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 第二、三章综合测试 下载本文

33

A 11. 在IEC中多采用 洗脱和 洗脱操作。m(I)?B12. 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分配系数与离子强度关系为 I ,B为溶质的

和离子交换基团的 的比值,由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多价电解质,在pH值偏离

等电点的溶液中B值比较 。

?m?13. 在同一离子强度下,不同蛋白质的 可相差非常 ,因此,离子色谱多采用离子强度

的 洗脱法,或离子强度 的 洗脱法。

14. 反相色谱是利用 为固定相, 为流动相,是根据 进行分离的洗脱色谱法。 15. RPC固定相表面完全被___ ____基团所覆盖,表现强烈的_________,因此,必须采用______有机溶剂(如甲

醇、乙腈等)或_________进行溶质的洗脱分离。

16. RPC主要用于相对分子质量低于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以下的 小分子物质的分析和纯化。 17. 溶质在反向介质上的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的疏水性,一般疏水性越大,分配系数越_______。

18. 反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大,洗脱能力_________,溶质的分配系数______ __。通常采用 流

动极性,也即是 有机溶剂比例的梯度洗脱方式。

19. 反相色谱中,硅烷化反应的转化率只能达到约 ,一般应用于弱极性到 的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20. 反相色谱中,最常用的反相介质为 和 。

21. 反相色谱用于的蛋白质分离时,其固定相要采用 基质,流动相常用_________而不

用 。

22. 疏水作用色谱利用表面偶联 吸附剂为固定相,是根据 与 之间 疏水性相互

作用的差别进行蛋白类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方法。

23. 疏水性吸附剂由 经偶联弱疏水性配基而成。常用的疏水性配基有

和 等。

24. 在离子强度______的盐溶液中,蛋白质表面疏水部位的水化层被破坏,蛋白质的__________作用增大。疏水性

相互作用色谱的蛋白质吸附需在 浓度盐溶液中进行,然后逐渐 流动相离子强度进行洗脱。

25. 疏水性吸附与一般吸附_________,吸附结合作用随温度升高而 。

26. 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离子交

换层析)主要采用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 27. 在HIC中,有时为帮助蛋白质的洗脱,会在流动相中添加 、 和

等。

28. 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锁”的关系是产生亲和作用的__ ___条件,但并不是___ __。 29. 亲和层析利用______ ___为固定相,可采用 洗脱和 洗脱法。 30. 亲和吸附介质由 、 和 组成。 31. 亲和吸附介质的载体一般采用 介质。

32. 常用的亲和配基有 、 、 、 、 和

等。

33. 亲和分离中常用的亲和关系有抗原和 ,酶和 ,凝集素和 ,免疫球蛋白和

34

等。

34. 结合常数越大,或解离度越小表示亲和结合作用越____________。

35. 一般的亲和色谱操作分为 、 、 和 四个步骤。

36. 亲和色谱多采用普通洗脱法,即通过 、 、 以及 来进行。 三、选择题

1.GFC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___B___。 A.线性增大 B.线性减少 C.急剧增大 D.急剧减少 2.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_A___ 。 A.越大 B.越小 C.小于1 D.小于0 3. 凝胶层析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 B )

A.吸附力差异 B.分子筛作用 C.离子交换 D.配体亲和差异 4.葡聚糖凝胶是传统的凝胶过滤介质,交联度越______,网络结构越紧密。 A.高

B.低

C.不确定

5.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C 。 A.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假设条件 6.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 B 亲和作用。 A.增加 B.减弱 C.不影响 D.减弱或完全破坏

7.在亲和分离操作中,许多亲和吸附的目标蛋白质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洗脱,说明 D 在亲和作用中占主要地位。 A.疏水性相互作用 B.配位键 C.非共价键 D.静电力 8. 凝胶过滤色谱是根据料液中溶脂的__A____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液相色谱法

A.相对分子质量

B.离子数

C.化合价

D.质子数

9. 凝胶过滤介质的交联度越__B____,凝胶的网状结构就越紧密。

A.低

B.高

C.不确定

10.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___B___ 为固定相,是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静电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洗脱色谱法。

A.凝胶颗粒

B.离子交换剂

D.吸附介质

C.表面非极性反向介质

11. 在离子强度较__C____的盐溶液中,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部位的水化层被破坏,疏水性相互增大

A.低

B.不确定

C.高

12.在离液离子存在下的疏水性吸附__D____,蛋白质易于洗脱.

A.增强

B.不变

C.不确定

D.减弱

13.反相色谱是根据溶质___D___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A. 亲水性

B.相对分子质量

C.电荷数

D.疏水性

14. 亲和试剂制备步骤不包括:( A )

A.试剂的选择 B.载体的选择

35

C.载体的活化 D.配基的连接

15. 常用疏水性吸附剂中常用的疏水性配基不包含哪项( E )

A.苯基 B.短链烷基 C.烷氨基 D.聚乙二醇和聚醚等 E.烃基 16. 利用层析分离溶质时,Rs需要满足多大要求使得分离较好( B )

A 1-1.5 B 1.2-1.5 C 0.5-1 D 0.8-1 17. 凝胶吸附层析的基本原理是(A )

A 分子筛效应 B离子交换 C吸附力差异 D配体亲和差异 18. 用于蛋白质分离过程中的脱盐和更换缓冲液的色谱是(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亲和色谱 C凝胶层析 D反相色谱 19. 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可采用(C )

A 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 凝胶层析 D 反相色谱 20.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结合的纯化方法( A )

A 亲和层析 B 凝胶层析 C 离子交换层析 D盐析

21.GFC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B 。 A.线性增大 B.线性减少 C.急剧增大 D.急剧减少

22.在IEC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 C 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 A.溶解度 B.扩散系数 C.分配系数 D.分离度

23. 在IEC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 B 降低。 A.逐渐 B.阶段式 C.线性 D.急剧

24.一些凝胶过滤介质经偶联疏水性配基后均可用作疏水性吸附剂。下列不能用作疏水性配基的是( C )。

A. 苯基 B.短链烷基 C.乙腈 D.聚乙二醇

25.反相色谱(RPC)利用表面( B )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 A )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A. 极性 B. 非极性 C. 电中性 D. 带电性

26. 反相色谱与其他色谱一样,当固定相一定时,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调整溶质的分配系数。流动相的极性越

( A ),洗脱能力越( A ),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A )。

A. 大 弱 大 B. 大 弱 小 C. 小 弱 大 D.大 强 大

27. 不同的分配系数( D )不是同一种物质,同一分配系数( D )是同一物质。

A.一定 一定 B.不一定 一定C.不一定 不一定D.一定 不一定

28. 凝胶一般为球形,其粒径大小对分离度有重要影响。粒径越小,HETP越小,分辨率越大。软凝胶粒径较大,一

般为( A )μm。

A. 50~150 B.5~50 C.46~165 D.20~40

29. 排阻极限是指不能扩散到凝胶网络内部的最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 A )该数值的分子( A )进入到凝胶网络中,其洗脱体积为V0。

A. 小于 不能 B. 小于 不一定能 C. 大于 不能 D.大于 能

30. 反相色谱中,反相介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硅胶为载体,通过硅烷化反应在硅胶表面键合非极性分子层制备。

36

残留的硅羟基可采用反应活性高的( D )覆盖,使表面达到完全非极性。 A.海藻酸盐 B.硫酸葡萄糖 C.甲醇 D.三甲基氯硅烷

31.凝胶干粉的床体积指1g干胶粉末充分溶胀后所占的体积。Sephadex G-50的床体积为( B )mL/g干胶。

A.7~8 B.9~11 C.15~20 D.5~6 32.凝胶色谱的用途有:( ABC )

A.分离纯化 B.脱盐 C.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D.沉淀 32.如果物质的极性为A>B>C,则在反相色谱中洗脱时间为( B )

A. A>B>C B. AC>B D. C>A>B 四、判断题

1. 生物物质特别是酶和抗体等蛋白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 ) 2. 在中性pH下,蛋白质分子上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酸性氨基酸残基带正电荷。( ) 3. 凝胶层析可以分离分子量相差悬殊的小分子化合物。 ( ) 4. 亲和色谱是利用亲和吸附作用分离纯化生物物质的液相色谱法。 ( ) 5. 如果亲和配基的选择性较低,亲和吸附可能同时吸附两种以上的蛋白质。 ( ) 6. 蛋白酶均存在抑制其活性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 )

7. 离子交换色谱是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静电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色谱法。 ( )

8. 酶和底物的作用属于亲和作用。 ( ) 9. 抗原和它的单抗之间的亲和作用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 ) 10. 疏水性相互作用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弱。 ( )

11.凝胶色谱中,溶质的洗脱体积为Ve=Vo+Kd*Vi.其中,当Kd=0时,溶质分子完全被排阻。 ( ) 12. 相邻两峰之间的分离度达到1.0以上才叫完全分离。 ( ) 13. 水是极性最强的溶剂。 ( ) 14. 在反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越大,洗脱能力越强,溶质的分配系数越大。 ( ) 15. 在凝胶色谱中,分配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Mr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a+b㏒Mr。 ( ) 16. 凝胶是一种带电荷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 ( )

17. 因为在高浓度盐溶液中其疏水性吸附作用较大,因此HIC可以直接分离盐析后的蛋白质溶液。 ( )

18. 在离液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疏水性吸附增强,蛋白质易于洗脱。 ( )

19. 蛋白质在疏水性吸附剂上的分配系数随着流动相盐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因此蛋白质的吸附需要在高浓度盐溶液中进行。 ( )

20.离子交换色谱可应用于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脱盐以及测定未知物质的分子量等。( ) 21.生物分离中常用的凝胶介质都是硬质凝胶。 ( ) 22.凝胶粒径越小,HETP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 ) 23.分离一定料液时,应根据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选择分级范围较小的凝胶过滤介质。( ) 24.在离子交换色谱中,离子强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蛋白质分配系数的很大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