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第2课时化学计算微专题讲义(含解析) 下载本文

A.x=2.24

B.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C.反应时,Na、Mg、Al均过量 D.曲线b为Mg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解析 由于最后生成的气体量相同,所以这些金属置换出的氢气量相等,即等物质的量的三种金属失去了相同数量的电子,而若盐酸过量的话,这些金属失去的电子数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值应是1∶2∶3,所以推断出盐酸不可能过量,但可能刚好和Na反应完全,此时Na完全反应而Mg、Al还有剩余,A.由于酸不足,所以生成氢气的量为:n(H2)=1/2n(HCl)=0.1×2÷2=0.1(mol),所以标况下的体积为2.24 L,A项正确;B.生成0.1 mol的氢气需0.2 mol的钠,B项正确;C.Na不可能过量,若Na过量会与溶剂水反应,C项错误;D.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Na>Mg>Al,则中间那条线是Mg与盐酸反应的图象,D项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

2.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0.1(b-2a) mol·L C.10(b-a) mol·L

-1

-1

B.10(2a-b) mol·L D.10(b-2a) mol·L

2+

-1

-1

解析 根据题意,500 mL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为100 mL。每份中n(Ba)=a mol,n(Cl)(b-2a) mol++

=b mol,根据电荷守恒关系得n(K)=(b-2a) mol,则c(K)==10(b-2a)

0.1 Lmol·L。 答案 D

3.(2018·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高考冲刺)取28.70 g ZnSO4·7H2O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

- 9 -

分析数据,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 ) A.ZnO C.ZnSO4

B.Zn3O(SO4)2 D.ZnSO4·H2O

解析 28.70 g Zn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由Zn元素守恒可以知道,生成ZnSO4·H2O或ZnSO4或ZnO或Zn3O(SO4)2时,物质的量分别为0.1 mol、0.1 mol、0.1 mol、

0.1

mol,若3

得ZnSO4·H2O,质量为17.90 g(100 ℃);若得ZnSO4,质量为16.10 g(250 ℃);若得ZnO,质量为8.10 g(930 ℃);据此通过排除法确定68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Zn3O(SO4)2。 答案 B

4.(2019·嘉兴高三模拟)标准状况下,往一定量的NaOH固体中,逐滴加入1.00 mol·L NH4HSO4溶液充分反应,反应产生的NH3随NH4HSO4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假设生成的NH3全部逸出),请计算:

-1

(1)X的值为 ________。

(2)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解析 (1)发生的反应是2NaOH+NH4HSO4===NH3↑+2H2O+Na2SO4,加入X体积的NH4HSO4,NaOH有剩余,因此根据NH4HSO4进行计算,因此加入NH4HSO4的物质的量等于NH3的物质的量,即

n(NH4HSO4)=

1.12

mol=0.05 mol,X为0.05 mol/1 L=0.05 L;(2)根据图像,加入0.35 L NH4HSO4

22.4

时,NaOH全部反应,有0.35 mol H与OH发生反应,0.05 mol NH4与OH发生反应,即NaOH的物质的量为(0.35+0.05) mol=0.40 mol,即NaOH的物质的量为0.40 mol。 答案 (1)0.05 (2)0.40

5.取2.38 g 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50 mL 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 mol/L(忽略体积的变化)。试计

- 10 -

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________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________。

解析 因为K2CO3+Ba(OH)2===BaCO3↓+2KOH,KHCO3+Ba(OH)2===BaCO3↓+KOH+H2O,设K2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和y mol,则2.38=138x+100y,根据反应后溶液的n(OH)=0.3 mol/L×0.1 L=0.03 mol,则反应后溶液的n(KOH)为2x+y=0.03,解得x=0.01,y=0.01。

答案 (1)0.03 (2)1∶1

6.有25.35 g MnSO4·H2O样品受热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300 ℃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150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5.35 g MnSO4·H2O样品中n(Mn)=n(MnSO4·H2O)=0.15 mol,其中n(H2O)=0.15 mol,m(H2O)=2.7 g,300 ℃时,所得固体质量为22.65 g,减少的质量为2.7 g,则说明该段失去结晶水,此时固体为MnSO4。

(2)温度继续升高,固体MnSO4受热分解生成锰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0.15 mol,850 ℃时,固体质量由22.65 g减少到13.05 g,减少的质量为9.6 g,则硫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故为二氧化硫,则此时的固体为MnO2,1 150 ℃时固体为二氧化锰分解所得,由锰元素质量守恒,则m(Mn)=n(Mn)×55 g·mol=8.25 g,则氧化物中m(O)=11.45 g-8.25 g=3.2 g,n(O)=0.2 mol,故n(Mn)∶n(O)=0.15∶0.2=3∶4,则该氧化物为Mn3O4,故反应的1 150 ℃

化学方程式为3MnO2=====Mn3O4+O2↑。 1 150 ℃

答案 (1)MnSO4 (2)3MnO2=====Mn3O4+O2↑

-1

- 11 -

1.(2019·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现有一份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

(1)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2)该混合溶液中Fe2(SO4)3和(NH4)2SO4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向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首先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沉淀,当铁离子完全沉淀后,铵根结合氢氧根生成一水合氨,根据图像可知第一阶段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铁,消耗氢氧化钡溶液是150 mL,第二阶段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消耗氢氧化钡溶液是200 mL-150 mL=50 mL,该阶段产生的硫酸钡是11.46 g-9.13 g=2.33 g,物质的量是0.01 mol,消耗氢氧化钡是0.01 mol,所以氢氧化钡的浓度是0.01 mol÷0.05 L=0.2 mol/L;(2)第二阶段中与铵根结合的氢氧根是0.02 mol,所以硫酸铵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第一阶段消耗氢氧化钡是0.03 mol,消耗铁离子是0.02 mol,所以硫酸铁的物质的量是0.01 mol,因此该混合溶液中Fe2(SO4)3和(NH4)2SO4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1)0.20 (2)1∶1

2.用22.88 g Ca(ClO)2配成100 mL溶液,向其中加入0.02 mol CaSx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aSO4和CaCl2。

(1)Ca(Cl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mol·L。 (2)化学式CaSx中的x=________。

解析 (1)22.88 g Ca(ClO)2物质的量为0.16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1.6 mol/L;(2)CaSx在碱2

性溶液中可被Ca(ClO)2氧化为CaSO4,S元素化合价由-升高为+6,而Ca(ClO)2被还原为

-1-1

xCaCl2,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反应中CaSx与Ca(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 2

mol∶0.16 mol=1∶8,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x×[6-(-)]=8×4,解得:x=5。

x答案 (1)1.6 (2)5

3.在25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8.4 g的铁粉,搅拌并充分反应后,经过滤、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