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环素类、铁剂:饭后服用(晚餐后服用铁剂)
2.健胃药、利胆药、驱肠虫药、盐类泻、胃肠解痉药:饭前服用 3.胰岛素:上午10点用药
4.糖皮质激素:隔日6~8点给药 5.阿司匹林:早餐后用药 (五)控制疗程,及时停药 (六) 控制嗜好与注意饮食
1.吸烟增强尼可刹米、咖啡因、茶碱、非那西丁、安替匹林的代谢。 2. 饮酒可加速戊巴妥钠、华法林、安乃近、甲苯磺丁脲等的代谢。 3. 喝茶可妨碍铁剂、氟奋乃静、氟哌利多的吸收。 (七)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尽量简化治疗方案,用药简单,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合并用药。 二、选药原则
(一)需有明显的用药指征(概念复习) (二)避免应用不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药物 (e.g. 氨茶碱应用实例及分析) (三)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四)慎用滋补药或抗衰老药
16.举例说明药物氧化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
17.举例说明主要的药物代谢转移酶基因的多态性。 18.简述遗传药理学在新药研制和开发中的作用。
19.药品不良反应新分类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扩充了哪些内容?
传统分类:A型反应(与药物剂量有关,量变型异常) B型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质变型异常)C型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机制不清)
新分类法:1.A类反应(augmented reaction, 扩大反应):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反应(可预知,常见)B类反应(bugs reaction, 微生物反应):由促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预知)C类反应(chemical reaction, 化学反应):反应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不是药理学作用,以化学刺激为基本形。D类反应(delivery reaction, 给药反应):因药物特定的给药方式而引起的。E类反应(exit reaction, 撤药反应)F类反应(familial reaction, 家族性反应)G类反应(genetotoxicity reaction, 基因毒性反应)H类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过敏反应)常见,不能预测U类反应(unclassified reaction, 未分类型反应)机制不明 20.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有哪些?有何优缺点?
1)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病例报告是单个病人暴露
(expose)某种药物并产生某种ADR的报告。病例系列是对曾暴露相同药物的一批病人的 临床结果(某种ADR)进行评价和描述形成的报告。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对于形成药物 安全信号是非常有用的,但这两种方法通常均难以确定药物与ADR的因果关系,也不能 对ADR的发生率进行定量评估。因此,通常需要通过比较严格的研究来证实或反驳病例 报告或病例系列的结果。
2).自愿呈报制度(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自愿呈报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通 过设立专门的ADR登记处,成立有关ADR的专门委员会或监测中心,收集、整理及分 析自愿呈报的ADR资料,并负责资料反馈。自愿呈报通常是用一份非常简单和容易填写 的表格向ADR中心呈报ADR o
3.)安全趋势分析(analysis of secular trends)安全趋势分析是检查在出现某种ADR 的病人中使用某种药物的趋势,推测使用该药物可能是导致ADR发生的原因,同时检
查某种疾病(或结果)发生的趋势,推测这种结果是由发生的ADR造成的,检查这两 种趋势是否相符。此方法对于快速提供支持或反对某种假设的证据是极有用的,但利用 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缺少有关个体的资料,难以控制其中的混淆因素,使得结果容易受 到误解。
4).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它是将患 有某种特殊疾病(怀疑由药物引起的ADR)的病例组与未患该疾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找出两组先前药物暴露的差异,研究前者使用可疑药物的几率是否更高,可疑药物在病例 组的暴露率与对照组比较,如果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说明ADR与可疑药物的相关 成立。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同一次调查,可对某种疾病(或ADR)的多种危险因素进 行研究;②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可快速进行,特别适用于罕见和潜伏期很长ADR的 研究;③可利用已有资料,方法简便、快速、费用低。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寻找相匹配 的合适对照比较困难,可能受到记忆偏差的影响。另外,因为是通过回顾性收集资料,有 些资料容易遗漏。
5.)队列研究(cohort studies)队列研究是对曾暴露于某特殊药物的人群和未暴露该 药物的人群中发生一种或多种ADR的频率进行比较所作的研究。队列研究可以是前瞻性 或回顾性的,也可以兼而有之。
该方法的优点是:①可以计算ADR发生率,对发生ADR的危险程度进行精确的评 估;②可对多种ADR结果进行研究;③可提供无偏差的药物暴露资料;④在选择病例时,存在选择偏差的可能性较病例对照研究少。但队列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研究成本比较 高,难以收集大量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需要花若干年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回顾性研 究中,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6.)meta分析法(meta-analyses) meta分析法是系统评估临床试验资料的一种极有 用的方法,通常主要用于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但也可用于系统地研究药品不良反应。在 应用meta分析法进行ADR分析时需要注意,尽管这种方法增加了在检测不同处理间差异 的统计效率,但在检出发生的罕见事件方面仍显不足。
21.什么是药物警戒?简述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异同。 22.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它主要有哪些研究方法? 23.什么是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意义是什么?
联合用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意义:(1)提高疗效;(2)减少不良反应;(3)延缓耐受性(机体)或耐药性(病原体)的产生 24.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药物相互作用:广义上是指联合用药时所发生的疗效变化(目的:1+1=2 或 1+1﹥2)。 联合用药结果:A影响B,B影响A,或互为影响。 疗效的变化:加强,减弱或者不受影响。 狭义上指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方式:①体外药物相互作用;②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③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25.什么是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并举例说明?
药理效应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如同时合用可能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的效 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均可相加。如:治疗帕金森氏病 (主要作用)的抗胆碱药物(阿托品等),与具有抗胆碱作用(副作用)的其他药物(如氯丙嗓、抗组胺药,三环抗抑郁药、丁酞苯类)合用时,都可产生药效相加的相互作用,引起胆碱能神经功能过度低下的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毒性精神病,回肠无力症,高温环境易中暑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作用相反,或发生竟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时
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药物可在靶位上通过直接竞争特殊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如在M胆碱受体上阿托品拮抗乙酞胆碱与受体结合;酚妥拉明拮抗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 26.各型癫痈的首选药物分别是什么?
27.帕金森病治疗的方向是什么?哪些药物能增强黑质一纹状体DA能神经功能?原理分别是什么?金刚烷胺如何发挥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主要适应证是什么? 28.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常用药物是哪些?其机制是什么? 第七章 妊娠用药
一、妊娠期妇女的药动学特点
1、吸收:妊娠早期和中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肠蠕动减弱、是口服药物的吸收迟缓。2、分布:妊娠期血浆容积约增加50%脂肪和体液含量亦有所增加,使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加,药物被稀释,药物浓度低于非妊娠期。同时,血浆容积增大造成血浆蛋白的浓度相对较低。3、代谢:妊娠期肝血流量的改变可能不大,但妊娠期激素水平的改变可影响药物的肝代谢。例如孕激素可是肝药酶活性增加,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反应加快,但高浓度雌激素使胆汁在肝脏淤积、药物清除减慢。4、排泄:妊娠期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均增加,肾排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加快,使主要原形从尿中排出的药物消除加快,血药浓度降低。
二、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应注意哪些方面
妊娠期妇女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的用药特征 2、权衡利弊,合理用药;
3、尽量选择对孕妇及胎儿无害或毒性小的药物; 4、尽量避免使用新药或擅自使用偏方、秘方
5、根据孕龄用药,选择药物种类,尽量少用药或单用药。 三、抗高血压药物分为哪几类?列出其主要代表药物.
1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 2 交感神经阻断药: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神经节阻断药,抗去甲肾神经末梢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 血管舒张药:直接舒张血管药,钙通道开放药, 4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四、简述ACEI降压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其主要代表药物。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2.逆转肥厚的心室,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 作用机制:1.抑制ACE,抑制循环中RAAS及局部组织中RAAS;2.减少缓激肽(BK)的降解从而激发NO释放和前列腺素合成。 降压特点:1.适用于各型高血压,降压而不伴反射性心率加快;2.长期应用不引起电解质、脂代谢障碍;3.可逆转血管壁增生和心肌肥厚;4.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五、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确切平稳持续用药(2)长期用药(3)根据病情、药物特点及合并症选药(4)联合用药(5)剂量个体化。
六、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哪几类,请各举出一个代表药物。
(1)I类 钠通道阻滞药 I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奎尼丁。 I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利多卡因。 IC类 高度阻滞钠通道:普罗帕酮。 II类 B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 III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IV类 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 七、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用药依据
临床应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用药依据:1,降血糖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受体结合IK(ATP)降低,钾外流降低,膜去极化,ICa上升,钙内流上升,胰岛素释放增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2,对水排泄的影响:抗利尿作用 3,对凝血功能影响
八、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通过雌激素受体(ER)直接抑制OC,直接激活破骨细胞,抑制骨吸收因子 诱导的骨吸收过程,.促进降钙素分泌,间接抑制骨吸收。
九、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十一、试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十二、抗恶性肿瘤按作用机制分为几类?请列出各类药物的代表物。 一、分类与作用机制
(一)干扰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 1.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呤等。 2.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如氟尿嘧啶等。 3.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等。 5.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等。 (二)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通过共价键直接与核酸结合,使DNA链交连或断裂,破坏DNA功能。如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三)干扰RNA转录的药物
本类药物可嵌入DNA碱基对中,阻碍RNA转录。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干扰氨基酸供应,干扰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装配。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五)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因某些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体内激素水平,本类药物通过改变激素平衡而发挥作用。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十三、试述联合用药的指征
联合用药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征主要有:①单用一种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疾病,为了增加药物的疗效而采用联合用药,多采用有
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用硝酸酯类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② 为了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双氢克脲噻和安体舒通联合应用,即排钾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联用,防止出现电解质(主要是血钾)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