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下载本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容。 1.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1)蚂蚁队长下达了什么命令? 三、研读感悟(用时:15分钟) (2)蚂蚁们是怎么做的呢? 2.研读第4~9自然段,思考: 蚂蚁队长和蚂蚁们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是什么态度? 3.齐读最后一段。 4.学生齐读课题。 1.读第1段蚂蚁的命令。 2.从“争先恐后、抢着、不愿”等词体现了蚂蚁遵守纪律,同心协力的品质。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队长:丢掉——太可惜;吃掉——犯禁令(矛盾) 3.仿写词语。 争先恐后(含反义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面八方(含数字) ..__________ __________ 4.你喜欢这只蚂蚁队长4.“劲头比刚才更足”蚂吗?为什么? 蚁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更加激励蚂蚁们齐心协力地搬运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四、课堂小结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学生谈体会。 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时:5分课文对你的启发。 钟)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学生通过自读、研读、探讨、交流,明白了一块小小的奶酪渣折射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品质,和蚂蚁队伍同心协力的合作精神。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习作·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

2.认识“口”部的生字,并理解带“口”部的字与什么有关。 3.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积累谚语。 5.学编童话故事。 【学习重难点】

1.识字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编童话故事。 【学前准备】

1.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相关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我来编童话)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童话) 2.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动、植物,把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你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吗? 二、学生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一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故事内容。 3.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三、指导习作。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1.确定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找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发生的? 3.他们在那儿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四、学生习作。

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话故事,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 二、出示习作范文。

龙公主

从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长得美若天仙。到了待嫁的年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王子前来求婚。国王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便告诉他们,城堡对面的山顶上住着一条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它的胸前有一颗发光的火石,谁能把那条龙胸前的火石取下来,谁就可以娶公主为妻。

于是,三位王子带着武器便上山了,在山顶,他们找到了那条巨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鼻子上还有一条斜长的伤疤。三位王子与巨龙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最终巨龙被斩杀。但三位王子只有一位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王子取下巨龙胸前的火石,火石的亮光瞬间熄灭,他将火石做成项链献给了公主,并如愿以偿地娶了公主。

晚上,公主开心地将火石项链戴在胸前,这时,火石开始渐渐变亮,突然,在一阵强光中,公主变成了一头巨龙,通身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卫兵和王子听到响声后赶过来,发现公主不见了,一条巨龙蜷缩在房间。

王子以为公主被巨龙吃了,愤怒地举起剑向巨龙砍去,变成龙的公主想向王子解释,可是刚靠近便被王子的剑击中了鼻子,一条斜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巨龙疼痛地吼了一起,撞破墙壁,踉踉跄跄地飞出了城堡,飞向了远处的山顶,房间里留下惊惶失措的卫兵和伤心痛哭的王子。

习作评析: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小作者通过“人杀龙,人变龙,人再杀龙”的故事结构展现了一幅“巨龙复仇”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奇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若不善待动物,最后终将得到惩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