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22种心理防御机制 下载本文

改变现实,但这将使运用者看上去与“疯子”无异。一般而言,它们难因心理治疗性的解释而发生改变,但可因现实的改变(如药物氯丙嗪或应急环境的解除)而改变。

包括,妄想性投射(Delusional projection)、精神病性否认(Psychotic denial)、歪曲(distortion)和分裂(splitting)。

第二、不成熟性防御机制:

这一防御机制通常见于3-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也常见于人格和情感性障碍的病人中。常由于受到来自人际间过于亲密关系的威胁或害怕体验这种关系的丧失而作出的对应急状况的改变。其表现形式常为不受社会接纳的错误行为。一般说来,通过交谈,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但这种改变需要反复强化的长程心理治疗性解释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即需要治疗师以更成熟的直觉的方式去发展关系)。

包括,非精神病性投射 (non-psychotic projection)、作为防御的认同(identification)、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疑病症(hypochondriasis)、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ur)及见诸行动(acting-out)。

第三、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这一类防御机制通常见于神经症患者中,但也可在应对急性的成人性应急状态下出现。使用该机制的目的在于能改变自身的感觉或本能的表达,故常以个性怪异的方式显现出来。心理治疗性解释常能促使这类防御发生戏剧性的改变。

包括,潜抑(repression)、置换(displacement)、反向形成(formation reaction)及各种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的防御机制,如隔离(isolation)、合理化(文饰, rationlization)、抵消(undoing)及奇特思维(magical thinking)。

第四、成熟的防御机制:

这些防御机制见于10岁以后的正常个体,通常在青春期作为认同的副产品产生,为原始良知在发展自我理想化形象的取代产物。它们反映了皮亚杰所提出的与青少年认知相关的逐渐增强的精神整合复杂性,整合了良知、现实、人际关系及个人情感,出现于恰当的场合,在一定情况下,它们有着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差别,在应激性增加的情况下,这些机制可变为成熟程度较低的防御。

包括,升华(sublimation)、压制 (suppression)、参与(anticipation)、利他(altuism)及幽默(humor)。

防御机制无所谓好坏、只有成熟和不成熟之分。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不是不好,是经不起风吹雨打,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越成熟的防御机制能被越多地意识到。成熟的防御机制有利于合理化、把否定变成肯定、把消极变成为积极的,升华可以把消极的转移成积极而理性的,利他行为本身是社会所倡导的,幽默可以使人在谈笑间搞定不愉快。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强度,代表着人格的成熟度和强度,能区分开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在潜意

识层次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现实感比较差——自己想害别人,就会认为别人想害我(想让别人来害我)。心理健康的人是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代替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去增加防御机制的成熟度,而不是去掉防御机制。

另外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这些防御机制是不需要放在心中的,也不需要就是把某行为归结为某防御形式,背下来100多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也是一种不合理的防御机制。当然,有一些经验性的认识也可以了解,如一般最人最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是压抑、合理化、投射与认同,这些是正常的防身机制;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为神经症;使用否定的多为人格障碍;神经症的病人的防御机制多、复杂,从经验来看,这类来访者经常让咨询陷入迷失,需要慢慢理清的;强迫症的病人也是运用防御机制最复杂的、最难以理解的;抑郁症,是最少的防御机制的,追求完美的、理想化、像水一样透明的人格特征,崔永元说,得抑郁症的都是好人;厌食症是最多变、最灵活的来运用防御机制:厌食症小女孩子,她变什么我们就跟随变什么、以不变应万变,厌食症,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防御机制,没有边界的、没有稳定的行为模式,经常与妈妈打游击战形成的;父母的防御机制是否成熟、稳定将能影响孩子的防御机制;精神分裂症与人格障碍,采用否认、原始化、投射认同等运用混乱的防御机制。

研究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需要观察一个人的应对方式然后推断;防御机制可能涉及到许多未完成的心理冲突,日渐成为应对方式。但应对方式与防御机制是不同的概念:

第一、应对方式一般是指行动上的,而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上的。

第二、应对方式一般是理智上的、理性的;而心理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不经过思考而得出的;

第三、应对方式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是应对方式的内在动力。

咨询过程中,该如何来处理防御机制呢?以下几条提示供参考:

第一、要了解病人的防御机制是处于何种水平:成熟与不成熟、或介于中间状态。

观察防御机制可据此作为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动力学诊断的参考;用症状做诊断是精神科的表现,用防御机制做诊断是心理动力学的表现;神经症与强迫症采取了复杂的防御方式来表现症状,防御机制很透明是抑郁,多变的是厌食症的表现。正常人、成熟的人的防御机制是成熟的或伴随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而神经症的防御机制,则完全是不成熟的、并且采用复杂的防御机制。

第二、尊重病人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心理咨询不是打跨病人的防御机制。不要直击其防御机制,缺德。新的防御机制尚未建立,只能让人深受伤害。

当病人第三次出现某心理潜意识,我们可以和其讨论其背后的原因。个案:三次感冒、三次退行,就可以和其讨论。这是趁热打铁,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第三、用高级的防御机制来代替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新的防御机制形成后,可以解释其原本的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解释时,来访者就不会用低级的防御机制来防御。不要太快把来访者治好就是这个意思,继发性获益过大时,是不能在短期内治好的。

第四、对防御机制的解释需要以人格的基本稳定、成熟为前提。

防御机制的强度约等于人格的强度,防御机制的深度约等于人格的深度。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可能会失败,成熟的防御机制失效的可能性较小。

防御机制的解释时机:来访者的人格相对稳定和成熟时。不成熟时是不可以解释的。

第五、让病人优雅的改变,不遗余力的尊重和维护来访者。

不要太快把病人治好,或不把来访者治好,是让来访者自己治好、自己帮助自己,形成优雅的、轻松的防御机制。

道德沉底,让病人在堕落中成长——自己爱自己吧。

对父亲有性幻想的来访者容易在第一次性关系、婚姻中“让鲜花插在牛粪上”,让一个不好的男人来打破自己,然后将其抛弃——这是因为其害怕自己的性幻想。

一般的来说,时间不成熟,我们对来访者的防御机制解释了,来访者也不会承认。

学习精神分析就是加强防御,用理论作为自己的防御。任何新的心理治疗理论,都必须有加强自我功能的作用,具有防御的功能,使自我功能更加强大。防御之后,要有助人之心,使人性光辉更加明亮。越帮越乱、越帮越糟,只能是投射性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