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部编本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请认真答题。期待你出色 的表现,加油!祝你答题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渺.茫/缥缈. 埋.怨/埋.头苦干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B.渊博./搏.击 折.扣/不折.不挠 持之以恒/断壁残垣 C.汲取/吸收 模.式/一模.一样 自暴.自弃/一曝.十寒 D.中.伤/中.意 灌溉./以偏概.全 大发雷霆./挺.身而出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压榨 儒夫 豢养 不言而喻 B.懒惰 摧残 悬虚 不足为据 C.繁殖 墨守 停滞 走头无路 D.探求 创意 鲁钝 孜孜不倦

第1页,共22页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这篇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了中心思想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 ,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

的态度贯串于工作的始终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多名官员因贪污受贿被判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人们还密切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第2页,共22页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17年5月、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6.观察下面两幅图。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5分)

“图一”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会发现别

第3页,共22页 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图二”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当今社会已进人网络时代。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

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这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2分)

(2)班级要举行以“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 少 第4页,共22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于80字。(8分)

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热播,原因也莫不如此。

原来天天在用的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原来看起来平常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深思笃行:面对传统文化

尤炜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在许多家庭里,对古代诗词“无感”的孩子,脑中古诗词几乎“无存”的父母,甚至觉得竞赛类电视节目“无趣”的老人,都被吸引到荧屏前 ,—看再看,如痴如醉。新学期刚开始,不少师生已经在语文课上玩起了“飞花令”。

在一个文化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要将教育背景、审美偏好、思维方式迥乎不同的多个人群吸引到一起,仅仅依靠带有娱乐性的节目创意与市场化的节目运作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从而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此前《中

第5页,共22页 的成语有那么深的江湖;原来那些“道不得”的眼前景、“说

不清”的心头情,都已经在古诗词中有了精妙的表达;原来诗和远方并不在天的尽头,而在历史的深处……无论是惊叹、感慨,还是自愧,种种“原来”告诉我们,虽然枝干屡遭风雨,花叶时或凋零,传统文化的根柢仍然深固。经历了坎坷与冲击,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依然存在。在内心深处,它们其实从未远离。中国文化的基因,以及它所维系的中华文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真正基石。

所谓传承传统文化,其重点就在于不断强化这种基因,维系这一文脉。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得到重视,但严格说来,普及与传承并不相同:前者,关注点是知识的组织与传播;后者,着眼于精神的开掘与延续。在广大中小学,应明确地将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作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重点。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改进都不能偏离这些重点。

第6页,共22页

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习传统文化常识,理念、精神一类的东西对他们而言过于“高深”。其实,基础教育的“基础”二字,主要意义并不是“简单”或“肤浅”,而是“必需”和“奠基”。普及文化常识犹如修枝剪叶,散花献果;传承文化精神好比耘土浇水,培根固本。于根柢处着力,正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当然,因学生的年龄不同,在具体教学中需要遵循“接触、感受——了解、认知——理解、认同”的规律。但是,那种以“降难度”和“打基础”为辞,将传统文化学习窄化为常识积累和文词记诵的做法,显然并不符合传承传统文化的本旨。进而言之,“常识”的意义也应有所拓展。常有的观念、常见的思想、常态的行为等,都应属于“常识”的范畴。“常识”之“识”,也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括认识、见识在内。学习这样的“常识”,才能更好地让文化植根于青少年心中,而不仅仅是成为其知识版图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丰厚遗赠,更是能融入现实社会、开启未来生活的重要资源。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赞叹其年深日久、古风古韵,而是要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们不能忘记,返本

第7页,共22页 是为了开新,传承是为了发展。在培育根柢的过程中,想要使其不断壮大深固,除了正视过去门还要放眼当下,让它能从新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这两方面都深思笃行,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当代文化才能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选自《人民教育》2017年第5期,有改动)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应该重点学习其中的核心理念、中华美德、人文精神等内容

B.作者认为,常识之“识”不应仅仅是“知识”还应包含“认识”“见识”等内容

C.传承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其根柢不断壮大深固

D.这篇议论性文章主要是写给广大中小学生,旨在给大家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思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传统文化因其放大了当代传媒的某些功能,从而彰显了自身的价值与魅力,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第8页,共22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