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 名词解释
1、 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2、 土地集约利用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3、 土地肥力: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的客观属性。
4、 报酬:凡是一切在付出物质或精神的东西之后,所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回报或享受统
称为报酬。
5、 转动力: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填空题
1、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资本集约型)。 2、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劳动集约型)。 3、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到底应采用那种集约利用形式,是由投入要素的(比较成本)来决
定的。
4、 土地肥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工肥力)的变化。
5、 报酬的三种形态:(实物形态的报酬)、(价值形态的报酬)、 (价格形态的报酬)。 6、 集约利用形式:(劳动集约型)和(资本集约型)。 7、 土地集约利用的特点是(时代性)和(地域性)。
8、 (实物性指标)和(价值型指标),二者的共同点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最大经
济效益。
9、 反映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有(人口密度)、(投资强度)、(容积率)。 简答题
1、土地集约利用几点启示?
1) 土地报酬与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
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没有准确表达该规律的本质
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是针对历史过程,而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一季作物
的生产过程
4)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
5) 土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品种,而品种不在“报酬递减”研究之列
2、请简述土地集约利用途径?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历史必然性 (二)土地利用集约度与集约利用形式 (三)正确地认识土地投入
(四)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五)非农业用土地也要实行集约利用。 3、请简述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1)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全年光能利用率 (2)增加单产,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潜在生产力
(4)多层次利用光能空间,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 4、怎样确定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
1)要看当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的能力。
2)要看土地本身的费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 名词解释
1、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填空题
1、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出版了著作《独立国》。 2、1909年,(韦伯)的《论工业的区位》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3、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4、在城市区位论中,(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独立的经济因素。 5、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是(位置级差地租)。 单项选择题
1、区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B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2、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马克思 B、屠能 C、李嘉图 D、韦伯 3、城市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4、市场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D )。
A、克里斯塔勒 B、韦伯 C、屠能 D、廖什 5、狭义的土地利用计划是由( C )作出的。
A、单位 B、个人 C、政府 D、都不是 6、下列属于狭义土地利用计划范围的是( A )。
A、政府制定的计划 B、一个农场的规划 C、一个农民的规划 D、村庄的规划
简答题
1、 从杜能区位理论中能分析出什么问题?
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呈圈层变化的。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被后人称作“杜能圈”,其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如下:(1)第一圈距市场最近,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甜菜等;(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为它的产品量大、运费高;(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六区轮作制;(4)第四圈种植牧草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圃制;(6)第六
圈放牧等。
2、 区位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2)
区位理论从单个经济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从抽象的纯理论的模型推导,转为力求接近实际的区域分析和建立在实践中应用的模型,为实际的决策提供依据。 3) 4)
区位决策的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以外,还加进了范围更加广泛的第三产业。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对传统的区位论提出挑战。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区位论的研究条件和范围,为区位论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5)
数学模型的广泛建立、计算机技术的大量使用、遥感技术的应用等,为区位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土地合理配置原则?
1) 地域分异原则 2) 区位利用原则 3)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4) 系统综合原则
4、 请解释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规律和农业地区专业化? 1)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2) 南北之间的差异 3) 高中山地区的垂直差异
要从宏观上因地制宜地确定一个国家或较大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地区农业分工体系,从宏观上确定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专业化方向。从宏观上确定农业地区专业方向所依据的是比较利益原则。
5、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
1) 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特殊重要性 2) 利用途径的多样性
3) 面积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 4)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5) 改变土地用途,要付出巨大代价 6、 土地利用在城市建设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1.土地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空间 2.城市是工业、商业、科教文化事业等的中心 3.城市土地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
4.城市承接及转运功能的发挥,是其土地利用具体功能的体现 5.土地是城市生态经济的基础
7、 写出五种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设想? (一)圈层布局设想 (二)三维布局设想 (三)扇形布局设想 (四)多核心布局设想 (五)多中心布局设想
土地经济学作业题答案(二) 第五章 土地规模利用 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经营)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
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2、 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
3、 集聚经济: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4、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由于土地经营规模不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差别。
5、 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
的经济利益。
6、 外部规模不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
本增加。
7、 内部规模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8、 内部规模不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时自身内部原因而导致的收益下降。 9、 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效益,还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
带来影响。 填空题
1、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地区性)、(动态性)、(层次性)、(适应性)。 2、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经营形式主要有(家庭经营型)、(集体经营型)、(企业经营型)、(规模服务型)。
3、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评价方法有(生产函数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4、家庭经营型农业土地规模经济组织包括(种植业专业户)(家庭农场)、和(农户联合经营)。 5、集体经营型农业土地规模经济组织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厂办农业车间)和(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经营)。
6、城市化的经济动力是(集体经济)。
7、以(商品率)指标放映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状况。
8、以(劳动年产量指标)或(劳均年纯收入指标)放映劳动生产率状况。 多项选择题
1、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 ABCD )。
A、地区性 B、动态性 C、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