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一)文字方面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古今字 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
厌——餍 古今字 满足。 3、“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 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 异体字 5、“不义不暱。” 暱——昵 异体字 6、“庄公寤生。”
寤 ——牾 通假字 倒逆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 通假字 挖掘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生民心。“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 通假字 不要 (二)词汇方面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滋蔓:滋长蔓延。图:图谋、谋划 4、“况君之宠弟乎?” 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 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赶上,这里指招致。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汤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
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16、“君何患焉?” 患:忧虑,担心。 17、“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黄泉:复合词,字面指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人死后安葬的墓穴。 (三)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现象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惊。
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庄公)。 ⑵“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合乎法度。 ⑶“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 ⑷“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 2.宾语前置句式 ⑴“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3.习惯句式 ⑴“佗邑唯命。”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
⑵“君将若之何?”
“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 4.虚词用法举例 焉
①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应理解为“于此”(“在这里”,“在这时”等)。如:“虢叔死焉。”(虢叔死 在这个地方)“君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担忧什么?) ②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姜氏欲之,焉辟害?”(怎么能躲避祸害?) 其
句首句中语气词。如:“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难道谁还说不是这样吗?) “其”在句中加强反问语气。又如:“其是之谓乎!”(大概所的就是这个吧?)“其”在句中 表示推测语气。
齐桓公伐楚 (一)文字方面 1、女:通“汝” 2、共:供,古今字。 (二)词汇方面 1、风马牛不相及 风,放逸奔跑。
2、侵、伐、攻、克、征、次 P18
(三)语法方面 1、无以缩酒
无以??,是常用句式,意为“没有什么用来??”。 2、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不谷是为”和“先君之好是继”都是宾语前置的格式,即“不谷是为”应该是为不谷;“先君之好是继”是继先君之好,现在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条件是用代词“是”复指前置的宾语。 3、楚国方城以为城, 方城以为城:以方城为城;汉水以为池:以汉水为池。方城、汉水都是前置兼语,“以??为??”,是兼语句的一个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字方面 古今字、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 (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二、词汇方面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二)、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