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31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惆怅(ch?u) 贻误(dài ) 攫取(ju?) 稗官野史(bài)

B.驿站(yì) 缔造(dì) 戎装(r?nɡ) 引吭高歌(hánɡ) C.陶冶(yě) 拖沓(tà) 俨然(yǎn) 椎心痛恨(chuí) D.摇曳(ya) 轶事(yì) 唾弃(tu?) 声势赫奕(ha)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哗众取宠 等闲视之 栩栩如生 置之度外 B.装腔作势 有的放失 一丝不苟 大显生手 C.盛气凌人 因地制宜 安然无恙 心不在焉 D.门当户对 余音绕梁 同病相怜 闲情逸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___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 精要 限制 秘密 B. 精辟 限制 隐密 C. 精辟 局限 神秘 D. 精当 制约 诡秘 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A、表强调 B、表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引用 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 ”

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7、下列题目从结构上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我的母亲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C.世间最美的坟墓 D.梦和泪 8、《好雪片片》的作者林清玄是那里作家( ) A.香港 B.大陆 C.澳门 D.台湾

9、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便条是单位或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最简便的书信。

B.请假条是因病或因事向单位或种书信。

C.留言条是把要说明的内容写下来给对方看的一种便条。 D.托事条是托人办事、购物、传话、告知事情等的一种便条。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个人说明情况的一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六国论》中,表现祖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______,俄国的_______ ,美国的_ 。 3、《废墟的召唤》的作者是著名女作家 ,文中的“废墟”即指被法国文豪雨果盛赞为“东方艺术奇迹”的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中国现代文学中“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茅盾 。( )

2.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古典长篇小说是《三国演义》。( )

3.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不是比喻句。 ( ) 4.为报答祖母的抚育之恩,李密写下《陈情表》,“辞不就职”。 ( ) 5.通知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 二、阅读《内蒙访古》片段,回答问题 (8分)

我在游览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__________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__________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______读一读《战国策·赵策》__________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_________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__________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选出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空格内恰当的一项 ( )(1分)

A.不仅仅 还在于 只要 就 以致 同时 B.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只有 才 终于 而且 C.不仅仅 是因为 只要 就 终于 并且 D.一方面 还在于 只有 才 以致 并且 (2)选出对上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2分) A.夹叙夹议,侧重议论 B.引用史料,谈古道今 C.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D.叙议并重,相互为用

(3)上述第一段叙述评论秦始皇修长城一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上述三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始有远略 略:谋 划

B.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慧和力量 C.则胜负之数 数:定数 D. 后秦击赵者再 再:再一次

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③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④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A.吾从而师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吾妻之美我者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2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B.灭六国者,六国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洎牧以谗诛

5.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 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文章开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句话。

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其破亡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四、诗歌鉴赏(11分)

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

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4)、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5)、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 )(3分)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

添了艺术魅力。

五、表达与交流(8分)

21、烛之武的劝说,让我们见识了他的风采;荆轲的劝说,让我们领略了他的智慧。根据以下情境,写一段劝说词,展示你的风采和智慧。要求:语句通畅,劝说合理,字数不少于20字。

你的同学上课时因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了,心情很沮丧。 劝说词

六、作文(30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是随处可见的。请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选择2~3个材料写一篇作文。

2013年职高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基础题

(一)1、A 2、B 3、B 4、D 5、D 6、C 7、D 8、D9、B 10、D (二)1、思厥先祖父,曝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莫泊桑 契诃夫 欧 亨利 3、宗璞 圆明园

(三)1.×2.×3.√4.√5.×

二 现代文阅读题 . ⑴、C⑵、D ⑶、以秦始皇作陪衬,突出赵武灵王无愧英雄称号(或除陪衬赵武灵王外,还含蓄地否定了认为修长城是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⑷、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三文言文阅读

1、D 2、C 3、B 4、A D 5、C 6.A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开头“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

四、(1)C,(2)C,(3)D(比喻手法),(4)B,(5)(B一章重写场景,二章重写心理;E注重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