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师用书教学文案 下载本文

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将实验或生活中的观察、引发的思考和疑问,清楚地写下来。在交流实验过程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相机引人这一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把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说清楚。 3.互动交流,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本次习作,可以与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相结合,让学生尝试运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再结合以前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进行习作修改。

本次习作评价的重点是:实验过程要清楚,词语运用要合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评价。比如,是否按顺序把实验经过写清楚了?是否写出了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在学生完成了习作、明确了评价重点之后,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学生习作,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师生共同评改,教师相机运用修改符号进行示范修改,最后再让学生交换、互评习作,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园地

……………………………………教材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关键语句的作用: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总结了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仿照例子,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三年级上册学过“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5种修改符号。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韦应物的古诗《滁州西涧》,供学生朗读、背诵。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了涧边幽草和林中黄鹂的优雅景致,后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 交流平台

【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1.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要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出示本单元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典型段落,比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小虾》的第三自然段,回忆相关的学习经历,结合具体内容交流学习经验。

3.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写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4.出示《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四自然段,请学生概括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交流,同学间互评,加深对概括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词句段运用

【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自读题干,说说本次练习的要求。

2.思考:这两个例子分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让学生明确作者观察的内容和写法。 (1)交流写了什么。

例子一:写蜜蜂在狂风中飞行的情形。

例子二:写相距百米的两个路口的不同现象。

(2)交流怎么写的。明确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想想该怎么说。

在交流中规范表达,鼓励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独立练写,教师个别辅导。 5.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1. 出示习题,完成练习。

(1)说出这段话中已学的修改符号的名称,回忆三年级上册学过的“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加深认识。 (2)认识本次要求掌握的“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

(3)同桌讨论这段话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尝试进行修改。教师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4)投影出示部分学生的修改情况,集体评价。 评价标准 修改的内容是否正确? 修改符号运用得是否恰当? 书面是否整洁? 做到的给一颗☆ 2.鼓励学生在修改习作时使用修改符号。 【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注意“涧”读jiàn,不要读成jiān。 2.组织交流。

(1)指名朗读,指导读正确(包括字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联系上下文推测不理解的词句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