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全册说课稿汇编 下载本文

B.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1)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3)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4)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才能活用。于是,我设计了查字典,从示范开始,再让学生巩固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 装饰品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赚 赔 购 贫货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达到了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不断识字认字的目的。 识字4 中国美食 一、说教材

1、《中华美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图片课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认识生字,进而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了解积累火字旁和四点底生字;

3、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美食文化,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4、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课说得是《中华美食》第二课时) 二、说目标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由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能说出常见的菜名。3.让学生了解10种烹饪方式,体会热爱劳动的乐趣。 三、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因此生字学习障碍相对而言较少。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图片中的菜品名称不是全都了解,菜肴也不全都吃过。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知菜肴名称,了解菜肴,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美食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观察生字,注意生字中的重难点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看图、识字,激发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 五、说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刚开始,让学生观看图片:说说图片中的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引出学生对中国美食的交流,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中国美食》。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认读菜品名称,并对菜品名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了解菜肴,熟记生字。

2. 指名回答标出的重点字词,在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便是我们常用的多种烹饪方法。

4、

3.读字词,看图,说说一下食材都可以用到我们学到的那些烹饪方法,鼓励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美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三)指导书写

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烧、烤、炒”的书写。 (四)布置作业

1.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吗? 2.学做简单的美食。 六、说教学评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创新的评价方式,适时恰当地改变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可以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愉悦,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他们语文学习热情。

我本节课主要用了以下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1)幽默式:”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相当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式: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3)夸奖式: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安慰式: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2、生生互评:

例如在其他同学朗读课文的时候,鼓励学生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当好小老师,对前面同学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等。

以上是我对《中国美食》第一课时的一些教学设想,有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8 彩色的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体验,运用组拼的方法画出奇异的梦境,第二课时展示、提高,运用丰富的情感色彩描绘梦境,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课时。

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中,重点强调了我们在梦境中常常将熟悉的人、事、场景夸张地拼组在一起。教材以几米的漫画作为主题图,将我们带入一个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梦境,以达利的《奇异的梦》,引导学生体验梦的夸张,选用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引导学生在欣赏与解读名作中体会与感受梦境的空间重组,选用曹力的《幸福与期待》,引导学生了解梦境中的局部重组。教材中选用的学生作品色彩梦幻,对于引导学生表现梦境的色彩梦幻美有一定示范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会将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本课中我将为学生创编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教师本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挂图和媒体图片,抓住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体验和探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而《美术课程标

准》中对三年级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相关要求是: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的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美好梦境,体验梦境绘画作品中的奇幻之美。 2.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梦境。 3.过程与方法:能参与互动,大胆创新和想象。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了解拼组与夸张的表现手法。 难点:大胆运用拼组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进入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中级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初步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不受时空约束的梦境,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但教学中可能会遇到有的学生对噩梦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