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D.过多的产物可使酶促反应出现逆向反应,也可视为酶的抑制剂
E.在酶的共价修饰中,有的酶被磷酸酶脱磷酸后活性消失,此磷酸酶可视为酶的抑制剂
11.关于酶的激活剂的论述___
A.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B. 酶的辅助因子都是酶的激活剂
C.凡是使酶原激活的物质都是酶的激活剂 D.酶的活性所必需的金属离子是酶的激活剂
E. 在酶的共价修饰中,有的酶被磷酸激酶磷酸化后活性增加,此磷酸激酶可视为酶的激活剂
12.酶的别构与别构协同效应是___
A.效应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B.第一个底物与酶结合引起酶的构象改变,此构象改变波及邻近的亚基,从而影响酶与第二个底物结合
C.上述的效应使第二个底物与酶的亲和力增加时,底物浓度曲线呈现出S形曲线 D.酶的别构效应是酶使底物的结构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E.酶的亚基与别构剂的结合是非共价结合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2.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3.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相互关系如何? 4.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5.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固定化酶 是将水溶性酶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一种酶的衍生物。固定化酶在催化反应中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并保持酶的高度特异性和催化高效率。
2.别构调节 体内有的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一部位可逆地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此结合部位称为别构部位或调节部位。对酶催化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别构调节。受别构调节的酶称做别构酶。导致别构效应的代谢物称做别构效应剂。 3.酶的特异性 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酶的特异性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4.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做酶的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被称为酶的活性中心。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两种:一是结合基团,其作用是与底物相结合,使底物与酶的一定构象形成复合物;
另一是催化基团,它的作用是影响底物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变成产物。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可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功能。
5.结合酶 酶分子除含有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多肽链外,还含有非蛋白部分。这类结合蛋白质的酶称为结合酶。其蛋白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部分称为辅助因子,有的辅助因子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的是金属离子。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只有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6.最适温度 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7.Isoenzyme(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8.Activators(激活剂) 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激活剂大多为金属离子,少数为阴离子。也有许多有机化合物激活剂。
9.Zymogens(酶原)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种无活性酶的前体称做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10. Initial velocity(初速度) 反应初速度是指反应刚刚开始时,各种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尚未发挥作用,时间进程与产物的生成量呈直线关系时的反应速度。此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11. Michaelis constant(米氏常数,Km) 米氏常数是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地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即: k1 k3 k2+k3 E+S→ES→E+P Km=------
k2 k1
米氏常数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2. Allosteric cooperation(别构协同效应) 别构酶分子中常含有多个(偶数)亚基,酶分子的催化部位(活性中心)和调节部位有的在同一亚基内,也有的不在同一亚基内。含有催化部位的亚基称为催化亚基;含有调节部位的亚基称为调节亚基。当第一个亚基与效应剂结合后,此亚基发生构象改变,并将此效应传递到相邻的亚基,使相邻的亚基也发生同样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这一相邻亚基对效应剂的亲和力。这种效应称为协同效应。如果第一个效应剂与酶的结合,使第二个效应剂与酶的结合变得容易,这种协同效应称为正协同效应。相反,如果这种协同效应使第二个效应剂与酶的结合变得困难,即亲和力变小,则称此协同效应为负协同效应。
二.填空题
l.活化能 平衡常数 2.绝对 相对 3.一半 底物浓度 4.4 9
5.酶原 活性中心 6.M H
7.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8.矩形双曲线 直线 9.竞争性 非竞争性
10.相同 不同 11.不是 降低
12.活性中心 共价 13.增大 不变 14.抗体 酶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C 3.A 4.C 5.D 6.C 7. D 8.C 9.E 10.B 11.A 12.E 13.E 14.A 15.D 16.A 17. A 18.E 19.C 20.C 21.D 22.A 23.B 24.B 25.D 26.B 27.C 28.D 29.C 30.E 31.A 32.A 33.D 34.C 35.B
(二)B型题
1.A 2.D 3.B 4.C 5.D 6. A 7.A 8.B 9.D 10.E 11.A 12.C (三)X型题
1.ABDE 2.AC 3.AE 4. ABE 5.CE 6.CDE 7.AC 8.ACDE 9. DE 10. AC 11. AD 12. BCE
四.问答题
1.l)绝对特异性:有的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这种特异性称为绝对特异性。例如,脲酶只水解尿素。
2) 相对特异性:有一些酶的特异性相对较差,这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这种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例如,脂肪酶水解脂肪和简单的酯,蛋白酶水解各种蛋白质的肽键等。
3)立体异构特异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酶对立体异构物的这种选择性称为立体异构特异性。例如,乳酸脱氢酶只作用于L-乳酸,而不催化D-乳酸。
2.酶的必需基团有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催化基团使底物分子不稳定,形成过渡态,并最终将其转化为产物。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相结合,将其固定于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为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3.1)酶蛋白与辅助因子一同组成全酶,单独哪一种均无催化活性。
2)一种酶蛋白只能结合一种辅助因子形成全酶,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
3)一种辅助因子可与不同酶蛋白结合成不同的全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4)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而辅助因子具体参加化学反应,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 4.l)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升高,Vmax不变
2)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在结合抑制剂后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Km不变,Vmax下降。 3)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Km和 Vmax均下降。
5.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使无活性酶的前体称做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酶原的激活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管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出来,不仅保护消化器官本身不遭酶的水解破坏,而且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此外,酶原还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形式。如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酶类以酶原的形式在血液循环中运行,一旦需要便不失时机地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第四章 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glycolysis 2.glycolytic pathway 3.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
4.citric acid cycle 5. Pasteur effect 6.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7. glycogenesis 8.Gluconeogenesis 9.substrate cycle 10.lactric acid cycle 11.blood sugar
12.三碳途径 13.肝糖原分解 14.级联放大系统 15.Krebs循环 16.糖有氧氧化 17.糖异生途径 18.糖原累积症 19.活性葡萄糖 20.Cori循环 21.蚕豆病 22.高血糖 23.低血糖
二.填空:
1.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储存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途径生成核糖,它是_____________的组成成分。 3.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在糖酵解途径中,产物正反馈作用的步骤为_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正反馈调节。 5.由于红细胞没有___________,其能量几乎全由____________提供。
6.糖酵解途径中的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催化。 7.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细胞内乙酰CoA堆积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1mol葡萄糖氧化生成 CO2和 H2O时,净生成________或________mol ATP。 10.6-磷酸果糖激酶-l的别构抑制剂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在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中,_____主要分布在心肌,_____主要分布在骨骼肌。 12.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首先的反应是________,才不能自由通过_______而逸出细胞。 13.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结合ATP的部位,一是__________,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个是____________,与ATP的亲和力较低。 14.在一轮三羧酸循环中,有__________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有_________次脱氢反应。 15.肝内糖原代谢主要受______________调控,而肌糖原代谢主要受_____________调控。 16.糖异生的原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糖氨基酸。 17.人体内糖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18.糖酵解途径进行的亚细胞定位在__________,其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