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向选择题 ……… 1 二、多项选择题 下载本文

47.道阻且跻。 48.白露未沚。 49.在水之涘。

50.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51.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2.日出东南隅。

53.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54.问是谁家妹。 55.宁可共载不? 56.皆言夫婿殊。 57.问君何能尔。 58.悠然见南山。 59.山气日夕佳。 60.东望都门信马归。 61.春花秋月何时了? 62.苒苒物华休。

6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4.更能消、几番风雨。 65.十四入泮。 66.匪伊朝夕。 67.矢不复笑。

68.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

69.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70.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71.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72.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 73.居有顷,复弹其铗。

7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75.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76.夏天是冗长的蝉歌。

7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8.旨既乖,趋向自异。

7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80.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81.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朋。

82.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83.孟尝君就国于薛。 8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85.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 86.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87.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 8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89不能通知二父志。 90.揭其剑,过其友。 91.泣孤舟之嫠妇。 92.何事苦淹留。

9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94.孟尝君曰:客何好?” 95.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96.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97.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98.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99.追惟一二。

100.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

四、简析题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 (3)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道理?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 (2)这两种景象的展现暗示出怎样的哲学道理? (3)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说理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4.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束于教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 (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1)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旨意。 (2)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例证法? (3)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类比法? (4)其中什么地方运用的是对比法? (5)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这段文字的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

7.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3)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4)写出其中的三组反义词。

8.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1)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开头体现出作者纵横捭阖、大开大合的视野和思路? (3)为什么说这个开头揭示了全文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9.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1)作者在这里罗列了几种人的几种结果?

(2)作者意在突出哪种人?由此可见,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表述才更确切?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1)全段可分三个层次,请概括各层次大意。

(2)“彼”和“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3)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11.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1)文中所说的“宗旨”指的是什么? (2)这里批评了怎样的腐败现象?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货,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1)“肩此重任”的“重任”指的是什么? (2)这里所批评的当时大学生的不良风气是什么? (3)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3.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

(1)作者为什么认为容忍的态度最难得?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4.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1)作者认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2)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容忍的实质是什么? (3)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5.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月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2)这段话使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