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体育保健学: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新兴综合应用科学。
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的社会性指标”。1989年WHO又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内环境、外环境)。 环境污染:由人为因素使环境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生态系统、人类生产及生活环境条件。 行为:个体或群体对环境的反应。
积极生活:指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的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的含义至少应包含4个维度: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 早熟:骨龄比日历年龄大两年以上者。 晚熟:骨龄比日历年龄小两年以上者。
骨龄:是指按骨生长发育程度来计算的年龄,即一般是指手腕骨的发育程度来计算年龄。
日历年龄:是指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实足岁数。
衰老:生物体自然成熟期开始,随增龄发生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渐进的全身复杂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
自我监督: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及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好分析。 过度训练: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态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运动性腹痛:多泛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时产生的腹部痛疼现象。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血尿:指尿中出现RBC红细胞。
运动性血尿:剧烈运动中引起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检查时无原发病。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剧烈运动中引起溶血,尿中出现血红蛋白。 中暑:长时间处在高温或热辐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高温疾病。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高热、无汗和昏迷是本病的特征。 热痉挛:大量出汗引起氯化钠丢失过多,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肌肉疼痛和肌肉痉挛者,称为热痉挛。
冻伤:人体受低温、寒冷侵袭,引起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水肿、水泡。
脱水:又称失水,实际上是指体液的丢失。
运动性猝死: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h内意外死亡。
运动损伤: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在现场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骨折: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损伤性骨折:即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
关节脱位:凡相连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称为关节脱位。 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员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发生严重的全身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复杂综合征中的主要矛盾。
挫伤: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的某些部位引起的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肌肉拉伤: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 关节韧带损伤:间接外力作用引起的一种闭合性损伤。 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
二、简答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环境:社会经济坏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及文化程度、就业和工作条件;物质坏境:自然坏境、人造环境。 (2)生活方式:健康的发育状态、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的能力和支持。
(3)人类生物学和遗传。 (4)卫生服务
2、如何理解自然科学视野中的体育健康观? (1)运动促进机体健康 (2)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3)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运动有益
3、试分析在当前社会中运动缺乏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
(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导致氧运输能力低下,血管弹力减弱,心脏收缩力不足,心功能降低,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肺血流量减少,气体交换效率下降,呼吸表浅,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呼吸肌的调节能力减弱,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降低。
(3)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使人记忆力和大脑工作的耐久力都比较差,大脑皮质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减弱,反应慢,不敏锐,使大脑工作效率降低。 (4)缺乏运动易导致肥胖
(5)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使骨重量降低,活动功能下降,骨周围肌肉组织肌力减弱,姿势不稳,容易跌倒,从而引发骨折。
(6)对肠胃功能的影响:久坐不动者的胃肠蠕动慢,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使胃肠负荷加重,长此以往可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出血等。
(7)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 4、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急慢性中毒;(2)致癌;(3)致突变;(4)致畸性;(5)作为致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6)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5、为防止大气、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大气卫生的防护:规划措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工业改革;防尘和废气净化;制定标准
(2)土壤卫生防护:采取综合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粪便清除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有害化学污染物的治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患病家畜、家禽尸体的清除。 (3)水质卫生防护:针对不同污染源加以规划,认真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应用。 (4)学校环境的卫生防护 (5)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6、高温对人体从事运动会有哪些影响?
在高气温的环境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会由于体表散热效率低而形成体内淤热,而发生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热疾患。 7、高原缺氧环境对运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皮肤水分蒸发,呼吸时水分丢失;太阳辐射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人体在缺氧坏境下运动会有如下症状:精神倦怠、头痛、恶心、呕吐、虚脱、睡眠紊乱、呼吸困难等,有的甚至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8、试述田径场和游泳馆的卫生要求。
(1)田径场的跑道应平整结实,富有弹性,无浮土,晴天保持一定的湿度,雨天应便于雨水的渗透,防止积水;应有100米以上的直线跑道;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全天候跑道。跳跃场地的助跑道卫生要求除同于跑道外,其方向应避开阳光的垂直照射;踏跳板应与地面平齐;沙坑的边缘宜为木质做成,并与地面平齐;坑内应填满三分锯木与七分干净的沙子混合物。
(2)游泳馆卫生要求:其顺序应是更衣室----存衣室----厕所----准备活动室----淋浴室----涉水室----游泳池。水质标准为:PH7.2~8.0;余氯含量不低于0.3mg/L;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大肠杆菌不超过3个/L。水的透明度:站在岸上能看清放在池底任何一个地方的一个直径约为10cm、中间有5cm直径呈黑色的圆盘。水温度为18℃~25℃;室温为24℃~25℃。池壁、池底应平整、光滑、不透水;岸上有准备活动的平整空地。应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救生人员。换水方式可采用全换水式、流水式或循环式。
9、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对生活方式进行考察?
(1)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2)精神生活方式;(3)闲暇生活方式
10、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1)第一类: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偏离,如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行为等;
(2)第二类: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危险性体育运动等;
(3)第三类:对健康的忽视,如不讲究日常生活卫生,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等;
(4)第四类:不正确的保健行为,如迷信行为、滥用保健品和治疗药物等;
(5)第五类:致病性行为模式; (6)第六类: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
11、我国学者季浏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2、体育活动能产生哪些积极的心理健康效应? (1)体育活动与认知活动
是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与智力、记忆能力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体育锻炼对复杂的认知任务有积极影响;短期的中等强度的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锻炼可以使人由于随着年龄增
大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减缓;对老年人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锻炼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益。国内学者做的有关研究也同样证实,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人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有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即使年龄很大,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同样可以提高大脑信息加工的速度。
(2)体育活动与自信心的建立
体育活动与自我概念: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个体增强体质、使自己的体型更健美,从而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身体的自我概念是形成一般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将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最终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与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能够对个体将来的行为、情绪状态或其他认知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成功地参与一些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将能够提高个体体育活动能力的有效感,增强积极的心境,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 (3)体育活动情绪的改善
抗抑郁作用:有氧运动或不剧烈的运动有助于轻、中度抑郁症状的改善;无氧运动同样有降低抑郁的作用。
体育活动与乐观主义:长期的体育活动或其他干预策略会以多种方式对人的乐观主义倾向的形成产生影响。乐观与焦虑、抑郁有高度的负相关。长期的体育活动与锻炼能够对人的特质焦虑、A型行为的改变具有作用。
运动愉快感是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13、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2)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3)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但有是统一协调的。 14、根据儿童少年运动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各自发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要求?
(1)心血管、呼吸系统:运动负荷要进行合理安排,强度可以稍大一些,但不应要求过高,过急,密度要小一些,间歇次数要多一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则不宜过多采用。儿童少年应避免做过多是屏气运动。要培养儿童少年在运动中能根据动作结构、节奏及用力情况,逐步掌握适宜的呼吸方法,并教育他们注意呼吸卫生。 (2)神经系统:儿童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活波,多样化,活动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间歇。不宜要求他们做过于复杂、精细的技术动作。对于青春期女生在各项体育运动中要适当降低要求,并在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鼓励、启发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兴趣。
15、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1)中学体育课应男女分班/组进行教学。(2)女生心血管、呼吸系统机能较差,运动负荷比男生要相对地安排小一些。(3)女子肩部较窄,臂力较弱,做悬垂、支撑及大幅度摆动动作较为吃力,在学习这些动作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并给予必要的保护。(4)在教学和训练
中,应注意保持和发展其柔韧性。 16、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1)月经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要适当减少,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宜参加比赛,因为比赛时活动强度较大,精神过于紧张,身体及神经系统都不能适应,易导致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经血过多或月经紊乱。对于月经初潮的女少年,由于她们的性腺内分泌周期尚不稳定,运动负荷的掌握更要慎重,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使她们逐步养成经期锻炼习惯。(2)月经期间除应注意经期一般卫生外还不宜游泳,也应避免寒冷刺激,特别是下腹部不应受凉,冷水浴锻炼也应停止。(3)月经期间,应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或震动大的跑跳动作以及使腹内压明显增高的屏气和静力性动作。(4)对月经紊乱以及痛经和患有内生殖器炎症的女生,月经期间应暂停体育活动。(5)对于身体健康,月经正常,平日又有一定训练水平的女少年运动员,月经期间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运动训练。应鼓励她们从小养成在经期坚持参加运动训练的习惯,以便今后在经期能适应训练或比赛。但在开始阶段应减小运动负荷,使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负荷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并应加强医务监督。
17、怎么辩证分析女子的运动能力?
从个体成长来说,儿童时期男子比女子喜欢运动,所以男子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和肌肉能力都会普遍强于女子。
从遗传基因来说,因为社会分工不同,古代时男子负责打猎,女子负责采果子,久而久之男子的运动能力就更强。
18、女子妊娠、分娩和更年期的各自卫生要求有哪些?
(1)妊娠初期:可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把运动降低到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而适量的运动可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放松精神,减轻呕吐等不适感觉,增加食欲。可在他人陪同下在室外散散步,原地拍球,做简单的徒手体操,起到活动筋骨四肢的目的即可。妊娠中期:应坚持健身运动,在进行孕期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衣服样式要宽松,穿合脚的平底鞋,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妊娠后期: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强度低的运动,出现疲劳就应及时休息。就运动员而言通常在妊娠5~6个月时,应注意腰背肌及正确的呼吸练习,妊娠的8~9个月时,应加强下肢活动促进下肢及盆腔血液和淋巴循环。对妊娠期出现病理现象者,应禁止一切体育活动并进行积极治疗。 (2)分娩:女性分娩后需要适时、适量地进行保健体育,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盆腔淤血,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增强腹肌和盆腔肌肉力量,以利子宫复旧和恶露的排出。坐完月子后,可逐步进行恢复形体运动,在运动练习中可先加强柔韧性、基本力量和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以恢复体能,增进健康。
(3)更年期:时时保持心情愉快;加强自身医务监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尽管体育运动益处很多,但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要因人而异,一般应“不出现过劳”为度,并要注意循序渐进。 19、中年人体育锻炼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1)锻炼前必须进行严格体格检查,了解健康状况,以便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和确实科学的运动处方,检查重点应放在心血管功能上。
(2)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强度和合理安排锻炼时间。(3)加强医务监督工作,防止过劳和意外损伤。(4)定期进行全面身体健康检查。20、老年人体育锻炼应注意什么?
(1)由于老年人体质的情况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参加体育锻炼前应做一个全身检查以便运动时合理的安排项目以及运动负荷,有条件可以请医生开运动处方。
(2) 老年人在从事体育锻炼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宜于参加速度性项目和力量性锻炼。 (3)活动时,呼吸要自然,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
(4)活动中要注意适当安排短暂休息,运动少后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应时常了解自己的脉搏频率,血压及身体健康状况,以便进行一自我监督。
(6)遇到感冒或其他疾病,身体过劳时,不要勉强,应暂停锻炼,并及时休息或进行治疗
21、试述体育课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看体育课的健康分组是否满足医务监督的要求;对体育课的全过程进行医学观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看体育课教案中生理负担量的安排是否符合医务监督的要求。
(2)要求: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准备组、基本组、医疗体育组,确认分组后还要定期观察和检查分组是否恰当。 22、试述早锻炼和课间操医务监督的要求。
(1)早锻炼医务监督的要求:早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130~160次每分钟为宜,并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比赛或运动。早锻炼后应及时擦干汗水,冬天在室外进行早锻炼时应有御寒物品,早锻炼后至用早餐前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2)课间操医务监督的要求:课间操应集体进行,并在体育教师直接领导下进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组织纪律性。做广播操时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到位,如安排其他活动内容,则运动负荷不宜过大,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50次每分钟以下。 23、试述下午课外活动医务监督的要求。 (1) 下午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多样性。
(2) 健身运动必须在健身运动价值阈的强度内进行,即心率在180次每分钟以下
(3) 针对发育不良和某些处于伤、病恢复期的学生,开展一些医疗体育活动。
24、试述自我监督中的主观感觉指标和评定标准。
(1)精神状态:在进行记录时,如果自觉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可记为“良好”;如果有精神不振,疲惫等不良感觉时,记为“不好”;如果精神状态一般,但又未出现上述不良现象时,可记为“一般”。 (2)运动心情:根据个人的运动心情,可填写为渴望训练,愿意训练,不愿意训练。
(3)不良感觉:自我监督记录时应写清具体感觉。
(4)睡眠:记录时可填写睡眠时间,睡眠状况,如良好,一般,不
好(失眠,多梦,易醒)。
(5)食欲:记录时可填写食欲良好,一般,不好,厌食等。 (6)排汗量:记录时可填写出汗正常,减少,增多,夜间盗汗等。 25、试述田径运动和体操运动的特点和医务监督的要求。 (1)田径运动的特点和医务监督的要求
A:短跑短跑时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极大,加之大脑皮层极度紧张,易造成过度疲劳。并因短跑时几乎全部为无氧供能,氧债极高,而且短跑完毕时如立即站立不动很容易出现“运动性休克”,因此,应加强预防下肢肌肉拉伤的准备活动和短跑完毕后的继续慢跑。
B:中长跑中长跑进行中常出现的“极点”现象,经较短时间后,即可改善,无需采取其他措施其他措施。长跑主要依靠有氧供能,但同时也用部分无氧供能的能力。长跑时,血乳酸上升,碱储备下降,机体处于假稳定状态。超长跑运动强度最小,但持续时间最长,全程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运动中体温可升高到39.8℃,直肠温度可达40℃,由于大量出汗,体重可下降2.5~6kg,恢复期需3天左右。因此对中,长跑的运动要在预防肌肉拉伤的同时,特别注意运动后恢复期的医务监督。对长跑,超长跑运动还要注意运动时的补糖,补液。
C:跳跃和投掷跳跃要求具备爆发力、速度、柔韧和灵敏性,对下肢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尤其是肌纤维组成中快肌纤维的比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投掷对感觉器官的要求较强,铅球、铁饼和链球都有身体的旋转动作,前庭器官机能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要特别注意肌肉、韧带的拉伤、扭伤的预防。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主要有力部位的
专项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材安全措施的检查。 (2)体操运动的医务监督
体操运动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由于体操运动中空间动作较多,动作连贯复杂,特别是近年来高难度动作的创新和引进,使得在训练中发生技术动作错误和失手跌下的机会增多,而运动员年龄普遍较小,跌落时关节常处于非正常生理位置,故受伤的程度往往较重。急性损伤的部位较常见于膝、踝、肘关节。颈椎损伤也时有发生,有时往往会造成高位瘫痪等严重后果。慢性损伤通常是“过度使用”造成,主要集中在腰、膝、腕关节和手指部。根据体操运动特点,在教学和训练中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防止在过度疲劳、过度训练和有伤病的情况下,做高难度的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在训练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教练员要做好防止外界干扰的工作。要安排好运动员的生活,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既要防止运动员肥胖,加重身体负担和造成损伤,又要注意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育障碍和肌力下降。在训练和比赛前应对运动场地、器械、个人服装和防护用具进行安全检查。要特别注意运动损伤的防护。
26、试述脉搏、血压、心电图、尿蛋白、血红蛋白指标的测定在医务监督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脉搏:常人安静时平均脉率(心率)70次/min左右,正常范围是60~100次/min,经常检查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有助于了解机体功能状况。
(2)血压:血压降低可由心肌收缩下降,脱水导致的血容量减少,炎热导致外围血管扩张等原因引起,出现血压异常应调整训练计划,注意休息。如果血压异常不能改善,并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应做进一步检查。
(3)心电图:反映了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与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关,能较敏感地反映心机的电压生理变化。心电图既是临床上检查心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又是观察运动员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
(4)尿蛋白:正常人尿中无蛋白或偶有微量蛋白,因运动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几乎可出现于所有的运动项目,其出现率及恢复情况与运动训练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有关。
(5)血红蛋白: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27、试述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医务监督的要求。
(1)赛前医务监督:赛前体格检查,赛前组织管理,做好赛前准备活动。
(2)赛中医务监督:应建立赛期临场医疗急救站,随时注意观察赛中出现的常见伤病,对一些严重伤病应做现场紧急处理后送医院急救。 (3)赛后医务监督:赛后体格检查,消除赛后疲劳。 28、试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危害。
(1)刺激剂会降低运动员的判断力,从而导致运动损伤及伤害人的事故。
(2)大量服用精神刺激剂,可因血液加速流动而导致血压升高,头痛,心率增高,心率紊乱,焦虑和震颤。
(3)少量麻醉剂药物有神经兴奋作用,中量可镇痛,大量使用则可导致中毒,并因有生理心理依赖性,长期服用导致成瘾。
(4)合成类固醇滥用会给肝脏,皮肤,心血管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带来一系列的有害副作用,对于男子,AAS会缩小睾丸体积和减少精子生成;对于女子使用者说,会导致男性特征出现,乳房组织消失,月经减退。少年儿童使用者将使发育受阻。 29、试述人工月经期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方法:常用口服或注射激素类药物改变原来月经周期;常用方法有提前法和推迟法。
(2) 注意事项:采用月经周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月经才来的女生不宜采用,在实施人工经期过程中,应对运动员得到月经变化和身体反应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实行人工月经周期由于是人为的改变正常的月经周期,可能会产生对女生机体不适的影响,所以不能常使用,一般一年不超过3次。
30、简述过度训练的象征,检查和预防。
过度训练的象征是多种多样的,可涉及各个系统和器官,而且可因过度训练的程度,个人特性因人而异。
早期:(1)一般自觉症状:缺乏无力,疲倦,精神不振(2)对运动的反应: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为没有训练的欲望或厌倦训练,过度训练比较严重时表现为厌恶或恐惧训练,而且在训练中疲劳出现的早,
训练后疲劳加重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动作协调性下降。(3)神经系统方面: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反应易激动,有的运动员反应为入睡困难,多梦,早醒,严重时则表现为失眠头痛,有的还出现盗汗,耳鸣,眼花,直立性低血压,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人还认为最明显的征兆是消化功能下降和食欲减退。
晚期:(1)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加快,运动后心率恢复缓慢,心律不齐等。(2)消化系统:除了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的症状,个别会出现消化管出现症状。(3)肌肉,骨骼系统:表现为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微细损伤等。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可表现可过度使用症状:疲劳性骨膜炎,小腿胫前间隔和小腿外侧间隔综合征,应力性骨折,跟腱,髌腱周围炎。(4)其他: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质,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脱发,浮肿,排尿不尽的症状。
检查:(1)体重(2)心血管系统:心率,血压,心电图的变化,(3)血液检查(4)泌尿系统(5)消化系统(6)内分泌系统(7)免疫系统 预防:(1)合理安排于运动训练(2)最佳训练负荷的原则(3)及时发现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
31、简述运动应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1)对单纯虚脱型的处理主要是卧床休息,保暖,可饮用热水或咖啡。较为严重者可吸氧,静脉注射葡萄液等,以加速恢复。 (2)对晕厥型的处理是平卧,头稍低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速度进
行脉搏,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检查。应给予吸氧,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40-60ml,效果不明显者迅速送到医院进行处理。
(3)对脑血管痉挛型者主要处理是平卧,头稍低位,保持呼吸道顺畅,并进行脑部的一系列检查,以发现脑血管病变。
(4)对发生急性胃肠症候群者,尤其是发生胃出血者,应暂停专项训练,休息观察,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吃流食,半流食和易消化食物.一般1-2周可恢复训练;若反复出血,则应做安静时和运动后做胃镜检查,以查明原因,给以适当治疗。
(5)对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者,身体可取半卧位,保持安静并保暖,给予吸氧等急救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抢救。现场急救时,可针刺或掐点内关和足三里穴,如果昏迷,可加入人中,百会,涌泉等急救穴。如呼吸、心跳停止,应做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32、简述晕厥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处理。
(1)原因:人脑重占体重的2%,脑血液供应占心输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维持意识所需的脑血量的临界值为30ml/100g,当脑血量流骤减至临界值一下就可以发生晕厥 (2)发病机制: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重力性休克;胸内和肺内压增加;直立性血压过低;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新源性晕厥;运动员中暑晕厥。
(3)处理:一般处理:让患者平卧,足部略抬高,头部稍低,松开衣领,这可增加脑血量。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刺针或掐点人中、百会,河谷,涌泉穴,一般很快恢复知觉。如有呕吐时应将患者头偏向
一侧。患者清醒后可服用热糖水和维生素C及维生素B1等,并注意休息。病因治疗:对低血糖性晕厥者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60ml;对低碳酸血症引起的晕厥者减慢呼吸频率和深度可缓解;心源性晕厥应立即吸氧,心电图示房室传到滞时皮下注射啊托品;对中暑晕厥者,首先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迅速降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使其皮肤发红,头部及大血管分布放置冰袋,有条件者静脉点滴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
33、运动员贫血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1)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的相对性贫血:血浆容量的增加与血红蛋白的增加不成比例,血浆容量的增加大于血红蛋白总量的增加,出现相对性贫血。一些耐力项目运动员经训练后可引起血浆容量增加,红细胞比较降低。这一高容量反应视为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性反应,通过血容量增加,剧烈运动时心博出量增加,有利于周围组织氧的运送和释放。(2)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运动员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和/或红细胞生成减少可导致贫血的发生。血红蛋白合成需要足够量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运动员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时,对蛋白质、铁等营养素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如果其营养素摄入量仅到达一半需要量,甚至某些运动员还要限制摄入量,更容易出现原料不足,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34、简述运动中腹痛的发病原因和治疗。
(一)发病原因:(1)皮肝郁血:开始运动速度过快;准备活动不充分;剧烈运动呼吸浅快从而导致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
从而引起肝脾郁血肿胀(2)胃肠痉挛:运动时血重新分布或饭后过早运动引起胃肠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平滑肌痉挛;运动前过饱或食产气食物引起胃内压上升导致胃肠蠕动加快或痉挛(3)肌肉痉挛:由于肌肉收缩过于频繁,过于紧张,肌肉在剧烈运动中受伤,肌肉疲劳以及由于大量排汗,丢失盐分,使水盐代谢紊乱都可导致肌肉痉挛产生疼痛;肌肉痉挛分为呼吸肌痉挛、腹直肌痉挛、髂腰肌血肿。(4)腹部慢性疾病:患有肝炎,胆道感染,溃疡和慢性阑尾炎的人,病变部位常有充血,水肿比较敏感,参加剧烈运动时受到牵扯和震动等刺激,即可产生痛疼。
(二)治疗:(1)对因腹内或腹外疾病所致的腹痛,主要是根据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2)对仅在运动时加快速度后才出现腹痛的运动员,首先要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的技术、战术训练。(3)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减慢速度,并做深呼吸,调整呼吸与动作节奏;必要时用手按压痛疼部位,弯腰跑一段距离,一般痛疼即可消失。如仍痛疼,应暂时停止运动,口服阿托品,颠茄等解除痉挛的药物。针刺或点掐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腹部热敷等。如无效应请医生处理。
35、简述肌肉痉挛的发病原因和处理。
(1)原因:寒冷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疲惫。
(2)处理:原则:牵扯痉挛的肌肉,点按穴位;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方向的牵引痉挛肌肉,一般都可以使其缓解。牵引时
切忌用力过猛,用力过猛,用力均匀、缓慢,以免造成肌肉拉伤。腓肠肌痉挛时,可神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踝关节充分背伸,拉长痉挛的腓肠肌;屈拇肌和屈趾肌痉挛,可将足及足趾背伸。同时在痉挛肌肉部位作按摩,手法以揉捏、重力按压为主。可针刺或点掐委中、承山、涌泉等穴位,处理时要注意报暖。热疗也有一定疗效严重的痉挛有时需要采用麻醉才能缓解。
36、运动性血尿的发病原因和征象是什么?
(一)原因:肾静脉高压;肾脏缺氧;肾损伤;膀胱损伤
(二)象征:(1)大多数运动负荷或运动突然猛增后发现运动性血尿(2)男运动员多见,尤以从长跑和球类项目运动员多(3)出现血尿后若停止运动,则血尿速度消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运动后24小时至3天尿中的红细胞即完全消失。 37、简述运动性蛋白尿的征象和处理。 (一)征象
(1)本症几乎都发生在“健康”男性,运动后出现褐色尿(酱油色尿);(2)多数病例不伴随其他症状,少数人可有头晕、头痛和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3)化验检查尿蛋白通常在++以上,尿潜血可阳性,尿含铁血黄素阳性,而红细胞少见或无,有时可伴随少量颗粒管型;(4)本症有自愈倾向,一部分病例出现本症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做同样运动不再复发 (二)处理
适当休息,近期内避免做引起血红蛋白尿的运动;每日服用维生素
C600-900ml有一定疗效。采用弹性鞋垫可取得较好效果,若持续不愈应请医生处理。
38、简述运动性中暑的类型和治疗。 (一)运动性中暑的一般类型:
(1)热射病(中暑高热),高热、无汗和昏迷是本病的特征 (2)热痉挛:大量出汗因其氯化钠丢失过多,导致肌肉兴奋性升高,发生肌肉疼痛和肌肉痉挛
(3)热衰竭:多发生于饮水不够的老年人、体弱者和婴儿,也见于从事高温下训练的新手,补足盐而饮水不足者。 (二)治疗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急救(2)一般处理: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迅速好转,昏迷者可按人中、十宣、足三星等。(3)物理降温:用4℃-11℃凉水摩擦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4)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 39、冻伤分度和治疗是什么? (一)分度
(1)一度冻伤(红斑级)
一度冻伤使皮肤表层冻伤,复温后的早期症状是充血和水肿,皮肤呈紫色或红色斑块,以后皮肤逐渐发热、变干,数小时内出现水肿。
局部麻木、刺痛、灼热、发痒。若及时处理,症状在数天内消失,痊愈后有表皮脱落,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水泡级)
为皮肤全层冻伤。此时皮肤红肿外,12-24h内出现水泡,水泡内为血清状液或稍带血性;疼痛较重。若无感染,一般经2-3周后水泡干燥,表皮逐渐脱落,真皮再生而恢复,很少有瘢痕若合并感染,则创面形成溃疡,愈合后有瘢痕。 (3)三度冻伤(坏死级)
除皮肤坏死外,损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皮肤呈青紫或黑紫色,局部感觉完全消失,其周围有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泡。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而后逐渐脱痂和形成 肉芽创面,愈合很慢而留有瘢痕。 (二)治疗
(1)急救和复温:对患处复温、保暖,改善血液循环。
(2)局部治疗:一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治愈。二度冻伤经复温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用软干纱布包扎,小水泡不要弄破;较大的水泡将液体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创面已感染者,先用抗菌药湿纱布,然后用冻疮膏。三度冻伤,如耳部软骨冻伤后可发生干性坏疽和腐烂,肢体冻伤,尤其是手脚冻伤严重时可使指(趾)端脱落。更严重的冻伤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40、运动性脱水的表现和治疗有哪些? (1)表现:轻度脱水:运动能力下降
中度脱水:烦躁无力,精神不集中,干燥,HR↑ 重度脱水:皮肤弹性下降,体力下降,神态模糊或不清等 (2)治疗
原则:失多少补多少;失什么补什么。
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及时补充丢失的体液。补液应根据其脱水程度和机体的情况决定补液量、种类、途径和速度。 41、运动性猝死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1)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剧烈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急剧增加,心跳增快,氧耗和冠脉血流量也相应增加。而心肌与骨骼肌不同,是不能承受氧债的,又由于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更易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心肌应激性增强,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2)相对性局部缺血:运动时肢体血管大量扩张,冠状血管可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或心肌肥厚达一定程度后,运动时血供就会发生障碍,引起心肌局部相对缺血。
(3)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剧烈运动时,可由于血管内膜出血,间质出血或粥样硬化物破裂堵塞冠状动脉,导致运动者猝死 (4)心肌代谢障碍:剧烈的,过量的运动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对心肌起毒性作用。且剧烈运动时,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离子、钠离子的变化,可引起心肌代谢性坏死。
(5)心肌传导系统的急性紊乱:运动员中常见的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等会激发运动时心律失常的发生
(6)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42、如何认识运动损伤潜在原因及其致伤条件在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中的作用?
潜在原因: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教学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等直接原因作用下导致局部解剖生理特点与专项特殊技术要求不相适应因而就易发生损伤。 43、试述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1)加强思想教育;(2)运动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5)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6)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44、运动损伤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有哪些?简述其处理方法。 (1)擦伤: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创口涂抹红、紫药水或络合碘,面部不能用;关节附近,不宜用于燥疗法,用5~10%碘胺软膏并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异物多时,用硬毛刷清洗净,凡士林纱条覆盖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撕裂伤:(头皮、额面为多:伤口边缘不整齐)
伤口小:消毒后,可用粘膏粘合 伤口大:需止血缝合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 刺伤、切割伤:处理方法基本与撕裂伤相同。 45、简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1)、急性损伤:
早期(急性出血炎症期):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镇痛、
防肿、减轻炎症。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24~48h后,拆除包扎,视伤情处理(外敷新伤药)。
中期(肉芽生成期):处理原则:促进循环,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处理方法:热敷、理疗、按摩、火罐、中草药敷,视伤情进行,功能锻炼。
晚期(疤痕修复期):处理原则:软化疤痕,分离粘连,促进功能恢复。处理方法:按摩,旧伤药外敷,熏洗药熏洗,功能锻炼为主。 (2)慢性损伤:处理原则:改善局部循环和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活动。处理方法:理疗、按摩、痛点注射,中药等。 46、简述急救的概念及现场急救的初步诊断方法。
(1)概念: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痛事故,在现场进行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2)初步诊断方法:
收集病史:首先扼要了解伤情,迅速加以分析,确定损伤性质,部位、范围,以便进一步重点检查,询问的内容包括:受伤经过,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动作、伤员的自我感觉等。
就地检查:包括全身状况观察和局部检查,检查要点如下:a.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紫癜、异常呼吸等现象;b.有无休克,检查时若发现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汗,提示有休克发生,应先抢救;c.有无伤口,外出血及内出血;d.有无颅脑损伤,凡神志不清的伤者,出现瞳孔改变,耳鼻道出血,眼结膜淤血以及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疑有颅脑损伤;e.有无胸腹部损伤;f.有无脊骨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等;g.有无肢体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等,以确定骨与关节损伤。
47、怎么鉴别外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外出血指血液从皮肤创口处向体外流出,外出血按受伤血管不同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但一般所见的出血多为混合型出血。
(1)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心端呈间歇性,喷射状流出,出血
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过多而出现急性贫血,以至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枢麻痛,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2) 静脉出血:白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呈持续性,缓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3)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和静脉血之间,血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 常用的止血方法:
(1) 冷敷法;(2)抬高伤肢法;(3)加压包扎止血法;(4)加垫屈
肢止血法;(5)直接指压止血法;(6)间接指压止血法;(7)止血带止血法。
48、了解并掌握常用的止血、包扎急救技术。 止血的方法:
(一)冷敷法:一般用冷水或冰袋敷于损伤局部,常与加压包扎和抬高伤肢法同时使用,有止血,止痛,防肿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二)抬高伤肢法:将手上肢体抬高于心脏,使出血部位压力降低,此
法适用于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常在绷带加压包扎后使用,其他情况下属于一种辅助方法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有创口的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用消毒卫生巾,餐巾代用,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前臂,手和小腿、足出血时,如果没有骨折或关节损伤,可将棉垫或绷带卷放在肘或膝关节窝上,屈曲小腿或前臂,再用绷带作8字形缠好
(五)直接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指腹直接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消毒手帕盖在伤口上,再按压 (六)间接指压止血法
①头部出血指压颞浅动脉(压迫点在耳屏前方,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颞骨上)
②面部出血指压颌动脉(压迫点在下颌角前面约1.5cm处,用手摸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上)
③上肢出血 a肩部和上臂指压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b前臂出血指压肱动脉(让患肢外展,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c手指出血指动脉(压迫点在第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食两指相对夹住)
④下肢出血?a大腿,小腿部出血按压股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中点摸到动脉搏动,用手掌或拳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b足部出血按压
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内踝与根骨之间和足背横纹中点) (七)止血带止血法
①橡皮止血带用特制的胶皮管,操作时用左手在离带端约10cm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外观A字型 ②气性止血带?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③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一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再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④注意事项部位:先将患肢抬高然后再上止血带,止血带应在出血部的近心端,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部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1/3处,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b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放衬垫。c松紧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d时间上缚上止血带后上肢应每半小时,下肢每1h放松一次,放松时间为1-2min e使用止血带者应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 包扎急救:
绷带包扎法:适用于四肢
(一)环形包扎法:适用于颈部,额,手腕,小腿下部粗细均匀处 (二)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上臂,大腿下段
(三)转折形包法:适用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较大的部位 (四)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肘,膝,踝
三角巾包扎法(一)手部包扎法(二)头部包扎法:风帽式(三)足部包扎法(四)大悬臂带:用处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上的上肢损伤(五)小悬臂带: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
49、简述骨折的慨念及分类方法。
慨念:骨折是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分类:(1)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a.开放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b.闭合性骨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从骨折的程度分
a.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
b.不完全性骨折:骨出现裂缝(骨裂,青枝骨折) (3)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a.稳定性骨折: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
b.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 (4)从骨折的时间分
a.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2-3周内
b.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5)按骨折先的形态分
a裂缝骨折b骨膜下骨折(骨膜未破)c青枝骨折d撕裂骨折e横骨折f斜骨折g螺旋骨折h粉碎性骨折i嵌入骨折j骨骺骨折 50、骨折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是什么?
(1)一般症状:①红肿淤血:骨折时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发生局部出血和肿胀。若软组织较薄,骨折的部位表浅,血肿渗入皮下,形成青紫色的皮下淤斑,亦可随血液沿肌间隙向下流注,在远离骨折厨出现淤斑。②疼痛:骨折当时疼痛较轻,随后即加重,活动受伤肢体则更疼,持续剧痛可引发休克。③功能障碍:因疼痛,肌肉痉挛,骨杠杆作用破坏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等,肢体不能站立,行走或活动。 (2)特有症状:
①畸形:骨折后在肌肉作用下,形成缩短、旋转重叠,成角等形状 ②假关节活动:没有关机的部位发生不正常的活动
③骨擦音(感):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听到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
51、简述肩关节前脱位的原因,症状与特征以及急救方法。 (1)原因:在运动过程中,只要在跌倒时,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位,用手或肘部着地,都有可能发生肩关节钱脱。这种姿势使肱骨头移向肩胛盂的前下方,一旦外力过大,肱骨头就自肩胛盂脱出,此外,上臂外在外展位突然过度背伸或过度外旋时都可能发生肩关节前脱位。 (2)症状:①一般有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的受伤史②肩关节疼痛及运
动障碍③肩关节周围明显压缩④上臂固定于外界20-30角⑤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组织内血管撕裂出血和反应性炎症出现,关节脱位后不久及出现肿胀的原因⑥肩部变平,呈角肩,又称方肩畸形⑦Dugas征阳性,即患侧手不能触到腱侧的肩部,肘关节内侧不能靠于胸前壁⑧触诊是可发现肩峰下有凹陷,锁骨下过喙突下可摸到肱骨头⑨X线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受伤关节局部的变化,如脱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等
(3)急救方法 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在健侧腋下打结。
52、简述肘关节后脱位时原因、症状与体征以及急救方法。 (1)原因:任何外力只要使肘关节过伸或外展致使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都能引起肘关节后脱位,如跌倒时肘关节过伸,尺骨鹰嘴又猛烈冲击肱骨鹰嘴窝,使肱骨下端前移,尺骨鹰嘴后移,引起典型的肘关节后脱位。
(2)症状与体征:肘关节后脱位时,肘关节保持在半屈曲位,屈伸限制,上肌缩短,肘前三角部膨出,肘前后径加大,局部肿胀,触诊可发现肘后三角的关系发生改变,鹰嘴远移至肘后上方。
(3)急救:用铁丝夹板变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53、如何正确使用心肺复苏?
(1)人工呼吸:使病员仰卧,松开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清除口腔内异物,把患者口腔打开,盖上一块纱布。急救着一手掌尺侧置于病
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以免气体外溢,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管,以防吹入的空气进入胃内。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嘴,用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嘴外缘,并紧贴住向里吹气,吹气完后立即放开鼻孔,待患者呼气时,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吹气,如此反复进行。吹气要深而快,每次吃气量约为800-1200 mc或每次吹气时观察病人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吹气两次,以后每隔5s吹1次气,相当于12-16次/min频率进行,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2)胸外心脏按压: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急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带走冲击性地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以利于心脏舒张。速率为60-80次/min,儿童稍快。 54、怎么判断真死与假死?
病人死亡具备有如下4个特征:①呼吸停止②心跳停止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④角膜反射消失
若只出现上述1-2个征象,并非真死,称假死,不要放弃抢救机会。 55、掌握两类搬运伤员的方法。
(1)徒手搬运法:扶持法,托椅式搬运法,卧式三人搬运法 (2)器械和车辆搬运法:担架搬运法,车辆搬运法 56、简述休克的概念,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
(1)概念: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所产生的严重的
全身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复杂综合征中的主要矛盾。 (2)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呼吸表浅,急促。
休克期(矢代偿期):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酸中毒,昏迷等。
休克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DIC):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溶血及血栓栓塞。
57、休克急救措施有哪些?
(1)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
(2)止血,止痛,保证呼吸畅通; (3)对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
(4)神态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可适量饮水,以解口渴; (5)防止再休克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院。 58、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原则有哪些?
(1)损伤的特点:受伤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
(2)急救处理原则:及时止血和处理伤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在处理伤口。
59、撕裂伤、刺伤和切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原则是什么?
(1)撕裂伤的特点:伤口边缘不整齐,以头面部皮肤撕裂伤最为多见。撕裂伤的处理原则:伤口小,消毒后可用粘膏粘合;伤口大,需止血缝合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刺伤、切伤:以腿、足为多,其处理原则同撕裂伤。 60、简述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和预防。
(1)损伤机制:运动中互相冲撞、被踢打或身体某部位碰撞在器械上,都可发生局部或深层软组织损伤。 (2)症状及诊断:
急性损伤:组织损伤出血期,伤后即刻至数小时,组织破裂,即刻出血到组织间隔产生血肿;急性炎症反应期:伤后数小时至几天,炎性充血水肿;肉芽组织生成期,伤后24小时由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增殖的成纤维细胞等形成肉芽组织;修复期,伤后的5-6天开始(完全修复和不完全修复)。
慢性损伤:早期,组织形态无明显改变,可有局部酸胀;中期,局部组织弹性下降,发硬、疼痛,活动后可消失,停止又可出现;晚期,局部破坏障碍,疼痛加剧,局部温度下降。 (3)处理:
急性损伤:急性出血炎症期,制动,止血,镇动,防肿,减轻炎症;肉芽生成期,促进循环,促进再生修复,防止粘连;疤痕修复期,软化疤痕,分离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慢性损伤:处理原则,改善局部循环和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活动;处理方法,理疗,按摩,痛点注射,中药等。
(4)预防:在体育活动中应加强和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的能力,使用必要的保护器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遵守竞赛规则,严格执法,防止粗野动作。改进运动技术,纠正错误动作。
61、简述疲劳性骨膜炎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和预防。 (1)损伤机制:肌肉机械牵扯学说,肌肉附着处的骨膜长期不断地受到牵扯,扭伤或紧张,使骨膜发生松弛所致伤。应力学说,重力和反作用力,反复作用是变化的主要外因,骨骼特点是变化的根据;骨骼呈“S”形,在力的作用下,凸面受到伸展,而凹面受到挤压,拉张力大,抗应力也大时,骨组织可以提高应力,与外力的增加来保持平衡,表现为骨小梁的合理排列和骨皮质的增厚,发生良性生理反应,若负担不当,抗拉应力增长跟不上拉张力的增加,则引起骨膜松弛充血、出血,出现骨骼损伤性炎症。
(2)症状及诊断:急性期多有局部肿胀(小腿下段为多);压痛(散在性或局部);训练后出现疼痛,下蹲时疼痛加剧;有结节及肿块;“X”线可诊断有无骨折。
(3)处理:轻者早期,绷带裹扎小腿,调整减少下肢运动量,继续运动;严重者,运动后及时放松,温水浸浴、按摩、理疗,局部封闭,中药熏洗,以致停训。
(4)预防:训练要循序渐进,运动量要合理;正确掌握跑跳技术,注意放松和缓冲;避免在硬地上训练;注意运动后放松。
62、简述骨骺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和预防。
(1)损伤机制:急性损伤,间接暴力所致的骨骺分离或骨折,受压骨骺损伤的常见暴力有剪力、劈裂和挤压力。慢性损伤,运动负荷或训练方法安排不当,而引起的局部过度负荷或肌肉反复收缩牵扯所引起的骨骺炎。
(2)症状及诊断:急性损伤(骨骺分离或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疼痛、局部红肿,压痛,功能障碍,有的还会出现畸形;慢性损伤(骨骺炎),无明显的外伤史,发病缓慢,局部疼痛肿胀,压痛,运动受限,“X”线片显示与正常骨有异。
(3)处理:骨骺分离或骨折的处理,防治休克,救命在先,静卧,保暖,止血,补液,针刺止痛;就地固定,防止再伤,减轻疼痛,便于转运,先止血在包扎伤口,注意清洗伤口,进行整复和固定时要注意骨骺的特殊性。有骨骺损伤可疑者应休息,禁止负重三周以上,骨骺炎要减少局部负荷,固定关节,中药外敷,理疗,针灸,按摩。 (4)预防: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的负荷过重;避免在过硬的场地进行长时间练习;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63、简述肩袖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1)损伤机制:由于肩关节反复旋转或超常范围的运动,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反复牵扯,并与肩峰和喙肩韧带不断摩擦及挤压所致。
(2)症状及体征:伤后肩部疼痛;有时放射到上臂或颈部或夜间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肩峰下和肱骨大结节处多有压痛;痛弧试验、反
弓试验、肩关节内旋试验为阳性。
(3)处理:急性损伤,将上臂外展30度位固定,适当休息;理疗、针灸等;疑有断裂现象,医院处理。
64、简述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骨炎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一)肘关节内侧软组织:(1)损伤机制:屈腕肌群及旋前圆肌突然收缩或过度牵拉,或肘突然外展与过度活动。(2)症状:急性,肘内侧痛,关节活动受阻,局部微肿;慢性,轻微活动疼痛减轻或消失,重复受伤动作疼痛加剧,带有\软肘\现象。(3)体征:局部压痛,前臂外展试验阳性,抗阻屈腕阳性,x片排除骨折。(4)处理:急性,冷敷,加压包扎,屈肘90度位悬吊固定,24小时后理疗等;慢性,理疗,按摩等。
(二)肱骨外上髁炎:(1)损伤机制:由于经常反复伸.屈腕关节,尤其是用力伸腕又需同时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因伸肌群反复收缩或受到牵扯,引起伸腕肌群,尤其是桡侧伸腕短肌肱骨外上髁附着处,局部滑囊或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所致。(2)症状:多无外伤史,前臂旋前(后)疼痛加剧,休息减轻。(3)体征:手提物疼痛加剧,肱骨外上髁压痛,米拉试验及抗阻伸腕试验阳性。(4)处理:按摩,理疗,痛点注射等。
65、简述腕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1)损伤机制:腕背部桡侧直接遭受暴力打击引起骨折者甚为少见。常由传达暴力所致,凡暴力使腕关节极度背伸桡偏时,腕背伸的冲击
暴力向上传递,舟骨被锐利的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或茎突所切断。在体育运动中,腕舟骨骨折多发生于跌倒用手掌着地时。 (2)症状及体征:红.肿痛及功能障碍;腕背伸疼痛加剧;鼻咽窝处压痛,拇指轴心挤压试验阳性,x片可进一步检查。
(3)处理方法:新鲜骨折均需固定,一般多采用短臂石膏管型或小夹板固定。固定时间视骨折情况而定,短则2个月,长则4个月,舟骨中部或近端骨折的固定时间应长些。若x光片证明骨折不愈合或已有骨折片坏死者,长需手术治疗。
66、简述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骨劳损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一)膝内侧副韧带损伤:(1)损伤机制:因膝关节突然外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度,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若扭转的力量不大,只局限于内侧韧带本身的扭伤或部分撕裂;如扭转的力量较大,可引起内侧韧带完全断裂,或可合并内侧半月板.十字韧带的损伤。(2)症状及体征:伤后膝内侧疼痛,膝关节出现血肿,局部压痛,尤以股骨内髁韧带附着处压痛较明显。膝关节侧搬试验时膝内侧疼痛,则属内侧韧带扭伤,若关节不稳,有异常外翻活动,提示内侧韧带断裂。双膝强力外翻位x线正位片上,患膝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增大,对诊断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有重要意义。(3)处理:内侧副韧带扭伤或部分断裂时,应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肿胀。24--48小时后,可外敷中药,
痛点药物注射,按摩等,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一般2--3周后可恢复训练。韧带完全断裂时,应包扎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损伤机制:当膝关节屈曲时,半月板向后移动;伸直时,半月板前移;膝关节在半屈曲位下做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时,两侧半月板向一前一后移动。因此,在膝关节屈伸伴有扭转内外翻动作时,半月板本身产生矛盾运动,使其在股骨与胫骨平台之间发生剧烈研磨而致伤。(2)症状及体征:多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受伤时膝内有撕裂感,半月板损伤常合并滑膜损伤,或半月板活动牵拉滑膜而产生疼痛。
(三)髌骨劳损:(1)损伤机制:膝关节(尤其是半蹲位姿势)长期负荷过度或反复微细损伤积累。(2)症状及体征:关节酸软疼痛是主要症状;早期大运动后才有酸痛,休息后消失;后期症状加重,准备活动后减轻,运动结束后加重,休息后又减轻;常伴有关节轻度积液;抗阻伸膝时110-150度之间有疼痛;单足半蹲试验,髌骨软骨摩擦试验阳性,晚期x片多有髌骨关节间隙变窄。(3)处理:制动,消炎,止痛为主,适当配合股四头肌活动;关节有积液,无菌下抽液,然后固定与微屈位;手术。
67、简述脑震荡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1)损伤机制:在外力的打击下,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所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和功能障碍,不久即可恢复,多无明显解剖病理改变。
(2)症状及体征: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30分钟内立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丧失时,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稍放大,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意识清醒后出现逆行性健忘,头疼,头晕,恶心,呕吐。
(3)处理:急救时,立即将伤员平卧,安静休息;注意身体保暖,头部可用冷水毛巾作冷敷;对昏迷者要急救,促使其知觉的恢复;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脑震荡患者要卧床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 68、简述急性腰扭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1)损伤机制:重力超越了躯干一时所能承担的能力,尤其是肌肉力量不足,提取重物时姿势不正确,负荷过重时更易发生。脊柱运动一时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围,当技术动作发生错误或疲劳时更易发生。(2)症状及体征:症状轻者,受伤时常无疼痛感,运动结束后或次日晨间起床时才感到疼痛;症状重者,伤后立即感到疼痛;腰部运动受限;脊柱生理弯曲度改变;抗阻伸腰试验阳性等。
(3)处理:急性损伤,卧硬板床休息,腰后垫一小枕头,针灸,按摩 封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