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前时间偏移处理软件Geodepth手册 - 图文 下载本文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软件实用指南,此指南仅以GeoDepth为例。

4.1 GeoDepth叠前时间偏移流程

工区建立 CMP道集加载及质量控制 叠加速度分析(可选) 产生初始RMS速度体 更新RMS速度体 目标线叠前时间偏移 更新RMS速度体 沿层剩余RMS速度分析 不平 CRP是否拉平 拉平 不平 垂向剩余延迟分析 产生最终RMS速度体 全数据体偏移 叠后修饰 叠后修饰输 出 4.2 GeoDepth工区建立

1)、启动Geodepth需要两步操作:STEP1:选择版本

在用户目录下,键入pgver,会有如下显示:输入选择的版本号pg20。

STEP2:键入pg2,启动Geodepth,界面如图4.1所示:

图4.1 Geodepth PG2主界面

2)、工区产生

GEODEPTH工区建立有四步:

STEP1:定义环境既$PG_SURVEY_DIR变量;

在GEODEPTH主界面→CUSTOMIZE→SET ENVIROMENT,输入用户欲存放GEODEPTH工区库的目录名:如图4.2所示:STEP2:产生工区名和定义工区参数

在Geodepth主界面下,选FILE→NEW给出2D或3D工区名称,以上定义后,在$PG_SURVEY_DIR目录下会产生project_name.HDS的文件,同时在该一级目录

下会产生project_name.har目录,该目录将保存一些与文件交换有关的参数。给出工区名后,系统会要求给出工区的参数,如图4.3所示。注意:

1.SRD参数定义地震参考面,根据Geodepth的约定,SRD高于海平面的为负值,低于海平面的为正值。

2.Shoting direction 是INLINE方向与NORTH的夹角,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3.Azimuth方位角参数,当定义二维工区时,Azimuth为炮线(shotline)与北的夹角,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当定义三维工区时,Azimuth参数缺省为0。

4.X、Y的原点为第一条INLINE与第一条XLINE的交点坐标。

STEP3:定义数据体参数

图4.2.定义工区库的环境变量

在STEP2之后,Geodepth会要求输入Volume Parameter,即定义深度体、速度体、梯度的参数。如图4.4所示。STEP4: 定义数据路径

同FOCUS一样,Geodepth的数据路径应该与同一工区的Focus数据路径一致,见图4.5,一旦定义了数据路径,在下一次启动Geodepth时,系统会自动寻找该数据路径,不需重新定义。

如果想修改数据路径,可以在任意时刻对数据路径进行修改,执行以下操作:

在Geodepth主界面下:OPEN 打开工区→CUSTOMIZE→DATA PATH输入新的数据路径或追加其他路径,系统会在该路径下产生SURVEY/project_name的目录。

图4.3 定义工区参数

图4.4 定义数据体参数

图4.5 定义数据路径

4.3. 数据加载及质量监控

4.3.1、Geodepth系统的数据加载分两种情况:

1)、独立的Geodepth工区

如果没有Focus数据库可以链接,数据的加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

加载CMP道集

加载叠加数据、叠后偏移数据

? ?

加载速度函数

加载解释层位、井资料等(可选)

Geodepth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加载叠前、叠后SEG-Y格式的地震数据。叠前数据可以是CMP或SHOT记录,用户需要定义所加载数据的采样率、道长、INLINE(185字节)、XLINE(181字节)、SHOT-X、SHOT-Y、REC-X、REC-Y,如果有浮动基准面信息,需要定义静校正量或浮动基准面高程。

叠后数据一般以三维数据体的形式出现,用户需要定义所加载数据的采样率、道长、INLINE、XLINE,对于叠后数据一般不定义CMP-X、CMP-Y;另外,如果有浮动基准面信息,通过叠后数据加载,可以加载静校正量或浮动基准面高程。其结果同叠前数据加载。(SEG-Y格式加载见图4.6-a,图4.6-b,图4.6-c,图4.6-d)。

2)、从Focus工区建立的Geodepth工区

如果已有Focus工区,Geodepth系统可以与FOCUS5.0能够共享数据库,因此地震数据可以不必加载,但由于进行Kirchhoff偏移时需要CMP道集,要求数据库中必须存在一个CMP道集数据供Kirchhoff叠前偏移使用,如果考虑到浮动地表情况,要求该CMP数据与地表模型相吻合;另外,由于共享数据库,速度函数不需要加载,可以直接共享;

井资料和层位信息需要通过ASCII Import/Export文本文件输入/输出工具进行加载。

图4.6-a 选择SEG-Y数据加载模块

图4.6-c 定义加载的数据类型

图4.6-d SEG-Y加载格式

4.3.2、加载数据的质量监控

数据加载成功后,打开主界面下的2D/3D Geometry View窗口做质量检查(图4.7),以确保所加载的地震数据是正确的。检查内容包括:①工区网格定义是否正确,②炮点位置,③检波点位置,④覆盖次数,⑤方位角,⑥Inline和Xline间距等。

图4.7 2D/3D Geometry View质量检查

另外,除根据2D/3D Geometry View窗口进行检查外,还应该打开Geostack窗口对CMP道集进行随机显示检查。

4.4、时间速度模型建立

叠前时间偏移是在时间域完成的,其主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时间速度模型——RMS速度模型。Geodepth系统提供了两种RMS速度模型的建立方法:基于层位的RMS速度修改和基于垂向延迟的RMS速度修改。基于垂向延迟的RMS速度修改方法和基于层位的RMS速度修改原理上基本一致,基于垂向延迟的RMS速度修改

方法重点是求取剩余RMS延迟,系统自动求取出修改后的RMS速度;而基于层位的层速度修改方法重点是求取剩余RMS速度,通过手工完成RMS速度修改。

4.4.1 初始RMS速度求取

无构造模型时,Geodepth提供了三种得到初始RMS速度的方法(基于构造模型的初始RMS速度求取请参见Geodepth相关手册):

① 通过Geostack叠加速度分析

Geostack是Geodepth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拾取切除、进行叠加速度分析、剩余叠加速度分析、剩余RMS速度分析和剩余层速度分析、产生速度体、动校正及叠加等(图4.8)。分析得到的叠加速度可以产生RMS速度体。

图4.8 Geostack 叠加速度分析

②外部加载垂直函数

通过ASCII Import/Export模块可以将外部的速度函数文件加载到Geodepth系统内,目前,Geodepth提供了四种文本格式:HANDVEL(FOCUS内部格式)、WESTERN、PROMAX和用户定义格式。外部文件加载进来之后,通过Geostack或Vertical Function模块对速度函数检查,并产生RMS速度体。

③Focus内部速度函数输入

Geodepth和Focus能够共享数据库,Focus通过速度分析得到的速度文件Geodepth可以完全应用。首先,在建立Geodepth工区时,正确指定链接的Focus工区,实现工区共享;然后在Vertical Function的File选项下,选择Import from Focus,然后选择速度文件名,Apply即把Focus的速度文件输入到Geodepth,产生速度体的过程同上。4.4.2 RMS速度的修改

利用初始RMS速度模型进行目标线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参数等见后一章节--叠前时间偏移)之后,产生了两个数据体:偏移叠加数据体和时间偏移的CRP道集数据体,RMS速度的修改就是根据偏移后CRP道集,通过沿层和垂向的剩余RMS速度分析,产生新的RMS速度,利用新的RMS速度产生新的RMS速度体。GeoDepth提供了两种RMS速度修改方法,即:基于层位的RMS速度修改和基于垂向的RMS速度修改。

①基于层位的RMS速度修改

利用得到的叠前时间偏移CRP道集和沿层的时间偏移构造模型,就可以进行基于层位RMS速度修改:

首先,在MAP中抽取沿层的RMS速度,网格化,并形成RMS速度的3D MODEL;

第二步,在VELOCITY NAVIGATOR中计算沿层的剩余RMS速度,并拾取剩余RMS速度;在MAP中对拾取的剩余RMS速度进行网格化,形成剩余RMS速度的3D MAP;

图4.10.拾取沿层剩余均方根速度

图4.11.生成剩余均方根速度平面图

第三步,在MAP中对RMS速度进行运算,形成新的RMS速度MAP;其公式是:新的RMS速度MAP=老的RMS速度MAP+剩余RMS速度的MAP。

在MAP窗口中选择: Options > Grid Manipulations > by Function.

图4.12.速度平面图更新

第四步,形成修改后的RMS速度体。再次进行叠前时间偏移,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剩余RMS速度很小为止。

②基于垂向延迟的RMS速度修改

首先,在主界面上选择Geostack模块,输入任意一条叠前时间偏移的目标线,选择右下角的功能选项为Time Migrated Moveout Analysis即剩余RMS速度分析。

计算剩余RMS延迟,在options下选calculate semblance→create vertical semblance(垂向剩余延迟),定义主测线范围和CMP点的范围。

拾取垂向剩余延迟,完成计算剩余RMS延迟之后,当前测线的第一个CMP点

会自动出现在Geostack窗口下。如果速度大于理论速度,则过偏移,延迟量为正,在CRP道集上同相轴下拉,否则为负,欠偏移,延迟量为负,同相轴上翘。

CRP道集的同相轴,拾取该点的垂向剩余延迟之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该点的新的RMS速度(update),依次类推,拾取所有目标线的垂向剩余延迟后,选择以update为类型的垂直速度函数产生新的RMS速度体,即完成了第一次迭代,可以用该速度进行下一轮的迭代。直到延迟量集中在零值附近为止。

图4.13 垂向速度调整

4.5 最终叠前时间偏移

当经过几次迭代,得到最终的均方根速度模型之后,可以做最终的叠前时间偏移。最终偏移前应提供以下测试:

1、旅行时计算方法测试,明确最佳旅行时算法;

2、偏移孔径测试,确定使浅、中、深最佳成像的偏移孔径;

3、拉伸滤波参数;4、去假频参数;

一般地,最终偏移时偏移孔径可以适当加大。最终的偏移结束后,可以做垂向深度延迟分析,产生深度延迟数据体,做剩余叠加;也可以选取切除线,做叠加,得到最终结果;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叠后修饰处理。

GeoDepth叠前时间偏移采用Kirchhoff积分法,具有直射线和弯曲射线两种成像方法,提供了拉伸滤波和去假频功能。能够支持联络线方向的数据体输出。

影响偏移效果的参数主要有:

⑴:孔径参数,GeoDepth分别沿INLINE和CROSSLINE两个方向定义偏移孔径,在这里偏移孔径指的是直径,以道为单位,通常(偏移孔径X道距/2)即为偏移半径。另外,GeoDepth要求用户给出偏移孔径100%应用的起始时间T:0-T之间孔径线形插值,T-最大时间之间,采用定义的偏移孔径,这样,用户可以方便的定义偏移孔径。

⑵:弯曲射线,该参数提供了针对大倾角、大孔径偏移时进行弯曲射线追踪的功能;缺省为直射线。一般建议在速度模型迭代过程可以采用直射线偏移,在最终偏移时采用弯曲射线,该方法保证大倾角地层和断层等清晰成像。

⑶:拉伸滤波,GeoDepth定义拉伸滤波采用:不用、弱、中、强四种方式进行拉伸滤波,如果倾角较陡,拉伸切除不要太大,如果倾角较小,拉伸切除可以稍强,用户根据资料情况可以选择使用。。

⑷:去假频,GeoDepth有两种去假频方法:精确三角插值滤波和频率域滤波。每种方法提供了:不用、弱、中、强四种方式。其中精确三角插值滤波具有较好的去假频效果。

⑸:输出数据的偏移距范围,GeoDepth自动根据数据的偏移距最大、最小范围定义输出数据的偏移距范围:(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FOLD=偏移距增量,其中FOLD=30。一般要求用户根据资料情况定义最小偏移距、最大偏移距和偏移距增量。

叠前时间偏移的输出包括:CRP道集体、均方根速度体及叠加后的叠前时间

偏移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