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最佳选择。 四、论述题
1.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
微循环的改变:主要有小血管收缩或痉挛,尤其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使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关闭,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通过直捷通路和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回流,使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有关,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小血管有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α-肾上腺素受体又占优势。在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时,这些脏器的微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升高,微循环灌流急剧减少;而β-肾上腺素受体受刺激则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增加,营养性血流减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性缺氧。此外,休克早期体内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等其他体液因子也都有促使血管收缩的作用。 2.试述休克进展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
微循环的改变:特征是淤血。休克持续一定时间,内脏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现象首先消失,终末血管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同时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也较前减轻,血液不再局限于通过直捷通路,而是由弛张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大量进入真毛细血管网,微循环血液灌多流少,毛细血管中血液淤滞,处于低灌流状态,组织细胞严重淤血性缺氧。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与长时间微血管收缩和缺血、缺氧、酸中毒及多种体液因子的作用有关。①酸中毒:缺氧引起组织氧分压下降,CO2和乳酸堆积。酸中毒导致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使微血管舒张;②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长期缺血、缺氧、酸中毒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多,ATP的分解产物腺苷堆积,激肽类物质生成增多等,可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毛细血管扩张。此外,细胞解体时释出K+增多,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致使电压门控性Ca2+通道抑制,Ca2+内流减少,引起血管反应性与收缩性降低,也是此期出现微血管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③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休克Ⅱ期血液流速明显降低,在血流缓慢的微静脉,红细胞易聚集;加上组胺的作用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粘度增高;灌流压下降,可导致白细胞滚动、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嵌塞毛细血管或在微静脉附壁粘着,使血流受阻,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粘附并激活的白细胞通过释放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损伤,进一步引起微循环障碍及组织损伤;④内毒素等的作用:除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外,休克后期常有肠源性细菌(大肠杆菌)和LPS入血。LPS和其他毒素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促进一氧化氮生成增多等途径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导致持续性的低血压。 3.动脉血压高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有无的指标?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偿意义,可使血压下降不明显,具体表现在:①血液重新分布 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脏的血管β-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收缩明显;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
改变。平均动脉压在55~140mmHg范围内,脑血管的自我调节,使脑灌流量稳定在一定水平。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使减少了的血液重新分布,起“移缓救急”的作用,保证了主要生命器官心、脑的血液供应。②“自身输血” 静脉系统属于容量血管,可容纳总血量的60%~70%,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这种代偿起到“自身输血”的作用,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③“自身输液” 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促使组织液回流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④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也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大外周血管阻力,可减轻血压,尤其是平均动脉压下降的程度。
第十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选择题 A型题
1.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B.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3.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时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C.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
6.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诱发DIC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被抑制
7.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8.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9.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 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0.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D.FDP
11.影响DIC发生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易发生DIC
12.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的发生,说明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是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抑
13.胎盘早期剥离、宫内死胎等产科并发症易发生DIC的主要原因是D.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III)入血 X型题
1.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如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容易诱发DIC,主要由于CD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C.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D.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2.下列哪些情况可导致大量组织因子入血ABCD
A.恶性肿瘤 B.严重创伤 C.宫内死胎 D.胎盘早剥
3.DIC导致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可出现AC A.华-佛综合征 B.库欣综合征
C.席汉综合征 D.ADH分泌异常综合征 二、名词解释题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的一个病理过程。 2.裂体细胞:在DIC出现溶血性贫血时,外周血涂片中出现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或红细胞碎片。裂体细胞脆性高,容易发生溶血。
3.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DIC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在DIC早期,由于微血管腔内存在纤维蛋白丝形成的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可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由于血流不断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此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裂体细胞。除上述机械作用外,某些DIC的病因(如内毒素等)也有可能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容易破碎,也是形成裂体细胞的原因之一。 三、简答题
1.DIC的临床特征。
①出血;②休克;③器官功能障碍;④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试述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①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②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降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凝血因子FⅤ、FⅧ、凝血酶、FⅫ等使之进一步减少;③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 3.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清除能力↓;②不恰当应用纤溶抑制剂(如6-氨基己酸),过度抑制了纤溶系统,导致血液粘度增高;③肝功能严重障碍:使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④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孕妇和机体酸中毒病人;⑤微循环障碍。 四、论述题
1.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①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见于:产科意外、外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暑等;③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④促凝物质入血: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
要
2.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E.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特征的心力衰竭
3.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B.高血压病
4.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C.室间隔缺损 6.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后负荷明显加重?D.肺梗塞
7.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B.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
8.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会出现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D.高血压性心脏病
9.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D.心肌肥大
10.心力衰竭时,有关心率加快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就越好
11.下列疾病中最容易发生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2.下列疾病中最易发生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D.高血压病
13.下列那种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E.肌浆网释放Ca2+能力下降
14.关于心肌肥大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E.心肌肥大能有效地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15.下述哪一因素不会使心肌的收缩性减弱?C.急性低钾血症 16.心衰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A.红细胞增多 17.心力衰竭时出现能量利用障碍的最常见原因是A.心肌过度肥大 18.心力衰竭的变化中下列哪项提法不准确?B.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水平
19.心肌收缩完毕后,产生正常舒张的首要因素是A.胞浆Ca2+浓度迅速下降
20.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21.低输出量性心衰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22.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C.肺淤血减轻
23.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B.肺淤血、肺水肿 24.右心衰竭时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变化?D.两肺湿性罗音,咳粉红色泡沫痰
25.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的常见原因中,下列哪项不正确E.心肌收缩性减弱 26.下述哪项不属于肥大心肌Ca2+转运失常的表现D.线粒体摄Ca2+增加
27.下述哪项不是急性左心衰竭的代偿方式C.心肌肥大
28.某心功能不全患者因回家上楼过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并伴有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可能发生了 B.急性左心衰 29.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的主要机制是C.Ca2+内流减少
30.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的组织学特征是 D.单位重量心肌毛细血管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