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 下载本文

上述这些仿同现象,基本源自“内摄作用”。因内摄作用主要是婴儿早期心理机制的特点,是人格未成熟时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故内摄作用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D.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

投射性认同的行为模式,是投射者诱导被投射者以一种投射者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认同是投射的平台,也是投射的目的,而投射就是为了完成认同这个目的。

投射性认同是唯一一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投射: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说成是别人的东西。“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其实是自己这么想的。

认同:投射者怎么说,被投射者按投射者所说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就是说被投射者认同了投射者的投射,投射者成功了,同时相信或验证了自己的看法:看,我多么英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投射者此时也认同并强化了自己的信念。

? 妻子认为丈夫好色(投射),丈夫承认了(认同)。妻子问:今天跟谁在一起,是不是跟那个狐狸精在一起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可以跟那个人在一起。从深层来分析:我想和某人在一起,但不能。就投射给丈夫,想象他和别人在一起。妻子想好色,投射给丈夫。丈夫变成为妻子认为的那种人,妻子就认为自己判断是正确的。勉强用语言来表达:投射性认同是一个人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行动、进行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边界不清,是一种勾引和上钩的过程。

? 大家聚完餐,张三争着付账,张三会认为别人小气,又害怕对方说自己小气,就争着付钱。边界不清,谁付谁心中都不舒服。

? “你看不起人!”背后的潜意识是:我自己看不起我自己。别人其实没有看得起看不起的问题,时间长了,真的看不起了,这个人就会想,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 想让对方听不懂,就谈理论,就让对方的认为自己是高深的。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往复杂讲,才是高水平的表现。

? 外出,带非常多的药物的妈妈,潜意识可能是:孩子,求求你得病吧!孩子就不好意思身体好,妈妈的潜意识就得到证实了。特别关注孩子身体的妈妈、害怕孩子有病,是想让孩子有病。妈妈的眼睛如果看到孩子是病人的,孩子一定会有病。看孩子是阳光的,孩子就是阳光的。

谁投射,谁认同,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投射性认同过程分为三步曲:第一,自己想摆脱;第二,强迫别人;第三,别人也这样做。也就是说,首先,个体(投射者)将自己的一部分(坏的、有时也可以是理想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另外一个人(被投射者)的身上,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然后,投射者竭力让被投射者(投射性幻想的对象)采取与TA所幻想相一致的行为;再后,被投射者对投射者的“竭力”诱导行为采取反应,这时,被投射者要么与投射者所幻想的行为一致,从而陷入投射者的圈套;要么被投射者没有中套,即对被投射者的行为不予理睬,这时投射认同失败。

【笑话一则】你到女朋友家,狗汪汪叫,狗的语言表达的含义是:“你是敌人,我排斥你。”你如果往后退,就是证明了狗的判断的正确,这是投射性认同;如果不退,反而拿棍子打,狗更加咬,也更加证明了狗的判断,也是投射性认同。

【笑话又一则】乌龟一家去郊游,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没有带开罐器,于是让小乌龟回家去取,小乌龟再三叮嘱父母自己不回来不要偷吃。漫长的等待,小乌龟总不回来,结果父母实在等不及了,就要开始吃。此时,小乌龟从树后跳了出来。他并没有回家去取开罐器,而是一直躲在树后,抱定信念就是父母会一定会偷吃,结果父母就按照他的意愿发生了“偷吃”的行为。

临床中常见投射性认同有四种类型: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情欲性投射认同,下面作分别简述:

第一种:依赖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案例】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女孩童年时父母离异,跟妈妈一起。但她有许多机会跟她姨妈相处,姨妈在生活上与情感上给予了女孩许多关照。女孩上了大学,却仍然保持着在大小事情的决定上,由姨妈作主,也保持着在许多事情上求助于姨妈。甚至上大学(在外地)时要姨妈开车送,放假时要姨妈开车来接。久之,姨妈有了不舒服感,内心有种不平衡的怨恼“你这么大了,怎么啥事还依靠我,况且你还有母亲”,姨妈也终于能直接拒绝侄女的一些请求。但拒绝之后,女孩的一系列反应是:委屈,对姨妈哭诉中带指责(你一直对我都是最好,现在这样无情);沮丧与怀疑(对咨询师表达:原来姨妈是那样喜欢我,为什么现在她这样呢,是不是我不好了?);无助与无奈(对咨询师表达:我感到很孤独很无奈,虽然我有母亲但她自己都无能,也帮不了我,姨妈很能干也很爱我,但好像她不爱我也不帮我了。我明显感到,我是寄人篱下的!我好可怜好无助呵)。而女孩姨妈的反应是:又气恼又内疚。女孩说,“其实我并不是不能做那些事,而是姨妈现在对我的那种态度分明是对我的讨厌”。

【案例】许多女子结婚后变得不敢开车了,无论去哪里都必须由老公开车陪着。不管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习惯打电话问过老公才可以,其实很多时候她也觉得没有这样的必要,但是她觉得不打电话征询意见,她是真的觉得没有办法做决定的,妻子认为丈夫可以解决问题(投射),丈夫接到妻子求助后给予援助(丈夫的认同——妻子认为我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可以照顾者的角色),(妻子的认同则是模仿起那个无能的自我)这是一种投射认同,你是我的

神——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案例】一个女孩,她的家离单位很近,而男友的单位则离她的单位很远。她常上夜班,会在晚上10时后下班。每当上夜班时,她会渴望男友开车去单位接她,把她送回家,然后目送她进家门。当他这样做时,她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一开始,每次她上夜班时男友都争取来接她,但后来,他觉得这样实在很不划算,因为她回家很方便,而他来一次很麻烦。于是,他和她商量,能不能少接你一些,比方说,以前每次都来接,现在减少到一半的时间。她也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过分,不得已勉强答应了,但刚答应那一瞬间,她脑海里便闪过一丝念头:“他不爱我,是不是该分手了。”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不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条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凡是治疗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能够识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需要,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第二种:权力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他人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

有的人在工作环境中,总表现得盛气凌人,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自己的逞强;特别对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总是显示他“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厉害,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虚荣需要。

在咨询关系中,求助者会无意识地表现得――他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无助感和压力感。

【案例】问一个小孩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回答:做老师。为什么?做老师想让谁做班长,谁就做班长。孩子的权力欲望一般是来自家庭的。父母表达“没有我,就没有你,你就活不下去”,孩子就会配合父母表达自己的无能。15、16岁的孩子,妈妈给孩子夹菜。孩子的权力被剥夺了。父母剥夺了孩子很多权利。孩子把其它的人看的比父母更重要,这是孩子摆脱父母的表现。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因为自负或自卑(害怕被瞧不起)在驱使人投射性认同。

第三种:迎合型

也称为牺牲性投射认同,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同的人,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TA用牺牲自己,迎合别人的方法,别人认同了,TA就成功了,别人后来不爽了不配合了,TA就痛苦了。

在心理咨询中,有的求助者总显得很谦卑顺从,不时地对你的依着、声音、观点呵是赞口不绝。这些人的行为给你的感觉是“这人真好”的被宠被认同的感动,久之你会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无形的压力感,那实际是不舒服的感觉。

【案例】一个女士述说,她在生活中对人特别地好,从来是为别人着想,总是帮助别人,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在关键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为此她伤心不已也愤愤不平。

【案例】母亲对女儿的说:我与你父亲的婚姻,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这是以牺牲婚姻为代价,来对女儿进行投射,而女儿则会以后的与自己先生的婚姻关系不和来对母亲进行认同。女儿的婚姻如果比母亲的好,就会产生内疚感、内心不舒服。与父亲关系不好的女儿,也很难与先生建立起满意的关系。恨爸爸的女儿,是妈妈教会的。家庭的魔咒。这是家庭无情、悲惨的一面。这样的人,一般的对别人都很好,但是得不到别人很好的对待,甚至在关键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牺牲性/迎合性认同,表现出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压制自己的不满,害怕自己被拒绝的防御,渴望被接纳的手段。

迎合(或讨好)型的人,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才渴求他人的认同以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只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

所以神经症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幻想中的“理想自我”投射给他者,如果他者认同了投射过来的“理想自我”,便会沾沾自喜,甚至有感激之情。如果究其心理根源,迎合投射性认同的背后是分离焦虑,或说讨好的动机是接纳情结。那些什么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人的压制不满、害怕拒绝的防御,也可说是人渴望被接纳的主要手段。

这样看来,是一个人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第四种:情欲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这种人往往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控制关系,使用的性,来诱导别人的性反应,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望。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内心有性饥渴,当来访者让咨询师满脑袋中都充满了性幻想,是来访者这种投射的表现。

【案例】女孩被男人抛弃,但是感觉自己不离不弃,见面后上床,没有感觉,就分手。原因:其母亲在性方面很开放,在其成长中,被小叔子性侵犯。性会让她所有的都黯然失色。只要是交往就是性。只要是交往,就是利用性诱导。关系的建立,如果不是以性为连结,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一定会很脆弱。

不能和别人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关系。不会建立友谊、事业、金钱、同事、伙伴关系。对这样的来访者来说,所有关系的底线,就是提供了性欲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