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尽管高等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教学的主阵地不可放弃。
2、科学研究 3、社会实践
第四节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 (一)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主要观点
社会本位主义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而个人本位价值观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二)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主义”与“个人本位主义” 1、这两种价值观观察高等教育的视角不同
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教育目标观 (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二)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它也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近代以来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
(三)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
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高等教育发展观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
(二)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1、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2、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就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四、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一)高等教育平等 1、对教育平等的不同理解
(1)教育平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2)教育平等与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3)对教育平等概念的不同解释往往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2、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二是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三是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二)高等教育的效率
(三)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2、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再次,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要让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这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最后,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Ⅲ.考核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方针、高校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其关系。
二、高等教育目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四、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涵义、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标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特征。
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六、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Ⅳ.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