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或电化学梯度而被动的转运,此为离子通过上皮细胞层的交换扩散。
(一)糖的吸收(空肠,十二指肠) 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二)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五)无机盐的吸收 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胺盐吸收很快;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钙盐在酸性环境下溶解较好,吸收较快。 (六)维生素的吸收 吸收维生素K、D和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身)需有胆盐存在。
1.1 滤过作用的影响因素:滤过膜包括三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激素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的靶器官,并诱导靶器官或靶细胞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一)激素-受体特异性 (二)信号放大系统 二、激素作用的机制 (受体)(1)含氮类激素作用的机理(第二信使学说)
33
(2)甾体类激素作用的机理(基因表达学说)
1.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骨,软骨以及肌肉细胞的分裂增殖。
幼年时期缺乏→侏儒症; 幼年时期过多→巨人症; 成年后过多→肢端肥大症。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DNA和RNA合成。
②脂肪:GH能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的脂肪量。 ③糖:加强糖利用; 2.生长素的分泌调节:
血糖降低 氨基酸↓ 慢波睡眠 应激刺激
-------- 下 丘 脑 --------- 腺垂体GH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激素
二、松果体 一)位置: 间脑之上,第三脑室的后端
? 褪黑激素 防止性早熟。
二)特点:褪黑素具有光敏感性,其生物合成受光周期制约,光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 褪黑素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 最强的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 ? 老年人有磷酸或碳酸钙沉淀的有机质,称为“脑沙”,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一)对代谢的影响
1.能量代谢 T3与T4最显著的作用是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BMR)升高。 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1)蛋白质代谢
T3与T4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骨骼肌蛋白分解→肌缩无力,骨组织蛋白分解→骨质疏松、血钙增加)。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脂肪分解
(2)脂肪代谢? T3与T4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强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虽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但更明显的作用是通过肝加速胆固醇的降解。
34
(3)糖代谢? T3与T4生理剂量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二)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T4、T3促进生长发育的机制:
①诱导某些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N元轴突和书突的形成,促进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影响脑血管和血流量。 ②促进长骨的生长发育; ③促进腺垂体分泌GH。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将患呆小病。 (三)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腺泡细胞内合成的。T3的半衰期为1.5天,T4的半衰期为7天。T3与T4的20%在肝脏、80%在靶组织中被脱碘酶脱碘降解。T3》T4 四) 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
甲状旁腺合成、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降钙素(CT),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共同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血磷的正常水平。
PTH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1,25-(OH)2-D3 具有升高血钙和血磷的作用。 一、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 (一) 促进骨钙入血,升高血钙
1.快速效应:骨液中Ca2+的泵入血。 2.延缓效应:破骨细胞溶骨作用的Ca2+入血。
(二)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 PTH促进远曲小管重吸收钙,升高血钙;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磷,降低血磷。 (三)促1,25-(OH)2-D3生成,升高血钙: PTH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1,25-(OH)2-D3:
①促进肠粘膜重吸收钙磷;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升高血钙。
PTH激活肾1α-羟化酶,促进2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1,25-(OH)2-D3,其作用: ①促进肠粘膜重吸收钙和磷; ②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Ⅰ.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促骨钙沉积和骨的形成;
Ⅱ.当血钙降低时,又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骨的溶解,释放骨钙入血,使血钙升高; Ⅲ.增强PTH对骨的作用,若1,25-(OH)2-D3缺乏时,PTH的作用明显减弱。
Ⅳ.刺激成骨细胞合成与分泌骨钙素(存在于骨质中,能与钙结合的多肽,对调节和维持骨钙起着重要作用)。 五)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
(一)皮质激素的种类、运输和灭活 1.种类: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性皮质激素。 这三类激素都是固醇衍生物,故统称为甾体激素。
(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1.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1)糖:
? 抑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胰岛素的作用。 (2)蛋白质: 促进肝外组织(特别肌肉) 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3)脂肪: 促进脂肪的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 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
3.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肾排水非常缓慢。 4.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35
六) 胰岛 胰岛主要由B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於1965年我国首先人工合成。 一、胰岛素
(一)胰岛素的作用 主要作用有: 促进糖利用,降低血糖;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机体生长(需与GH共同作用时效果才明显)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 临床表现: ①肌紧张增强而运动过少综合症 临床病症:如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主要表现: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僵硬、随意运动过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震颤多见于上 肢,尤其是手部,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增强,随意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 五、皮层的可塑性 1.概念:皮层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的特性。
? 短时性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生理活动、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神经递质传递有关。 ? 长时性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关系建立有关,并有赖于脑内RNA和新蛋白质的合成。 六、小脑对运动的调节 ●功能:参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群活动。●临床:平衡失调综合症 七、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二者的紧张性作用在不同状态下不同。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
对同一效应器多数内脏器官为双重支配。
?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广泛,其作用是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能量动员系统 。
?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范围较小,其作用是促进消化吸收、积蓄能量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能量储备系
统。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