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宋之韵》解说词(20集) 下载本文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一代名将李广,尽管有射虎的本领,可是边疆上正要人用的时候,他却在一旁闲着。辛弃疾终于懂得了人世间的道路看似平坦,其实比江海的风波还要险恶,“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如今,他才从生活剜割灵魂时那样无法言说的惨痛中体味到什么是无法言说的愁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乍看像是随便应付的闲话,其实底下瓷瓷实实叠压着词人被强行挤出轨道的悲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结构就非常奇特,本来应当上片五句为一个单元,下片五句为一个单元,但词人却使前九句为一个单元,极力渲染“沙场秋点兵”的气势昂昂,威风凛凛,要一举歼灭金兵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最后一句为一个单元,从意气风发的幻想中突然一跌,落到现实中,“可怜白发生”。干什么都老了,干什么都晚了,从而前面那样大喊大叫,也就成了毫无结果的咋呼,像雷声落进沙漠,唤不起任何反响,这才是最最无可慰藉的悲哀。

人世间的一切原本就这样令人无奈,他也不得不用万般无奈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 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他声言要像善于学人言语的秦吉了一样,用圆滑来对付圆滑,用下贱来对付下贱。但这只是反话,他不可能做到。因为他是英雄,他的血是英雄的血,他的泪是英雄的泪。他那一腔裂变的愤怒,再怎么被生活的利刃无所顾惜的凌迟,也仍然是一朵一朵的火花,永远在他的词里闪耀。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在这风雨飘摇的夜里,他想到的是祖国的风雨飘摇,“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王朝,在偏安的暖梦中睡得正香,而这“眼前万里江山”却重重地压在他的心上,这正是一代豪杰的辛弃疾。

第17集 一代豪杰(下)

苏轼像写诗一样写词,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辛弃疾进一步拆除了词的禁区,使心是文学作品能够表现的内容,都可以用词来表现。他是公认的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不过,那些把婉约派视为正宗的词论家对辛弃疾所以不敢不佩服,倒不是因为他的词,表达了奇谋救世的热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山水田园的优美和乡野农人的质朴,而是因为他表述的虽然是英雄气概,但能做到浓郁顿挫,缠绵悱恻,甚至比婉约派的词读起来更令人回肠荡气。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的《摸鱼儿》。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四十岁,两年后被弹劾落职,因此也就不难想象他此时的心情了。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个宫中的女子,上片写她的惜春之情。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更能消几番风雨”,还禁得起几回风雨的折腾啊,这千锤百炼的一句,就足以令人惊心动魄。

下片由惜春转入宫怨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美人总是会招来忌妒的,陈皇后被汉武帝打入冷宫,尽管不惜千金,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去感动武帝,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陈皇后的满腹幽怨,又向谁去倾诉呢?词人不也这样吗?他受到忌妒,也曾尽力剖白,可又有什么用呢?他不是照样受到冷遇吗?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就连杨玉环赵飞燕这样忌妒心极强的人也都化为尘土了。那么你们这些唯一的本领就是善用忌妒的目光把人扳倒的人,也就别高兴得翩翩起舞了吧。扳倒别人很容易,然而这破碎的国家,你们还想救不想救?你们又救得了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不要到高楼上靠着栏杆去看夕阳,因为夕阳照着烟气朦胧的杨柳,这种显示春天已经消逝的景致,会叫人魂销肠断,叫人受不了的。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没有愤呼怒吼,但词人的满腔悲愤,却从字里行间往出汹涌,使人阅读时气都透不过来,用沉郁绵邈来概括这首词,是非常恰当的。所谓沉郁,是说抒情主人公饱经忧患,因而感情深沉内敛,而眼界却很开阔,把无古无今的风云变幻都收摄在视野之内。而所谓绵邈,则指词中所展示的那种情韵悠长。抒情主人公早已阅尽人世沧桑,已没有什么值得惊惶的了。因而讲述自己伤心事的时候,用的是低音,语调是平缓的,沉着的。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下面这首词,更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显然是个受冷落的女子,暮春时节在杨柳堆烟的渡口与情人分手后,就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春天就要过去了,也许这就象征着美好的日子也要过去了吧。“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几乎天天刮风下雨,花凋落得自然更快,因而她不敢上高楼去看春景,花一朵一朵飘落,使人够痛苦的了,而黄莺还飞来飞去唱着春天的赞歌,好像春天并没有过去似的,谁来劝一劝黄莺,让它别这么没完没了地唱了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里的“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和“鱼龙舞”说的都是灯,看灯人则妆饰着“蛾儿雪柳黄金缕”,坐着“宝马雕车”“笑语盈盈”。抒情主人公从这俗艳的热闹中挤出来,才终于找到自己所爱的女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在找人,但更像在寻找某种人生价值。这首词像是写恋情,而其实是写经过苦苦追求,而突然取得成功的顿悟。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幽默风趣,摇曳生姿,又另有一种格调。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

真理。词人则向前再跨出一步,使真理变成谬误,说成“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显然是在说怪话。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受传统的束缚自然要小,因而思想中很有些不规范的东西,说话也就很容易出格。下面“以手推松曰去”潜台词等于说罢官就罢官,是真正的英雄还怕这么点儿事?

这首词写醉态,狂态,像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其实多读几遍就知道,情绪一点也不轻松。抒情主人公当然就是词人自己,甚至是带着苦笑来表演。他所以能活得那么硬气,是因为他把填词看作生命的转移,看作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王谢诸郎自然是指出身王谢两大家族的达官贵人,这是说,陶渊明留下的一百多首诗足以使他不朽,而王谢两家那些达官贵人即使还活着,也连他门外的泥土都比不上。这种比法很奇怪,细细推想,辛弃疾显然是以为他的词必将留传千古,而现今那些飞黄腾达的主和派将来即便还有人记起来,那也不足以和他脚下的泥尘相比。他自信有机会发挥才干,就能整顿乾坤。即便没有,他也能在词坛上成为第一流的人物。由于有这种自信,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看到的农村就始终是原汁原味的农村,没有故意摆出一副救民于水火的架势,也没有把农村写成世外桃源。他笔下的农人是健康的,淳朴的,安居乐业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遇上风调雨顺,和风清露,“酿成千顷稻花香”,农家就眉开眼笑。要是遇上“眉头不似去年颦”的去年,那就会甑中生尘。农家就这么艰难,又这么有滋有味地过日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一家五口的生活,是那么真实,那么踏实。辛弃疾既然无须用夸张来增加自己的分量,也就无须把农村改造成灵魂的避难所。无论外界怎样变化,他灵魂的脊柱始终没有弯曲过。 终于他长眠在江西铅山这里了,在这窄窄浅浅的墓穴中覆压着他那喷薄不尽的悲愤,肯定会板结为化石,而不会随风消散。

第18集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都是坚决主张抗金的,这一派的词慷慨激昂,愤呼怒吼,但都不免缺乏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像陈亮就是这样,他是政论家,哲学家,主张做事要讲原则,但不能不讲功利。治国要靠农业,但不该压制工商。在小农社会里,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他上疏皇帝主张抗金,被当权者诬陷,几次蹲大狱。五十一岁时中状元,但没来得及做官,第二年就死了。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状元吧。

1186年,宋朝派特使去为金朝皇帝祝寿,这时金与宋已由原先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其实不过是父子关系罢了。陈亮在写词为特使送行时,于是大发了一通感慨: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槀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辛派另一个重要词人是刘过,刘过与陈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坚决主战,反对议和。都曾向朝廷上书谈如何恢复中原,都以布衣终生,没有做过官。他对自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非常崇敬,认为不仅谋略不次于东晋系国家安危的重臣陶侃,而且还有杰出的文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说得非常中肯。1203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即

掌管一路军政和民政的最高长官。他约刘过去见面,刘过当时在西湖住着,一时去不了,就写了一首词寄去,这首词说,正准备带上酒和猪肘子之类的食物,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去见辛弃疾,不想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逋林和靖与东坡居士苏轼三个人挡住了。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风景好着呢,为什么要走?白居易说,对了对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这里的南高峰是值得一游的呀。林逋却说,你们两人说的不对,还是到孤山去赏梅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多有意思,等天晴了,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还是先在这里游玩一番吧。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把在西湖住过的三个诗人搬出来,将他们的名句改为对话,写得像个微型的独幕剧。全词不讲含蓄,不讲跌宕,构思奇特,挥洒自如。据记载,辛弃疾看了就非常喜欢,岳飞的孙子岳珂跟刘过开玩笑说,词倒真是好词,就可惜没有药来治你这白日见鬼症。与一百年前乃至四百年前的古人聊天聊得有滋有味儿,可不是白昼见鬼吗?

刘克庄也是辛派人物,诗和词都有较高的成就,不过他比辛弃疾晚了半个世纪,又活了八十多,死后七年南宋就灭亡了。他对辛弃疾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辛弃疾的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坛盟主。南宋前期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江西派讲究用典,到后来诗成了典故展览,于是出现了反江西派的江湖派,主张不用典。刘克庄是江湖派成就最大的诗人。

十三世纪初,宋王朝想图侥幸,去进攻金朝,结果大败。于是定立嘉定和议,规定每年要交纳绢三十万匹。刘克庄写诗挖苦说: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战败求和,要向金朝交纳绢百万匹,诗人还能有衣服穿吗?为满足金人的需索,西湖这里干脆砍了垂柳改种桑树吧,好多养蚕织绢去送礼呀。

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也是一首怪词,他所梦的这个朋友,这时已经死了。因此写这首词,只是为了悼念亡友。而悼念亡友也只是由头,实际上在抒发心中的愤懑。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词中的宝钗楼在陕西咸阳,铜雀台在河北临漳,都在金朝的辖区内。很显然,说是梦游,实际是神游统一的中国,或者说是词人强烈地渴求去开创一个统一的中国。下片开头猛一跌落:“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一场了梦就这样被鸡声惊破了。可叹的是,古来想有所作为的书生,总是岁月匆匆流逝,却无缘建立功名,等到机会终于到来,人却又垂垂老去。词的情绪,到这里降到了最低点,然后又用虚拟语气,使情绪往起一跃,他这种飞将军李广式的人物,要是能遇上开国皇帝刘邦该多好。当个万户侯,还不是小事一桩。终于词人从梦中醒来,又从冥想中醒来,留给他的只是无穷的哀感。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自古来有多少不甘寂寞的灵魂,引吭高歌以期收获回声,但到底还是被寂寞的真空吞噬了。

还有个文及翁也该提一提,他虽然只留存一首词,但值得一读。据记载,他中进士后,在西湖参加庆祝宴会,因他是四川人,有人问他四川是否有西湖这样的美景,他就即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