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资产业务:
概念:现金资产是银行所持的、可无风险加以运用、最具有流动性的资源。 种类:主要有:在央行存款;库存现金;存放同业。 贷款业务:
概念:贷款是银行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业务形式。银行最主要的一项资产业务。
分类:①按贷款条件分为信用放款和担保放款;②按贷款期限分为长期放款(5年以上)、中期放款(1-5年)、短期放款(3个月-1年)与临时放款(3个月);③按利息收取方式可分为普通贷款与票据贴现;④按贷款质量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⑤按资金来源分委托放款与信贷资金放款;⑥按放款对象分为工商贷款、不动产贷款和消费贷款。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信用放款与担保放款
信用放款:完全凭借款人信誉,无须提供担保所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由借款人或第三方提供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保证放款:指以第三方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所借款项时,按约定承担一定责任而发放的款项。 抵押放款:指以借款人或第三方财产作为抵押物所发放的款项。 质押放款:指以借款人或第三方动产或权力作为质物所发放的款项。
普通贷款与票据贴现
普通贷款:直接将资金提供给客户,定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的一种放款方式。 票据贴现:买入客户所持未到期的票据,借以获取一定利息收入的一种业务。 ★贴现额计算:
贴现银行付款额=票据面额×(1-贴现率×未到期时间) 两者比较
相同点:均以银行为债权人客户为债务人,都要收利息。 不同点:利息收取时间不同;债务人不同;期限不同。 (票据贴现一般不超过4个月)
按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
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档为不良贷款)——1998年入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开始实施。2002年起,全面实施。(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
1.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无论借款人本身or外部环境,都不会
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正常贷款基本特征——“一切正常”。
2. 关注贷款:指贷款本息偿还仍正常,但存在潜在缺陷,可能影响贷款偿还。不利因素消失→正常类;
如情况恶化→次级类。
3. 次级贷款: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or担保,也可能会造成
一定损失。次级贷款基本特征“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4. 可疑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or担保,也肯定造成部分损失。可疑贷款
要把握“肯定损失”这一基本特征。
5. 损失贷款:指在采取所有可能措施和一切必要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贷款的基本特征是“损失严重”
29
证券投资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
主要目的:保持和提高收益;增加资产流动性;实现资产分散性,降低资产风险。 证券投资的对象: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注意事项:我国——政府债券、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所发金融债券。
3.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概念:中间业务,指银行不动用营运资金,而是依托自身的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的一种业务。 中间业务种类 1、结算性业务:
<概念、账户种类、分类、办理结算业务应坚持的原则>
结算业务:借助支付结算手段与工具,为购销双方or收付双方完成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业务; 现行《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将存款账户划分为四类:
① 基本存款账户: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工资、奖金支付。
② 一般存款账户:借款需要——可办理转账结算和存入现金,但不能支取现金,借款清偿后要销户。不
得在同一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该账户。
③ 临时存款账户:临时经营活动需要——可办理转账结算、按规定办理现金收付。
④ 专用存款账户:特定用途需要——基本建设的资金;更新改造的资金;特定用途,需要专户管理的资
金(如QFII)。
结算业务分类:汇兑结算;票据结算;现金﹠转账结算;异地﹠同城结算。 单位、个人和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坚持的原则:
第一、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 第二、 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支配 第三、 银行不垫款
2、信托类业务:指接受他人信任和委托,为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活动。主要有:员工福利信托;证券投资信托;动产与不动产融资信托;公益信托。
3、代理性业务:代理融通业务、代理行业务、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业务、基金托管业务、代理保险业务。 4、租赁性业务:银行出资购买一定商品租赁给承租人,然后通过租金收回资金。如:融资性租赁、操作性租赁、转租赁、回租租赁、衡平租赁。 5、银行卡业务:与银行卡有关的业务
6、服务性业务:银行以转让、出售信息和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如:技术咨询业务和评估咨询业务。
7、代保管业务:商业银行设置保管箱库,接受他的委托,代其保管各种物品的一种业务形式。分为:露封保管和密封保管。
代理融通业务(银行将来发展方向)
代理融通业务(代收账款、收买应收账款);由银行代顾客收取应收账款,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
具体分:权益转让;权力售与。
权益转让:银行接受应收账款转让后,如欠款成了呆账,银行对收账权益仍有追索权,损失仍由收账企业承担。
权益售与:企业将应收账款卖断给了银行,如发生坏账则由银行来承担。
30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定义
表外业务:(资产负债表外的业务)由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当时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各种经营活动。
特点:银行服务与提供资金相分离。 主要类别
1、承诺业务:包括透支、信贷承诺、回购协议等; 2、担保业务:包括正式担保、承兑票据等;
3、衍生工具:外汇期货、货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 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 (中间业务风险<表外业务风险)
广义上:中间业务是银行表外业务的一部分。狭义上: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它们所承担的风险不同。
5.5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1)经营管理原则 (2)资产管理理论 (3)负债管理理论 (4)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5)巴塞尔协议
(1)★经营管理原则★与方针
在经营过程中,尽量避免风险,保安全性
证信贷资金安全。 安全性是前提和基
础;流动性是条件
流动性 资产迅速变现能力﹠以适当价格和手段;盈利性是
取得可用资金能力(负债) 目的,但三者又是
矛盾的
获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性
我国《商业银行法》将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概括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项基本原则。
方针:银行经营的核心或着力点就是协调处理三者间的关系,即寻找“三性”的有效统一、最佳组合。
(2)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流行时间:商行产生——20世纪60年代。
核心观点:银行资金来源多是活期存款,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可在资产上协调“三性”。
演进: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真实票据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顺序不可变★)
31
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亚当·斯密 《国富论》 银行经营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要求,所以要确保其流动性,其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资产转移理论(转换理论) 1918年H.G莫尔顿(Moulton) 《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贷款上,也可投资具转让条件的证券——资产的二级准备。 预期收入理论 1949年赫伯特.N.普罗克诺(Herbert.V.Prochnow) 《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 资产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预期收入。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银行不仅可发放商业性贷款,还可发放中长期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3)负债管理理论
流行时间:20世纪60年代
核心观点:通过管理负债实现“三性”统一.负债管理的重点是存款管理。
理论内容: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必要完全依赖分层次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建立(资金来源是一条重要的流动性来源渠道)。只要在市场上能筹集到资金,它就可大胆地放贷以争取高额收益。 缺陷:增加成本、扩大风险
(4)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流行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核心观点:管理资产与负债实现“三性”统一。
理论内容:银行单靠资产或者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三性”的均衡,应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确保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对称、速度对称、结构对称、目标互补),达到“三性”均衡,实现经营目标。
(5)巴塞尔协议
1988.7西方12国央行达成了《巴塞尔协议》(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基本内容: *资本充足度涵义
数量充足:资本数量须超过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 结构合理:各种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有合理比重,尽可能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 *银行资本组成
①核心资本(一级资本):由普通股、优先股、盈余、未分配利润、可转换债券、呆账准备金及其它资本储备组成。核心资本总额≥50%; 总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②从属资本(附属资本):包括有偿还期限的优先股、资本期票和债券等。从属资本╱资本总额≤5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