次评估日期:列出前次CQI-9特殊处理(热处理系统评估)的日期。 10、

该厂点的热处理类型:用选中标记标出厂点内所有实施的热处理类型。该信息将决

定审核所要使用的构成表。没有列在封面表上的热处理过程不在此热处理系统审核之内。 11、

现行质量认证:热处理应列出各自的现行质量认证,比如:ISO/TS16949:2002,

ISO9001:2000。可以是第三方认证或顾客质量认证。如果是顾客质量认证,还应给出最近一次评审的年份。 12、

重新评审日期(如有需要):如果初次评审由“不满意”项,热处理商应对每一项

进行处理并纠正,包括根源分析和相应的纠正行为的实施。

此处要列出重新评审的日期。原评审表上第一到第四部分的问题,也应该对实施的纠正行为作出修改。另外,“不满意发现的数目”也应适当作出更改。 13、

联系人员:列出热处理组织内参与评审的主要成员的姓名、头衔、电话号码和E-mail

地址(如果有的话)。

11

14、 15、 16、 17、

审核员:列出审核员的姓名、所属公司、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如果有的话)。 “不满意的”数目:填写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不满意”之处的数目。 “需立即纠正”的数目:填写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需立即纠正”之处的数目。 作业审核中的“不通过”的数目:填写在作业审核中发现的“通过”之处的数目。

12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工厂名称: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工厂的热处理员工人数: 内部热处理商(Y/N) 商业热处理商(Y/N) 评估日期: 前次评估日期: 现行质量认证 重新评审日期(如有需要) 联系人: 姓名: 职务: “不满意”的数目 “需要立即纠正”的数目 作业审核中“不通过”的数目

工厂的热处理类型: 过程表A-鉄基 渗碳 碳氮共渗 碳校正 中性淬火工艺 淬火和回火 奥氏/马氏等温淬火 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过程表B-鉄基 渗氮(气体) 铁素体碳氮共渗(气体或盐浴) 过程表C-铝 铝合金热处理 过程表D-鉄基 感应热处理 过程表E 退火 正火 消除应力 电话: Email:

13

填写第一至第三部分的说明

在第一至第三部分列出了HTSA相关问题和对应的要求和指南,它们是:

? 第一部分:管理职责和质量策划 ? 第二部分:场地和材料搬运职责 ? 第三部分:设备

审核员应遵循第一到三部分中的“要求和指南”,结合热处理供应商针对要求提供的客观证据并进行评审,并注意:

14

NOTE1: 在“要求和指南”栏中,“应”(SHALL)表示要求,凡使用“例如”(Such as)一词处,任何给出的建议仅起指导作用。 NOTE2: 当“要求和指南”栏提示审核员给出表中有相关的问题时,审核员应根据过程表内的特定部分来对热处理商进行审核。 NOTE3: 如问题不适用于热处理商,则在审核栏内填写“不适用-N/A”。如果观察到的证据与提问相符,就将其填写在“客观证据”栏内,并且则在“满意”栏标记;反之,则标注在“不满意”栏。 NOTE4: 当对某问题进行评审时,发现有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审核员应该在“需立即纠正”(NIA)栏里作标记,同时要求立即对可疑产品进行遏制。 AMS 2750D的一般说明: AMS 2750D在过程表的高温测定法部分(部分2.0)里被用作参考。组织和供应商应遵循AMS 2750D中涉及到的热电偶、热电偶和仪表的校验以及实施炉温均匀性测试程序的部分。

下面是本要求在各个部分中的例行情况:

热电偶和仪表

—部分3.1 —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

—部分3.2 — 仪表—注: AMS 2750D所允许的频次降低,CQI-9是不允许的 。 例外情况(CQI-9不需要满足以下部分的要求) 部分号 解释

3.2.5.1&2 在AMS 2750D发布前一年购买的温度控制设备不包括在3.3.5.1和3.2.5.2

内。

3.2.5.3.1

一个点传感输入是可接受的。

3.2.5.5 不要求在校准时进行敏感性检查。 系统准确性测试(SAT)程序(部分3.4) —SAT应遵循下列两个方法中的一个来实施:

—CQI-9要求将控温热电偶(CTS)和(1)经校准的检验热电偶(CTTS)或与(2)常驻热电偶(R-T/C)进行对比检查,按照AMS 2750D。

(1)在典型的操作温度范围内,CTS和CTTS的温差应为+/-5℃(或+/-10F); (2)在操作温度范围内的CTS和R-T/C的温度差应该在它们最近一次炉温均匀性测试时所确定值的+/-1℃(或+/-2F)之内。这种检查应每周检查一次,按照AMS 2750D的3.4部分进行的SAT不要求用此方法。

—任何纠正错误读数或验证测试结果的行为都应当被记录。

—对用在操作温度低于760℃(1400F)的设备上的K型和N型的热电偶,应每月检查一次,并且应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对用在操作温度大于等于760℃(1400F)的设备上的R型和S型的热电偶,应每月检查一次,并且应至少应每两年更换一次设备。

炉温均匀性测试(TUS)

—部分3.5.2—多个合格的工作温度范围 —部分3.5.3—加热炉改造 —部分3.5.4—加热炉修理

15

—部分3.5.5—初始TUS

? 最小和最大的温度范围应根据AMS 2750D进行试验。例外情况:如果合格工作区域内

操作范围等于或小于85℃(153F),则只要求试验一个温度。该温度应在合格的工作区域的操作范围之内。

—部分3.5.6—定期的TUS (对于CQI-9,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定期的TUS)

? 最小和最大的温度范围应根据AMS 2750D进行试验。例外情况:如果合格工作区域内

操作范围等于或小于85℃(153F),则只要求试验一个温度。该温度应在合格的工作区域的操作范围之内。

—部分3.5.8—进行TUS时的加热炉参数 —部分3.5.9—插入TUS传感器时的加热炉温度 (热点偶)

—部分3.5.10—装料的条件

—部分3.5.11——TUS时的炉内气氛

—部分3.5.13—间歇式加热炉、盐浴炉、可控温度液浴炉、流化床除了; ? 3.5.13.3.2:CQI-9Y要求来自TUS传感器的数据被自动记录。 —部分3.5.14—连续式和半连续式炉

—部分3.5.15—连续式和半连续式炉,或者有整流器和消声器的加热炉的替代试验方式 —部分3.5.16—炉温均匀性测试传感器的故障

—部分3.5.18—A级或C级测试仪器的冷或热记录传感器的位置改换 —部分3.5.20—炉温均匀性测试仪器 —部分3.5.21—炉温均匀性测试报告

16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第一部分:管理职责和质量策划 1.1 现场是否配备专门的有资格的热处理专业人员? 为确保有足够可用的专业资源,现场应有专门的有资质的热处理人员。该员应为全职职工,该岗位应在组织机构图上有所体现,岗位职责描述应清楚地表明该岗位应具备的资质,包括冶金学和热处理知识。资格应包括至少5年热处理操作经验或正规的冶金学教育和热处理操作经验合起来至少5年。 1.2 热处理厂商是否进行先期质量策划? 厂商应有文件化的先期质量策划程序,应对每个零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内部批准。热处理厂商可以将类似的零件定义为零件族来完成上述的研究与批准活动。在零件批准程序被顾客批准后,不允许过程更改,除非顾客批准。当要求对过程更改进行说明时,应联系顾客并保持纪录。 1.3 热处理FMEA是否是最新状态,并反映了目前的过程? 厂商应使用文件化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程序并确保FMEA及时得到更新以反映当前零件的质量状态。 FMEA应对每个零件或零件族编写,或者是针对特定工艺,为每个工艺编写。在任何情况下,FMEA应覆盖从来料接收到零件发运的所有过程步骤,以及组织所定义的所有关键热处理过程参数。 FMEA应由跨功能小组来开发。由组织或顾客确定的所有特殊特性应在FMEA中得到识别、定义和分析。

17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1.4 热处理过程控制计划是否是最新状态,并反映了目前的过程? 组织应使用文件化的控制计划程序并确保控制计划及时更新以反映当前的控制。 控制计划应按每个零件或零件族编写,或者针对特定工艺,为每个工艺编写。在任何情况下,控制计划应覆盖从来料接收到零件发运的所有过程步骤,并识别所使用的设备和组织所定义的所有关键热处理过程参数。 控制计划应由包括市场操作者在内的跨功能小组来开发,并使之与相关联的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流转卡(shop travelers)、FMEA保持一致性。所有由组织或顾客确定的特殊特性应在控制计划中得到识别、定义和分析。用以评估过程和产品特性时的样本数量和抽样频次应与公差表中的3.0和4.0节中的最低要求保持一致。 18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1.5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所有与热处理相关的或参考的规范是否为最新版本的并可获得?例如:Chrysler等 为确保所有的客户要求都被理解并满足,组织应备有所有热处理相关的以及客户引用的规范,并应有包括但不限于由SAE\\AIAG\\ASTM\\GM\\FORD\\DC等发布的相关文件。组织应确保建立一个过程对所有来自客户及行业的过程标准和规范进行及时的评审、分发和执行并根据顾客要求的计划而改变。这一过程应尽可能快地执行并不应超过两个工作周。组织应将评审和实施这一过程文件化,此过程应覆盖如何获取顾客和行业的文件,如何在组织内保持这些文件、如何建立最新状态、以及如何将相关的信息在两周内传递到生产现场。组织还应确定谁负责实施这些工作。 顾客和行业 SAE\\AIAG\\ASTM\\GM\\FORD\\Daimler 办法保证这些规范是最新版本的。这些标准和规范1.6 是否所有当前使用的工艺都有书面的工艺规范? 热处理供应商应对所有当前的过程都建立书面的规范,并识别过程的所有步骤包括相关操作参数,例如过程温度,时间周期、装载率、气氛或气体流量设置、传输带速度、淬火液搅拌速度等。这些参数不仅应清晰地定义,还应由组织确定其范围以维护过程控制。所有当前的过程都应该有书面的过程规范。 这些过程规范可以采用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计算机系统的参数设定表单(computer-based recipes)或其它类似文件的形式。 19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1.7 在生产初始阶段、设备搬迁或大修之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过程能力研究? 为证明每一个有能力生产出可接受的产品,组织应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能力研究,包括初始验证、在任何过程设备重新布置和大修之后,组织应定义何谓大修。初始能力研究应针对工作范围定义的和顾客要求的每一条热处理炉生产线的热处理过程,一条热处理炉生产线可能包括一个完整的热处理过程需要的很多设备的组合,如:硬化、淬火和回火。能力研究方法应对热处理产品特性是适合的,如抗拉强度、渗(淬)层深度、硬度等。任何特殊的顾客要求均应满足,当顾客没有要求时,组织应建立一个衡量过程能力的接受范围。一旦能力指数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或内部规定的接受范围时,应有行动计划进行跟踪。 1.8 热处理供应商是否随着时间收集和分对产品和过程随着时间而进行的分析能提供有效的 析数据,并针对这些数据做出反应? 缺陷预防的信息。组织应建立一个对产品和过程数据随着时间进行收集、分析和反应的系统。分析方法应包括对产品和过程参数的现行趋势和历史数据的分析,组织应确定哪些参数需要列入分析。

20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1.9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管理者是否每24小时对热处理监控系统进行检查? 管理者每次间隔不超过24小时对热处理炉监控系统进行检查。热处理监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温度纸带记录、气氛纸带记录、计算机数据日志、热处理炉及操作者日志等。 管理者检查是否有失控情况或报警情况。热处理炉数据的检查过程应进行记录。这项要求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数据。 1.10 是否最少每年按AIAG的HTSA进行内部审核? 组织应至少每年按AIAG的HTSA进行内部审核 1.11 是否有一个文件化的系统以批准返工? 质量管理体系应有一个文件化的程序管理返工,包括从指定的人获得授权。返工程序应描述对哪些产品特性允许返工而哪些不允许。 任何一个返工活动,应要求由有资格的技术人员发出一个说明必要热处理更改的新的加工控制单。 记录应清楚地显示材料是何时和怎样进行返工的。 返工品的发出应由质量经理或指派的授权人进行批准。 1.12 质量部门是否评审、处理来自顾客和内部的问题,并将它文件化? 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一个过程以对客户及内部的问题进行评审、处理并文件化。应采用系统化的解决问题方法。 21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1.13 对热处理审核范围内定义的每种过程,是否有适用的持续改进计划? 热处理供应商应建立一个过程以持续改进HTSA内定义的每种热处理过程,此过程应旨在带来质量和生产率的持续改进,确定的行动计划应体现优先顺序和时间安排(有估计的完成时间),组织应显示项目有效性的证据。 1.14 质量经理或指定的责任人是否批准对隔离状态的材料进行处置? 质量经理应负责批准和文件规定适当的人员对隔离材料进行处置。 热处理人员应可获得覆盖热处理过程的程序或工作指导书。程序或工作指导书应包括处理潜在的紧急情况(如动力中断)、设备启动、设备停机、产品隔离、产品检验等情况的方法以及通用操作程序。这些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对车间人员应可方便的获取。 1.15 热处理人员是否可获得定义热处理过程的程序或工作指导书? 1.16 管理者是否为热处理员工提供培训? 组织应为员工提供所有热处理操作的培训。所有热处理员工,包括后备的和临时的,都应接受培训。应当保留书面的证据以表明员工得到了培训和进行了培训有效性的评估。管理层应当定义每个职能的资格要求及现状和奖励的应进行的培训。 22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1.17 是否建立岗位职责矩阵表证明所有关键的管理和监督职能都由有资格人员实施? 组织应维护岗位职责矩阵表,识别所有有关键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以及实施这些职能的有资格的人员。对关键的职能(由组织定义),应指明主要的和次要的(后备)人员。管理层能在任何时候方便的获取该矩阵。 1.18 是否有预防性维护计划?是否用这些维护数据形成预见性维护计划? 对关键设备(由组织定义)应建立一个预防性维护计划,该计划必须是一个从请求到实施到有效性评估的闭环,操作者有机会报告问题并在闭环中解决问题。 公司的数据如停机时间、质量拒收(QR),首次通过率,重复维修工单,操作者报告的问题应被用来改善预防性维护计划。热处理炉和各类发生器应按照组织确定的频次安排相应的烧烬计划(详见过程表1.0)。 应当对维护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将其作为预见性维护计划的一部分。 1.19 是否开发一份关键备件清单以使生产中断最小化? 应建立并维护一份关键备件清单,应确保这些备件可获得,从而使生产中断最小化。

23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第二部分:场地和材料搬运职责 2.1 工厂是否确保输入接收系统的数据与顾客发运文件上的信息相一致? 将所有的顾客要求和批次识别充分转化为内部热处理文件至关重要。厂商应确保输入接收系统的数据与顾客发运文件上的信息相一致。应有文件化的过程和符合才证据如:工艺流转卡、工作指令单等。当存在接收材料不能准确的与发运文件相符合时,供应商应具有详细的过程来处理接收的差异。上述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内部的热处理部门的情况,该过程涉及在热处理部门内和外的接受和发运零件。 2.2 在热处理全过程中产品是否清楚地被标识、存放? 对产品和容器在热处理过程的标识可以避免不正确的处理或批次混淆。在工厂内部划分适当的场所和定置管理也可以保证在所有的工序未完成之前,订单产品是不会发运的。顾客产品在热处理全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被标识并存放。未经处理、正在处理和已经处理的产品应被分开和标识,所有材料应被存放在指定的并标识清楚的地方。 2.3 在热处理全过程中是否维护了批次可追踪性和完整性? 出货的批次应能追溯到接收的批次。准确地识别批次信息以及与批次相关的信息链接能提高根本原因分析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24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2.4 是否有程序充分规定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到生产系统? 必须对可疑品或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错误的发运和污染其它产品。程序应充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到生产系统。应有程序文件规定适当的处置、产品标识以及跟踪材料进出指定区域。应清楚地指定不合格存放区,以保持这些材料的隔离。 2.5 是否有一个系统来识别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死角区,以减少零件混淆的风险(包括外来的、未处理的、和不正确处理的零件)? 热处理炉和其他处理设备存在一些区域有陷入或滞留零件的风险,滞留的零件可能导致损坏、不正确的处理或批次的混淆。应有一个系统用于识别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死角区,以减少零件混淆的风险(包括外来的、合格件、和不正确处理的零件)。热处理供应商应建立文件化的程序对每一个热处理过程/设备的死角区(trap points)进行识别和监控。每当生产零件更换时,应监控潜在的死角区(trap points)。 2.6 是否使容器内不应有不正确的材料? 装有顾客产品的容器内不应有不正确的材料。必须检查容器中的外来材料并通报其来源。在容器倒空后或再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已清干净了所有零件和不正确的材料,对不正确材料的来源应识别并处理,以防污染已完工产品。 25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2.7 装料是否得到规定、文件化并加以控制? 炉的装载参数是否得到规定、文件化并加以控制,例如:进料速度、传输带速度、每个夹具的零件数、装载重量。检查频率参加过程表3.0节。 2.8 操作者是否得到在设备出现紧急情况包括动力中断时关于材料搬运、遏制措施和产品隔离方面的培训? 非计划或紧急情况停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不恰当处理的风险。操作者应得到在设备出现紧急情况包括动力中断时有关材料搬运、遏制措施和产品隔离方面的培训,并应有培训记录。对于特别处置各种潜在的设备紧急情况或失效的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者应该理解并且能够获得。这些指导书应覆盖热处理过程所有环节相关的遏制措施,例如:装炉、奥氏体化、淬火和回火。 2.9 在热处理搬运、贮存和包装过程中是否能充分保护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搬运、贮存和包装工程应充分保护产品的质量,应对热处理炉装载系统、过程中搬运和发运过程进行评审以防止出现零件损坏和其它质量问题的风险,某些设备包括传送装置和其他移动组件可能不兼容所有结构的零件。其它如容器装载过度的操作也可能增加零件损坏的风险。 26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2.10 工厂的清洁、内部管理、环境及工作条件是否有益于质量控制和改进? 工厂的清洁、内部管理、环境及工作条件应有益于质量控制和改进。应评审这些条件及其对质量的影响。应清楚地规定和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和政策。应对设施中有害于质量的条件绩效评审如:零件散落在地面上、淬火池周围有油、不充分的工厂照明及烟雾等。 2.11 零件是否避免了一些对热处理过程有害的污染物的影响? 许多零件在热处理后要进行表面处理或外观处理如电镀和涂装。零件应避免一些对后续过程有害的污染物的影响。有关热处理前的清洗(如果适用)和处理后清洗的参数应该得到监控并记录。一旦进行热处理后油、污染物或残余物可能会很难驱除。应考虑化学剂供应商对清洗系统的建议。在热处理前,零件应避免有铁锈、毛刺、碎屑、有害的润滑剂混合物、乳化切削油、防锈油、润滑剂等。参考适用的热处理供应商的要求和规范以确定其可接受性,有关清洁溶液的检查频率见过程表5.0 27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2.12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淬火系统是否得到监视、记录,并得到控制? 应对淬火系统进行监视、记录和控制。淬火液的温度、搅动情况、液面高度、成分,工件在淬火液中的时间,都需要根据热处理厂商自己的工艺规范进行控制。检查频率详见过程表3.0和5.0。由计算机监控的设备,如配有警报和警报日志,满足这一确认要求。对于集成了淬火槽(池)的热处理炉,需要建立淬火延迟(Quench Delay)的时间范围和警报。针对淬火加回火的零部件应进行具体规定回火延迟(Temper Delay)时间,如渗碳、碳氮共渗、中性淬火、固溶处理和失效等。 2.13 适用时,是否对可溶性的防锈油或其它防锈剂进行监视和控制? 零件在热处理后经常需要浸泡或喷涂一些防锈溶液。适用时,应对可溶性的防锈油或其它防锈剂进行监视和控制。必须保持这些溶液的特性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检查频率详见过程表5.0。 2.14 是否按过程表规定的频次要求进行过程控制参数的监控? 应按过程表规定的频次要求进行过程控制参数的监控,参见过程表3.0部分。带有警报和警报日志的计算机监控设备满足这一要求。需指定车间专人通过如启动纸带记录和数据日志来验证这些过程参数。管理者的检查按1.9节中的要求。 2.15 是否按过程表规定的频次进行在制品和最终的检验/试验? 应按过程表规定的频次要求进行在制品和最终的检验/试验,详见过程表4.0部分。 28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2.16 产品检验设备是否得到验证? 产品检验设备应得到验证,产品检验设备应按照使用的顾客特殊标准或由 ASTM,DIN,EN,ISO,JIS,NIST,SAE等发布的一致认可的标准进行验证和校准。验证和校准的结果必须经内部评审、批准并记录存档。检验频次参见过程表1.0部分。

29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第三部分:设备 3.1 热处理炉,气氛发生器和淬火系统配备有适当的过程控制装置吗? 热处理炉,气氛发生器和淬火系统应配备有适当的过程控制或相关设备,包括温度计、碳势或露点指示器、气体流量计、淬火监控系统包括搅拌器、温度控制器和淬火油分析仪,具体清单详见适用的过程表1.0 3.2 过程控制装置是否得到校准或验证、是否过期或还在使用期内? 过程设备的校准或验证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对于设备校准或认证的时间表,参见使用的过程表1.0和2.0 3.3 热电偶及保护管是否按照过程表要求进行检查和更换? 3.4 炉温均匀性测试是否按照该过程表要求进行测试? 热电偶及保护管应依据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详见适用的过程表2.0 炉温均匀性测试应按照所适用的过程表2.0部分的要求进行。AMS2750D中允许的频次降低在本文件中不允许。某些炉子的设计,比如旋转炉,使得直接的温度场测定不可能。当炉温均匀性研究部可能时,采用AMS2750D中3.5.15的可选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3.5 热处理炉的控温热电偶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波动是否在过程表所要求的范围内?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炉子的控温热电偶相对于设定温度的波动应在所适用的过程表2.0部分中指定的范围内。这一要求不适用于多区连续炉的第一区。 30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3.6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过程及设备的报警器是否每季度或在任何修理/重置后进行检查测试? 热处理厂商应有一份热处理过程和设备警报器清单、这些警报器至少每季度和在任何修理/重置后,应进行独立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对发生器、炉内气氛的碳势/露点应进行连续的监视和自动控制,并形成记录。这一要求特别针对过程表1的1.0和3.0中渗碳、碳氮共渗、中性淬火。碳势/露点的自动、连续监控控制对所有的发生器和除旋转炉、振动炉(这类炉子无法在固定位置进行监控)之外的气氛炉均是要求的。对于旋转炉、振动炉,在AMS2750D3.5.15.2中描述的方法“特性测试”应被用于确保炉内气氛的充分控制。如没有使用发生器,应对所提供的气体流量进行监视和控制。审核员应按照客户要求、热处理控制计划及内部程序验证气氛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气氛控制系统应将气氛露点/碳势的设置点维持在控制计划或内部程序规定的参数范围之内。热处理厂商应有一个碳势/露点辅助检查方法,如露点仪、电线电阻,气体分析仪、箔片、碳棒等。自动、连续气氛控制系统由传感器(如氧探针)或在线红外线分析仪on-line infrared(IR)组成。验证频率详见过程表1的3.0 3.7 气氛发生器、炉内气氛是否得到连续的监视和自动控制,并形成记录? 31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3.8 当辅助验证系统检查的气氛数据不在主控系统预先确定的极限值(碳势、露点读数)范围内时,是否重新确定气氛与主控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一问题只针对过程表1中的渗碳、碳氮共渗及中性淬火工艺。如果辅助验证系统检查的气氛数据不在主控系统预先确定的极限值(碳势、露点读数)范围内时,热处理商应解决超限偏差。辅助气氛监控系统的读数和自动控制气氛露点/碳势的读数应维持在控制计划或内部程序所规定的相关范围之内。这些范围大小随着特定的热处理过程和所使用的设备不同而不同。 热处理商应采取适当的技术调整、纠正,重新建立/证明实际的气氛碳势/露点读数和主控及辅助系统的气氛读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两种读数间相关关系的许可范围应写入控制计划或内部程序。辅助验证的碳势/露点的读数应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确定: 碳棒或碳片 箔片 三气分析仪(Three Gas Analyzer) 露点仪 热线电阻 32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3.9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是否所有的氨管线都装有快速断开或三阀防故障安全排气系统? 所有连接热处理炉的氨管道应装备快速断开装置或者三阀防故障安全排气系统。普通阀即使关闭时,也会有氨气泄漏。对那些不需要氨气氛的工艺过程,这可能是不希望的和有害的。 ? 对通过炉子的任何氨气管线都应安装快速切断。当碳氮共渗(或其它使用氨气的热处理过程)之后,其它不使用氨气的热处理工艺开始之前,应当切断氨气管线。 ? 可选的三阀自动防故障安全排气系统是允许的。有关三阀自动防故障排气系统(Three Valve Fail –Save Vent)定义和图详见附录B术语表。 ? 记录应标明对无氨气氛过程,是何时断开氨气管线的。 3.10 针对紧固件和小型金属件,在处理不需要氨气氛的产品之前是否进行了至少3个小时的氧化烧烬? 该条款适用于紧固件和小型金属件。要求热处理商在处理不需要氨作为添加气氛的产品之前应进行至少三小时的氧化烧烬过程,因为对于不特别规定或要求氨添加剂的热处理过程,不希望零件吸收氨气氛。值班日记、数据日志或者其它记录在处理未指定氨气氛的零件时,应记录实际的氧化烧烬时间及确认安排了足够排空时间。 3.11 所有的气氛炉和发生器是否有气体流量范围或流量计? 所有的气氛炉和发生器应有气体流量范围或流量计,并应按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清洁和适当的重新安装程序应文件化。 33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3.12 对于螺纹紧固件,是否所有的连续带式炉都装有玻璃观察孔并在淬火炉的出料端装有高温红外测温仪? 对于处理螺纹紧固件的连续带式炉,在出料端应安装红外测温仪以监控温度过低的零件,其温度报警应在工艺设定温度的28℃(50F)之内,监控结果应由纸带或其它形式的连续数据日志进行记录。红外装置至少每年应进行校准和认证。所有的玻璃观察镜必须按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清洗。 3.13 用于奥氏体化的盐浴化学成分是否进行了监控? 该条款适用于铁素体碳氮共渗、等温淬火和盐浴中性淬火。热处理厂商应每天检查盐浴的化学成分和零件的脱碳情况。检查的频次详见适用的过程表3.0. 3.14 是否对淬火介质进行分析? 热处理商必须定期分析淬火介质的特定淬火特性,如冷却曲线、含水量、盐的浓度,详见适用的过程表5.0. ? 淬火介质特性值的允许范围应由淬火介质的供应商或热处理供应商进行规定。 ? 热处理供应商应针对其符合性进行审核并记录。 34

特殊过程:热处理系统评估 评估 序号 问题 要求/指南 客观证据 不适用 3.15 每一零件的定位是否进行了控制? 第三部分审核表:设备(适用于感应热处理) 应使用某种探测方法确保每一被处理零件都处在正 确位置,如使用接近开关/光学传感器、机械探测器等。 3.16 是否对每个零件的加热能量或功率进行控制? 热处理供应商必须控制每一个零件的能量或功率。 ? 针对每台设备的信号监视器是首选的,该监视器能给出能量单位(如电压伏特、功率千瓦等)VS.时间和距离(针对扫描系统)。 ? 一个能量监视器或等效设备如果获得授权顾客代表批准是可接受的。 3.17 供应商是否建立一个线圈的管理系统?线圈指加热线圈和淬火压力通风系统 热处理供应商应建立一个感应圈的管理系统,感应圈应涉及到加热圈和淬火压力通风系统: ? 针对每一种零件的备份线圈应在现场可获得 ? 线圈应满足批准时的初始设计要求。 ? 线圈设计发生变更,必须获得顾客的工程变更批准 3.18 淬火系统是否自动、机械化? 淬火系统应该是一个自动化的操作过程,除非有授权的顾客代表的批准,否则人工淬火是不允许的。淬火必须自动地进行并得到控制。 3.19 是否每批零件都做首件作业准备验证?

满意 不满意 需立即纠正 热处理供应商应该完成每批零件的首件作业准备验证. 35

作业审核说明

组织在每一次的审核(HTSA)期间至少应完成一次热处理零件的作业审核(Job Audit),这应该优先针对的是要求符合本文件的顾客的一个零件。如时间允许可以多做零件的作业审核,安全件应被优先审核。对于紧固件的制造商可能比较难于确定,由于不能识别最终顾客(如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等),所以一般推荐在热处理审核结束时做作业审核。

作业审核并不是热处理体系评审(HTSA)的唯一或主要关注点。如果没有更重要的方面,管理职责和质量策划、现场与材料搬运职责及设备三个方面审核同等重要的。一个零件、一个热处理过程、一个热处理炉的作业审核不足以作为一个基础去完成整体HTSA中的其它部分。

作业审核是一种符合性的审核或评审,它针对一个特定的零件及其相关的文件和过程,包括热处理设备和过程记录,从接受零件开始到热处理过程、检验、包装的全过程。作业审核的零件应从工厂发运区或热处理最后一道工序中抽取。如果汽车制造厂的零件不能获取或识别,那么可以用其它要求符合本文件的顾客的零件来完成审核。

被检查的零件或批次必须代表一个主要的热处理操作过程,如对钢的淬火及回火、渗碳及回火、感应淬火,铝的固溶处理和时效等。在后续的热处理系统审核中,应检查其它不同的零件和热处理过程。

作业审核所要求的特定的热处理过程参数(见job audit 4.7)应被填加到作业审核表中去。这些参数可以从评审顾客的规范、控制计划、FMEA、和现场作业指令得到。必须评审每一过程步骤中适当的生产记录、符合性结果及检验报告,这些过程步骤应和那些在热处理系统审核(HTSA)中被确定的实际作业和过程相比较,评审实际作业过程/热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必须检查对应于正在处理的实际时间/班次状况等有关的热处理和热处理炉的记录。另外,还要验证实际的热处理炉及相关设备仪表的认证状况是否与相关的设备部分的条款要求相符合。

36

第四部分——作业审核

工作性质:

顾客: 车间工作单号:

零件号: 零件描述:

材料: 热处理要求: 问题# 4.1 作业审核问题 合同评审、先期质量策划、FMEA、控制计划等是否有具有资格的人实施? HTSA相关问们# 1.2 1.3 1.4 1.17 4. 2 4.3 热处理工厂是否具有顾客的零件规范? 是否按顾客要求建立流转卡? 1.5 1.6 2.1 4.4 在热处理过程中是否保持材料的标识(零件号、批次号、热处理炉号、合同号等)? 2.2 2.3 2.4 4.5 4.6 是否有文件化的进料检验的证据? 是否确定装炉或堆垛的要求? 2.1 1.6 2.7 2.9 4.7 是否使用适当的参数设定或过程规范(周期、温度、气氛等)?请参考过程表第3.0的特定的参数,在以下空白处列出此次审核中验证的参数。 1.5 1.6 2.1 2.14 2.15 N/A 顾客或内部要求 工作单货参考文件要求 N/A 实际情况(客观证据) 符合(不符合/N/A(不适用)

37

第四部分——作业审核

工作性质:

顾客: 车间工作单号:

零件号: 零件描述:

材料: 热处理要求: 问题# 4.8 4.8.1 4.8.2 4.8.3 4.8.4

作业审核问题 产品检验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1) 测试方法: 测试频率或数量: 样品抽选: 规格: 要求:(2) 测试方法: 测试频率或数量: 样品抽选: 规格: 要求:(3) 测试方法: 测试频率或数量: 样品抽选: 规格: 要求:(4) 测试方法: 测试频率或数量: 样品抽选: 规格: HTSA相关问们# 2.15 顾客或内部要求 38

工作单货参考文件要求 实际情况(客观证据) 符合(不符合/N/A(不适用)

第四部分——作业审核

工作性质:

顾客: 车间工作单号:

零件号: 零件描述:

材料:

热处理要求: 问题# 作业审核问题 HTSA相关问们# 顾客或内部要求 工作单货参考文件要求 实际情况(客观证据) 符合(不符合/N/A(不适用) 操作员或检验员的职责 4.9 适用的过程步骤是否被批准签发? 1.4 2.2 2.3 2.14 4.10 4.11 在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检验步骤是否被实施? 是否有在控制计划中没有规定的步骤或操作被实施? 1.2 1.4 1.2 1.4 1.6 4.12 如果有实施附加的步骤,是否得到过批准? 1.2 1.4 1.6 1.11 1.17 4.13 4.14 4.15 4.16 管理规范是否准许再处理或返工? 如果工作指令被认可,认可的工作指令能否准确反映实施的过程? 这些认可的指令是否由授权人签发? 产品和容器是否避免了不适当物质或污染物的影响? 1.11 2.14 2.15 1.17 2.6 2.11

39

第四部分——作业审核

工作性质:

顾客: 车间工作单号:

零件号: 零件描述:

材料:

热处理要求: 问题# 作业审核问题 HTSA相关问们# 顾客或内部要求 工作单货参考文件要求 实际情况(客观证据) 符合(不符合/N/A(不适用) 包装的要求 4.17 4.18 是否识别包装要求? 零件的包装是否将零件混淆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例如转运的零件是否超出容器的高度)? 运输的要求 4.19 零件是否得到适当地标识? 2.3 2.9 4.20 容器是否有适当标签? 2.3 2.9 2.9 2.9

40

附录A——过程表 过程表A:

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43

过程表B:

气体渗氮和铁素体碳氮共渗............................................48 过程表C:

铝合金热处理............................................54 过程表D:

感应热处理............................................58 过程表E:

退火/正火/消除应力............................................62

41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对于运行温度低于760℃(华氏1400度)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明“不适用” 项目# 1.0 A1.1 HTSA相关问题# 3.1 3.7 A1.2 3.1 3.7 种类/过程步骤 过程和试验设备要求 所有的加热炉、发生器和淬火系统都要配备温度显示设备 对于温度和碳势监测装置比如:露点仪、氧探头、气体红外分析仪等,要求有连续的纸带记录图表或数据记录器。 A1.3 1.18 要求有炉子和发生器焼烬的程序(应用于含碳气氛) A1.4 3.2 加热炉的磅秤应至少每季度验证一次和每年校准一次 A1.5 3.2 用来检测加热炉内碳势的露点仪,三气分析仪,光谱分析仪和碳红外燃烧分析仪(薄片分析),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A1.6 3.2 对光谱分析仪和碳红外分析仪的校准的验证应每天或者在使用前检查。 A1.7 3.2 用标准气和参比气对三气分析仪验证应至少每周进行一次。 A1.8 A1.9 3.2 2.16 氧探头控制器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 所有的硬度试验设备(对每种所使用的标尺)至少每半年校准一次,并且按照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的标准至少每天验证一次。 A1.10 2.16 锉刀每天(或者每次使用前)由校准人员按照SAE J 864验证一次。 A1.11 —— —— —— Yes —— Yes —— Yes —— —— —— —— —— —— —— —— —— ——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批处理炉 Yes 连续加热炉* Yes 气氛发生器 Yes 3.2 屈光仪(主要用来检测聚合物淬火介质和清洁溶液)至少每天(用蒸馏水)验证一次,每年(按制造商要求)校准一次。 —— —— —— 42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对于运行温度低于760℃(华氏1400度)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明“不适用” 项目# 2.0 A2.1 HTSA相关问题# 3.2 3.3 A2.2 3.2 3.3 A2.3 3.2 3.3 按照AMS 257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仪表 按照AMS 2570D降低频率不允许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域内将控温热电偶(CTS)和(1)经校准的检验热电偶(CTTS),或者(2)常驻热电偶(R-T/C)进行对比检查。 A2.4 3.4 炉温均匀性测试(TUS):参考AMS 2570D。应每年或者在大修之后进行一次TUS。 对于淬火炉,温度均匀性要求是+/-14℃(25F)。对于回火炉,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是:+/-11℃(20F). 应按照AMS 2570D测试最小和最大温度范围。例外情况:合格工作区域内的操作温度范围小于等于85℃(153F),则只要求测试一个温度。该温度应该在合格工作区域的操作范围之内。 按照AMS 2570D降低频率是不允许的。 A2.5 3.5 对于奥氏体化过程,应由连续温度记录系统证明记录温度被控制在设定温度的+/-9℃(或+/-15F)范围之内。在保温时间从温度下限开始时,炉温就应被控制。 Yes Yes-在合格工作区域 —— Yes Yes-在合格工作区域 ——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种类/过程步骤 高温测定法 热电偶和热电偶的校准应遵循AMS 2570D 批处理炉 Yes 连续加热炉* Yes 气氛发生器 Yes

43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对于运行温度低于760℃(华氏1400度)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明“不适用” 项目# A2.6 HTSA相关问题# 3.5 种类/过程步骤 对于回火和析出硬化过程,应由连续温度记录系统证明记录温度被控制在设定温度的+/-6℃(或+/-10F)范围之内,在保温时间从温度下限开始时,炉温就应被控制。 A2.7 3.2 红外高温计应每年根据黑体炉校准一次。 —— 批处理炉 Yes 连续加热炉* Yes-在合格工作区域 气氛发生器 ——

44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对于运行温度低于760℃(华氏1400度)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明“不适用” 项目# HTSA相关问题# 种类/过程步骤 批处理炉 连续加热炉* 气氛发生器 3.0 A3.1 1.4 2.14 过程控制频率 监视主温控制仪表 每一批或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 每一批或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每天 每天 每一批或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 每一批或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每天 每天 每班 A3.2 A3.3 1.4/2.14/3.7 1.4 2.14 3.7 监视发生器气氛 监视气氛主控系统** 持续 —— A3.4 A3.5 1.4/2.14/3.7 1.4 2.14 3.13 1.4 2.12 用辅助方法验证气氛主控系统** 奥氏体化盐浴:应每天检查盐浴的盐化学成分(可溶性氧化物)或部件的脱碳情况。 淬火介质的过程参数 —温度 每天 —— A3.6 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连续记录应每2小时签字确认一次。报警系统确保满足签字确认要求。 每天 —每天目视检查 —在没有报警系统的情况下每2小时监控监控一次 两次/每班和在负载率改变之后 两次/每班和在负载率改变之后 连续推杆式加热炉:每蓝不适用于带式炉 —— —淬火剂液位 —搅动 每天 —每天目视检查 —在没有报警系统的情况下监控每批次 —— —— A3.7 1.4 2.12 1.4 2.7 1.4 2.12 监视在加热炉内的时间、循环周期或传输带转速 是当时监视装炉料的大小、工装或装载率 每批次 —— A3.8 每批次 —— A3.9 淬火延迟时间- 警报系统应基于工件离开加热炉到到达淬火槽底部的这段时间。 每批次 ——

45

过程表A—渗碳/碳氮共渗/碳修复/中性淬火(淬火和回火)/奥氏体等温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回火/

析出硬化-时效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对于运行温度低于760℃(华氏1400度)的热处理炉不适用。 ——表明“不适用” 项目# 4.0 A4.1 A4.2 A4.3 A4.4 5.0 A5.1 HTSA相关问题# 1.4 2.15 1.4 2.15 1.4 2.15 1.4 2.15 2.12 3.14 —浓度 每天 每天 每六个月 每六个月 每六个月 每天 每六个月 每季度 一周两次 每天 每班 —— —— —— —— —— —— —— —— —— —— 淬火介质和溶液试验频率 聚合淬火介质 渗层/淬硬层深度(当规定时) 每批次 每4小时 —— 心部硬度(当规定时) 每批次 每4小时 —— 表面硬度 每批次 种类/过程步骤 过程中/最终检验频率 显微组织 批处理炉 每个加热炉每天 连续加热炉* 每个加热炉每天 至少每2小时 —— 气氛发生器 —— —淬火特性检查:比如冷却曲线、黏度和滴定 每六个月 A5.2 A5.3 A5.4 2.12 3.14 2.12 3.14 2.12 3.14 聚合淬火介质 —固体悬浮物 盐淬火介质 —分解物和污染物 盐液或碱性淬火介质 —浓度和/或比重 —固体悬浮物 A5.5 2.12 3.14 A5.6 A5.7 2.13 2.11 油淬火介质 —水含量、固体悬浮物、黏度、冷却曲线、总酸、闪点 防锈剂 —浓度 清洗剂 —清洗剂浓度 —清洗液温度(如果温度规定要高于周围温度时要求) 一周两次 每天 每班 每六个月 每六个月 每天 每六个月 每季度

46

过程表B—渗氮(气体)和铁素体碳氮共渗(气体或盐浴)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表明“不适用” 项目# HTSA相关问题# 1.0 B1.1 3.1 3.7 B1.2 3.1 3.7 种类/过程步骤 批处理炉 连续加热炉* 过程和试验设备要求 所有的加热炉、发生器和淬火系统都应配备温度显示设备 对于温度和碳势监测装置比如:露点仪、氧探头、气体红外分析仪等,要求有连续的纸带记录图表或数据记录器 B1.3 1.18 应有加热炉和发生器燃尽的计划,对蒸馏气体渗氮不要求 B1.4 3.12 3.13 B1.5 B1.6 3.2 3.2 奥氏体化盐浴:应每天检查盐浴的盐化学成分(可溶性氧化物)或零件的脱碳情况。 称炉的磅秤至少每季度验证一次,每年校准一次。 用来检测加热炉内气氛的露点仪,气体分析仪,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B1.7 2.16 所有的硬度试验设备(对每种所使用的标尺)至少每半年校准一次,并且按照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的编制每天验证至少一次。 B1.8 2.16 锉刀每天(或者每次使用前)由校准人员按照SAEJ864验证一次。 B1.9 3.2 屈光仪(主要用来检测聚合物淬火介质和清洁溶液)至少每天(用蒸馏水)验证一次,每年(按制造商要求)校准一次。 —— —— —— —— —— —— —— —— —— —— —— —— Yes —— Yes —— —— —— —— —— —— —— —— Yes Yes Yes Yes —— Yes Yes Yes Yes-仅限于温度 Yes Yes 气氛发生器 Yes Yes 盐浴

47

过程表B—渗氮(气体)和铁素体碳氮共渗(气体或盐浴)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表明“不适用” 项目# HTSA相关问题# 2.0 B2.1 B2.2 3.2 3.3 3.2 3.3 B2.3 3.2 3.3 种类/过程步骤 批处理炉 连续加热炉* 高温测量仪器 热电偶和热电偶的校准应遵循AMS 2750D。 按照AMS 2750D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仪表。 按照AMS 2750D降低频率是不允许的。 CQI-9要求在合格工作区域内将控温热电偶(CTS)和(1)经校准的检验热电偶(CTTS),或者(2)常驻热电偶(R-T/C)进行对比检查。 (1)CTS应在CTTS工作温度+/-5℃(或+/-10F)内。这种检查应每月进行一次。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CTS和R-T/C的读表差值不能多于最近一次炉温均匀性测试所确定差值的+/-1℃(或+/-2F)内。该检查应每星期进行一次。任何修正错误读数和验证试验结果的行为都要记录下来。 另外,对用于操作温度大于等于760℃(或1400F)的设备上的K型和N型的热电偶,应每季度检查一次,并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对用于操作温度大于等于760℃(或1400F)的设备上的R型和S型的热电偶,应每月度进行一次检查,并且至少每两年更换一次。 保护管应按照与热电偶相同的频率进行目视检查。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气氛发生器 Yes Yes Yes Yes 盐浴

48

过程表B—渗氮(气体)和铁素体碳氮共渗(气体或盐浴)

下列要求从属于顾客的特殊要求: 顾客或许会有额外的要求,比如:测试检查,增加频率等等。在执行作业审核的时候,审核员应验证热处理工厂是否符合顾客的要求。 *连续加热炉频率按照批次(工作订单)或按规定来执行,二者选频率较高的一个。 ——表明“不适用” 项目# HTSA相关问题# B2.4 3.4 3.3 种类/过程步骤 批处理炉 连续加热炉* 炉温均匀性测试(TUS):参考AMS2750D。应每年或者在主要大修之后进行一次TUS 温度均匀性要求应为+/-9℃(15F)。 应按照AMS2750D测试最小和最大温度范围。例外情况:合格工作区域内的操作温度范围小于等于85℃(153F),则只要求测试一个温度。该温度应该在合格工作区域的操作范围之内。 按照AMS2750D降低频率是不允许的。 B2.5 3.5 应由连续温度记录系统证明记录温度被控制在设定温度的+/-9℃(15F)范围之内。在保温时间从温度下限开始时,炉温就应被控制。 B2.6 3.2 红外高温计应每年根据黑体炉校准一次。 Yes Yes-在合格工作区域 —— Yes Yes Yes-在合格工作区域 气氛发生器 —— Yes 盐浴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