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每次吹气不能超过500ml
(D)15.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否正确有效,首先观察
A.口唇发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心跳有无恢复 D.胸廓是否扩张 E.意识有无恢复
(C)16.心博停止多长时间大脑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A.1~2分 B.3~5分C.4~6分 D.7~9分E.以上都不是
(A)17.胸外心脏按压术哪项是错误的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1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部位定位时先确定胸骨下切迹 D.按压频率100次/分
E.按压与放松时,重叠的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
(D)18 吸痰时痰液粘稠辅助叩背的目的是
A.胸壁震荡促进胸肌血液循环 B.气管震动提高呼吸
C.胸壁震荡提高呼吸肌功能 D.促进痰液松动
E.胸壁气管震动对抗气管刺激
(C)19.痰液阻塞呼吸道不会引起
A.吸入性肺炎 B.窒息 C.肺水肿D.呼吸困难 E.发绀
(E)20.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
B.颈动脉触摸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压迫气道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秒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触摸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B)21. 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应盛
A.100ml B.200ml C.300mlD.400ml E.500ml
(A)22.呼吸机加热湿化器中应加入
A.无菌蒸馏水 B.自来水 C.生理盐水 D.0.45%盐水 E.注射用水
(A)23.在气道管理中,护理工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是
A.湿化、排痰、氧疗 B.观察、湿化、排痰 C.观察、排痰、氧疗 D.观察、湿化、氧疗 E.拍背、湿化、排痰
(A)2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湿化方法有
A. 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直接喷雾湿化法,对痰多、粘稠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分泌物的稀释和吸引。
B.直接喷雾湿化法、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 C.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
D.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人工鼻湿化法、直接喷雾湿化
法
E.间断推注湿化法、持续滴注湿化法、直接喷雾湿化法,对痰多、粘稠
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分泌物的稀释和吸引
二、填空题
1.基础生命支持(BLS)技术主要包括: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
2.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之比为2:30。
3.手法开放气道的方法有托颈压额法、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4.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5.人工呼吸的频率,成人为14-16次/分 ,婴幼儿为30-40次/分 。 6. 胸外心脏按压时的频率为80-100次/分 ,应使胸骨下陷3-5cm 。 7.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中途换人时,应在按压及吹气间隙 进行,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 秒。
8.吸痰法是指经口 、鼻腔 、人工气道 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 、窒息 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9.使用电动吸痰时,一般成人吸引负压为300-400mmHg(0.04~0.053mpa),小儿为250-300mmHg(0.033—0.04mpa),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为宜。 10.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11.判断缺氧程度主要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作出,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正确地反映组织缺氧状态。
12.呼吸困难三凹症主要表现为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 、肋间隙出现凹陷。 13.呼吸困难临床上可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
14.应用简易呼吸器氧流量为8~10升/分,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15.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按压与放松时,重叠的掌根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 。
16.吸痰时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钟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 分钟。
17.现场抢救首选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适宜的吹气量是800ml左右 。
18.胸外心脏按压的幅度是使胸骨下陷4~5厘米。
19.突然的意识丧失 伴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两个征象存在,心脏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 20.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脏骤停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心室颤动 、心脏停搏 、心电—机械分离 。
21.吸痰时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插管动作要轻柔 、敏捷 。 22.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0-12 次/分。
23.经口气管内插管法适用于紧急抢救或留管时间不长者 。一般口腔气管内插管只保留24-72小时 ,若因病情而不能拔管者,则应改为经鼻气管内插管或考虑作气管切开 。在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1周左右 ,但应加强湿化和吸痰,以保持导管和气管内清洁通畅。
24.建立人工气管的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保持有效的通气 。 25.套囊内压力一般在1.47-2.45kPa(15—25cmH2O),此压力与气管承受的压
力相当。
26.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皮下气肿、伤口感染、内套管堵塞、脱管、纵隔气肿、气胸、拔管困难。
27.呼吸机的通气模式控制通气、辅助通气。
28.呼吸机的调节参数,呼吸频率为16-22次/分钟,潮气量为10ML/每公斤体重,氧浓度为30%~40%,吸呼比为1:1.2~1.5,每分钟通气量为每分潮气量×呼吸频率。
三、判断题
(√)1.基础生命支持(BLS)主要是针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症患者加以施救,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
(√)2.通过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促进脑动能恢复。
(×)3.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颈动脉作为首选,触摸颈动脉搏动一般不少于10~15秒。
(×)4.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时,抢救者双肘关节弯曲,借臂、肩和上半身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下陷3~5cm。
(√)5.胸外心脏按压用力过猛或位置不当时,可导致肋骨骨折引起血胸、心、肺或气管损伤。
(√)6.吸痰时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7.吸痰管是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插入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8.吸痰时动作应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歇给予纯氧吸入。
(√)9.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10.胸外按压时操作者的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11.吸痰时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12.吸痰前后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吸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吸痰压力为150-200mmHg。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吸痰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四、简答题
1.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1)突然意识丧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选用颈动脉、股动脉);(3)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5)皮肤苍白或紫绀;(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7)伤口不出血。
2.心肺复苏的目标及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1)患者心跳、呼吸恢复;(2)大动脉可扪及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3)面色、口唇、甲床色泽转为红润;(4)散大的瞳孔出现缩小;(5)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应和挣扎;(6)有尿;(7)心电图波形有改变。 3.请简述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答: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4.请叙述经鼻/口腔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答: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5.何谓吸痰?适用于哪些患者?
答: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适用于无力咳嗽、排痰的患者,如昏迷、新生儿、危重、气管切开、会厌功能不好等。
6.紧急状态下如何吸痰?临床上最常用的吸痰法有哪些?
答:紧急状态下可用50~100m1的注射器抽吸痰液,或者是口对口深吸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和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7.心肺复苏时因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涨气。(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28—31项)相关理论习题集
一、单选题:
(B)1.心电监测的评估要点
A.患者缺氧状况 B.皮肤状况 C.用药情况 D.尿量
(C)2.除颤时两电极板之间至少相距
A.5CM B.8CM C.10CM D.15CM
(B)3.首次电除颤时能量一般选择
A.150 B.200J C.300J D.360J
(C) 4.心电图上主要特征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P-R间期完全不规则,可考虑为
A.室性早搏 B.房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室传导阻滞
(A)5.影响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