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者为何要借扇子呢?请结合原著情节作答。 【答案】 (1)西游记;吴承恩;铁扇公主
(2)师徒四人往西赶路,走到火焰山,听闻需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西行。
【解析】【分析】(1)从文本中的“行者”“老孙”“嫂嫂”“罗刹”可知,文本出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文中的嫂嫂是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又名铁扇公主。(2)可依据“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作答。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酷热无法通行,得土地告知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可灭此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前行。于是悟空前往借之,但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一事,心生怨恨不借。悟空与之斗智斗法三次,最后才借得芭蕉扇,煽灭了火焰山的火,才得以西行。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吴承恩;铁扇公主;
⑵师徒四人往西赶路,走到火焰山,听闻需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西行。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1.名著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実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选段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 【答案】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由文段中“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眨眨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可知,“那妖魔”是会喷火的红孩儿,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情节。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 故答案为: 《西游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对名著的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都要理解和掌握,要结合选段准确回答。
12.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1)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________》为总题目发表于《莽原》,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2)请选取《朝花夕拾》,谈谈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文章,谈一谈寿镜吾老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旧事重提
(2)示例:《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为童年的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父亲的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药铺与当铺,看到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使鲁迅在受尽世态炎凉中引发了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从而有了后面的弃医从文。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据此作答。 (2)《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一篇篇文章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这里我们可以结合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文章来分析早年的经历对鲁迅成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影响。例如长妈妈给“我”的《山海经》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父亲的痛苦去世让“我”对中国传统的中医丧失了信心,于是产生了去日本学医的想法。在仙台,目睹了枪毙犯人的影片,被中国人的思想状态触动,于是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据此理解作答。
(3)寿镜吾老先生是给鲁迅影响比较深刻的一位老师。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小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
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他的。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像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他也没有象闰土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故答案为:⑴ 旧事重提
⑵ 示例:《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为童年的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父亲的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药铺与当铺,看到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使鲁迅在受尽世态炎凉中引发了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从而有了后面的弃医从文。 ⑶ 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 《朝花夕拾》 原名。
⑵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 《朝花夕拾》 内容的把握,明确 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 ,明确鲁迅从对文学产生爱好到学医到弃医从文的具体变化原因。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结合语段内容,抓住情节,揣摩人物形象。
13.名著阅读
(1)《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________写的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_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________,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
(2)《西游记》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作者想像丰富,妙笔生花,许多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请概述某一故事,并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________。 【答案】 (1)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
(2)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的官职,并偷取了“潘桃会”上潘桃,遭到天兵天降的捉拿,在天路可走之时,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孙悟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分析】(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2)《西游记》中比较著名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情节是: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
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启示:要善于分辨坏人。 故答案为:⑴ 吴承恩 ;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 齐天大圣 ; 七十二变。
⑵ 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的官职,并偷取了“潘桃会”上潘桃,遭到天兵天降的捉拿,在天路可走之时,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孙悟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把握作家作品及人物。
⑵本题考查从《西游记》故事中受到的启示。解答本题要紧密结合原著和故事情节,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最准确的故事来写启示,语言流畅,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14.名著阅读积累。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
(2)《白洋淀纪事》是________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3)《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________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________》(填写篇目名)。 【答案】 (1)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孙犁 (3)小船停泊处 (4)朝花夕拾;五猖会
【解析】【分析】(1)根据提示可知,“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指的是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老师“藤野先生”。
(2)《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孙犁。
(3)这部作品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4)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一文。这篇散文通过写去看赛会前父亲突然要求“我”背书,背过书后却没有了游玩的兴致,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