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学常识》 中国文学
文体、术语、理论 文学
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审美的方式发挥其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国学
“国学”的说法,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在章太炎、鲁迅、王国维、胡适等一大批国学大师的推动下。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
国学又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 体裁
体裁又称“样式”。一般指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别。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艺作品结构的稳定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会不断地有新的体裁产生。我国文学体裁大多采用四分法分类,即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每一种文学体裁中,又分为若干样式。 诗歌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它产生于劳动中,具有想象丰富。饱含感情,音韵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诗歌以情感为直接表现对象,表达人民情感的诗作往往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不朽之作。诗歌就形式方面而言有格律诗、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就音律方面而言,有韵诗、无韵诗两类;至于叙事诗和抒情诗,则是按表现内容划分的。 诗、词、曲的区别
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诗歌最高成就在唐代;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的鼎盛时期在宋代;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句法更为灵活,盛行在元代。 诗歌的分类
1.按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分抒情诗、叙事诗等;
2.按所表现的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颂歌、哀歌、哲理诗等:
3.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打油诗、格律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散文诗、民歌等。 古诗
广义的“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一切用古汉语写成的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部分。所谓“古”和“近”,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了一种“格律诗”,当时人称为“近体”,那么对唐以前的诗,便称为“古体”了。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的称呼。它不受格律形式的限制,押韵自由,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字无定声,可长可短,不讲平仄、对仗。它包括《诗经》、古乐府、乐府民歌及六朝以前文人所写的四、五、六、七杂言诗,都称为“古体诗”。 绝句
绝句又叫“截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七言均四句,押韵平仄较自由。就诗歌分类而言,古绝句实际上可视为形式自由的古体诗。
近体诗
近体诗萌芽于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其特点是:章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平仄、押韵、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律。它包括“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新诗
新诗是“五四”以来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它冲破了古体诗歌严格的格律束缚,在借鉴外国诗歌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我国民歌的优良传统,采用运行加工提炼的白话语言,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 抒情诗
抒情诗的特点是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即使是描绘典型事物也是为了言志或寄情。其志其情,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生活,同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叙事诗
叙事诗的特点是以叙事为主,与抒情诗相比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但它的叙事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要求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说理诗
说理诗从广义上来讲包含在抒情诗内,它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哲理。 自由诗
自由诗的特点是不受格律限制,其字数、句数完全按抒情、叙事的需要而定。多采用口语,有一定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能够比较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 格律诗
格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指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它的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需要变化,也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现代格律诗,形式比旧格律诗自由,但仍讲求格律。 散文诗
诗歌的一种体式。具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深刻内涵的散文式的诗体。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常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藏丰富的哲理或发人深省之处,引人联想和揣摩,给人以启迪。它每句无固定字数。整散不一,也不分行排列,呈现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虽形散而神聚,富有诗的神韵。 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