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品质的形成
随着现代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职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心理品质对他们终身学习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对维护和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教育活动中不但要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把这种教育渗透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使每一个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中学会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主学习心理机制\:指形成自主学习心理的内外机制。其中内部机制指的是人的心理动力机制,即兴趣、爱好、动机和能力等;外部机制指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途径、方法、手段和策略等。
\自主学习心理品质\: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积极、果断、自觉、耐挫、坚韧、有恒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是整体展开的,既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又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也在随之提高。素质化的教学目标,突破了单纯传授知识的狭隘观念,提出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三个方面多元而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但要重视学生会不会学,也要重视学生愿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不但要重视学生是否获取知识,也要重视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及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否能使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许多心理障碍与教师教育观点不正确有关。 作为教师除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全
面的知识结构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善于观察、体会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热情、自信、坚定的精神感召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多向交流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科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引起动机是学习过程的首要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也就越高。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个体的自尊心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生活培养起来的。2011年秋季期我所带的一年级1班陈薪宇同学参加镇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古人云:冰封冻千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有此成绩,也并非一日之所教也。我的培养学生经验是:尊重、信任、鼓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兴趣来了学什么好。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利因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传统的教学思想把教学过程只看作知识传递的过程,把学生当作录音机、录像机,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不能体验学生的愉悦。为此,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善于动手、动脑,勤于参加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发展各种潜能。现在国家给学校下拨
了电子白板(多媒体应用教学设备)班班通,教学手段声、影、景、动等这些传统教学方法无以比拟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水平以及接收新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个体,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实际,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联系迁移到新知识,就能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学时不要作过多铺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持续学习让学生自己发展,从而达到会学的境界。
学习能力依赖于综合智力,其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好奇心则是在体验到接触新事物、建立新概念的心理快感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智力往往是在随意性很强的自由活动中才能得以快速发展,而成人定向化、限制性的各种预设型教育,因充满了强烈的意向性与暗示性,故难以避免地阻碍乃至剥夺了孩子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自由发挥头脑的机会,其结果是不但没有开发智力,反而抑制和削弱了孩子原有的潜在能力。由此,对于孩子来说,各种自由自在的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不仅是必要的生活内容,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智力开发作用,正像有句俗话所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多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好学习进度,适时指导,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心理。为了让学生获得这种成功的体验,每次学校举行的比赛,我都鼓励孩子们参加,并且开比赛前在班集体里也来个热身比赛,尽量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成功。
三、提供自主学习的形式,培养自主学习心理。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教师要在\放\字上做文章。(1)在时间上要\放\。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学习心理。拥有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语言的内涵只有在适合个体生活体验和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转而化之,成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时,才真正成为属于学习主体的东西。这样的理解和内化所需的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说,而是要让学生去独立阅读、独自思考。唯此,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基本的保障。(2)在空间上“放\。我们教师把空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培养良好学习心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扬创造精神,主动探索尝试,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本领。(3)在学习方法上要\放\。英国著名生物家达尔文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
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活,如果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刻板、枯燥,学生就会因为不感兴趣而使刚刚点燃的学习动机的火花,像缺少氧气一样地熄灭。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心理。 四、重视多元性正面评价,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成正比。况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鼓励作用,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十分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多给鼓励肯定。对困难学生不能有厌恶、职责的态度,要更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和我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是我们学习的亲密伙伴,从而倍感师爱,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总之,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当学生有了进步之后,再给予肯定,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欲望。一句话: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心理机制及心理品质得以培养,小学生就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件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审时渡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心灵的沟通,用心去呵护,从娃娃做起。做为一名教师,责任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