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文明中国,他们想不出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用考试这么科学的方法择仕选官。用考试去决定社会的上升流动,实在要比靠出身和阶级公平得多、理性得多。从历史角度来看,说中国是个考试的国度,并不完全是种贬称。
然而,考试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它是一套硬化的标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有些孩子不大会考试,但他可能具有考试考不出来的惊人才华。所以由古至今,制度总会为少数人开一扇方便之门,比如说“举荐”。如今欧美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去吸收考试不行的“特优生”,或者凭学生被公认的惊人成就破格录取,或者倚重某些可信人物的大力担保。 考试本来是公平的,考试之外的多样途径本来也能弥补考试的不足。但是每一个社会都还有贫富差距的问题,有钱人的孩子的确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因为他家有钱请家教,能送他上学费比较贵的名校,所以他考试成功的机会也就比较大了。就算不看考试,理论上富家子弟的表现也可能会好一点,因为他见过世面,面试的时候比较有自信,而且他会得到不少音乐艺术等校外教育的熏陶,容易发展出一般同龄人所没有的能力。
教育是种社会再分配的体系,怎样不让富者恒富,精英永远是精英,这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拿英国的牛津和剑桥来说吧,大家对它们的印象就是“精英贵族名校”,也就是说它们不只精英,而且贵族。如果你中学是在伊顿或哈罗这些地方上的,你进牛津、剑桥就有一半的保证了。于是英国的“重点大学”都有扶助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几十年前还开始了中学校长推荐的计划。他们会请一些较贫困地区的中学校长推介少数极有潜力的学生,给他们特殊的面试机会。饶是如此,直到2007年,牛津大学也还是只有1/10的学生来自穷困家庭。
去年8月,备受舆论压力的牛津大学终于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计划:它的入学导师会在挑选学生的时候格外注意学生的地址,看看他是不是住在较为差劲的小区,如果是的话就要优先对待了。牛津入学登记处总监麦克?尼克松(Mike Nicholson)说:“只看成绩太残忍了。我想确认一个学生是否来自高等教育机会比较稀少的地区,我们应该让他们打破障碍。”这个计划用心良苦,但又有不少人嘲讽它是“住址博彩”,以学生的住址掩盖了学生的真正的能力。怎么做都不是,可见教育的公平实在是个不容易对付的难题。 17.文章开头讨论“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 A.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B.中国考试制度源远流长
C.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其合理性 D.中国是个考试的国度
18.作者对考试的态度是________。 A.大加鞭挞 B.不置可否 C.赞誉有加 D.基本认可
19.作者认为贫富差距会导致________。 A.社会阶层固化 B.社会分配不公 C.考试失去意义 D.考试标准僵化
20.牛津大学的一系列做法是为了________。 A.让精英永远保持精英身份 B.破格录取优秀人才 C.增加底层学生上升机会 D.吸引媒体关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21~25题。 “侯世达”是Douglas Hofstadter的中文名,这个1997年由他的中文出版商所定的名字,如今已是他在中文世界里的通称,这个名字也确实比他的父亲、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
主、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 Hofstadter)按照姓名音译规则对应过来的中文名要好听。不过,侯世达还有一个更私密、也更漂亮的中文名,那就是1976年他的第一位中文老师高先生为他取的“侯道仁”。
与他的中文名字同样精彩的,是侯世达的成名作“Go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译名——《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侯世达的这本书在英文世界里被简称为“GEB”——取哥德尔(Godel)、埃舍尔(Escher)、巴赫(Bach)的首字母,而中文则以“集异璧”应对。 《集异璧》探讨了庞杂的主题。正如侯世达本人在该书出版20周年的再版前言中所写:“??包括赋格和卡农,逻辑和真理,几何学、递归、句法结构、意义的本质、佛教禅宗、悖论、脑和意识、还原论与整体论、蚂蚁群落、概念和心理表征、翻译、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DNA、蛋白质、基因编码、人工智能、创造性、意识和自由意志——偶尔还写到了音乐和艺术,它写到了所有的一切!很多人觉得不可能找到这本书的重点。” 但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总体上说,《集异璧》被归为人工智能的经典著作,就像研究认知科学、心智哲学(Philosophy of Mind)、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比较文学和物理学的侯世达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忽视的代表一样。上世纪70年代,侯世达痴迷于“思考是什么?”,投身于其时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领域,他在《集异璧》中对计算机、程序、思考和大脑的描绘,开启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掀起一个高潮后,侯世达却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算法很巧妙、也能完成不少实际任务,但依托这种思路做出来的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在“思考”。意识到这一点,侯世达对普通的人工智能彻底失去了兴趣,他自己的研究也转而建立在跟常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的技术上面。侯世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小组叫做灵活类比研究小组(Fluid Analogies Research Group,FARG),“在FARG我们没有致力于开发实际的应用,诸如翻译引擎、答问机器、网络搜索软件此类的东西。我们只是在努力地理解人类概念的本质和人类思考的根本机制。我们更像是哲学家或试图探究人类心智奥秘的心理学家,而非旨在制造聪明的计算机或机灵程序的工程师。我们是一群老派的纯粹主义者,我们的动力源于内心深处的哲学好奇心,而不是制造实用设备的欲望(遑论赢得大笔金钱的欲望)。”
这些年来,关于“思考是什么”,侯世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更多的还是失败——FARG开发的程序常常得出可笑的结果,远远谈不上“智能”。不过,侯世达看着这些失败“很开心”,因为“要是我们的任何系统真的在其微领域中获得了与人类相颉颃的智力,我们将痛心至极,因为那将是很可怕的:这意味着人的智力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或深奥。这意味着短短几十年的研究就足够人类解开人类思维的奥秘”。在他看来,程序真正具有智能将是人类的悲剧。
侯世达认为,思考的关键在于美、在于品味,与逻辑或真理无关。这与大数据、大算法的现代人工智能格格不入。“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是极其生硬的‘智能’,毫无洞见可言。”他的人生目标是创造出许多绝美的事物。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研究道路,他在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至臻至美的事物,他说“我宁愿当个独立思考的人,不总是站在人们注意力的最前端。我觉得不被大多数人注意到没什么不好;但我相信最终我的想法会被更多的人知道。” “至于有没有可能我选错了路,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苦短,我相信我自己的观点,而且我会捍卫它们。毕竟,俗话说得好,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会呢?” 21.关于本文主人公的名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侯世达”和“罗伯特?霍夫施塔特”是同一个人 B.“侯道仁”和“侯世达”是同一个人
C.“侯道仁”比“侯世达”这个名字更广为人知
D.“侯世达”是Robert Hofstadter的中文名字 22.关于《集异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集异璧》探讨了庞杂的主题,但仍可归入人工智能领域 B.很多人找不到《集异璧》的重点,但这本书还是有重点的 C.《集异璧》建构了跟常规人工智能完全不同的技术线路 D.《集异璧》开启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对人工智能的探索热情 23.“灵活类比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________。 A.解决机器翻译的算法 B.开发实际实用程序
C.培养聪明而灵活的工程师 D.理解人类思考的机制
24.侯世达领导的小组开发的程序经常失败,但他却很开心,其原因是________。 A.失败是成功之母
B.每一次失败都能排除一种错误的研究路径 C.每一次失败都证明了人类智能的复杂性 D.不论成败,研究本身就能给人带来乐趣
25.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判断,这是一篇________。 A.《集异璧》书评 B.侯世达介绍
C.人工智能最新进展的科普文章 D.侯世达专访
第二部分 判断推理能力
本部分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不选、多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共40题) 一、科学推理(26~35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判断,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26.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________。
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27.为增加汽车的摩擦力,车轮胎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不同功能的车会安装不同类型的轮胎以应对不同的路面情况。根据以下轮胎印迹,________轮胎更适合翻越
2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摆着一台杠杆,杠杆的左边悬挂着三个砝码,此时,如果在杠杆右边的相同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以保证杠杆的平衡,那么,拉力在图示竖直平面内从左往右沿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拉力的大小变化是________。(F表示拉力的大小,t表示从左往右逆时针旋转的时间。)
29.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在一个220V的电路中,甲乙两只灯泡串联,它们的规模分别为“220V,60W”和“220V,30W”,此时关于两灯泡亮度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灯更亮 B.两灯一样亮
C.乙灯更亮 D.两灯均可以正常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