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讲稿:推进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载本文

推进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推进绿色发展重在绿色化,绿色化既是行动也是目标。

发展理念绿色化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关键。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自然生产力理论的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政府、企业和社会都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

科学技术绿色化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是对技术创新的拓展和提升,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的崭新形态。一方面我们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创新,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能源、绿色建筑、环境监测和污染综合治理等绿色技术研发推广,并运用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状况实行全程控制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需要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创新绿色发展人才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制度。

发展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生态环境问题本质是生产方式不绿。一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就要求大力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行“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让产业“绿”起来、让城市“绿”起来,还要让创新“绿”起来。二是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这要求我们弘扬绿色文化,树立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培育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推行“勤俭节约、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

体制机制绿色化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继续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破解阻碍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绿色准入的“高门槛”;另一方面,进行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为导向,以

创新方式、加强监管为保障,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为进一步推进与规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提供组织保障。(弘利教育)

缩小两个差距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与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两大差距或“比较劣势”:一是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相比存在差距;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国民文明素质、公共道德、媒介素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缩小这两大差距,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十三五”时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这就要求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而且要实现精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