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根据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召开督学责任区工作调度会议的预备通知》(潍教明电[2009]116号)精神,我们对前段时间全市督学责任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督学责任区工作多措并举初见成效
根据潍坊市政府、教育局工作部署,青州市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措施,创意创新,督学责任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完善制度,取得政策支持。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的要求,青州市政府办公室和市教育局分别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并实施了“青州市督学责任区制度”“青州市责任区督学公示牌制度”“青州市责任区督学考核制度”“青州市责任区督学工作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责任区工作得到了有力的制度和政策支持。
2、加强领导,建立管理体系。
(1)合理划分责任区。根据青州学校分布状况,青州市划分了15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选派了两名以上的督学,其中一名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名为教学研究人员,市政府下文公布了青州市总督学、督学,并为他们颁发了督学证,建立起了符合新形势要求、督政与督学相适应的较为完备的督学队伍。
(2)成立督学管理机构。青州市教育局成立了督学责任区管理办公室,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基础教育、组织人事、督导、教研等部门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督导室、教研室、组织人事科、基教科、职成教科、托幼办、体卫艺、安全稳定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督导室。
(3)设立总督学。青州市委组织部根据教育督导和督学工作的需要,
设立了总督学职务,级别为行政副科级,教育局班子成员。
3、多措并举,促进督学工作。
(1)重点抓好“五个一”工作内容。青州市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对督学工作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并逐一进行规范,为督学开展工作划出了清晰的权责界限,促使督学工作重心下移。各督学进课堂听课、评课,跟教师、学生座谈,了解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学校送课、送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得到了师生的欢迎。
(2)层层签订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督学责任区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青州市督学责任区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明确了青州市总督学、责任区督学、教管办主任、学校负责人在规范办学行为中的不同的职责和问责办法。
(3)促进督学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针对全市各责任区工作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督学责任区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暗访小组,不定期对全市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进行暗访,对督学在责任区内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对责任区内学校的办学行为、学校安全、甲流感防控等方面的检查情况,通报到各督学、各责任区。通过加强监管,给个别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的督学敲响了警钟,督促他们加强了对责任区学校的监管,提高了所有督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施重点工作督学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系统和网络作用,根据形势需要调控督学工作重点,将一些重大问题、重点工作的检查、指导职责落实给督学,确保重点工作重点办理。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督学的“五个一”增加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进行一次检查”,成为“六个一”;将督学列为问责对象之一,保障防控工作扎实、严密、不出任何问题。
4、创意创新,扎实开展工作。为了贯彻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的有关规定,提高和巩固督学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地位,促进建立高效运转的监督管理体系,增强教育管理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学、依法办园的政策
水平和思想意识,彻底解决当前违规办学屡禁不止的现象。青州市抓了三项主题工作,效果显著。
(1)召开督学责任区工作会议。8月31日,市教育局召开了督学责任区工作会议,宣布了全市实施督学责任区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方案,局领导就各项制度的落实作了强调,特别是就如何落实责任区督学“一票否决”制,如何落实“约谈制度”提出了明确标准和要求,为今后督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尚方宝剑”。
(2)以督学责任区为单位举办规范办学行为现场培训会议。自9月10日至10月13日,青州市首先在12个镇街道责任区对学校教务主任以上的学校领导、幼儿园长、教育管理干部进行了现场培训。会议的主要议程有现场督查、督学讲座、校长表态、签订责任书、领导讲话。现场督查,是由责任区督学组织,在预先不打招呼的情况下,首先组织与会人员到一至三处学校进行现场督查;督学讲座,由督学结合督查情况讲解办学行为的各项规定、学校安全等内容;校长发言,主要是对照督查学校情况,检查本校工作,找差距、谈体会、表决心;签订责任书,就是由总督学、责任区督学、教管办主任、校长(园长)签订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最后,由教育局带队领导根据局领导研究的意见发表讲话,以案讲法,以案析法。分四个方面:我市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取得显著成效,办学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表现形式,当前查办违规办学行为的形势和要求,坚定不移的查处整改违规办学行为。
(3)举办校长应知应会知识测试活动。督学责任区管理办公室和教育局组织人事科联合开展了“教管办主任、中小学校长应知应会测试”,教育局各业务科室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拟定本领域内需要教管办、中小学校长掌握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范围,由督学管理办公室和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共同汇总,下发至各教管办和中小学校长,让他们先学习、后考试,旨在提高全体教育
管理干部的素质,提高他们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面临的问题
1、车辆交通的问题。由于局机关车辆紧张,督学到学校去督查,距离工作单位较近的可以骑车去,偏远农村和山区只能要求地方上派车接送。地方上接送,地方上的教育领导就陪同,对督学的独立工作有一定影响。
2、一岗双责的矛盾问题。目前我们聘任的责任区督学,全部是兼职。这些督学人员,绝大多数担任重要岗位或职务,本职工作繁忙,对于兼任的督学工作影响较大,很容易产生一拖再拖的现象。每周到一处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天、每月上报一次督导报告等规定,在工作量大、人手又少的科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督导室作为协调科室,需要协调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工作量相当大,工作难度较大。
3、工作方法的问题。多数责任区督学,初次接触督导工作,对督导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比较陌生,不懂得如何去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
4、工作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县级督学在实际工作中,最难避免的是遇到熟人。受地域限制,很多督学与基层教育管理干部不是同学就是亲朋,如何处理工作与个人关系的问题,就比较明显。
5、督学的地位问题。督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问题,比较明显。督学本人对自己的地位难以界定,工作力度不够。教育行业对督学的地位认可度不高。
6、关于对督学责任区和督学个人的考核问题。对督学责任区工作的考核会有力的促进督学责任区的工作,但会加重基层工作负担,容易让基层疲于应付而使督学工作流于形式。因为,对督学责任区工作和督学个人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面面俱到,考核次数为半年一次,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和督学个人的工作量。特别是督学个人分属于不同的科室,工作量过大又增加了督导管理部门的协调难度。对督学个人的考核成绩,是否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