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集二 下载本文

15.对热敏感的溶液可采用巴斯德消毒法来灭菌。 16.腌肉防止肉类腐败的原因是提高了渗透压。 17.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菌污染而腐败。

18.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9.1:600稀释时某化学试剂10min内能杀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60稀释的石炭酸相同,该化学试剂的石炭酸系数为10。

问答题

1.试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2.用来测定细菌生长量的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一般采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并从实际应用、优点、使用的局限性3个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3.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期?以图表示并指明各期的特点。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

4.大肠杆菌在37℃的牛奶中每12.5 min繁殖一代,假设牛奶消毒后,大肠杆菌的含量为1个/100mL,请问按国家标准(30000个/mL),该消毒牛奶在37℃下最多可存放多少时间? 5.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有何优点?

6.说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详述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7,详述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和极端嗜热菌的不同。

8.哪几种氧形式对细胞有毒性?微生物细胞具有什么酶来解除氧的毒性? 9.过滤除菌有些什么方法?哪种方法较为经济实惠?

10.近年来是什么原因导致抗生素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增多? 习题解答 填空题

1.迟缓期 对数生长期 稳定生长期 衰亡期 2.单细胞计数 细胞物质的重量 代谢活性 培养平板计数法 膜过滤法 液体稀释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 比浊法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

3.机械法 环境条件控制法 离心法 过滤分离法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 4.恒浊法 恒化法

5.营养物质 水活性 温度 pH 氧

6.高压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超高温灭菌 135~ 150℃ 2-6s 7.6.5~7.5 4.5~5.5 4.5~5.5

8.温度 辐射作用 过滤 渗透压 干燥 超声波

9.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破坏细胞质膜 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 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10.对氨基苯甲酸 叶酸 选择题

1. (3) 2. (3) 3. (2) 4. (4) 5. (4) 6. (2) 7. (4) 8. (4) 9. (1) 10. (4) 11. (4) 12.(4) 13. (4) 14. (4) 15. (1) 16. (3) 17. (1) 18. (4) 19.(2) 20. (2) 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9.+ 10.+ 11.+ 12. - 13.- 14.+15. - 16.+ 17.- 18.- 19.+ 问答题

1.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地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细菌群体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对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 的群体数量,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2.直接计数法通常是利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的微生物的数量。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且能观察细胞大小及形态特征。该法的缺点是:样品中的细胞数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计数的准确性,而且该法不能区别活细胞和死细胞。间接计数法又称活菌计数法,一般是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或细胞形成清晰的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就可以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平板涂布和倾倒平板均可用于活菌计数。平板计数简单灵敏,广泛应用于食品、水体及土壤样品中活菌的计数。 该法的缺点有: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使得细胞未均匀分散或者由于培养基不合适不能满足所有微生物的需要而导致结果偏低,或使用倾倒平板技术时因培养基温度过高损伤细胞等原因造成结果不稳定等。 3.细菌生长曲线图参见教材第六章。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在迟缓期中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RNA、蛋白质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细菌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在迟缓期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但分裂迟缓。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

- 17 -

曲线略有上升。对数期中细菌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和分裂,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胞内所有成分以彼此相对稳定的速度合成,细菌为平衡生长。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环境变化等,群体的生长逐渐停止,生长速率降低至零,进入稳定期。稳定期中活细菌数最高并保持稳定,细菌开始储存糖原等内含物,该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营养物质消耗和有害物的积累引起环境恶化,导致活细胞数量下降,进入衰亡期。衰亡期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细胞大小悬殊。

在工业发酵和科学研究中迟缓期会增加生产周期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来缩短迟缓朔。对数期的培养物由于生活力强,因而在生产上普遍用作“种子”,对数期的培养物也常常用来进行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如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就在此时期,因此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或去除代谢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可以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4. 代时G = (t-t0)/n

=0.301×(t-t0)/(1gNt-lgN0)

T-t0 = ((1g 3 000000—(1g l)×12.5/0.301 ≈269 (min) ≈4.5(h)

答:最多能放4.5h。

5.由于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一直保持在对数期,生物量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因此与单批发酵相比,连续培养:能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控制;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产品质量较稳定。

6.微生物的生长具有相当高的温度依赖性,有最低、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这几个基本温度。最适温度总是更靠近最高生长温度而不是最低生长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在:①影响酶活性,温度变化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最终影响细胞物质合成。②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温度高则流动性高,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温度低则流动性低,不利于物质的运输。因此,温度变化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物质的分泌。③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上升,物质的溶解度升高,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机体对物质的吸收和分泌受影响,最终微生物的生长受影响。温度过高时酶和其他蛋白质变性,细胞质膜熔化崩解,细胞受到损害。温度很低时,细胞质膜冻结,酶也不能迅速工作,因此,在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会降低。

7.嗜冷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20℃,最适生长温度为15℃;嗜温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45℃,最适生长温度为20~45℃;嗜热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5~80℃以上,最适生长温度55~65℃,极端嗜热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80℃以上,最适生长温度为80~113℃ ,低于55℃通常不会生长。嗜冷菌的运输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在低温下能很好地发挥功能,其细胞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低温下保持半流质状态。当温度高于20℃ 时,细胞膜被破坏,细胞内组分流出。嗜热菌具有能在高温条件下发挥功能的酶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细胞膜脂类物质的饱和程度高,因此融点高,能保持高温下的细胞完整。 8.氧气受到辐射可被还原为超氧化物自由基、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等,它们是强氧化剂,能迅速破坏细胞组分。专性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细胞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能破坏超氧化物自由基、过氧化氢。另外,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也能降解过氧化氧。

9.过滤除菌有3种:深层过滤、膜过滤和核孔过滤。深层过滤器是由纤维或颗粒状物质制成的过滤板层;膜过滤器是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或其他合成物质制成的具有微孔的滤膜;核孔过滤器是由核辐射处理后再经化学蚀刻的薄聚碳酸胶片而制成。深层过滤较为经济实惠,多用于工业发酵,后两种方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10.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①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胞;②药物进入细胞后又被细胞膜中的移位酶等泵出胞外;③细菌产生了能修饰抗生素的酶使之失去活性;④药物作用靶发生改变从而对药物不再具有敏感性;⑤菌株改变代谢途径以绕过受药物抑制的过程或增加靶代谢物的产物。

第7章 病毒

习 题 填空题

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______。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______、科名的词尾是______、亚科名的词尾是______,目名的词尾是______ 。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______和______。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______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______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______将糖链的______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 18 -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前者为______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______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个阶段。 11.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13.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14.流产感染的发生或是由于病毒感染的细胞是______或是由于感染的病毒是一—。 15.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类。

16.溶源性转变是指原噬菌体所引起的溶源性细菌除免疫性外的其他表型的改变,包括______和______。

17.根据病毒感染机体所引起症状的明显程度,可分为______和______o 18.毒力是特定的病毒______,它是______的特征。 19.亚病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0.动物病毒感染抑制宿主细胞DNA复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选择题(4个答案选一)

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

(1)具有感染性 (2)独特的繁殖方式 (3)体积微小 (4)细胞内寄生 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 (1)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 (2)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3)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 (4)病毒体积微小 3.病毒物理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

(1)有活力的病毒数量 (2)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3)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 (4)致病性的病毒数量 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

(1)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螺旋长度与直径 (3)螺旋的外观 (4)蛋白质亚基大小

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

(1)感染性核酸和非感性核酸 (2)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3)反意RNA和正意RNA (4)基因组RNA和非基因组RNA 6.以下病毒中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 )。

(1)腺病毒 (2)痘病毒 (3)小RNA病毒 (4)嗜肝DNA病毒 7.T4噬菌体的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 (1)2个 (2)3个 (3)4个 (4)5个 8.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 )。

(1)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媒介 (2)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 (3)病毒致病性和毒力 (4)病毒的宿主范围

9.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 (1)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 (2)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3)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 (4)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10.DI颗粒的基因组有( )。

(1)置换突变 (2)缺失突变 (3)移框突变 (4)重组 是非题

1.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4,ICTV是国际病毒命名委虽会的缩写。

5.分离病毒的标本为避免细菌污染须加入抗生素除菌,亦可用离心或过滤方法处理。 6.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斑。 7.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8.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度的对数值表示。 9.在拓朴等价多面体中,在表面积一定时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故病毒壳体多取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10.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1.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 19 -

12.由一步生长试验所得病毒的裂解量等于稳定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 13.病毒的细胞受体是细胞为病毒进入专一性表达的细胞分子。 14.病毒的早期蛋白多为参与病毒基因组复制,调节病毒基因组表达以及改变或抑制宿主分子合成的非结构蛋白。

15.嗜肝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均存在逆转录过程。

16.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和正链RNA病毒一样,均需利用病毒复制新合成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进行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

17.病毒感染允许细胞都将导致增殖性感染发生。

18.1-7噬菌体的转录完全依赖于宿主的DNA的RNA聚合酶进行。 19.以裂解方式释放的噬菌体的一些晚期基因产物能使细胞膜失去稳定,并以不同的方式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网状结构。

20.溶源性细菌对其他噬菌体的再感染均具特异性的免疫力。 问答题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2.病毒分类原则与命名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5.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

6.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7.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8.噬菌体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9.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

10.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和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宿主因素分别有哪些, 11.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各有何特点? 习题解答 填空题

1.宿主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2.噬菌体 噬蓝(绿)藻体 支原体噬菌体 3.vires viridae vlrinae virales 4.感染性 理化性质的均一性 5.病毒的血细胞凝集 6.蛋白质亚基的大小 病毒核酸分子的长度

7.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8.9-N-糖苷键 N—乙酰葡糖胺 天冬酰胺残基 9.病毒吸附于细胞到子代病毒释放 每个受染细胞释放的子代病毒 10.吸附 侵入 脱壳 病毒大分子合成 装配与释放

11.移位 内吞 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 依赖抗体的增强作用 12.5′末端加帽 3′末端聚腺苷化 甲基化 拼接 13.流产感染 限制性感染 潜伏感染 14.非允许细胞 缺损病毒

15.干扰缺损病毒 卫星病毒 条件缺损病毒 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16.细胞表面性质的改变 致病性转变 17.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18.致病性的强弱 病毒株

19.类病毒 卫星病毒 卫星RNA 朊病毒

20.为病毒DNA合成提供前体 为病毒DNA合成提供宿主细胞结构和/或复制蛋白 细胞蛋白质合成被抑制的次级效应 选择题

1.(2) 2.(2) 3.(3) 4. (2) 5.(2) 6. (1) 7. (3) 8.(2) 9. (2) 10.(2) 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20. - 问答题

1.要点:结构简单,独特的繁殖方式,绝对的细胞内寄生,生命形式的二重性。

2.要点:分类原则,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命名规则:分类等级、病毒“种”及种的命名,病毒属、病毒科、病毒亚科及病毒目的相应名的词尾。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