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高三一模作文标杆卷汇编--高考语文作文--点评 下载本文

2020年深圳一模作文标杆卷(word版 含点评)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标杆卷

1号文: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

各位嘉宾,台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青少年体育”话题的主体,我虽是在此抒发一己之见,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听见高三学生共同的心声。

少年何以强,体育强国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少年之强离不开体魄之强,青少年体育是筑就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我认为,体育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我们精神品质的磨练;不仅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利于社会的长足进步。“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青少年的体育不能缺席,正因青少年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牵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然而,就我亲身感受而言,当下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进入高三,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体育课从频频被占到最终取消,让回忆中田径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奢望。出于安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逐渐消失,天台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的负担,居家隔离缺乏运动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尴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况只会让青少年的体育的形势日益严峻。

我能够理解并共情家长老师的担忧与关切,我也明白学校面对高三高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的苦衷。但是,青少年的体育重要性不容忽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步调决不能让青少年落后。因此,我仍然希望在此发出这一份呼吁与倡言。为了少年体魄之强,精神之强,人格之强,我们能做些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运动,乐于锻炼,不让电子产品侵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让学业压力成为不愿活动的借口。对于家长,老师与学校,请你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在动静兼备,劳逸结合的调合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而对于社会各界,青少年体育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关注,持续推进,为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积极的支持与更良好的环境。

方才朱女士的发言,让我回想起与同学们一同观看女排比赛视频的时光,十连胜的消息传来,我们为女排的光荣而欢呼,为女排的付出而感动,为国家竞技体育的辉煌而心绪激荡。我们也盼望着,不久之后的将来,少年体育的步调跟上体育强国的步伐,我们以同怀体育强国的梦想,同创体育强国的荣光,以强健之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1号文评分】

20+19+19=58 【1号文点评】

标题“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采用“1+1”的形式,表明了“少年强”和“强国”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点明发言背景和发言者身份。第二段阐述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和人格,与强健之国格、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关系,切合“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的主题。第三段结合亲身感受分析了学生体育锻炼不如人意的现状。第四段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呼吁与倡议,希望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段联系朱女士的发言,再次强调“以强健之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的希望与决心。

文章结合材料和个人体会,重点分析了“少年何以强”,即如何解决问题,符合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与目的。分析了“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关系,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本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侧重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体育锻炼,忽视举办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抓住了命题意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书写美观。

文章如果能增加典型的论据,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更具体一点的措施,则更佳。

2号文: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杂志的体育专栏记者林先生。

听完朱女士的演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而自豪,同时也充满了对新一代少年健将的希冀。但我在最近的采访中却发现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乐观,许多学校也存在一些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对此,我的观点是: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近期,我采访了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他们反映有时考试,拖堂或讲座常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孩子们的运动也大多十分被动,家长和校方也总因过度担心不让学生们接触强度稍高的体育项目,这些现象显示体育锻炼的不受重视。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少年们也不应忘记强身健体。校方也应保障学生的额定体育时长,家长需多配合鼓励学生运动。

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

主席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与成长也需要一副强壮的体格,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在学校晕倒,呕吐过的?这么多呀,对你们来说,生病不仅意味着身体不适,还意味着学业受到影响,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更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比如晨跑,就能让人精神充沛,思维敏捷。

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力刚毅。

毋庸置疑,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力,老实说,学生时代的我也不热爱体育锻炼,但成人后,我发现运动有太多太多好处,我开始接触马拉松、高尔夫、网球,甚至成为一名体育专栏记者,我想告诉大家,运动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形象,更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马拉松的坚持,篮球的团队协作,台球的耐心等等,都是我们在手足伸展,头脑运转中的心灵的塑造。

当然,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校方开展更有趣,参与度更高的运动项目,家长老师共同参加,谋划;学生们自组小组,在彼此的陪伴中健身等。近期疫情中的网络体育课就是非常棒的例子。

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为强,以刚毅之心强,在此,希望所有的中国孩子,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号文评分】

18+19+19=56

【2号文点评】

本文的题目采用对称式结构,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形式上的美感;关键词“强健” “少年”贴合论坛的主题,表明了写作内容与体育、少年、健康有关,内容上与写作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文章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从记者视角阐述了学校和家长在观念和行为上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轻视,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学校要保障运动时间,家长要配合和鼓励学生运动。接着从学生的身体状态并结合自身体验,分析了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最后向校方、家长、学生提出加强体育运动的建议,并升华主旨: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强,以刚毅之心强。

本文的写作身份明确,符合记者的职业特征。有较强的场景感和对话感,如开头表明自己的发言是在朱女士的讲话之后有感而发,讲话时和学生有互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生交流等。语言有对话的亲切感,表达流畅,书写美观。

不足:一是对“何以强国”的论述不够丰富,对“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内在联系只点到为止,缺少深入分析;二是“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心刚毅”,这两句话单独成段,显得突兀,不如去掉,文章更流畅。

3号文:少年强体育,各方当助力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我非常荣幸能在此发言。 今天的主题是\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

为何有此疑问?众所周知,中国早以摆脱\东亚病夫”之名,这与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多次批示青年注重身体锻炼,小平同志时期更是提出体育强目的口号……但如今,我们遗撼地看到,与政府的努力相背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注重体育的年轻人少了,人们体育素质也在持续下滑。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须知体育强国家强,张伯获先生作为北洋水师覆亡的见证者,余生都在宣扬奥运精神和体育强目,他深切地认识到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可能带来一个民族的堕落和灾祸,而少年的体育素质更是重中之重!少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指出少年强则国强,五四的星星之火也正由青年点燃,这个问题不得不重视,少年必须强。

少年何以强,即凭什么强,我认为从原因入手,据我多年的经验,应当号召各方助力! 亲爱的教育者和市民朋友们,请收起你们的功利之心,为了孩子和国家长远发展,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教海一直深流传世间却鲜有人重视,文化固然重要,但身体是文化之支撑,若是本末倒置,占用体育课,没有强健的体魄恐难以支撑高强度的学习、积淀。没有这些基石,想成就学术的高楼大厦恐也不那么容易吧!

亲爱的家长们,请收起你们的溺爱,让孩子无忧无愁地玩耍吧!我深知一孩政策曾推行

多年,你们都将唯一的孩于视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风雨侵扰。恰当的监管防护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涉险,但过度的溺爱会适得其反。温室的花朵一旦离开庇护便“受不住自然社会的风吹日晒而枯萎,而生长在室外只是防止重大危险的花儿却不那么娇能坚挺到最后。请让孩子强身健体,让项目回归体育运动会。体育固然有危险,但不锻炼更非长久之计,纵然,护得一时亦不一定能护一世,切记!

亲爱的孩子们,请收起你们的娱乐设备,在体育中获得快乐吧,沉湎娱乐令人麻目,失却上进之心还将你们身体拖垮,过度娱乐代价太大,不值得。请听叔叔一言,体育中的快乐

更真实更美好,为了你们身体健康和将来能有美好前途,叔叔希望你们增强体质,在力量、速度、耐力提升中收获快乐!

少年强,国才强,少年体育强,国宁民才有伟大复兴的希望。很高兴看到政府\强基计划”对青年体育的推动,也更希望看到更多主体关注并参与到体青强国上来,只有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供助推少年体育强。少年何以强体育!各方当助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 【3号文评分】 19+18+18=55 【3号文点评】

本文紧扣作文材料,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正确地解读材料,有效地分析“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这一核心问题。

本文中心突出,说理逻辑清晰。考生针对“少年何以强”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论述,从多维度说理论证。文章主体部分首先以本次论坛的主题切入,引出作文材料中涉及的目前青少年体育存在的问题,让后文的分析论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然后简要阐明少年之身体素质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紧接着从教育者、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目前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呼吁各方“助力”让少年强起来。最后再次强调少年强国才强,少年强各方当助力。文章较好的体现了考生的思维广度,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文能够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任务指令。写作者身份明确,“作为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据我多年的经验”等很好的体现了写作者的身份特点。主体部分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与教育者、家长、学生沟通,写作对象感强,写作情境真实。文章既能言及考生个人对材料的认识和思考,又能提出希望和具体可行的建议,内容丰富充实,语言简洁流畅。

不足:“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的身份特征在关键内容中体现不够,身份具有可替代性;“少年何以强”这一关键问题中“何以”的分析还不够突出;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

4号文:以运动之我,筑体育强国

——在“体育强国”主题论坛上的发言

敬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与诸位分享感想。

请大家跟我来回忆一番: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榜榜首的辉煌,中国乒乓球队在领奖台上扬起三面五星红旗;世界杯上女排姑娘们战无不胜、无往不利,以全胜战绩捧回冠军奖杯......我们的中国在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上已经有逐鹿争锋之力,是实打实的竞技体育强国。

然而倘若把眼光放宽放远呢?当我们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未来的花朵们——我们青少年们,一则一则令人无奈的新闻占据了我们的视线;比之昔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多项指标与十年、三十年前对比产生明显下滑;学习的压力与负担挤占了体育课堂的时间;电子产品的应用让孩子们少有欣喜于自然运动的机会,美食、饮料的丰富造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