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中的“泪” 下载本文

二、实践要求: 通过文献检索、查阅相关图书资料等途径全面了解杜甫人生经历及其创作,着重研读其诗歌中带有的“泪”的意象,结合其人生经历、自身思想、社会现实等方面来理解。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较客观、全面的观点,为丰富课题研究寻找有力证据。 三、进度安排 2011年 1.9月01日—9月21日 确定指导师,确定选题,下达任务书; 2.9月22日—10月25日 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期检查; 3.10月26日—11月27日 结合实习开展课题任务; 4.11月28日—2012年1月15日 完成初稿,中期检查。 2012年 5.1月16日—3月22日 完成二稿; 6.3月23日—4月23日 完成三稿; 7.4月24日—6月05日 定稿,后期检查,答辩。 - 17 -

四、推荐的主要参考资料 [1]唐?杜甫撰,王昭华注.杜甫诗选[M].安徽:黄山书社,2009. [2]唐?杜甫撰,丁建新编.家藏四库——杜甫诗集(插图本)[M].沈阳: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3]康震.康震评说杜甫[M].上海:中华书局,2010. [4]石云涛.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M].上海:中华书局,2008. [5]林庚.杜甫评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陈贻焮.杜甫评传[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7]张忠纲.杜甫诗选(插图版)[M].上海:中华书局,2011. [8]刘开扬、刘新生.国学大讲堂——杜甫诗集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9]曾礼军.杜甫“哭”诗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2). [10]赵淑英.从杜甫之“泪”看诗圣之“圣”[J].广东教育,2008,(10). [11]宿丰,于永风.杜甫诗中洒“泪”之作简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4). [12]刘延富.试论杜甫诗歌意象生成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13]千江岳.杜甫,安史之乱中的战地记者[EB/OL]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50643.shtml,2009-12-21/2011-10-12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18 -

表A–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环节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 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毫无疑问,杜甫是唐代诗坛的两大擎天柱之一,对后世的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是杜甫生平历经苦难,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众多诗篇,真切反映了历史真实;二是杜甫的爱国精神始终贯穿他的一生,支持着他的创作;而他的仁者情怀也使得他被后人敬仰推崇。 前人研究杜甫主要是从他诗歌的风格、艺术特色、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的。我的论文主要是围绕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诗歌中所展现的“泪”的意象展开。我觉得前人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诗歌艺术上,对于诗人诗歌中的意象研究较少,所以我想从杜甫的诗歌意象着手,希望取得一定的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杜甫的诗歌可以说是流传千古,我们打小就有接触。在我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已经在背诵杜诗。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李杜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最接近社会真实,也最是让人心痛。就是他现实主义手法,就是他的沉郁顿挫,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再现了一个王朝衰败的悲哀,描绘了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的痛苦,而他也因此被后世誉为“诗圣”。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杜甫诗风形成的重要时期。就是因为经历了安史之乱,杜甫才会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痛彻心扉的诗篇。可以说,杜甫诗歌的成就是在安史之乱的土壤上形成的。而在这一时期,苦难一直跟随诗人,眼泪也就难免。杜甫的眼泪是仁者的眼泪,他目睹、经历了非常人的苦难,才能写下如此诗篇,流传后世。杜甫是仁者,这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他的眼泪不只是为自己而流,也是为天下许许多多的百姓而流的。在杜诗中有不少诗篇描绘了诗人的眼泪,在这各种各样的眼泪中,蕴含着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也是杜甫现实主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杜甫的眼泪是他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浓缩。 前人的研究重点都放在杜诗的艺术特色,文化影响上,美学价值上,对其诗- 19 -

师范学院 冯慧 章海凤 论杜甫诗歌中的“泪” 专业∕班级 语文教育∕语教091班 联系电话 13584699273 单位∕职称 金职院师范学院/讲师

歌的意象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其安史之乱时期的作品的意象研究。所以我想着重挖掘杜甫诗歌,尤其是他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通过他这一时期的诗歌中的“泪”的意象,来从一新的角度看杜诗,从另一侧面解读他的仁者情怀,重新认识杜甫,重新感悟杜诗。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杜甫诗歌中的‘泪’”,这一时期杜甫所写诗歌总体情调沉郁悲伤,写到悲痛处难免热泪盈眶。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杜诗中的眼泪。 其中:第一板块杜甫本身受儒家文化熏陶,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经历了长安十年,看透了世间冷暖,深刻感受到统治阶级的腐败,从而为他的现实主义打下基础。第二板块主要从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经历为主,通过诗人的见闻,记录这一时期人民的生存状态,并通过他的诗歌,反映现实,表达诗人的情感。第三板块从杜甫的诗作着手,具体分析诗中“泪”的意象,并通过这一意象进一步认识杜甫。第四板块升华主旨,通过这一意象的研究,了解杜甫的仁者情怀以及其诗作的伟大成就,杜甫不愧为“诗圣”这一称号。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二)资料整理 (三)论文撰写 (四)开题论证 五、进度安排 2011年 1.9月01日—9月21日 确定指导师,确定选题,下达任务书; 2.9月22日—10月25日 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期检查; 3.10月26日—11月27日 结合实习开展课题任务; 4.11月28日—2012年1月15日 完成初稿,中期检查。 2012年 5.1月16日—3月22日 完成二稿; 6.3月23日—4月23日 完成三稿; 7.4月24日—6月05日 定稿,后期检查,答辩。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