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与全球性 复杂性与艰巨性
三、预防医师的伦理准则
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大卫生观” 对社会负责,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合理兼顾个体人权和公众权益 树立崇高的献身精神
第二节 公共卫生伦理 一、概述
(一)公共卫生的概念(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公共卫生又称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针对传统注重个体健康而言。
从内涵上看,公共卫生包括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
静态是指其工作目标以及围绕实现工作目标而建立的制度、组织、文化等。
动态是指实现与维持目标处于稳定状态的工作过程,包括现状评价、问题分析、政策制定与发展、保障措施的实施等。
(二)公共卫生工作的道德特点
道德目标的超前性 道德目标的社会性 道德目标评估的滞后性
二、国外研究成果
(一)公共卫生的含义和特点
1.公共卫生的含义 2.公共卫生的特点 (二)公共卫生伦理
1.公共卫生伦理学 2.公共卫生伦理原则
三、我国伦理准则
(一)效用准则
(二)公正准则 1.分配公正 2.程序公正 3.回报公正 (三)尊重准则 (四)互助准则
第三节 疾病防控伦理 一、疾病防控伦理概述
(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disease)是指个体内环境稳定的破坏以及机体同外环境的失调,表现为一定层次、一定部位的结构损伤、代谢紊乱、功能障碍;或者说,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病因作用下,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结构、代谢、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生命活动过程。
(二)疾病的伦理关涉 二、疾病管理伦理
(一)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伦理
1.全面贯彻实行三级预防理念与措施 2.强化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知识教育与行为指导 3.关注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 (二)传染病控伦理
1.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和各项操作规程 2.坚持预防为主的积极防疫思想 3.尊重传染病病人的人格和权利
4.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及时收集与上报疫情 (三)职业病控伦理
1.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理念 2.始终坚持“深入一线,监督指导”的工作方式 (四)地方病控伦理
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强化知识教育、技术指导和行为训练
加强公共卫生体制与制度建设
三、健康教育伦理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就明确提出:“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各方面的都包含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美的状态”。1978年9月,世界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给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为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损害健康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的教育活动。
(三)健康教育的伦理准则
1.积极主动,耐心细致 2.言传身教,为人表率
四、生态保护伦理
(一)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是以生态学为科学基础、以生态哲学为价值论基础的应用伦理学,是有关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它把世界看作是有机统一整体,即“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二)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
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三)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1.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人与万物共尊
3.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代际公平 4.人类合理节制自己的需求
5.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重点:公共卫生的概念、特点和伦理原则 难点:疾病防控、管理伦理
要求:掌握:公共卫生的概念、特点和伦理原则;疾病防控、管理伦理;健康教育伦理。
熟悉:预防医学的概念、发展、和工作特点。 了解:生态保护伦理。 学习思考题
1.请简述预防医师的伦理准则。 2.请简述我国的公共卫生伦理基本准则。 3.人类对自然界有哪些道德责任?
4.1987年12月,21岁的金伯丽·伯格利丝让一名牙医戴维·阿瑟为她取出了两颗臼牙。15个月之后,她的咽喉剧痛,扁桃体溃烂,口腔真菌感染,嘴上长出鹅口疮——常见的艾滋病毒感染首发症状。1990年,金伯丽查出艾滋病毒阳性,疾病控制中心开始查找她的感染源,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她的牙医感染了她。阿瑟医生是一名同性恋者,当他测出自己艾滋病毒阳性时,曾与美国的牙医全国协会联系,询问是否继续从医。得到的答复是,只要操作过程安全,他可以继续从医,他断言他做到了这一点。然而,在对他此前的病人进行艾滋病毒检测时,发现6例呈阳性。
试讨论:在传染病预防过程中,个人、社会、政府各应负有什么样的道德责任?
第八章 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案例1-1:“抢救与放弃”
病人,男,78岁。因与家人争吵而突然昏迷,被迅速送至某医院急诊。经医生检查仅有不规则的微弱心跳,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均已迟钝或消失,血压200/150mmHg,大小便失禁,面色通红,口角歪斜,诊断为脑出血、卒中昏迷。经三天两夜抢救,病人仍昏迷不醒,且自主呼吸困难,各种反射几乎消失。面对病人,是否继续抢救,医护人员和家属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医生A说:“只要病人有一口气就要尽职尽责,履行人道主义的义务。”医生B说:“病情这么重,又是高龄,抢救仅是对家属的安慰。”医生C说:“即使抢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