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压抑防御机制。
有时压抑表现在决定推迟上,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但在困难面前却半有意半无意地做出予以推迟的决定,让自己的不舒服感受尽量缩小、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予以推迟但并不回避。例如说:“我明天会考虑这件事情的。”第二天也确实记得考虑此事。
精神分析理论中,有时将抑制(Inhibition)单独列为一种防御机制,其定义是指将思维/活动的范围缩小,以免由于这些思维/活动引起焦虑。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抑制既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同时也可以视为一种病状。只是抑制是功能不足,而症状则是功能紊乱。
例如:在恐怖症中,病人常回避那些引起恐怖的情景,焦虑症的患者则为了避免焦虑而不敢做主,不敢与异性交往等等。
(2)否定/否认/拒绝(承认或接受)(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当作根本没发生,不承认不接受似乎就不会痛苦,从而缓解打击,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坏消息或痛苦,的确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所以一般情况下,切莫戳穿他的谎言,因为他可能正处于极度悲伤中。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否认与压抑有时看起来很相似,例如,某些女孩被人强暴后,回忆起强奸过程会一片空白,或记忆不清楚,这可能无意中启动了否认机制,也有可能是压抑。但二者有根本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情不是真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其真实的,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拒绝承认不愉快的事情而加以否定。
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追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否认正是如此。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
? 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
? 中国成语有“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 母亲发生车祸,不想接受时,本能地说“这不是真的”,拒绝接受;
? 一个癌症病人可否认自己患了严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尽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晓该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医生。
心理学家Lazarus在对即将动手术的病人所作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否认并坚持一些错觉的
人,会比那些坚持知道手术一切实情,精确估算愈后情形的人复原的好。因此,Lazarus认为“否认”(拒绝面对现实)和错觉(对现象有错误的信念)对某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益健康的。但Lazarus也指出,否认与错觉并不是适用于每一种情况(例如,有些妇女拒绝承认她们的乳房有硬块,可能是癌症的预兆而太迟去就医)。不过在无能为力的情况时,否认与错觉仍不失为有效的适应方式。
【案例】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TA做些什么。一名深爱妻子的鳏夫在妻子死后很久,仍然表现得好像她还活着一样。他在饭桌前给她留一个位子,告诉朋友们她走亲戚去了。对这名鳏夫而言,跟清醒地承认妻子已经死亡相比,这种假装更能让他容易接受。
【案例】春娇与男友志明交往了三年,在订婚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知春娇说:“其实不结,也好,我一向也在担心结婚后怎能家庭与事业兼顾……”春娇用否定的防御方法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否认/拒绝是防御的一种极端形式,拒绝越多,与现实接触越少,心理机能的运作更加困难。但在许多情况下,自我宁愿借助于拒绝,而不让某些想法进入到意识里。
(3)退行/退回/倒退/退化情感(Regression/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当个体遭遇到挫折无法应付时,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反应,这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让自己退回到儿童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可以放弃努力,不用去应付困难,恢复对别人的依赖,彻底逃避成人的责任,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这种机制即可以发生在小孩身上,也常常发生在成人身上。
? 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其实是一种退行行为;
? 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也是退行行为;
? 自从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每当丈夫要外出时,她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
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初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偶尔的退行,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
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给孩子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
但如果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行就是一种心理症状了,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
? 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 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机制;
? 有一女学生,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每当要上学时,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
【案例】有一位女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管教得十分严格,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甚至到她成年后,虽然学有所长,但在权威人物面前,她就会变得毫无主张。在任教的学校,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教师,但校长每次约见她,却总感到毫无自信,因为每次见她,她不但张皇失措,而且校长每要求她做任何事,她都说不会做,要求校长教她,并请求校长详细告诉她如何做。所有表现,就像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女孩。
某些性变态病人也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
二、自骗性防御机制: 包括
(1)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2)合理化/文饰(rationalization)
(3)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
(4)隔离(isolation)
(5)理想化(idealization)
(6)分裂(dissociation)
(7)歪曲(distortion)。
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合理化,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抵消,同合理化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隔离、理想化、分裂、歪曲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以上种种,也是人们常运用的防御方法。
(1)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也称矫枉过正,个体对内心难以接受的、不愉快的观念、情感、欲望冲动夸张性地以相反的外在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本我的某种冲动被超我所抑制,自我认为这种冲动也不会为现实所接受,于是自我决定把这种冲动以相反的外在方式表现出来,以释放这种冲动,减轻焦虑。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外在行为与情感表现,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方向的。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反向形成被认为是一种强迫性的防御机制。这种潜意识的冲动源于婴儿期的冲突。当婴儿期的冲突不是被压抑,而是被转换时,反向形成也可能是使婴儿期冲突得以升华的基础。
反向机制如使用适当,可帮助人在生活上之适应;但如过度使用,不断压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动机,且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轻者不敢面对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独,过度使用将形成严重心理困扰。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见此种防卫机制被过度使用。
? “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所不喜爱的职务;
? 某人极需要某种东西或名誉地位,却表现为极力反对、推却或无所谓;
? 牵挂可能是残忍的反向形成;
? 守时、节俭、清洁则可能是对疲塌、奢侈、脏乱的对抗;
? 过分热情或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对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种不好与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一种反应;
? 当某人希望别人照顾自己却表现出明显地照顾别人;
? 在班上暗恋某女生却故意对她冷嘲热讽或恶作剧,以减少内心的焦虑;
?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